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索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方法。方法采用针对性的软组织平衡程序对33例膝关节屈曲挛缩大于20°(20°~60°)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软组织松解,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畸形程度、术中软组织松解情况、术后畸形矫正和膝关节功能等。结果33例患者中20例(60.6%)仅靠软组织松解即可在手术中基本矫正膝关节的屈曲畸形,术中需行股骨远端2次截骨者不到40%,且均为屈曲挛缩大于30°的患者。屈曲挛缩大于40°的患者,除松解紧张侧侧副韧带外,均需松解内外两侧后方关节囊;屈曲挛缩小于40°时,内外翻畸形越严重,两侧后方关节囊需要同时松解的概率越低。临床疗效显示,术中除2例仍残留5°和8°屈曲挛缩畸形外,其余31例患者术中均能完全伸直。随访31.3个月(6~66个月),膝关节评分(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8.8分增加到平均79.2分,膝关节平均屈曲挛缩1.3°(-3°~10°)。膝关节活动范围(ROM)由术前平均57.69°增加至97.69°。结论软组织松解是矫正膝关节屈曲挛缩的主要手段,对不同的膝关节疾病和畸形程度其术中软组织松解方法各不相同。良好合理的软组织平衡仍可使高度屈曲挛缩的膝关节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明显的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矫正膝关节屈曲畸形的患者所采用的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本组52例中,男9例,女43例,年龄43~79岁,平均66岁。原发病变:骨性关节炎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2例。术前膝关节屈曲畸形程度:10°~20°有39例,20°-40°有9例,40°~60°有3例,600~900有1例;同时合并膝外翻畸形6例,膝内翻畸形26例。49例行常规后稳定型膝关节置换术,3例行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测量,46例屈曲畸形患者得以完全矫正,4例残留〈5°的屈曲,1例残留5°~10°的屈曲,1例残留10°~15°的屈曲。随访时间6个月~12年,平均7.8年。K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31分提高至79分,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29分提高至82分。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时,彻底松解膝关节周围软组织、适当增加股骨远端和胫骨平台的切骨,是矫正屈曲畸形的有效方法,其中松解后关节囊、重建后隐窝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重度膝关节屈曲畸形的治疗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72129)周玉江,李兆德,吴同申,张大学,郑衍玉1985年毕氏三连杆撑拉支架〔1〕问世以来,作者利用毕氏三连杆撑拉支架并遵循矫形外科治疗原则,治疗90°以上严重膝关节屈曲畸形8个膝关节,经撑开达1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中度屈曲畸形骨与韧带的正确处理程序。方法对104例屈曲畸形在20~60°的初次置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术中软组织松解步骤及每步松解后畸形残留情况。结果在随访36个月后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32.4°恢复到术后3.4°。59例膝在内外软组织松解后屈曲畸形矫正;虽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后关节囊松解,但只有39例是必需的;有6例需要额外的股骨远端截骨。结论充分的后关节囊及内外副韧带松解可以矫正绝大部分屈曲畸形,增加股骨远端截骨并非必须,后交叉韧带松解的原因是因为屈曲间隙紧张和增加股骨假体后方滚动。  相似文献   

5.
2005至2009年《中华骨科杂志》载文被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中华骨科杂志>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 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hinese medical citation index,CMCI),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华骨科杂志>载文被CMCI来源期刊引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文献计量学统计指标包括各年度发文被引率、篇均论文被引次数、单篇论文被引情况、作者被引情况、被引作者的地区和高产机构分布、主要引用期刊和自引率及被引论文年代分布等.结果 2005至2009年<中华骨科杂志>发表论文1182篇,被引用了663篇(3728次),平均发文被引比例为56.09%,单篇论文平均被引5.62次,单篇论文最高被引为104次.单篇被引5次以上论文210篇,共被引2835次,占总被引篇数的31.68%,占被引总频次的76.04%.663篇被引论文中,共有国内外作者485人,作者最高被引篇数为12篇,被引1篇的作者386人,占作者总数的79.58%.被引作者群的地域分布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台湾地区及美国、加拿大、法国.北京、上海和天津在骨科学研究领域居于国内前列,其中北京居第一位,占32.16%.有445种期刊引用<中华骨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自引217条,自引率为0.058.结论 <中华骨科杂志>所载文献质量高,在我国医学研究领域已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是骨科先进科研成果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本期发表骨盆与髋臼骨折专刊,对创伤骨科医生正确认识骨盆与髋臼骨折的处理有着积极的意义.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共有149篇相关文章发表.但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有3840篇文章发表,说明此领域的学术研究非常活跃!骨盆与髋臼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所致,除骨折本身之外,复杂严重的并发症往往为临床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就诊延误或处理不当亦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事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主要就专刊发表之际,对骨盆与髋臼骨折并发症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借此文引起国内广大创伤骨科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中华骨科杂志》1995至2004年论文核心作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光  杨华  赵悦阳 《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2):754-757
目的探讨《中华骨科杂志》载文作者及其所在机构、地区分布情况,了解科研人员合作类型及特点,确定《中华骨科杂志》的核心作者、核心作者所在机构及核心作者所在地区。方法利用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研制开发的《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I),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华骨科杂志》1995至2004年所刊论文作者发表论文数量、合作情况、地区分布、系统分布、核心作者、论文多产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华骨科杂志》1995至2004年10年间发表论文2660篇,其中发表论文1篇的作者1123人,占第一作者总数的69.67%。作者合作论文2385篇,合作率89.66%,合作度4.11;独著论文275篇(10.34%)。部队医院发表论文646篇(24.28%),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发表论文1091篇(41.01%),省、直辖市、自治区医院发表论文706篇(26.54%)。核心作者218人,发表论文995篇(37.41%)。论文多产单位20个,发表论文1007篇(37.86%)。北京地区发表论文667篇(25.08%)居第一位。结论《中华骨科杂志》作者分布范围广,合作率高,并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对刊物影响较大、造诣较深的活跃核心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8.
杨华  曹霞 《中华骨科杂志》2010,30(6):1241-1246
目的 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中华骨科杂志>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 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hinese medical citation index,CMCI),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华骨科杂志>载文被CMCI来源期刊引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文献计量学统计指标包括各年度发文被引率、篇均论文被引次数、单篇论文被引情况、作者被引情况、被引作者的地区和高产机构分布、主要引用期刊和自引率及被引论文年代分布等.结果 2005至2009年<中华骨科杂志>发表论文1182篇,被引用了663篇(3728次),平均发文被引比例为56.09%,单篇论文平均被引5.62次,单篇论文最高被引为104次.单篇被引5次以上论文210篇,共被引2835次,占总被引篇数的31.68%,占被引总频次的76.04%.663篇被引论文中,共有国内外作者485人,作者最高被引篇数为12篇,被引1篇的作者386人,占作者总数的79.58%.被引作者群的地域分布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台湾地区及美国、加拿大、法国.北京、上海和天津在骨科学研究领域居于国内前列,其中北京居第一位,占32.16%.有445种期刊引用<中华骨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自引217条,自引率为0.058.结论 <中华骨科杂志>所载文献质量高,在我国医学研究领域已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是骨科先进科研成果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屈曲挛缩畸形的膝关节行关节置换的方法,重点关注术中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的方法。技巧及术后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晚期膝关节疾病合并屈曲挛缩畸形患者156例,213膝,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分别记录术前术后膝关节畸形程度,HSS评分,活动范围。并进行比较。本组病例平均年龄60.2岁(44~81岁),女92例136膝,男64例77膝。膝骨性关节炎8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8例,创伤性关节炎13例。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52.6°(33.5°~94.1°)。本组病例轻度屈曲畸形:83例117膝,中度屈曲畸形:58例76膝,重度屈曲畸形:15例20膝。平均屈曲畸形程度:45.8°。每例患者均进行术前及术后1年HS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屈曲挛缩畸形均得到改善,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20.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73.6分。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平均52.6°提高到术后平均92.7°。结论:晚期膝关节病所致的屈曲挛缩畸形的膝关节行膝关节置换术,除了在术中注意准确截骨外,应着重注意软组织松解,调整力线。  相似文献   

10.
改良llizarov技术矫治儿童膝关节重度屈曲畸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作者单位:100024北京市朝阳区矫形外科医院(秦泗河);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夏和桃)因先天性关节挛缩、小儿麻痹后遗髂胫束挛缩等原因形成的膝关节重度屈曲畸形,既往主要采用屈膝松解、骨牵引术治疗,患儿痛苦大,住院时间长,疗效不确切,并发症多。如果屈膝畸形合并膝关节后脱位,以上方法皆不能采用。我们自1997~1999年应用改良Ilizarov(以下称伊氏)技术矫正6例儿童膝关节重度屈曲畸形,效果满意。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6例患儿均为男性,手术时年龄5~13岁。病种:小儿麻痹后遗症3例,先天性关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软组织平衡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1997年11月-2006年5月,收治38例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男8例,女30例:年龄48~71岁,平均58.2岁.病程2年4个月~16年,平均7.6年.术前膝关节屈曲挛缩(38.2 4±11.3)°,关节活动度为(49.1 q±17.8)° HSS评分为(23.9 q±16.9)分.患者均初次行双侧TKA.术前根据屈曲挛缩畸形程度分为轻度(≤20°)5例,中度(20~60°)26例,重度(≥60°)7例.术中在准确截骨的基础上,对于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屈曲畸形采取不同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将软组织松解与平衡归结为后房室结构的松解、内外侧副韧带的平衡等. 结果 术中除5例膝关节残留5~10°屈曲挛缩畸形外,33例患者膝关节均能完全伸直.术后3~6 d 5膝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后1周3膝出现皮下浅部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愈合.3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8年,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患者膝关节屈曲挛缩度为(2.4 4±5.7) °,关节活动度为(96.3 4±14.6) °,膝关节HSS评分为(81.7 4±10.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获优27例(71.05%),良6例(15.79%),可5例(13.16%),优良率达86.84%. 结论 软组织平衡是矫正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主要手段,合理的软组织平衡可避免过量截骨,使屈曲挛缩的膝关节在TKA术后获得明显的畸形矫正、活动度增加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Ilizarov技术在中国大陆的引进与发展情况.[方法]以在中国已发表有关Ilizarov技术医学论文及会议记录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或与有关作者联系相结合,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由两名研究人员进行背对背检索,通过阅读文献的题目及摘要进行初筛结果的检索,然后阅读全文,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纳入每一篇论文,去除交叉重合文献及与该课题无关的文献.对每个纳入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Ilizarov技术引入中国的途径源于俄罗斯、日本、北美、欧洲(主要是意大利、英国);(2)中国学术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1994年出现高峰,2000年后依次递增;(3)刊登Ilizarov相关文章数量前十名的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65篇;《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4篇;《中国骨伤杂志》14篇;《中华创伤骨科杂志》14篇;《中华骨科杂志》13篇;《中华外科杂志》9篇;《临床骨科杂志》8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7篇;《实用骨科杂志》6篇;《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6篇;(4)国内单位发表的有关Ilizarov的SCI文章:湘雅医院5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3篇;北京积水潭医院2篇;第四军医大学1篇;中国医科大学1篇;同济大学1篇;(5)发表Ilizarov相关文章数量前十名作者(第一作者):秦泗河51篇;吴其常12篇;赵宝权8篇;楼跃6篇;陈建文6篇;邓京城6篇;夏和桃4篇;许瑞江4篇;夏榕圻4篇;张群4篇;(6)论文他引用率最高的前10篇论文,其中秦泗河占了8篇,整形外科论文1篇.[结论]Ilizarov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从不同的境外引入中国,随着相关培训班的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的交流,国内学习、应用Ilizarov技术的骨科与整形外科医生呈明显增多趋势.秦泗河、夏和桃医生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对Ilizarov技术在中国的临床应用与学术推动,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屈曲畸形骨与韧带的正确处理程序.[方法]对78例屈曲畸形在20°~60°的初次置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说明其术中软组织松解步骤及每步松解后畸形残留情况.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最短12个月,最长60个月.[结果]35例膝在侧方软组织松解后屈曲畸形纠正.虽然所有病例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后关节囊松解,但有39例是必需的.有14例进行了后交叉韧带松解,有1例需要切断该韧带.仅有4例需要额外增加股骨远端截骨3 mm.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28.3°进步到术后平均3.5°.[结论]充分的后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松解可以矫正绝大部分屈曲畸形,增加股骨远端截骨并非必须.  相似文献   

14.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4):300-300
(检索时间:2007年3月15日)我们编辑部根据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检索得出的数据,整理了骨质疏松的引文中根据被引频次的排名顺序,在国内各种杂志上所刊出的前40名文章中,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有19篇,2000年前的文章14篇,2000年后的文章5篇。刘忠厚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和署名的文章有七篇排在了前10名。全国骨质疏松领域的文章引文频次排在前40名的文章有47.5%发表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上,足以证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是这一领域最重要的国家级核心期刊。您的文章想被别人引用,就请您向本刊投稿。您写的文章希望被别人引用吗-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00至2004年《中华骨科杂志》载文被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于光 《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2):750-753
目的从文献引证的角度了解《中华骨科杂志》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以《中华骨科杂志》2000至2004年共60期刊载的论文和被引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hineseMedicalCitationIndex,CMCI),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载文被CMCI来源期刊引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主要文献计量学统计指标为各年度发文被引比例、单篇论文平均被引次数、单篇论文被引情况、作者发文被引情况、被引论文的地区分布、高被引作者机构、被引论文年代分布、主要引用期刊和自引率。结果《中华骨科杂志》2000至2004年发表论文1184篇,被CMCI来源期刊引用了749篇(4213次),被引率分别为76.43%、75.20%、71.49%、57.46%和30.19%,平均被引率为63.26%,单篇论文被引次数分别为7.86、6.54、5.48、2.98和1.78次,平均被引次数为5.62次,单篇被引最高次数为68次。被引作者群的地域分布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区。北京、上海和天津在骨科学研究领域居于国内前列。CMCI来源期刊中有461种期刊引用《中华骨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自引191条,自引率为0.045。结论《中华骨科杂志》所载文献质量较高,是我国骨科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也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主要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4):1298-1302
[目的]总结国内关节镜外科被引次数最高的50篇文献并分析其特征。研究我国关节镜外科具有高影响力的文献,进而为新生代关节镜外科医师推荐行业经典文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以"关节镜"为关键词,检索结果依被引频次由高到低排序。纳入国内关节镜外科被引频次最高的50篇文献,排除不以关节镜为主要论述内容、护理类文献、脊柱内镜相关文献、同一时期病例重复的文献、会议报道等。对文献的标题、被引频次、发表时间、期刊来源、地区分布、机构来源、第一作者、文献类型和研究部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50篇文献被引跨度为246次到21次。全部文献发表在1994~2007年间,其中以2001年数量居首。分别发表在15本专业期刊,以《中华骨科杂志》发表最多(22篇),其次是《中国矫形外科杂志》(5篇),《中华创伤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并列第3(4篇)。文献来自11个省、直辖市,上海(16篇)、北京(15篇)和辽宁(5篇)分别排名前3。文献发表自22所大学或医院,其中8个单位有2篇或2篇以上,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发表最多(7篇),其次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6篇),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列第3(均为5篇)。共10位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或2篇以上文献。临床研究共47篇,综述文献为3篇。其中关节镜技术用于膝关节文献最多(42篇),肩(2篇)、肘(1篇)、髋(1篇)、踝(1篇)关节的探索研究则相对较少。[结论]发表在行业顶级期刊,多产出于国内研究实力强劲的医院和行业内知名专家以及临床研究居多,是关节镜外科最高被引文献的主要特征。总结被引最高文献有助于了解我国关节镜外科研究的历史足迹并指导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病变晚期的严重屈曲畸形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6月~2010年5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严重屈曲畸形112例(173膝)为A组(术前膝关节屈曲畸形≥20°),并随机选出同期手术的术前屈曲畸形小于20°者150例(214膝)为B组,随访1年以上,观察各组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WOMAC评分的变化.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及WOMAC评分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两组的活动度较术前分别增加了44.6°、22.6°,其中伸直活动度分别增加了25.3°、5.3°,屈曲活动度分别增加了19.3°、17.3°,KSS临床评分分别增加了69.0、45.8分,功能评分分别增加了33.5、32.5分,WOMAC疼痛评分分别减少了9.8、8.8分,僵硬评分分别减少了3.9、3.2分,功能评分分别减少了32.3、29.1分.结论 严重屈曲畸形的膝关节在关节置换术后能够获得很好的活动度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华外科杂志>是我国外科学界最高级别的杂志,在外科医生心目中享有神圣的地位.我参加工作20多年来,尽管在其他杂志发表过很多论文,尽管平时也经常翻阅<中华外科杂志>,但从来不敢给<中华外科杂志>投稿.我经常想,我这辈子如果能在<中华外科杂志>发表一篇文章就非常满意了.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是我的心愿.通外科  相似文献   

19.
股骨髁上截骨矫形坚强内固定治疗成人膝关节屈曲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髁上截骨矫形结合坚强内固定治疗成人膝关节屈曲畸形的方法和有效性.[方法] 自2002年4月~2008年8月行股骨髁上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和早期功能练习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膝关节屈曲畸形127例141膝.其中男56例62膝, 女71例79膝;平均年龄为18.3岁(14~45岁).压腿行走83例,扶单拐行走35例,扶双拐行走9例;术前、术后拍摄负重位双膝关节正侧位片及双下肢全长像, 测量膝关节屈曲度并进行比较.术后观察手术并发症,随访了解骨愈合情况、膝屈曲畸形角度的变化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经过顺利,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6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5年.所有127例141膝随访时截骨端获得骨性愈合,无1例骨不愈合、畸形愈合和内固定失败.膝屈曲畸形均得到矫正,屈曲角度由术前的36.4°(18°~61°) 矫正到术后的2.8°(-5°~8°) ,平均矫正32.9°(18°~56°).末次随访时能自行(或在支具辅助下)行走108例,压腿行走6例,扶单拐行走10例,扶双拐行走3例;膝关节伸屈活动自如,无1例膝关节僵直发生.[结论]股骨髁上截骨矫形结合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人膝屈曲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5例膝内翻(内翻角度5~20°)合并屈曲挛缩畸形(屈曲畸形角度>20°)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分析术中软组织的松解、下肢力线的恢复以及术后双下肢的等长问题。结果术中除1例原屈曲挛缩角度60°者手术矫正后仍残留5°屈曲,其余14例术后均达到膝关节完全伸直。结论对于膝内翻合并屈曲挛缩畸形,股骨、胫骨要求对线准确,保证假体置入后股骨头中心、膝关节中心与踝关节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使力线得到矫正;软组织松解的平衡要求每完成一步都要进行测量,预防术后关节不稳;下肢长度要恢复等长,防止术后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