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可在多种临床环境(器官移植、分段切除)中发生,可以导致缺血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虽然先天性免疫反应在IRI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T淋巴细胞也参与IRI的发病过程,包括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γT淋巴细胞等。尤其是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体,如效应性CD4+T淋巴细胞,包括辅助性T(T helper,Th)1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在IRI过程可通过抗原非依赖适应性反应激活炎症免疫反应,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表达共刺激分子,促进或抑制先天性免疫反应或促进组织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体外大量扩增CD8+CD28-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细胞)的方法,并检验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分离健康志愿者全血中CD8+T淋巴细胞,在含不同细胞因子和异体抗原提呈细胞(APC)的培养条件下进行体外扩增.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扩增过程中CD28 -细胞亚群的比例进行监测.分为3组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细胞均为CD4+T淋巴细胞:B-APc组以来源于原致敏供者的APC作为刺激细胞,I-APC组以HLA-A、B、DR全错配的无关供者的APC作为刺激细胞,Dynabeads组以包被有抗CD3和CD28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微球Dynabeads作为刺激细胞;扩增后的Ts细胞作为第三方调节细胞加入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测定其对CD4+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在含白细胞介素2(IL-2)+ IL-7+ IL-15的培养条件下,CD8+T淋巴细胞培养后CD8+CD2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最高(P<0.05).B-APC组不加入Ts细胞时,增殖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为66.7%,当加入的Ts细胞与反应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5∶1、0.1∶1和0.02∶1时,增殖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16.5%、34.1%和62.6%.Ts细胞对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在I-APC组和Dynabeads组中,此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 应用含IL-2+ IL-7+ IL-15的培养条件联合异体APC刺激可以在体外大量扩增Ts细胞,扩增所得Ts细胞在体外对供者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抗原特异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期间肾脏固有树突状细胞(rDC)的变化。方法采用C57BL/6J小鼠建立双侧肾脏热缺血模型,再灌注24、48 h后取肾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分析CD45~+细胞和CD11c~+rDC的比例变化;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和白喉毒素受体标记(CD11c~+GDTR)的小鼠肾组织制作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分析CD11c~+rDC的比例及表型;采用CD11c~+GDTR小鼠建立双侧肾脏热缺血模型,再灌注24 h后取肾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MACS磁珠富集CD45~+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分析r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情况。结果再灌注24 h后C57BL/6J小鼠肾脏内CD45~+细胞比例明显增加,48 h后其比例进一步升高,再灌注24 h后CD11c~+rDC数量同样持续升高,但其占CD45~+细胞的比例出现明显下调,48 h后恢复并较Sham组轻度升高;CD11c~+GDTR小鼠正常肾脏CD45~+细胞比例低于1%,其中约40%为CD11c~+的肾脏rDC,主要呈CD11b~(int)F4/80~-MHCⅡ~+;再灌注24 h后CD11c~+F4/80~-亚群r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均显著升高。结论热IRI后rDC比例、数量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均增加,提示热IRI后肾脏rDC浸润增多且表型成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使用他克莫司(Tac)的肝移植受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CD28家族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以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的受者20例为Tac组,术后采用Tac、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和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以等待肝移植的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20例为肝病对照组;以健康志愿者20名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正常对照组志愿者和肝病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CD28、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CD152和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的表达;分别测定Tac组使用Tac后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CD28、ICOS、CD152和PD-1的表达.结果 肝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Tac组各时点间的CD3+ T淋巴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使用Tac时间的延长,Tac组CD4+ T淋巴细胞持续下降,至使用Tac 3个月时,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 T淋巴细胞逐渐增加至正常水平.Tac组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ICOS分子表达持续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 T淋巴细胞表面CD28分子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而CD8+ T淋巴细胞表面CD28分子持续低表达(P<0.05).同时,Tac组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CD152分子和PD-1分子的表达均持续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肝移植患者接受以Tac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其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紊乱得到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CD28分子和ICOS分子的表达下调,CD152分子和PD-1分子的表达上调,通过共刺激信号的调节来达到抑制排斥反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B、C、D、E5组,每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C、D、E组分别为术后3、7、14、28 d组,运用猪胰弹力酶灌注法建立腹主动脉瘤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局部T、B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CD4+ CD28-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变化.结果 大鼠腹主动脉局部T、B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表达的变化:术后7dT细胞显著升高(40±15,P<0.05),B细胞及巨噬细胞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3种细胞表达升高最为显著(P<0.05);术后28 d,3种细胞的表达较术后14 d明显下降.术后各组大鼠外周血CD4+、CD28-T细胞均有升高(P<0.05),以术后7d比例最高(8.1%±2.1%,P<0.05).结论 T淋巴细胞是腹主动脉瘤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炎症细胞之一,T淋巴细胞的浸润及其亚群分布变化所致的免疫及炎症反应在腹主动脉瘤形成早期可能起着重要的触发及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期导读     
<正>抗原特异性T细胞如何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本刊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研究所所长王学浩教授就T淋巴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作用作一述评。王教授在文中阐明了T淋巴细胞在IRI中的活化机制、辅助性T17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在IRI中的作用。T淋巴细胞参与多种器官IRI发病过程,且在不同组织和疾病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精准的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27和CD28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分化表型。方法采集分离健康人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多种荧光标记抗体标记细胞表面分子,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 和CD4 T淋巴细胞表面CD27和CD28分子的表达。结果3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8 CD27 CD28 T细胞占CD8 T细胞(41.13±24.89)%,低于28例健康对照组的(71.93±14.47)%(P<0.05)。而CD8 CD27-CD28-T细胞占CD8 T细胞(42.16±10.9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9.16±5.24)%(P<0.0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4 CD27 CD28 T细胞(80.89±7.93)%和健康对照组(83.17±8.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以CD27 CD28 早期分化表型为主。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不同的亚群分化特征又有所不同,CD4 T淋巴细胞的分化表型仍然以CD27 CD28 早期分化表型为主,而CD8 T淋巴细胞中早期分化表型明显减少,晚期分化表型(CD27-CD28-)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近交系大鼠原位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模型,并研究CD8+CD28- T细胞在自发免疫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双袖套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8+CD28- T抑制细胞含量变化;利用补体细胞毒和免疫磁珠方法分离CD8+CD28- T细胞,通过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验证其抑制功能.结果我们成功建立了BN(供体)LEW(受体)原位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模型,并发现自发免疫耐受模型大鼠脾脏CD8+CD28- T细胞含量(23.7%±7.2%)显著高于正常大鼠(5.4%±1.5%)和急性排斥组大鼠(6.0%±1.3%),而且,分离纯化后的自发免疫耐受组大鼠脾脏CD8+CD28- T细胞可以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增殖,但急性排斥组大鼠脾脏CD8+CD28- T细胞无抑制功能.结论 BN(供体)LEW(受体)原位肝移植模型为自发免疫耐受;脾脏CD8+CD28- T细胞作为一种T抑制细胞,在自发免疫耐受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CD4+T淋巴细胞,CD4+T细胞根据诱导因子和分泌因子的不同,主要分为辅助性T(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Treg)细胞等4类。本文针对HIV对CD4+T亚群变化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CD+4CD+25 Treg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是一类特殊的T淋巴细胞群体,其能够识别自身抗原并抑制自身反应性细胞的免疫反应,是自身免疫耐受不可缺失的一环,同时也可在炎症情况下抑制效应性细胞过度活化,防止免疫反应过强而对机体造成损伤.在CD+4CD+25 Treg 细胞缺失或功能障碍情况下,将导致机体发生自身性疾病,而在细胞过度活化情况下,则机体发生肿瘤的概率大为增加.故研究CD+4CD+25 Treg细胞对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1)CD+4CD+25 Treg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志;(2)CD+4CD+25 Treg细胞理想的分离扩增方法;(3)分析其维持免疫耐受可能的分子细胞机制;(4)CD+4CD+25 Treg细胞在自身免疫疾病治疗、肿瘤免疫、以及移植排斥的防治等临床疾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T淋巴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1,2],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显示.Th1/Th2极向分化偏移导敛细胞因子失衡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IFN)γ为主导.IL-4能保护缺血组织、而IFN-γ则促进损伤发生[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具有调节T淋巴细胞分化功能[3,4].而有关BMSC对肾IRI动物模型IL-4与IFN-γ的影响尚未检索到相关报道.本研究采用大鼠肾IRI模型,观察BMSC对肾脏表达IL-4与IFN-γ的影响,旨在为BMSC治疗机制的阐明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通过RNA干扰技术诱导产生的CD8+ CD28-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细胞)的免疫学特性.方法 取SD大鼠骨髓,培养分离树突状细胞(DC),设计、合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类小片段干扰RNA(siRNA),以MHC Ⅰ siRNA转染DC.先以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液刺激转染MHCI siRNA的DC,然后将DC与从SD大鼠脾脏分离得到的CD8+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通过磁珠法分离出Ts细胞.分别在由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反应细胞)和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胞(刺激细胞)组成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数量不等的Ts细胞,检测反应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以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胞和卵白蛋白(OVA)刺激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然后再按不同比例加入Ts细胞,检测各组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在由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液和Ts细胞组成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可溶性重组白细胞介素2(rrIL-2),观察IL-2对Ts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Ts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γ干扰素(IFN-γ)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和实时PCR检测Ts细胞上CD25分子的表达.结果 Ts细胞对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和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胞之问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于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和OVA之间的MLR则无抑制作用.在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液和Ts细胞组成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rrIL-2后,SD大鼠脾脏细胞的增殖并无明显增加(P>0.05).与CD8+CD28+T淋巴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比较,Ts细胞的TGF-β和IFN-γ 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P<0.05),而CD25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采用经MHC I siRNA干扰的DC能够诱导CD8+T淋巴细胞产生CD8+ CD28-Ts细胞;Ts细胞在体外具有免疫抑制特性,其免疫抑制作用不被外源性IL-2所逆转,且其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共刺激分子CD 28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CTLA)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07月~2018年06月至我科室和内分泌科治疗的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DM组(T2DM无肾病,n=42)和DN组(T2DM合并肾病,n=40),同时选取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NC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4、CD8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CTLA4分子的表达。结果:三组外周血CD4^+和CD4^+/CD8^+按NC组-DM组-DN组顺序均呈显著递增趋势(P<0.01),CD3^+、CD8^+按照顺序呈显著递减趋势(P<0.01),且各组间差异明显(P<0.01);三组外周血CD4^+CD28^+、CD8^+CD28^+ T细胞按NC组-DM组-DN组顺序均呈显著递增趋势(P<0.01),CD4^+CTLA4+及CD8^+CTLA4+T细胞按照顺序呈显著递减趋势(P<0.01),且各组间差异明显(P<0.01)。结论:T2DM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其中合并肾病患者表达失衡更为严重,提示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自身免疫调节异常。同时T2DM合并肾病患者外周血CD28和CTLA4表达也显著异于正常对照,提示共刺激分子可能参与了T2DM合并肾病的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MMF)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T淋巴细胞在肾脏组织浸润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鼠龄2~3个月),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MMF治疗组[15mg·(kg·d)-1].观察16周后,检测大鼠血糖(B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肥大指数(肾重KW/体重BW)和24h尿蛋白定量(24Upro).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肾组织中CD3+、CD4+T淋巴细胞以及细胞因子TNF-α、IFN-y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肾组织中CD4+、CD8+T细胞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DM)组大鼠BG、BUN、Scr、Kw/Bw、24Upro等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糖尿病大鼠肾脏内CD3+、CD4+T细胞以及由CD4+T细胞产生IFN-γ、TNF-α均显著上调(P<0.01),通过免疫组化肾脏内CD4+、CD8+T细胞均显著升高(P<0.01).除血糖、肾肥大指数外,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比糖尿病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霉酚酸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的浸润从而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免疫机制和缺血预处理(IPC)的保护作用。 方法8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肝门阻断20 min组(B组)、30 min组(C组)、40 min组(D组)以及肝门阻断30 min前预处理组(E组),每组再分为再灌注2 h亚组和24 h亚组,各8只。检测再灌注后2 h、24 h的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10、12(IL-10、IL-12)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观察再灌注后2 h、24 h时的存活率及肝脏病理情况。 结果随着肝门阻断时间的延长,ALT、AST显著升高,肝内炎症细胞浸润增加,24 h存活率逐渐降低。D组再灌注2 h时,CD8+ T淋巴细胞显著升高,CD4+/CD8+比值下降,调节性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血清IL-10显著降低,而IL-12水平显著升高。再灌注后24 h,B组大鼠各项指标逐步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而D组大鼠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尤其是Treg显著升高,且IL-10水平显著升高,IL-12水平明显降低。与C组相比,E组阻断30 min后无一例死亡,再灌注2 h的ALT、AST水平显著降低,Treg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IL-12水平明显降低,再灌注24 h后各项指标恢复并接近假手术组水平,肝脏病理损伤较轻。 结论肝缺血再灌注引起肝脏损伤甚至死亡,可能与诱导T淋巴细胞尤其是Treg和细胞因子的紊乱有关。缺血预处理可以增加再灌注早期的Treg细胞,有效纠正免疫紊乱,减轻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方面的调控机制研究。方法:选取生后3~4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MOG)处理组(IRI+DMOG组),每组6只。Sham组右侧肾脏切除,仅游离左侧肾动脉,但不钳夹;IRI组右侧肾切除,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45 min,之后松开动脉夹,恢复肾脏血流(术前24 h给予DMOG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IRI+DMOG组IRI术前24 h给予腹腔内注射DMOG 40 mg/kg(用生理盐水溶解)。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的HIF-1α和NGAL蛋白表达水平,用Real Time PCR的方法检测Hmox-1和NGAL mRNA的表达水平。检测各组的肾功能(BUN、Scr、Cystatin C)、评价各组肾脏的形态学改变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TUNEL法检测各组肾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对各组结果的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DMOG处理后的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GAL和HIF-1α的表达上调;并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结论:在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GAL可能受HIF-1α调控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腹部外科》2021,34(5)
目的探讨百里醌(TQ)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脏IRI模型,肝脏缺血再灌注前,实验大鼠进行百里醌给药预处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检测肝脏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酶活性;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组织凋亡相关蛋白。实验设3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I组,n=10)、百里醌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组(TQ+IRI组,各亚组n=10)。结果与Sham组比较,IRI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增高,TQ+IRI组ALT、AST较IRI组明显降低(P0.05)。IRI组与Sham组比较,大鼠肝脏组织中GPX、GSH、SOD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而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TQ+IRI组与IRI组比较,GPX、GSH、SOD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MDA含量下降(P0.05)。百里醌预处理能下调肝脏IRI的Bax、裂解的胱天蛋白酶(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表达,阻断肝细胞凋亡。结论百里醌可能通过调控肝细胞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进而在肝脏IRI中发挥肝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手术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效果,为肾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入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n=33)为术后接受细胞治疗组,B组(n=37)为单纯手术治疗组.所有入组患者分别于手术治疗前8周及治疗后8周采外周血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比值),了解治疗前后机体免疫水平.结果 Ⅰ、Ⅱ期患者A、B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A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可明显提高Ⅲ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对肾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及其修复在肾移植中不可避免,它们是影响移植肾早期功能恢复和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肾脏IRI及其修复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肾脏缺血再灌注(IR)期间多种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因素和途径被激活,一方面促进肾脏细胞凋亡,参与肾脏IRI;另一方面则抑制肾脏细胞凋亡,减轻肾脏IRI,参与损伤后修复.本文就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修复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全身照射(TBI)预处理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及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在诱导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以雄性Lewis、DA大鼠为供、受体,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同种肝移植组、自发免疫耐受组、急性排斥反应组.观察各组受体的生存时间及生存率,检测受体术后外周血中ALT、TB含量、Foxp3~+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上GITR的表达,检测受体术后第14天移植肝的病理变化和受体脾脏CTL杀伤活性.结果 自发免疫耐受组,术后经历短暂排斥反应最终获得免疫耐受并长期存活.急性排斥反应组,在术后第17~21天死亡,与其他组相比,外周血血清中ALT、TB含量明显升高,而Foxp3~+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BI预处理大鼠供肝致受体外周血中CD3~+ CD4~+ T细胞上GITR表达降低,CD3~+CD8~+T细胞上GITR表达增加,提高CTL的杀伤活性.结论 通过TBI清除供体大鼠肝移植物中携带的旁路淋巴细胞,致受体外周血中Foxp3~+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降低,而使CD3~+ CD8~+T细胞上GITR表达增加,共同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和耐受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