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例患者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DDD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出现起搏器排斥反应,先后多次予起搏器手术伤口清创及重置术,后患者反复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根据药敏试验多次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患者近期突发晕厥,发作时心电图提示无效起搏波,明确为阿斯综合征发作,行胸片排除起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些研究显示植入心脏起搏器可减少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复发。但这些研究均未采用盲法及安慰剂对照,所观察到的临床疗效可能来自于疗效评估中的偏倚或起搏器的安慰剂效应。本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以确定起搏治疗是否可降低晕厥复发的风险。29例反复发作的严重倾斜试验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平均年龄53±16岁,其中女性19例,晕厥发作的中位次数为12)及1例直立倾斜试验诱发的晕厥患者均植入心脏起搏器,且被随机分为起搏器开启组及起搏器关闭组。在平均715d的随访期间,起搏器开启组有8例(50%)患者有晕厥发作,而起搏器关…  相似文献   

3.
阿斯综合症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一般由心排出量减少或暂停,心搏停止15秒以上出现的晕厥.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昏迷或抽搐,此时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到,呼吸停止或紫绀,瞳孔散大[1].阿斯综合症患者一般起病突然,病情危重,对抢救技术及护理有严格的要求.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有长R-R间期伴有阿斯综合征发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与探讨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晕厥与阿斯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诊治特点。方法选取2005年7月~2011年7月广东省增城市新塘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与阿斯综合征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发作时为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占55.26%,为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占44.74%。所有患者中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者7例,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心律者20例,通过直流电治疗恢复心律者10例。结论在发作时,缓慢性心律失常与快速性心律失常均为主要心律失常类型,对于前者建议植入心脏起搏器,后者以及时复律为主,以终结心律失常的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脏起搏器联合β-阻滞剂治疗长QT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应用13服心得安治疗9例确诊的长QT综合征患者,比较服药前后QTc及心脏事件(晕厥或非致命性心脏骤停)发作情况.心得安治疗过程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Ⅰ、Ⅱ、Ⅲ度)者植入DDD起搏器.结果 心得安治疗后患者的QTc明显缩短[(512.6±48.6)ms、(544.3±48.4)ms,P<0.05],用药前后心脏事件年发生次数及发生率明显降低[(3.5±3.6)、(0.9±1.1),P<0.01及(0.86±0.92)、(0.34±0.69),P<0.01].心得安治疗中,9例患者植入DDD起搏器.程控起搏的低限频率为(86±7.8)次/min,9例患者的QTc间期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仅有1例患者复发晕厥.结论 β2阻滞剂、起搏器联合治疗可使9例患者中的8例无症状,提示这种联合疗法可为这组高危患者提供长期的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6.
索红枫  郭爱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357-135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6岁,主因"间断心悸、呼吸困难16个月,发作性晕厥18 h",于2009年4月17日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阿斯综合征、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后"入院。患者于2007年11月出现心悸、头晕、黑矇等症状,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患者存在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频发室性早搏、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长期程控随访的临床结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416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患者术后随访及程控资料,随访时间1~5a,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起搏器故障发生情况,行多导联心电图、胸部X线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根据需要对部分患者调整起搏参数和重新手术处理。结果 程控随访过程中发现各种起搏功能障碍及随访中的并发症31例,经过调整参数和重新手术处理均得到满意转归。结论 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定期程控随访至关重要,可及时发现和处理永久性起搏器相关的起搏故障和并发症,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1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之病因,阿斯综合征发作因素,治疗及予后进行了分析。认为在50岁以上的患者中,由冠状动脉疾病所致者在我国仍占首位(33.81%),而在50岁以下患者中,由病毒性心肌炎及心脏病所致者多见(分别为18.10%及16.19%)。此外,由洋地黄中毒所引起者亦不少见(8.57%),不容忽视。本组资料还表明阿斯综合征的发作与希氏束阻滞水平及心室率的快慢有密切关系。本文提出对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进行起搏治疗的适应症,并说明了有起搏治疗适应症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安装起搏器后其予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21例严重心律失常的心脏病患者,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7例,病窦综合征4例;19例有阿斯氏综合征发作史,2例有程度不同的脑供血不足表现.21例均安置埋植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其中更换起搏器2例,共23例次,均获成功.经随访5月~5年,除1例因电极脱位而猝死者外,22台起搏器均正常.所有患者因心律失常引起的主要症状均消失,并恢复正常工作或轻体力活动.表明埋植式起搏器是治疗伴有阿斯氏综合征的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房结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对静脉的选择和电极导管的固定,对电极脱位、感染和皮囊破溃及起搏器综合征等并发症进行讨论.认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电极导管值得推广应用;术后应避免置有电极上肢过度活动;更换生理性起搏器是治疗起搏器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病态窦房节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患者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发作性头晕、黑蒙、乏力,严重者可发生晕厥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植入起搏器是治疗有症状的SSS的惟一有效治疗方法.最近本院做了1例双室心外膜起搏器植入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起搏器资料临床分析,探讨不同起搏方式与起搏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24例植入起搏器患者者分析,其中VVI型15例,DDD型9例,术后都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胸痛、晕厥、低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并进行随访.结果 VVI型起搏器患者中,术后出现起搏综合征4例,DDD型0例.术后随访所有患者起搏器功能正常.结论 DDD型起搏方式发生起搏综合征的概率更低,相对于VVI型是更好的临床起搏模式.  相似文献   

12.
石兆云 《四川医学》2013,34(3):403-405
目的观察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需要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共308例。观察患者手术植入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踪治疗,观察患者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长期效果。结果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并且心房颤动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部分患者治疗后的LVEF值得到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在运动耐量以及各种生活质量等均有显著提高和改善。患者在随访跟踪治疗过程中发现有36例并发症,其中并发症率为11.7%。结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能够有效治疗患者各种疾病引起的心动过缓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长期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性 ,5 4岁。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 4年 (起搏器Pinnacle86 19B ,VVI型 )。半年前因晕厥经心电监测确诊为室速和室颤。服用乙胺碘呋酮每日 0 2 ,半年未再发生晕厥。停药2 0d后突然发生阿斯氏综合征入院。确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室颤。于 2 0 0 0年 12月 31日植入抗快速心律失常起搏除颤器 (ICD) 72 2 3CX型号。电极导线为经静脉植入式除颤器电极 6 942型 (均为medtrovic公司产品 )。植入方法 :电极导线经左锁骨下腔静脉穿刺法送至右室心尖部。电极导线远端 (…  相似文献   

14.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一种神经心源性晕厥,其中心脏抑制型和混合型均伴有心率骤降,起搏介入治疗可能有效。文章报道采用频率骤降反应起搏器对2例反复发作VVS患者的治疗情况。患者发作前有头晕、心悸等先兆症状,发作时伴抽搐、尿失禁;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未见特征性改变;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和阴性各1例。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DDDR)后开启频率骤降功能。术后随访有频繁抗频率骤降起搏介入,患者症状改善,未出现晕厥。具有频率骤降反应、频率平稳、感知dp/dt的频率反应起搏治疗VVS较单纯药物治疗的优势明显,但起搏介入模式和参数应根据个体特点设置,需定期随访进行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前后院内焦虑评分的变化?方法:连续入选83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需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的方式,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行临床焦虑评定?观察不同性别患者在手术前后焦虑评分的差别,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焦虑评分的差别?结果: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前有较低比例的焦虑存在,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患者的SAS分值有所下降(P < 0.05)?起搏器植入术前后,不同性别患者间SAS分值无显著差异(P > 0.05)?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而言,术前术后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焦虑分值有显著增加(P < 0.05)?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焦虑发生率较低,男女患者在焦虑评分上无显著差异,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上升,该类患者SAS分值显著上升,永久起搏器植入可以减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SAS分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双腔起搏器治疗难治性HOCM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6例难治性HOCM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并将A-V间期程控至100-120ms,随访1-8年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心脏彩超检查,观察双腔起搏器术前,术后1天、7天、3月及1年的IVS、LVPW、LVOT、VP、LVEF的数值。结果 5例临床症状消失,9例明显减轻或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但未加重。4例发生过晕厥患者未再出现晕厥,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访中所有病例存活。术后的UCG随访:IVS、LVPW有缩小的趋势;LVOT增宽、VP下降,其LVOT增加值越高、VP下降值越大其临床症状改善越明显,反之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LVEF也有改善。结论 双腔起搏可作为一种治疗药物难治性HOC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医务人员,2005年2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晕厥,当时自测心率最慢为28次/min,长间歇有3.5s,伴有低热,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检查诊断为窦房阻滞,遂植入临时起搏器,观察半月因仍为起搏心率,随即植入DDDR永久起搏器。术后3d,患者出现持续高热,体温在39℃~40℃,多次血培养(-),应用泰能、稳可信等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仍有不规则发热,同时伴有胸闷、气急,偶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个月后转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入院时查体:T 38.5℃,P 80次/min,R 20次/min,BP 110/70mmHg。贫血较明显,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  相似文献   

18.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一种神经心源性晕厥,其中心脏抑制型和混合型均伴有心率骤降,起搏介入治疗可能有效.文章报道采用频率骤降反应起搏器对2例反复发作VVS患者的治疗情况.患者发作前有头晕、心悸等先兆症状.发作时伴抽搐、尿失禁;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未见特征性改变;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和阴性各1例.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DDDR)后开启频率骤降功能.术后随访有频繁抗频率骤降起搏介入,患者症状改善,未出现晕厥.具有频率骤降反应、频率平稳、感知dp/dt的频率反应起搏治疗VVS较单纯药物治疗的优势明显,但起搏介入模式和参数应根据个体特点设置,需定期随访进行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9.
徐磊  柳梅丽 《西部医学》2007,19(4):573-573
目的探讨经右锁骨下静脉远端入路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意义。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去枕,穿刺右锁骨下静脉远端成功后置入导引钢丝,沿钢丝置入血管鞘,沿鞘管置入起搏电极至心房及(或)心室,调整电极位置测试电极达标,制作囊袋,埋藏起搏器。结果13例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6~42个月无电极脱位、头昏、晕厥及阿斯综合征发作等。结论右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入路安置心脏起搏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指征。方法327例行外科手术前行临时起搏器植入的老年患者,根据术中和术后心电图监测记录,将患者分为起搏组和备用起搏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共12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临时起搏器辅助,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房颤伴长间歇(>2s)、快慢综合征的患者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多(P<0.05),而Ⅱ度AVB、双束支阻滞、完全左后分支阻滞、完全左束支阻滞的患者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较少;麻醉方式对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无影响(P>0.05);中小手术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少,而大手术时高(P<0.05);扩心病、传导束硬化症、晕厥发作等时起搏器工作状态明显较高(P<0.05),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起搏器的工作状态较少(P>0.05)。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存在Ⅲ度AVB的风险。结论老年患者存在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Ⅲ度房室AVB、房颤伴长间歇(>2s)、快慢综合征、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晕厥发生史则术前应先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而存在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完全左后分支阻滞并合并扩心病、传导束硬化症时,在行大手术、全麻时可先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