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3例(心肌病组)、健康者33例(对照组)血清中Ang-2及脑利钠肽(BNP)水平,分析其水平与心脏超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肌病组血清Ang-2、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病组患者血清Ang-2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左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内径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ng-2水平明显增高,Ang-2有望成为一个预测及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及其严重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中与心衰的关系.方法:在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测定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在不同心功能分级时血清肌钙蛋白I(cTn- I)水平,分析肌钙蛋白I (cTn-I)与心衰的关系.结果:肌钙蛋白I(cTn- I)水平在不同心功能组有明显差异,分级越高,肌钙蛋白I (cTn- I)水平越高.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cTn-I水平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增高,是心功能下降的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均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不易鉴别。本文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二者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应用临床表现、心脏超声和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指标确定缺血性心肌病患者(A组,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B组,30例),并选取健康对照组(C组,15例)。测定各组血清SAA浓度。比较各组SAA水平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结果:A组SAA水平明显高于C组,[(2.3805±1.267)ng/ml vs(0.9936±0.276)ng/ml,P<0.01],B组亦高于C组[(1.7567±0.2448)ng/ml vs(0.9936±0.276)ng/ml],P<0.01,但A组SAA水平明显高于B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6)。ROC曲线显示,采用SAA浓度为1.929ng/ml作为界值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83.3%。所得阳性似然比为3.5928。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时SAA水平明显升高,而扩张型心肌病则不同,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艳秋  张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3):323-324,32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定量变化.方法:59 例心肌病患者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后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DCM组),28例和缺血型心肌病组(ICM组)31例.测定患者在不同的NYHA分级时血清CRP浓度.结果:ICM组患者血清 CRP 平均浓度明显高于 DCM 组(P<0.01).在...  相似文献   

5.
王田姣 《华夏医学》2007,20(2):214-215
目的:为观察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胰岛素及糖代谢变化,进一步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失代偿期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探讨依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该类患者68例检测依那普利(5~10mg,1次/d)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及56例健康对照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空腹血清C肽(CP)水平,并计算出FPG/FINS比值,IAI值[IAI=-ln(FPG×FINS)]作为机体胰岛素敏感性评价指标,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低于对照组,FINS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增加。结论:1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存在继发性IR和/或高胰岛素血症,IR和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进一步恶化有关。2依那普利有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及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IR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20例,按是否伴发心房颤动及心房颤动类型分为3组,单纯扩张型心肌病组40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组41例、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组39例.检测及比较患者血尿酸水平.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及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268.7±34.6)μmol/L、(314.2±37.9)μmol/L]均显著高于单纯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224.1±2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t=4.573,P<0.05);而且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314.2±37.9)μmol/L]显著高于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268.7±34.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8,P<0.05).扩张型心肌病伴初发心房颤动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有心房颤动病史≤1年组、心房颤动病史>1年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84.5±30.6)μmol/L、(288.2±28.7)μmol/L、(280.3±26.1)μmol/L,3组患者血尿酸水平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9,t=1.132,t=1.456,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无论是否伴发心房颤动患者血尿酸水平均升高,且以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血尿酸水平较高,提示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扩张型心肌病伴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和维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肌钙蛋白T(cTnT)在扩张型心肌病危险分层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就诊的12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病组)和1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检测两组NT-proBNP及cTnT.结果 两组相比较,心肌病组NT-proBNP、cTnT水平较对照组高;心肌病组NYHA分级与NT-proBNP、cTnT水平负相关;联合应用NT-proBNP及cTnT能提高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率.结论 NT-proBNP及cTnT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有重要诊断价值,检测水平与NYHA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心肌病亦称原发性心肌病或特发性心肌病,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根据1995年WHO/ISFC工作组的报告,心肌病分类包括4个类型: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常见,其次是肥厚型心肌病.近年心肌病有增加的趋势,据统计,在住院患者中,心肌病可占心血管病的0.6%~4.3%.青年男性发病率高.本节重点阐述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9.
我们通过检测循环中细胞因子抗原白介素Ⅰβ和亚硝酸盐的水平来测定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缺血性心肌病(IC)病人及正常对照组中血浆亚硝酸盐和白细胞介素-Ⅰβ(ILIB)的水平,以研究白介素1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在扩张型心肌病发生中的作用。1 临床资料本研究包  相似文献   

10.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DCM)为心肌病最常见形式,又称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原因不明的心肌病等.占所有心肌病的60%左右,此型心肌病的特点为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或双室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和猝死为基本特征,虽然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为多见.  相似文献   

11.
Benvenuti  L  A.  Freitas  H.  F.  G  Mansur  A.  J.  Higuchi  M.  L  马超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7,3(7):55-55
来自心肌内膜活检分析的形态数据可能有助于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预后。作者检查了35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门诊患者右室心肌内膜活检标本中的肌细胞直径、其变异系数以及胶原面积分数。研究中所有的组织学参数均与患者的存活时间无关(极差2~5588d,中位时间706d)。不应使用右室心肌内膜活检来预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进展或致死性结局。  相似文献   

12.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sICAM-1的变化及与CVB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与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virus B,CVB)感染的关系,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2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3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sICAM-1和CVB—IgM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越差,血清sICAM-1水平越高;扩张型心肌病组CVB—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组(χ^2=11.56,P〈0.01);患者CVB—IgM(+)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CVB—IgM(-)患者(P〈0.01)。结论 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免疫反应和柯萨奇病毒感染炎性反应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现象;sICAM-1可作为血清学指标,在临床上为判断扩张型心肌病炎症活动和心功能状况提供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血清尿酸水平 (U 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13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UA,分析 UA水平与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利尿剂的使用、肾功能、心胸比率、心室、心房大小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后血 U A水平分别为 (4 94 .2 8± 181.4 7) μmol/ L 和 (387.6 4± 171.4 8) μmol/ L(P <0 .0 0 1) ;治疗前心功能 、 、 级的U A水平分别为 (36 9.0 0± 96 .5 7) μmol/ L,(4 76 .14± 14 4 .2 6 ) μm ol/ L 和 (5 88.30± 2 13.14 ) μmol/ L(均 P <0 .0 1) ;U A与心胸比率、左心室舒张期内径和右心室舒张期内径呈正相关 ;未用利尿剂与用利尿剂者的 UA水平、肌酐 (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U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心功能 、 、 级患者的 BU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血清 UA水平明显升高 ,心衰越重 ,U A水平越高 ,UA是反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衰严重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入院时肝肾功能与NT-proBNP水平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1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四组,分别是扩张型心肌病伴肝肾功能不全组(A组)26例,伴肝功能不全组(B组)16例,伴肾功能不全组(C组)28例和肝肾功能正常组(D组)44例。首次入院后检测肝肾功能和血浆NT-proBNP浓度;所有患者随访并记录1年内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A组患者NT-proBNP水平、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总死亡率较其他三组均较显著升高(P<0.05);D组患者MACE发生率在四组中最低(P<0.05)。结论:肝肾功能与NT-proBNP可以很好的评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背景: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通常是家族性的,表观健康的亲属可能有潜在、早期或不能确诊的疾病。目的:抽样选取非选择性、正在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亲属,确定其无症状心脏异常的患病率和自然史。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选择:189例连续的非选择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767例无症状亲属。方法:进行临床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根据已公布的超声心动图标准对参与者进行分类;最初评估时无扩张型心肌病证据者接受中位期57个月的随访(极差1~133个月)。结果:767例受试者中,592例(77.2%)评估为健康者,35例(4.6%,95%CI3.…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和肽素( CO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水平在扩张型心肌病( DCM)与缺血性心肌病( ICM)中的鉴别价值及其与心衰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对象65例,结合临床表现、心脏超声、BNP和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检查随机分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0例( A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35例( B组)、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 C组)。测定各组的COP及SAA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A,B两组的血清COP和SAA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A组血清SAA水平高于B组(P<0.05),A,B组COP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0.452,P>0.05)。 A,B两组中按NYHA分级分成的各亚组的血清COP水平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F值分别为13.7,9.9,P<0.05),而血清SAA水平却没有这种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递增趋势。结论血清SAA水平对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血清COP水平可以用于评估心衰的程度,成为评价心衰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硒关系,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测定56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血浆循环免疫复合物、红细胞硒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硒浓度明显降低,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血浆循环免疫复合物浓度明显升高,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与硒含量相关。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低硒状态,缺硒及细胞脂质过氧化可能为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低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心肌疾病是指除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血管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脏性心脏病等以外以心肌病变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近代内科学将心疾病分为扩张型心疾病(DCM)、肥厚心肌病(HCM)、限制型心肌病(RCM)、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病(ARVD/C).据统计,在住院患者中,心肌病可占心血管病的0.6%~4.3%,近年心肌病有增加趋势.现今心肌病常见的3种(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心肌病)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患者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并评价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68例研究对象分为"健康孕妇(healthy Pregnant women,HPW)对照组(A组)","围生期心肌病组(B组)"及"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组(C组)".检测各组血浆中免疫球蛋白(IgG,IgG1, IgG2,IgG3)水平并作比较.结果 B组患者血浆中IgG,IgG1,IgG2, IgG3水平显著高于A组及C组患者(P均<0.05);且经亚组分析,围生期心肌病心功能Ⅳ级(NYHA)患者血浆IgG3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P<0.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ve fraction,LVEF)"与血浆IgG3水平直线相关(P<0.001).结论 免疫球蛋白(IgG,IgG1,IgG2,IgG3)水平变化可能是"围生期心肌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且IgG3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围生期心肌病患者临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林永生 《右江医学》2002,30(5):427-428
扩张型心肌病 (DCM )是特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早期表现可不明显 ,随病情进展出现心悸、劳力性气短、呼吸困难 ,逐渐出现心功严重低下及心力衰竭 ,临床诊断有时较困难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综合检查 ,对诊断本病有意义。笔者对照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究讨会武汉会议制定的《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参考标准》( 1) ,收集近年来 30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 ,旨在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 2 2例 ,女 8例。年龄最小 2 8岁 ,最大73岁 ,平均年龄 4 6 .2岁。①X线检查 :全部病例均有心影增大 ,心胸比率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