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表超声测量RVEF值监测肺栓塞及溶栓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白;为深入研究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用中国试验小型猪制备急性肺栓塞的人工动物模型。方法:选用脲激酶30万单位,在栓塞后1-2h行溶栓治疗,为了掌握这一全过程的病理变化和治疗结果,采用ECG,UCG进行常规监测,肺动脉造影,核医学等检查方法多次进行了观察,应用了专用的计算机软件,通过体表2-D超声方法测量RVEF值。结果:栓塞前RVEF为53.2%-64.9%。属正常范围;栓塞后RVEF均降低10%以上,为35.3%-51.1%;溶栓后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整个变化过程符合临床病理变化,也证实了体表2-D超声方法在观测肺动脉栓塞和肺动脉高压方面的实用性,结论:急性肺栓塞可使右室功能降低,及时溶栓治疗可使右室功能迅速恢复,通过2-D超声测量RVEF可为明确诊断,观察疗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超声检查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综合诊断为肺栓塞的82例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周围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心动图发现右房内血栓1例,肺动脉干或左、右肺动脉栓塞7例,典型右心负荷过重和肺动脉高压25例。周围血管超声发现下肢深静脉和(或)髂静脉内血栓39例。结论 超声检查是急性肺栓塞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是急诊情况下重要、实用、及时的诊断方法,对临床决策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心包内分泌功能与心脏疾病及心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利用放射免疫、细胞培养、分子杂交等实验技术,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心包液中存在高浓度的血管活性物质,并且明显高于其在血浆中的水平。由于心包浆膜间皮细胞与内皮细胞有着相同的组织来源,因此,心包液中的血管活性物质可能来源于心包间皮细胞的合成与分泌。而且,这些血管活性物质可能构成一个局部体液系统,通过与心肌细胞间液和心包液的物质交换或直接分泌参与冠状动脉和心功能的调节,并在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欣然和拜新同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非盲平行对照的方法 ,经过 2周的清洗期后 ,4 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进入欣然组和拜新同组 ,每组各 2 0例 ,30mg d ,治疗 6周 ,以坐位血压平均值判断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1 经过 6周的药物治疗 ,欣然组和拜新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 ;2 治疗 6周欣然组总有效率为85 % ,其中显效率为 70 % ,有效率为 15 % ,拜新同组总有效率为 90 % ,其中显效率为 75 % ,有效率为15 % ,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3 治疗前后 2组心率均无明显变化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4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均较少。结论 :欣然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近年研究认为,动脉的炎症也是导致肺动脉血栓栓塞原因之一。我们就23例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APTE)患溶栓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及内皮素-1(ET-1)血浆浓度的变化分析APTE其相互作用及规律,旨在寻找APTE时肺损伤的敏感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下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期间 ,心肌组织、心包和血液中的许多生物活性因子 ,如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肿瘤坏死因子等均可发生变化 ,而这些变化与CABG术中及术后心功能的维持与恢复、移植血管的通畅与否、围术期疗效等可能有密切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自 1998年至 1999年的 32例冠心病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 ,4例死亡。 32例患者中男性 2 6例 ,平均年龄 (5 8 2 3± 9 0 7)岁 ;女性 6例 ,平均年龄 (6 0 17± 5 15 )岁 ,冠状动脉 2支病变 5例 ,3支病变 13例 ,4支病变 12例 ,5支…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9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高血压606例(65.87%),冠心病728例(79.13%),排除冠心病患者192例(20.87%)。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三方面表示:造影是否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与原发高血压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随高血压发生率增加而加重。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随原发高血压发生率的增加而加重,故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在干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处理冠心病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围术期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方法 选择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86例患者,围术期分为心血瘀阻证组、痰阻心脉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和心肾阴虚证组,术前,术后3 d、7 d、3个月和6个月分析中医证型并分析变化规律.结果 386例患者术前分型结果心血瘀阻证者占67.9%(262/386),痰阻心脉证者占13.2%(51/386),气阴两虚证者占12.2%(47/386),心肾阴虚证者占6.7%(26/386),痰阻心脉证患者三支病变比例较高[92.2%(47/51)],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术后第3天,心血瘀阻证为5.4%(21/386),痰阻心脉证为90.7%(350/386),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气阴两虚证为2.1%(8/386),痰阻心脉证为1.5%(6/386),另有0.3%(1/386)演变为阳气虚衰证;术后7 d,痰阻心脉为80.8%(312/386);术后3~6个月痰阻心脉证为20.3%(78/386)和15.3%(56/386),较术后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6).结论 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前中医证型以心血瘀阻为主;痰阻心脉病变相对重且术后比例大幅增加.临床上应该高度重视这一证型的患者,并根据证型变化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训练对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患者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六科抽取拟行OPCAB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58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01例和对照组288例。术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呼吸指导,干预组患者采用呼吸训练指导,时间均>5 d,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2组患者围术期脱机评分、二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前屏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患者和不吸烟患者的首次屏气时间和术前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术前屏气时间的患者,其围术期脱机评分、二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可以导致患者肺功能降低,不同术前屏气时间患者的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情况不同,术前呼吸训练能够有效降低行OPCAB患者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介入性诊疗技术可概括为“介人医学”(InterventionalMedicineIVM),它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及全身各系统多种疾病的诊治,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门医学专业。介入性检查我院自1984年3月开展第1例右心导管介人性检查至今(1997年2月7日)13年间,心血管介人性检查为11994例,年龄3个月~84岁。详见表回。表11984~1997年心导管介人性检查随着超速CT、核磁共振、超声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及临床诊断学的应用,特别是对大血管病、瓣膜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疾病的诊断已起到确诊的作用,可取代心血管检查及造影的方法,但有些疾病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