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是不育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古代中医文献缺乏对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专门论述,现代各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亦缺乏统一的认识,中医传统的分型论治较为繁多,标准及疗效评价不一.治疗方法也各有千秋.为进一步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对于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在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精液质量和受孕率等方面疗效显著。文章系统综述了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的病名、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并对近年来中医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的辨证治疗、经方验方、中成药口服、中药静脉点滴、针灸、运动疗法,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目前精索静脉曲张不育中医研究存在和急需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精索静脉曲张是导致不育的主要病因之一,既往中医文献较少对该病进行综述。近现代医家关于精索静脉曲张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证型也是说法不一。目前临床上对精索静脉曲张与少弱精子、畸形精子之间的相关性已得到证实。本文通过综述精索静脉曲张中医证型以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以期深化对精索静脉曲张疾病的认识,指导其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4.
临床发现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精索静脉曲张有较高的患病率,在已知男性不育的致病因素中居首位,然而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暂未明确。中医根据不育多肾虚、筋瘤多血瘀的病机演变特点,以补肾活血法为基本原则借助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在消除症状、提升患者精子质量、提高受孕率和疏通患者心理状态等方面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就近年来以补肾化瘀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戚广崇老帅从事中医男科临床与研究近20年,他对精索静脉曲张合并不育症的治疗颇有效验,使不少患者免除了手术之苦,现将老师治疗该症的经验简介于下。 精索静脉曲张属中医“筋瘤”范畴,是引起男子不育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所致不育的主要病机是精索静脉曲张引起血液瘀滞,影响了睾丸的生精功能。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90-892
精索静脉曲张是导致男子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WHO把精索静脉曲张列为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首位因素。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的方法繁多,其中中西医结合在改善本病临床症状、精液质量及受孕率等各方面疗效确切,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本病的思想逐渐被认可。文章现将中医治疗及结合西医手术防治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的发展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男性不育的第一大原因,中医学一般应用补肾、活血、补肾活血等方法治疗。研究认为"肝经循行"和"肝肾同源"决定了肝在VC不育中的作用,肝的生理功能异常与VC不育症状的吻合揭示了从肝论治该病的合理性,结合之前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提出肝疏泄失职是VC的基本病机,应用调肝中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具有科学性,丰富了中医治疗该病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男性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是由于精索静脉蔓延丛发生扩张,伸长迂曲而导致男性精子密度减少、活率下降、精液不分化引起不育的病症。虽然中医古文献中无此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中医学"筋瘤"、"筋病"范畴。目前西医多采用手术治疗,但临床疗效不确切。中医传统的分型论治则分型繁多、标准及疗效评价不一。如何进一步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笔者根据数十年的临床体会,提出对男性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采用中医阶梯性的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勋明  汪阳  袁少英 《中医药导报》2019,25(19):137-139
介绍袁少英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合并不育症的理论基础及治疗特点。袁少英认为精索局部血管曲张,即与生俱来的"瘀"是导致不育的主要病因;瘀血内阻,瘀热伤阴是基本病机。袁少英治疗本病衷中参西,以活血化瘀,养阴生精为基本治疗原则,运用中药汤剂、针刺、挑刺等方法相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精索静脉曲张是男科常见病,因本病可导致男子不育而广受关注,医家多从肝肾论治,笔者认为血瘀是精索静脉曲张的核心病机,本病由瘀所致,瘀致不育,临床体征和症状皆符合瘀血证候表现,单纯补肝益肾效果欠佳.本文从血瘀这一核心病机出发,抓住"瘀血"这一治疗靶点,总结仲景运用经方治疗"瘀血"的经验治则,以活血祛瘀为总则,运用活血利湿祛...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个具有中医原创性的以温热疗法为主的治疗疼痛的理论——炅气愈痛论。其原点在《内经》,其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的成果形成炅气愈痛学说。炅气愈痛学说在理论上对中医传统的"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这个经典学说有重要补充和修正。炅气愈痛论认为:寒气是疼痛的基本病因,寒邪致病,有内寒、外寒之别。因此,治疗疼痛的指导原则是:寒者温之,内外兼治,治养并重,外用温热,内养真阳。①各种温热物理因子是治疗疼痛病症的重要方法,包括局部和全身的温热疗法;②辨证施治应重视温热药物的内外应用;③结合有中医特色的养生理论,通过运动、饮食、阳光、各种健身训练、养生等综合措施,提高或保养真阳(元阳),达到治疗和远离疼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糠秕孢子菌作为人体皮肤寄生之正常菌群,是花斑癣及糠秕马拉色菌性毛囊炎的主要致病因子,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糠秕孢子菌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此结果与中医银屑病"虫毒论"不谋而合。将"虫毒论"作为银屑病发病的一项重要因素,由临床到理论,系统论述了"虫毒"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阐述其渊源及内涵,并进一步探讨其与糠秕孢子菌之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证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以寒疫论甲型H1N1流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此次首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点,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原则,运用五运六气理论,结合临床观察,从寒疫的源流、病因病机、发病特点等方面分析,认为此次甲型H1N1流感属中医学"寒疫"范畴,病机本气先虚,风寒疫毒挟湿,邪犯太阳,表(太阳)里(太阴、少阴)同病,而见发热、咳嗽、喘促等症,以小青龙汤为基本方治疗本病,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雾霾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与之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也随之增高。雾霾对于人体的影响和危害不可小觑。本文通过参阅近五年来国内外医学类期刊杂志中有关的报道及研究成果,从病因病机、治法治则、辨证论治、预防保健等方面对与雾霾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认识与治疗进展进行阐述,旨在综述雾霾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认识与治疗,为科研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方剂学的学科内涵主要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是从中医基础跨向临床的桥梁,其研究核心--方剂,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要求和中西医之间的不断融合,方剂学的研究内涵和外延不断加深和扩展。方剂学从最初的理论、临床逐渐分化为理论、实验、临床、应用4个方面。传统的方剂学学科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中医药发展的趋势。从理论、实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方剂学的学科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将促进方剂学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使其更加符合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宋滇平 《环球中医药》2009,2(6):418-421
本文对近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针灸治疗、推拿疗法、中药外治、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考希良 《世界中医药》2012,7(6):540-541
根据《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要求,作者结合自己教学工作和学习体会,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个人经验总结。分别从强调疾病基本概念的熟练记忆、理解掌握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型记忆要融会贯通三个环节进行了经验凝练,以期对初学者有一个较好的指导或者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论中医“证本质”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中医证的本质在我国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但至今对于中医证本质的科学内涵却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哲学原理等,对于中医证本质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提出了中医证的本质与单一证候的物质基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从西医疾病的基本发病学过程等方面探讨了证有本质的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20.
对药是由两味中药配伍组合而成,是医家临证处方用药经验的总结。吴烈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工作30余载,慎守传统中医“气化”理论思想,以“阴阳平衡”“升降出入”运化理论及中药的四气、五味药性为理论基础遣方用药。在临床辨证论治中,重视药物配伍,尤其在对药的应用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眼底血证的论治中,以人体阴阳、气血、水火平衡为核心病机,遵循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等治血四大法则,适时结合药理药性灵活应用对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