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导航指导下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方法学、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比较。方法 151例房颤患者,按房颤类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n=102)和持续性房颤组(n=49)。两组患者均在磁导航指导下进行左心房建模及双侧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同时行左房顶部和二尖瓣狭部线性消融术。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从建模到肺静脉隔离时间、X线暴露时间、肺静脉前庭隔离急性成功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3、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房颤的复发率。结果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肺静脉前庭隔离急性成功率分别为98.04%和97.96%(P=0.974);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从建模到肺静脉隔离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导管消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阵发性房颤组术后发生2例血胸;持续性房颤组1例发生腹股沟处血肿;随访1年,两组房颤消融成功率分别为70.6%和57.1%(P=0.102)。结论磁导航指导下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冷冻球囊消融(CBA)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后新发无症状脑梗死(NACI)的发生情况和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67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CBA组(n=133)与RFCA组(n=134)。术前和术后24 h内行头颅3.0T MRI检查,记录基线、术中和术后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房颤消融术后发生NACI的危险因素。进行1年临床随访,记录房颤复发及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CBA组和RFCA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相似,消融术后NACI (15.04%vs. 12.69%)和1年房颤复发率(24.19%vs. 25.95%)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脑卒中史(OR=3.113,95%CI:1.444~6.714)、术中电转复(OR=3.148,95%CI:1.399~7.138)和手术时间(OR=1.027,95%CI:1.005~1.050)均是消融术后发生NACI的危险因素(P均0.05)。随访1年时,术后出现NACI的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出现NACI的患者(10.81%vs. 1.83%;OR=6.485,95%CI:1.546~27.195,P=0.011),死亡(2.70%vs. 0.46%)和血管性认知障碍(5.41%vs. 1.38%)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房颤患者CBA和RFCA术后NACI的发生率相似,术后出现NACI的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导航指导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在磁导航指导下,对4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行双侧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左心房顶部和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术后随访一年,分为房颤复发组(n=21)和房颤未复发组(n=28),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建模时间、肺静脉隔离时间、X线暴露时间、肺静脉前庭隔离急性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49例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房颤复发率。结果 4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左心房建模、标测和消融;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手术操作时间、建模时间、肺静脉隔离时间、消融时间、X线暴露时间和肺静脉前庭隔离急性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肺静脉狭窄、心脏穿孔、心包填塞和猝死等严重并发症。随访一年,持续性房颤消融成功率为57.1%;Cox回归分析提示术前房颤发作时间及合并冠心病与术后房颤复发有关。结论磁导航指导下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较好的安全性。术前房颤持续时间及合并冠心病是术后持续性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术与7字线消融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在EnSite三维指导下行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136例患者(阵发性房颤组93例,持续性房颤组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房颤类型和消融术式分为阵发性房颤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者(45例),阵发性房颤7字线消融者(48例),持续性房颤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者(18例),持续性房颤7字线消融者(25例),比较两术式对患者左心房直径、消融成功率、并发症情况、消融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通过12个月的随访,两术式在治疗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的成功率和并发症上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对于阵发性房颤组,两术式均能有效减小左心房直径(P<0.01)。在手术时间上,7字线消融者明显短于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者时间(P<0.01),但两术式X线曝光时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在房颤治疗中,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消融者与7字线消融者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较好的安全性,能有效逆转阵发性房颤中左心房重构。  相似文献   

5.
【】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采用冷冻球囊消融( CBA) 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效果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AF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手术记录和门诊随访资料,并进行对比。 结果 76例AF患者纳入研究,CBA组及RFCA组各38例。CBA组与RFCA组术中即时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 92% vs 96%) 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2.6% vs 10.53%) 均无明显差异。CBA组手术时间[(105.5±22.2)min vs (136±25) min,P<0.01]、X线曝光时间[(19.3±6.0) min vs (22.4±5.2) min,P<0.05]及消融时间[( 36.9±12.8) min vs(47±20.1) min,P<0.05]均短于RFCA组。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其中CBA组的发生率为2.6%,RFCA的发生率为10.53%,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显示,CBA组12个月的复发率为2.63%,RFCA组12个月的复发率为7.89%,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AF患者的导管治疗中,CBA组和RFCA组具有相似的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龄心房颤动(AF)患者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RA)的877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75岁)68例、年轻老年组(65~74岁)320例及对照组(65岁)489例。记录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比3组患者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比较术后血栓栓塞率、再住院率、二次手术率、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服用率以及术后缓慢心室率比例。消融成功的定义:术后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未再出现持续时间超过30 s的房颤。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x~2检验、方差分析或LSD检验进行分析。应用Kaplan-Meier分析分别比较持续性AF和阵发性AF不同年龄患者的导管消融成功率。结果消融过程及安全性评价:3组患者术中并发症(5.9%vs 3.1%vs 2.9%)、手术时间[(196.65±34.45)vs(196.03±40.02)vs(194.36±37.89)min]、X射线曝光时间[(19.81±6.73)vs(19.44±6.45)vs(18.69±6.00)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疗效评价:3组患者随访(21.45±6.31)个月,其术后血栓栓塞率(4.4%vs 3.4%vs 2.5%)、再住院率(23.5%vs 22.2%vs18.0%)及二次手术率(11.8%vs 12.8%vs 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老年组患者在术后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比例相对较低(13.2%vs 29.4%vs 20.0%,P=0.001),术后动态心电图出现缓慢心室率的比例较高(23.5%vs 15.6%vs12.3%,P=0.033)。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持续性AF和阵发性AF不同年龄患者的导管消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导管消融成功率和安全性与年轻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融指数(AI)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于安贞医院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压力(CF)指导下环肺静脉隔离(PVI)58例和AI指导下PVI 58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单圈PVI隔离率、术中肺静脉电传导恢复情况及随访12个月心房颤动复发率。结果:AI组单圈消融PVI隔离率显著高于CF组(82.8%vs.69.0%,P=0.014),20 min观察期中AI组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率明显低于CF组(8.6%vs.18.1%P=0.034),AI组术后12个月内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低于CF组(15.5%vs.31.0%, Log rank P=0.04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包填塞、围手术期死亡等并发症。结论:AI指导下射频量化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纳入我院自2009年3月~2013年1月阵发性房颤并接受射频消融患者116例,按照患者性别分为男性组(n=71)和女性组(n=45)。随访时间为(6~51)个月,随访期间根据患者症状、心电图及Holter明确房颤是否复发,复发者则再次行消融术治疗,并明确房颤复发原因。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血肿、心包填塞、脑栓塞、脑出血、肺静脉狭窄及左房食管瘘)发生率,并分析手术复发率与其临床特点[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左室射血分值(LVEF)、病史及合并疾病等]的相关性。结果男性组首次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女性组(83.1%vs.66.67%,P=0.046)。女性组平均年龄较男性组更高,两组手术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组复发率高(OR=3.3, P=0.049),复发原因以存在非肺静脉起源驱动灶为主,男性复发还与糖尿病相关(OR=1.99, P=0.037)。结论女性房颤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更晚,单次治疗成功率较低,但安全性与男性患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静脉(PV)引流类型对冷冻球囊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长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60例患者。术前通过CT三维图像评估PV引流类型,包括典型和不典型引流(共干、共前庭、近口分支和副PV)。随访至房颤复发或术后第5年。结果 与右侧相比,左侧PV共干(18.3%vs 0%,P<0.05)和共前庭(41.7%vs 10%,P<0.05)更常见。双侧上、下PV中,右下PV近口分支比例(45%,P<0.05)最高。典型和不典型PV引流组患者分别占13.3%和86.7%。典型组较不典型组的操作时间[(112.8±23.8)min vs (135.6±29.7)min,P<0.05]和透视时间[(41.3±12.5)min vs (55.8±21.0)min,P<0.05]均显著缩短,两组单用CBA的即刻PV隔离成功率(62.5%vs 88.5%,P=0.09)和并发症率(12.5%vs 7.7%,P=0.52)无显著性差异。术后5年无房颤生存率为63.3%。典型组与不典型组的5年无房颤生存率(50%vs 65.4%,log-rank 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ARTO三维标测系统两种建模方法结合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50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50):常规点对点方式建模引导心房颤动的环肺静脉隔离术;B组(n=50):快速解剖建模方式构建左心房及肺静脉模型作为环肺静脉消融的路标指导消融。C组(n=50):点对点标测构建左心房模型,肺静脉定口完成后用快速解剖标测方法构建环肺静脉前庭,确认定口的准确性后再行房颤的射频消融。三组患者术中其余操作步骤及方法均相同。分别记录三组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超声心动图测量术前与术后6个月左心房大小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结果:C组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均明显低于A、B组(P0.05),C组成功率略高于A组及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术后6个月左心房大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CARTO两种建模方法结合指导房颤的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提高环肺静脉定口的准确性,对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评估导管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将451例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按年龄段分成3组,≤50岁组(n=122)、51~60岁组(n=170)、60岁组(n=159),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房颤类型、病史、心脏结构指标、生化指标以及消融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3组患者房颤类型无明显差异,均以阵发性房颤多见;男性、有饮酒史患者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显著降低,而合并高血压或脑梗死患者的占比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导管消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有随着房颤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结论:年轻房颤患者的饮酒史可能与发病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房颤患者更多合并高血压或脑梗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可能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采取二代冷冻消融(CB)及射频消融(RF)早期复发的对比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入选拟行阵发性房颤消融术的患者160例。分为CB组和RF组,各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h测定炎症因子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明确两组术后房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左房内径均无差异。CB组与RF组早期复发率无差异(33.8%vs 32.5%,P>0.05)。术前两组炎症因子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无差异。术后CB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谷草转氨酶的升高明显高于RF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性别、左房内径、术前白介素-6(IL-6)值及术后IL-6值是RF组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CB组,只有性别是房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患者更高,P<0.05)。结论冷冻消融与射频消融早期复发率无明显差别,并且由于其心肌损伤方式不同,术后预测早期复发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因病窦综合征(SSS)植入起搏器(PM)的患者阵发性房颤行环肺静脉导管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首次接受导管消融手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按是否因SSS植入了PM分为SSS+PM组(41例)和非SSS+PM组(12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30个月,观察房颤复发率,分析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SSS+PM组患者高血压和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及左房直径显著高于非SSS+PM组(均P0.05);两组患者消融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肺静脉隔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过程中,SSS+PM组的复发率显著高于非SSS+PM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SSS联合PM植入是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SS后PM植入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2,95%可信区间=1.10~3.69,P=0.023)。结论因SSS植入PM的患者阵发性房颤行环肺静脉导管消融治疗有较高的复发率,这类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基质消融。  相似文献   

14.
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老年人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307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比较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老年组的房颤病史长于中青年组,分别为(8.0±7.5)年和(6.1±5.7)年(P<0.05);并存器质性心脏病的比例高,分别为37.2%和23.9%(P<0.05).术后随访(13.5±6.3)个月,79例(25.7%)患者复发房性心律失常,两组复发率(30.9%和2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例(9.1%)患者出现操作相关并发症,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分别为14.9%和6.6%(P<0.05),两组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2%和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管消融治疗是老年房颤患者一项可供选择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透壁消融指数(LSI)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PAF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6例(采用光感应压力导管进行消融,对患者LSI设定)。比较分析2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内PAF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PAF患者消融术成功的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X线透视时间[(23.1±6.8)min vs (36.4±7.2)min]和PAF复发率(10.9%vs 3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静脉单圈隔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1%vs 50.0%,P0.01);LSI参数设定是PAF患者消融手术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OR=2.792,95%CI:0.835~134.653,P=0.004)。结论 LSI参数设定能够提高肺静脉电位隔离率、降低X线透视时间、PAF复发率,是PAF患者消融手术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ARTO3三维标测系统快速解剖建模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3-01至2015-07连续入选诊断为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均用CARTO 3系统进行标测。对照组: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后,常规点对点方式构建左心房模型引导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组: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后,术中用快速解剖建模方式构建左心房模型作为阵发性房颤消融过程中标测与消融电极的路标指导消融。两组患者术中其余操作步骤及方法,如穿刺房间隔及环肺静脉消融等步骤均相同。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20例入选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均顺利完成了阵发性房颤的消融治疗。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左心房建模时间延长(8.5±3.6)min vs(5.2±2.3)min,而肺静脉定口时间(12.0±5.6)min vs(25.0±8.4)min、环肺静脉消融时间(95.0±22.0)min vs(115.0±25.0)min、X线曝光时间(15.0±6.3)min vs(24.0±5.5)min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ARTO3快速解剖建模指导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术中X线曝光时间及手术操作时间,对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环肺静脉大环消融(CPVA)和肺静脉节段电隔离(SPVI)是目前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两大主流术式,本文研究目的 是验证"CPVA对阵发性房颤的有效率比SP-VI高"这一假设,同时对比两种消融术式的其他治疗结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入选阵发性房颤病人129例,SPVI和CPVA两组分别为64例和65例.排除标准为,房颤持续时间>72 h,接受过导管消融的复发病例.结果 SPVI和CPVA组病人成功率分别为78.1%、78.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严重并发症3.9%.X线曝光时间SPVI组多于CPVA组,消融术时间CPVA组长于SPVI组.SPVI组的射频放电时间少于CPVA组.CPVA组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发生率明显高于SPVI组(12.3%vs 3.1%).结论 SPVI和CPVA两种消融术式均能够比较安全有效地控制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治疗效果类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损伤指数指导下高功率短时程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患者75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功率短时程消融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功率方法消融,两组均在损伤指数指导下消融。损伤指数目标值前壁和顶部5.0~6.0,后壁和低部4.0~4.5。消融终点为达双侧肺静脉隔离,必要时线性消融、碎裂电位消融及基质消融。比较两组肺静脉单圈隔离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差异。结果常规功率组38例,高功率组37例,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均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6个月随访。常规功率组与高功率组的肺静脉单圈隔离成功率分别为71%和75.7%,单次消融3个月维持窦性心律者分别为33例(86.8%)和33例(86.5%),6个月维持窦性心律者分别为31例(81.6%)和32例(86.5%),消融时间阵发性房颤分别为(105.5±35.5)min和(88.6±31.7)min,持续性房颤分别为(115.6±40.8)min和(93.3±39.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X线透视时间和射线剂量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损伤指数指导下的高功率消融可缩短房颤消融时间而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左房后壁双盒式消融(PWDB)术式对合并左房前后径(LAD)扩大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在本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合并LAD扩大患者65例,随机分为PWDB组(n=34)和肺静脉隔离(PVI)组(n=31)。PWDB组在右侧环肺静脉消融隔离后,自右侧消融环顶点行心房顶部线、左肺静脉嵴部和后壁线消融至右侧消融环底部,形成囊括右肺静脉和左房后壁大部的两个区域。PVI组沿双侧肺静脉前庭行电学隔离。对比观察两组临床一般情况、手术总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时间、围术期并发症例数。随访12个月,对比观察消融成功率、LAD变化和不良事件。结果两组临床一般情况对比无差异。与PVI组相比,PWDB组手术总时间[(168.8±20.8)min vs(140.3±22.5)min,P0.001]和消融时间延长[(39.0±6.1)min vs(33.1±6.5)min,P0.001)]。两组X线曝光时间[(21.6±4.3)min vs(20.1±3.5)min,P=0.132)]和围术期并发症事件(1例vs 0例,P=1.000)无差异。12个月随访期内,PWDB组26例(76.5%)维持窦性心律,PVI组17例(54.8%)维持窦性心律,差异有显著性(P=0.043)。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2例vs 3例,P=0.663)无差异。对随访期内无复发患者进行亚组分析,LAD在PWDB组有减小趋势(P=0.001),PVI组未见明显变化(P=0.583)。结论对于合并LAD扩大的阵发房颤,PWDB术后12个月成功率显著高于PVI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Carto3)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成功率。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心内科心房颤动病人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经Carto3指导下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研究组的手术成功率和1年内复发率,检测射频消融术的消融时间、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随访并记录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卒中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所有病人在术后恢复为窦性心律,即刻成功率为100%。随访1年后,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为83.33%,阵发性房颤治疗成功率为94.44%,持续性房颤治疗成功率为66.67%;射频消融复发率为16.67%(5/30),阵发性房颤复发率为5.56%(1/18),持续性房颤复发率为33.33%(4/12)。成功组和复发组消融时间、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左心房最大容量(LAV)、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V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8h内5例出现胸部不适,超声发现有2例出现无压塞症状的少量心包积液;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肺静脉狭窄、心脏压塞、食管瘘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arto3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减少术后12个月的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