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月华  薛杨  李培华  刘稳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575-1577
目的:研究双黄连粉针剂对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小鼠内耳组织病理改变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的变化。方法:40只新生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建立MCMV小鼠颅内感染模型,然后分别进行双黄连及更昔洛韦腹腔注射治疗,用药14d后,行ABR检查,测试Ⅰ波潜伏期、波幅、听觉阈值。取两侧听泡,分别做MCMV-PCR分析和病理学观察。结果:双黄连治疗组新生小鼠ABRⅠ波潜伏期、波幅、听觉阈值较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更昔洛韦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MV-DNA PCR无明显阳性条带,耳蜗内炎症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与更昔洛韦治疗组相比无明显变化,正常对照组耳蜗组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双黄连能够明显减轻MCMV感染小鼠内耳相关组织的炎症损害并且能够改善小鼠的听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内感染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变化,以明确经脑内感染MCMV后小鼠ABR是否出现异常改变,从而验证经脑内感染MCMV能否建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更昔洛韦对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4只新生小鼠按窝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3组,对照组经脑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 μl,模型组与干预组经脑内接种TCID50为1×105 U/ml的MCMV病毒悬液10 μl,同时干预组在接种MCMV后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更昔洛韦60 mg/(kg·d),连用2周.2周后在小鼠麻醉状态下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在电屏蔽装置中检测小鼠的ABR,并记录ABR的波形以及Ⅰ波的潜伏期、波幅.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F=9.151,P=0.011;F=5.095,P=0.043),更昔洛韦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F=13.797,P=0.003;F=14.587,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脑内感染MCMV可以引起小鼠ABR的异常改变,脑内感染MCMV可建立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动物模型,婴幼儿CMV感染后早期应用更昔洛韦对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进行性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蒜新素在体内对鼠巨细胞病毒 (m urine cytom egalovirus,MCMV)感染小鼠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 BAL B/c小鼠 MCMV重组病毒 (插入 L ac Z基因 )性肝炎模型 ,采用 X- gal染色测定β- gal在肝、肾及肺组织中的表达。 70只雌性 BAL B/c小鼠随机分为大蒜新素预防 +治疗组 (n=2 0 ) ,大蒜新素治疗组(n=2 0 ) ,更昔洛韦治疗组〔6 0 m g/(kg· d) ,n=10〕,安慰剂组 (n=10 )及空白对照组 (n=10 )。其中前两组又各均分为低、高剂量组〔2 5 ,75 m g/(kg· d)〕,检测血浆丙氨酸转氨酶 (AL T)水平和评估肝组织组织学活动性指数(HAI) ,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中 MCMV DNA水平。结果 大蒜新素预防 +治疗组及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较 ,AL T、肝脏 HAI评分及 MCMV DNA杂交的积分光密度均明显降低 (P<0 .0 5 ) ,与更昔洛韦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大蒜新素预防用药及加大用药剂量并不能显著降低 AL T、肝脏 HAI评分及 MCMV DNA积分光密度水平。结论 大蒜新素能减轻 MCMV性肝炎模型鼠肝功能损害 ,改善肝脏病理变化和降低肝组织内病毒 DNA负荷量 ,其治疗效果与更昔洛韦无显著差异 ,大蒜新素预防用药及加大用药剂量不能增加其病毒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以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E knockout,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低剂量的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以期了解在模拟人体内潜伏感染状态下病毒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学方面的影响,以及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LDL receptor-1,LOX-1)基因的表达变化,以探讨MCMV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高脂饮食apoE-/-小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1组经腹腔感染MCMV,分别在感染后14周、18周和24周截取主动脉;另1组不感染MCMV。通过HE染色观察2组动物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面积、数目、分级和内膜/中膜比值,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动脉壁和唾液腺中的MCMV含量以及LOX-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研究显示在慢性潜伏感染阶段,MCMV感染明显加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但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该作用逐步减弱。小鼠动脉壁中没有MCMV mRNA的表达。血浆MCMV抗体含量、唾液腺MCMV DNA含量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没有相关性。感染后14周,病毒组LOX-1mRN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在慢性潜伏感染阶段,MCMV感染可以明显加重apoE-/-小鼠主动脉AS病变,并使重度AS病变提前出现,但在血管壁局部并无MCMV活动性感染的证据。MCMV感染后可增加动脉壁LOX-1基因表达,LOX-1的高表达可能是MCMV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药金叶败毒制剂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HCMV AD169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采用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活性,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和更昔洛韦(GCV)干预后感染细胞cyclinD1 mRNA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4(CDK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金叶败毒制剂和更昔洛韦能明显提高HCMV感染细胞cyclinD1及CDK4的表达。诱导G0/G1期细胞进入S和G2/M期。从而促进宿主细胞增殖。结论 金叶败毒制剂可能通过促进HCMV感染细胞cyclinD1及CDK4的表达。促进宿主细胞增殖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UVEC304)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表达及抗病毒药物对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动态检测HCMV感染的HUVEC304和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与膦甲酸钠(foscarnet sodium,PFA)干预受染的HUVEC304 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 常规培养的HUVEC304可表达ICAM-1;HCMV感染后4 h,ICAM-1 mRNA的表达开始增加(P<0.05),6 h达高峰(P<0.01),36 h表达水平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细胞;GCV和PFA可抑制HCMV感染诱导的ICAM-1表达的上调(P<0.05).结论 HCMV感染可引起ICAM-1 mRNA的表达增加;应用GCV和PFA可抑制HCMV诱导ICAM-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对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的粒 -单祖细胞 (CFU -GM)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 ,用更昔洛韦干预HCMV感染的CFU -GM ,观察计数CFU -GM的产率 ,大小 ,峰期及维持时间。结果 :①更昔洛韦组集落产率明显高于病毒组 (P <0 .0 1)。②更昔洛韦组大集落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病毒组 (P <0 .0 1)。③更昔洛韦组集落维持时间较病毒组延长。结论 :在体外更昔洛韦有抗HCMV作用 ,能促进受HCMV感染的CFU -GM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蒜新素对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小鼠脾细胞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抗MCMV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成大蒜新素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于MCMV感染后48 h开始分别给予大蒜新素一般剂量(25 mg·kg-1/d)和等量9.0 g/L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另设大蒜新素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不接种病毒,分别给予大蒜新素一般剂量(25 mg·kg-1/d)和等量9.0 g/L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用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MCMV感染可导致BALB/c小鼠Th1类细胞因子IL-2表达明显下降(P《0.01),Th2类细胞因子IL-10表达显著增高(P《0.01).大蒜新素能诱导正常BALB/c小鼠和MCMV感染模型鼠脾细胞Th1类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Th2类细胞因子IL-10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大蒜新素能显著上调正常和MCMV感染模型小鼠脾细胞 Th1类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表达,并抑制Th2类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通过诱导和促进特异性Th1优势应答反应来发挥抗CMV效应.  相似文献   

9.
双黄连治疗人巨细胞病毒小鼠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黄连粉针剂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和病毒DNA载量的影响。方法取4周龄SPF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建立HCMV小鼠肺炎模型。然后分别进行双黄连及更昔洛韦腹腔注射治疗。用药10d后,处死小鼠,对小鼠肺组织进行电镜和光镜病理检查,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HCMV DNA载量。结果双黄连大、中剂量治疗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害较感染模型组明显减轻,HCMV DNA载量分别为1628.80 copies/100mg和1869.37 copies/100mg,较感染模型组(468527.40 copies/100mg)有显著性降低(P<0.001),与更昔洛韦治疗组(1521.61 copies/100m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黄连小剂量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及DNA载量(462547.90 copies/100mg)与感染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肺脏未见异常改变。结论双黄连能明显减轻HCMV急性原发小鼠肺部炎症损害并降低HCMV感染小鼠肺组织中病毒DNA载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不同时间点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的水平及心肌组织中Galec-tin-9mRNA的表达,探讨Galectin-9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8只5~6周BALB/c小鼠,随机分为病毒组50只和对照组8只。病毒组小鼠腹腔接种0.10mL TC ID50为10-5/L的柯萨奇病毒B3(CVB3)N ancy株病毒液,分别于接种病毒后第7、10、14、28天处死8只小鼠;对照组小鼠腹腔接种0.10mL不含病毒的Eag le氏液,28d时处死小鼠。取心脏,在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计算心肌组织病理学积分。取外周血,用ELISA检测血清中Galectin-9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Galectin-9mRNA的表达。结果病毒组小鼠血清中Galectin-9含量在第7、10、14天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病毒组小鼠心肌组织Galectin-9mRNA的表达在第7、10天均较对照组增强(P<0.01)。病毒组小鼠血清中Galectin-9的含量及心肌组织中Galectin-9mRNA的表达均与心肌组织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75,0.74;P<0.05)。病毒组小鼠血清中Galectin-9的含量与心肌组织中Galectin-9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小鼠Galectin-9表达明显升高,且与心肌炎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Galectin-9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蒜素抗鼠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大蒜素进行小鼠体内抗巨细胞病毒(MCMV)性肝炎的初步研究。将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于腹腔接种病毒第2d即开始每日腹腔注射大蒜素注射液,持续2周。取小鼠肝组织作β-gal染色以检测MCMV及HE染色以观其病理改变情况并将其血清送化验室测sALT。结果发现:给予大蒜素治疗组的小鼠的肝脏病理改变程度较模型组轻,其sALT值亦较低,其肝组织切片内的β-gal染色阳性率亦较低,说明大蒜素在小鼠体内具有抗MCM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28单克隆抗体(CD28 mAb)对柯萨奇病毒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死亡率、心肌病理改变及病毒滴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6只BALB/c小鼠分为CD28 mAb组16只、病毒组40只、IgG组4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 )为10-6/mL的柯萨奇B3病毒0.15?mL,正常对照组接种0.15?mL?的Eagle氏液。CD28 mAb组、IgG组接种病毒后6、72?h分别接种CD28 mAb(0.1?mg/kg)和IgG(0.1mg/kg)。于接种病毒后第7天处死所有小鼠,取心脏,在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CVB3mRNA的表达。结果CD28单克隆抗体组小鼠死亡率、心肌病理积分、心肌CVB3mRNA均低于病毒对照组(P均<0.05)。结论CD28单克隆抗体可降低心肌病毒滴度,减轻VMC小鼠心肌炎症,降低VMC小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金叶败霉制剂(JYBD)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建立HCMV感染细胞模型,应用更昔洛韦(GCV)和JYBD进行干预,采用定量RT-PCR法检测干预后不同时间感染细胞HCMV即刻早期基因IE86 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感染细胞的病变进展情况,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受染细胞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分泌水平。结果:JYBD与GCV对HCMV IE86 mRNA的表达以及HCMV所致细胞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降低受染细胞TNF-α、IL-6的分泌水平,JYBD作用弱于GCV。结论:JYBD可通过抑制HCMV IE基因的转录。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发挥体外抗HCMV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经鼻腔急性感染同种异型皮肤移植BALB/c小鼠间质性肺炎模型.方法 ① 25只供体C57BL/6雌鼠与100只受体BALB/c雌鼠背部皮肤移植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环孢素A(CsA,12 mg/kg),连续14 d.② 移植受体小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4组每只鼻腔接种30 μl不同剂量MCMV悬液(102、103、104、105 PFU/只),另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小鼠鼻腔接种原代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悬液30 μl/只.在接种后第5、9、14、21天处死小鼠,无菌取肺组织分别做HE染色、透射电镜、PCR、RT-PCR检测MCMV Smith毒株的即刻早期(IE)和晚期基因糖蛋白B(gB)基因转录产物,并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 104、105 PFU实验组小鼠肺组织有局灶性的病理损害,并发现感染后第14天肺组织病理改变最明显;透射电镜检测到疱疹样病毒颗粒;PCR、RT-PCR检测实验组MCMV IE和gB基因及其转录产物均为阳性;两组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可见肺间质上皮细胞中存在病毒核酸和蛋白;并在感染后的21 d内,105 PFU组小鼠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结论 成功建立同种异型皮肤移植后MCMV急性感染所致的小鼠间质性肺炎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有感染性的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和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UV)灭活丧失感染性的病毒(CMV-U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nic lung fibroblasts,HLF)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的变化,并初步探讨中药金叶败毒制剂治疗HCMV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研究IL-6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 UV灭活丧失感染性的HCMV与有感染性的HCMV均可上调IL-6mRNA的表达,中药金叶败毒制剂与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都可抑制HCMV诱导的IL-6表达的上调。结论 IL-6mRNA的上调不需要有感染能力的HCMV,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可抑制HCMV诱导的IL-6表达的上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通过检测CMV-IgG、IgM、血CMV-DNA及肝功能检测而确定82例婴儿CMV肝炎,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保肝治疗、退黄、补充维生素处理,更昔洛韦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结果更昔洛韦治疗可使血CMV-DNA转阴约60%,在降低转氨酶,肝脏回缩,黄疸消退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更昔洛韦治疗组中出现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降低的比例分别为20%,18%。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好,但要注意该药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婴儿双歧杆菌(BI)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更昔洛韦(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SD大鼠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探讨其诱导大鼠膀胱癌组织细胞的凋亡及对大鼠膀胱癌组织Fas/FasL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N甲基亚硝基脲(MNU)膀胱灌注法诱导建立大鼠膀胱肿瘤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GCV对照组(生理盐水组)、BI-pGEX-5X-1/GCV组(空质粒组)和BI-pGEX-TK/GCV治疗组(重组质粒组).分别将生理盐水、BI-pGEX-5X-1、BI-pGEX-TK经尾静脉注射到各组荷瘤大鼠体内,联合腹腔注射GCV,治疗4周后,称取各组膀胱癌组织质量.TUNEL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凋亡,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肿瘤组织Fas/Fas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质粒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重组质粒组荷瘤大鼠膀胱质量明显降低(P<0.01);TUNEL法检测发现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凋亡,与空质粒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重组质粒组凋亡最为显著(P<0.01);与空质粒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重组质粒组的荷瘤大鼠膀胱癌肿瘤组织细胞Fas/FasL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双歧杆菌介导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大鼠膀胱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激活Fas/FasL凋亡途径,诱导大鼠膀胱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LSA)对82例诊断明确的血小板减少患儿的外周血做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M(HCMV-IgM)检测。结果:8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HCMV-IgM阳性31例(37.8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所有患儿接受地塞米松(DEX)静脉用人丙种球蛋白(IVIG)常规治疗,其中20例HCMV感染患儿加用更昔洛韦(GCV)治疗,疗程14d,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后患儿病程明显缩短,且无复发。结论:新生儿HCMV感染与血小板减少密切相关,对HCMV感染的患儿加用更昔洛韦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通过检测CMV-IgG、IgM、血CMV-DNA及肝功能检测而确定82例婴儿CMV肝炎,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保肝治疗、退黄、补充维生素处理,更昔洛韦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结果更昔洛韦治疗可使血CMV-DNA转阴约60%,在降低转氨酶,肝脏回缩,黄疸消退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更昔洛韦治疗组中出现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降低的比例分别为20%,18%。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好,但要注意该药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血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变化及病理学改变。方法:建立单纯疱疹病毒-1感染的小鼠病毒性脑炎模型,将模型分为模型组、阿昔洛韦治疗组和更昔洛韦治疗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病死率、血清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变化和电镜下小鼠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脑组织单纯疱疹病毒-1DNA均为阳性,正常对照组为阴性;电镜下模型组神经细胞内可见单纯疱疹病毒-1病毒颗粒;阿昔洛韦治疗组和更昔洛韦治疗组小鼠死亡率、血清一氧化氮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比未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更昔洛韦治疗组白细胞介素-1β下降水平较阿昔洛韦治疗组明显(P〈0.01)。电镜下更昔洛韦治疗组小鼠神经细胞,髓鞘病变均较轻。结论:更昔洛韦可能通过降低单纯疱珍病毒-Ⅰ型脑炎小鼠血清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且降低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作用较阿昔洛韦明显,减轻神经细胞的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达到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