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和靳三针加康复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靳三针组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康复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靳三针加康复组采用靳三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患者综合功能的变化。结果:靳三针组、靳三针加康复组在治疗14天后、28天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康复组FCA评分在治疗28天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8天后3组间两两比较,靳三针加康复组FCA评分明显高于康复组(P〈0.05)。治疗28天后靳三针加康复组FCA评分改善情况最好。结论:在脑梗死早期,针刺和康复训练的介入同等重要,两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靳三针组采用靳三针治疗,西医康复组采用西医康复手法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的整体功能水平,1疗程(28天)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ND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NDS、ADL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NDS疗效总有效率靳三针组为94.0%,西医康复组为8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组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靳三针疗法能够更有效改善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靳三针组36例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康复组42例采用康复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评分值和日常生活能力(ADO)评分值均有所提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FMA、ADL治疗前后差值2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与康复疗法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接受3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单纯康复训练。观察2组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tandardj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总分。结果:2组治疗后SSA总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含脑干损伤组患者SSA总分较不含脑干损伤患者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含脑干损伤患者中,试验组治疗后SSA总分分值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含脑干损伤患者中,试验组治疗后SSA总分分值降低也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5.
董嘉怡  何珊  符文彬 《新中医》2011,(11):81-83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脑梗死后SHS江藤氏第1期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PEMS3.1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将合格受试者以1:1比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照组按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脑梗死临床路径体针治疗。运用视觉类比量表(vAs)、语言评价量表(VRS)及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标准为基础评定疼痛及肿胀程度。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及肿胀计分改善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周2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VAS疼痛评分治疗2、3周2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肿胀计分2组治疗1、2、3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肿胀计分2组治疗1、2、3周同期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气虚血瘀型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痰瘀阻络型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疗法对改善脑梗死后SHS治疗1周疼痛疗效较佳;气虚血瘀型SHS董氏奇穴治疗对缓解疼痛及肿胀优于常规针刺取穴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对脑梗塞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54例脑梗塞后偏瘫患者随机分配到靳三针组83例、康复组84例、以及靳三针结合康复组(结合组)8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痉挛瘫和迟缓瘫的不同,靳三针组采用相应的靳三针疗法,康复组采取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法,结合组采用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3组疗程均为28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4天、28天后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4天和28天后,靳三针组和另外两组的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能够明显改善脑梗塞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康复训练配合可能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配合康复治疗组和康复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运动功能(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的NDS评分及FMA评分在治疗14 d与治疗前、治疗28 d与治疗14 d比较均有改善(P〈0.05);治疗28 d后,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康复治疗与单纯康复治疗均能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靳三针配合康复治疗更全面,疗效更显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儿童自闭症不同临床症状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针刺治疗对儿童自闭症不同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202例自闭症患儿,按家长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18例予“靳三针疗法”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周6次,治疗4月。对照组84例由儿童特殊训练学校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训练,每天1次,每周6次,治疗4月。结果:治疗后2组CARS总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间CARS量表各项指标病情程度改善比较,除模仿、躯体应用能力2项外(P〉0.05),其余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针刺治疗对自闭症患儿绝大部分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均优于特殊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
韩淑凯 《新中医》2011,(1):97-99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40例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协定方治疗;针刺组40例给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针药组50例予口服补气化痰通络协定方加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对照组40例行康复疗法。4组均治疗3周后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与中药组、针刺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组疗效优于其他3组。针药组治疗前FMA评分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组治疗后FMA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SHS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红霞 《新中医》2011,(4):44-46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外伤康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各30例。治疗组1:2服中药地黄饮子,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均给合康复训练。根据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及FugJ-Meyer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Fugl—Meyer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FIM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伊〉0.05),2组FIM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FIM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地黄饮子结合肢体康复训练治疗脑外伤康复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语言康复训练疗法、语言康复训练疗法联合针灸以及语言康复训练疗法联合针灸与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语言障碍伴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A组子语言康复训练治疗;B组予语言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C组予语言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及心理干预治疗。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价疗效差异。结果:120例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中共有118例出现抑郁和(或)焦虑,单纯抑郁者18例,占15.25%,单纯焦虑者12例,占10.17%,抑郁与焦虑共病者88例,占74.58%。治疗后,3组HAMD/HAMA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疗效比较,A组治疗优势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语言障碍伴抑郁/焦虑者应用语言康复训练疗法联合针灸与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促进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方超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1):733-734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A组44例,B组36例和C组28例。三组患者均按常规处理及抗抑郁药物治疗,A组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B组采用单纯头针治疗,C组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Hamii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分及Barthel(BI)指数。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治疗组予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在上肢痉挛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月后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评定。结果:治疗组针刺前肌张力0~I’级3例,Ⅱ~Ⅲ级17例;治疗后肌张力0-I级16g4,II~Ⅲ级4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针刺具有即刻缓解痉挛的效应。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治疗A@FMA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有即刻解痉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了康复训练的疗效,经济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小续命汤加减治疗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山 《新中医》2011,(5):17-18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加减对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小续命汤加减治疗,共服用28天。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纽入院时与第14天、第28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第28天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第14天后疗效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第28天疗效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小续命汤加减对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齐刺温针治疗粘连前期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玲玲 《新中医》2010,(3):80-81
目的:观察齐刺温针治疗粘连前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4例,治疗组采用齐刺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疗效、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活动受限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治愈率为81.08%,总有效率为1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第1次治疗后及1疗程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同时段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肩关节各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日常活动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改善日常活动能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齐刺温针对粘连前期肩周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电针颞三针为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颞三针为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轻~中度PS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综合干预组以电针颞三针为主配合口服氟西汀胶囊治疗;单纯药物组口服氟西汀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HRS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综合干预组2周后差异即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药物组3周后差异开始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HRS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综合干预组降低HRSD评分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治疗后2组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综合干预组2周后差异即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药物组3周后差异开始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SD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综合干预组减低SDS评分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治疗4周后2组FIM评分均有较大的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综合干预组提高更显著,与单纯药物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综合干预组提高FIM评分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结论:电针颞三针为主配合口服氟西汀胶囊能有效减轻PSD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蠲痹汤合中药熏洗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4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蠲痹汤合中药熏洗治疗。疗程3月。观察关节压痛、肿胀及晨僵等症状,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实验室指标,欧洲抗风湿联盟标准中的DAS28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ESR、CRP、RF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对照组下降幅度不及治疗组,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DSA28和VAS评分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70.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蠲痹汤合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药棒循经推按法对中青年脑卒中后偏瘫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药棒循经推按法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FMA改善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FMA评分及MBI指数均有所提高,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FMA评分及MBI指数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药棒循经推按法对中青年脑卒中后偏瘫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吞咽散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泉鱼  孙建峰 《新中医》2007,39(3):27-28
目的:观察吞咽散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做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服用吞咽散。连续治疗2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6%,对照组为68%,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对照组为8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肺部并发症:治疗组发生11例,对照组发生32例,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吞咽散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肺康复训练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中益气汤。观察患者6分钟行走距离、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结果:2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情况、抑郁心理状况、焦虑心理症、生活质量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6分钟距离、FEV1、FEV1/FVC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肺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6分钟行走距离、FEV1、FEV1/FVC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