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探讨BNP在老年CHF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183例(CHF组)和健康老年人62例(对照组),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老年CHF患者血浆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分析老年CHF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结果 CHF组心功能Ⅰ级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Ⅰ、Ⅱ级患者cTn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P<0.05),CHF组心功能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5),CHF组心功能Ⅰ、Ⅱ级患者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血浆BNP和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浆BNP水平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BNP在老年CHF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12周后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及心功能的疗效.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52例CHF患者治疗前、后和18例对照组血浆BNP浓度: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CHF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患者血浆BNP水平(456±253)Pg/mL较对照组(28±6)pg/mL明显增高(P<0.01);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BNP水平差异亦有显著意义,依次为Ⅳ级>Ⅲ级>Ⅱ级(P<0.01),CHF组BNP水平升高与心力衰竭程度呈正相关(r=0.672,P<0.01).缬沙坦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LVEF有所提高,LVEDD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以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观察指标.缬沙坦能显著降低脑钠素水平,改善心功能.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前体脑钠肽(NT-pro BNP)及尿酸(UA)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8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CHF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入选患者分为Ⅱ级32例、Ⅲ级46例、Ⅳ级30例,对照组为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血浆NT-pro BNP及UA水平、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NT-pro BNP及UA水平。将心功能Ⅲ级的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别嘌呤醇治疗。结果 CHF组血浆NT-pro BNP及UA水平、LADd、LV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NT-pro BNP及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 BNP及UA水平随心衰严重程度增高而明显增高;联合组治疗后血浆UA水平明显下降(P0.05),LVEF明显升高(P0.05),改善程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CHF患者血浆NT-pro BNP及UA水平随心衰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浆NT-pro BNP及UA水平测定对CHF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0例患者,其中心功能正常患者100例(对照组),CHF患者100例(CHF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CHF患者分为Ⅱ、Ⅲ、Ⅳ级组。比较分析非CHF患者及CHF患者Hcy、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之间的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的NT-pro 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之间的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的LVEF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之间的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血浆Hcy水平与NT-pro BNP水平呈正相关(r=0.564,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55,P0.05)。结论:CHF患者血浆Hcy升高,Hcy水平有可能作为CHF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B型钠尿肽(BN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辽宁省金秋医院诊治的13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nI、BNP水平,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PCT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受试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观察组血清hs-CRP、cTnI、BNP和PCT与LVEDD、LVEF的相关性,分析血清hs-CRP、cTnI、BNP和PC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hs-CRP、cTnI、BNP和PCT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之间血清hs-CRP、cTnI、BNP和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和cTnI、BNP、PCT水平均与LVEDD呈正相关(r=0.357、0.512、0.496、0.305,P均0.05),与LVEF呈负相关(r=-0.317、-0.482、-0.426、-0.291,P均0.05)。血清hs-CRP和cTnI、BNP、PCT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其单独检测。结论血清hs-CRP和cTnI、BNP、PCT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损伤有关,其联合检测可为慢性心力衰竭早期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清脑钠肽(BNP)、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2月心内科住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血清脑钠肽、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19例)、心功能Ⅲ级(28例)、心功能Ⅳ级(33例),根据住院期间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非心血管事件组(n=26)和心血管事件组(n=54),比较各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Ⅲ级、Ⅳ级组患者BNP水平明显升高,T3、FT3、FT4、LVEF明显降低(P0.05);与心功能Ⅲ级组比较,Ⅳ级组患者BNP水平明显升高,T3、FT3、FT4、LVEF明显降低(P0.05);非心血管事件组患者BNP水平显著低于心血管事件组,T3、FT3水平显著高于心血管事件组(P0.05);LVEF与BNP呈负相关(r=-0.512,P0.05),与T3、FT3呈正相关(r=0.422、0.231,P0.05)。结论血清脑钠肽、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BN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ERP)和脑型钠尿肽(BNP)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115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心绞痛患者作为冠心病组,4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胸闷症状患者作为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心绞痛类型进一步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n=68)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n=47);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35)、双支病变组(n=38)和三支病变组(n=42),并对冠状动脉进行病变积分.按美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心绞痛患者分为心功能Ⅰ级(n=25)、Ⅱ级(n=40)、Ⅲ级(n=35)和Ⅳ级(n=15).测定各组患者hs-CRP、BNP的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BNP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与积分、NYHA心功能级别、LVEF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hs-CRP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hs-CRP和BN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P<0.05);单支病变组hs-CRP和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双支与三支病变组hs-CRP和BNP水平较单支病变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三支病变组hs-CRP和BNP水平较双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5);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呈正相关(r=0.65,P<0.05),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301,P<0.05);BNP与NYHA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r=0.78,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56,P<0.05).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血清CRP和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心绞痛危险分层和心功能分级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级别心力衰竭(心衰)患者NT-proBNP、hs-CRP、cTnI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探讨诊断左室心功能异常简单快速的方法.方法 156例心衰患者按LVEF分为Ⅰ、Ⅱ、Ⅲ3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NTproBNP、hs-CRP、cTnI及LVEF.结果 心衰各组NT-proBNP、cTnI、hs-CRP高于对照组(P<0.01),LVEF低于对照组(P<0.01).NT-proBNP、hs-CRP水平及LVEF在对照组、心衰Ⅰ组、Ⅱ组、Ⅲ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清NTproBNP、hs-CRP、cTnI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67,P<0.01).NT-proBNP、hs-CRP、cTnI联合测定对心衰的诊断、分级、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血清基质裂解素(sST2)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心衰组,以同期住院的20例单纯高血压和心律失常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sST2和脑钠肽(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衰组患者出院前复查血清sST2水平.结果:心衰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ST2和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组治疗后的sST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心衰组患者血清sST2水平与BNP水平、NYHA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607、0.366,P<0.05),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r=-0.398,P<0.05).结论:sST2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能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心衰患者疗效和风险评估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心衰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共观察2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脑钠肽以及肝肾功能、血尿酸、电解质等指标.结果 ①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显效10例(33.3%),有效12例(40.0%),总有效数22例(73.7%);观察组显效12例(40.4%),有效16例(53.3%),总有效数28例(9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LVEF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P<0.01),LVDd和脑钠肽有所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改善更为明显(P<0.05).③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BUN、Cr、UA均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BUN、Cr无明显变化,且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能促进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肾功能,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相关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趋化因子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蛋白(RANTES)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F患者80例,根据病因不同,将由冠心病引起的CHF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非冠心病相关CHF患者32例为对照组;另将观察组根据心功能水平不同分为三个亚组,Ⅱ级12例、Ⅲ级22例、Ⅳ级14例。检测并比较两组及不同心功能分级者的RANTES、脑钠肽(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析冠心病相关CHF患者血清RANTES水平与心功能分级、BNP、LVEF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RANTE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RANTES、BNP、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RANTES水平与心功能分级、BNP均呈正相关(r=0.735、0.693,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625,P0.01)。结论:血清趋化因子RANTES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可考虑作为评估冠心病相关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张金强 《广东医学》2006,27(2):246-24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钠肽(BNP)浓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心功能Ⅰ、Ⅱ级)、B组(心功能Ⅲ级)及C组(心功能Ⅳ级),采用ELISA法于入院时、治疗15d后进行血浆BNP水平检测,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和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各心功能不全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各心功能不全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LVEDD≥60mm时的BNP与LVEDD<60mm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当LVEF<40%时的BNP与LVEF≥40%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脑钠肽水平的升高,BNP水平变化可能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B型钠尿肽(BNP)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者治疗前后检查BNP、C反应蛋白(CRP)以及心脏超声,评估3个指标与心力衰竭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BNP、CRP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治疗后2、4 d以及出院时BNP、CRP以及LVEF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3)随着心功能受损程度加重,BNP和CRP均明显升高,LVEF指标明显下降(P0.05)。(4)对不同心功能分级与BNP、LVEF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N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性(r=0.81,P0.01);LVEF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性,(r=-0.53,P0.05);LVEF与BNP之间呈负相关性(r=-0.78,P0.01)。(5)BNP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远低于其敏感性;心脏超声与CRP的特异性较BNP低。结论:BNP在心力衰竭诊治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结合BNP变化趋势指导心力衰竭诊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和高敏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加服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疗程8周.治疗前后用彩超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LVEF明显升高、LVDd明显下降,血浆NT.proBNP、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血浆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2,P<0.05),与LVDd呈正相关(r=0.75,P<0.05);血浆HS-CRP水平与LVDd呈正相关(r=0.31,P<0.05),与LVEF增加呈负相关(r=-0.387,P<0.05).提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慢性心衰效果确切,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降低血浆NT-proBNP、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 wave terminal force in lead V1,Ptf V1)及其与其血清N端B型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之间的联系。方法将8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Ⅰ、Ⅱ级组(n=45),NYHAⅢ、Ⅳ级组(n=35),对照组为同期入院的无器质性心脏病变的心功能正常组(n=22),分别测定外周血NT-Pro BNP水平,并记录V1导联P波终末电势,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Ptf V1水平(-0.067±-0.023)显著低于对照组(-0.025±-0.011)(P<0.05),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 BNP(2 314.21±1 465.1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14.33)(P<0.05);2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各亚组中Ptf V1水平[NYHAⅠ、Ⅱ级组(-0.053±-0.010)、NYHAⅢ、Ⅳ级组(-0.086±-0.022)]显著低于对照组(-0.025±-0.011)(P<0.05),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各亚组中NT-Pro BNP水平[NYHAⅠ、Ⅱ级组(1 167.15±224.46)、NYHAⅢ、Ⅳ级组(3 887.31±838.39)]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14.33)(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Ptf V1水平下降,NT-Pro BNP水平增加(P<0.05);3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Ptf V1与其NT-Pro BNP水平呈负相关(r=-0.716,P<0.05)。结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 V1)负值增大,并且与其NT-Pro BNP水平升高密切相关,Ptf V1负值增大可作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恶化的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伴贫血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78例中、重度心力衰竭(NYHA Ⅲ~Ⅳ级)伴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治疗组(加用EPO和铁剂治疗),共治疗2个月,随访观察1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个月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心功能分级、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内腔直径(LVDd)、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血液的血红蛋白表达(Hb)水平、6min步行距离,记录两组无事件生存时间、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肌酐、Hb、BNP、伴随疾病、LVEF及NYHA心功能分级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对照组BNP水平、Hb水平、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Dd、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NP水平、心功能分级、LVDd、LVEF、Hb水平、6min步行距离,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无事件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年随访期内的两组患者总体死亡率、心力衰竭死亡率、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及动脉栓塞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1年随访期内心力衰竭恶化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联合铁剂治疗重症CHF伴贫血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可有效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心力衰竭恶化入院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CHF合并ID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6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6 min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变化。结果:经过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改善(P0.05)、NT-pro BNP水平下降(P0.05)、6 min步行距离增加(P0.05)、LVEF升高(P0.05),LVEDD缩小(P0.05),治疗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Hcy下降(P0.01)。结论: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可改善CHF合并IDA患者的心功能,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Hcy。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醛固酮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方法测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醛固酮、肾素及血管紧张素水平,对不同程度的心功能进行相互比较,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浆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按NYHA分级心衰各组间醛固酮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LVEF≤40%组血浆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40%组(P<0.001).心衰治疗后醛固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血浆醛固酮水平与NYHA分级及LVEF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85和0.73,P<0.001).结论血清醛固酮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坎地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6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坎地沙坦,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及用药前后内皮素-Ⅰ(ET-Ⅰ)、脑利钠肽(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EF-Ⅰ、BNP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EF-Ⅰ、BNP的降低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药物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心功能的影响,两组药物治疗前观察组LVEF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LVE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坎地沙坦能有效的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的生成,且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并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水平与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按照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心功能Ⅰ~Ⅱ级47例、Ⅲ级52例、Ⅳ级51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门诊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体检者均接受血液采集,测定其血清CA125水平、NT-pro BNP水平,通过心脏彩超测心功能指标,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并计算血清CA125与NT-pro BNP、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NT-pro 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F、SV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之间的血清CA125水平、NT-pro BNP水平、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与NT-pro BNP呈正相关,与LVEF、SV呈负相关,即与心功能呈负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与其NT-pro BNP水平、心功能密切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病情进展,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