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张明耿  吴蓉 《中外医疗》2012,31(35):85-86
目的探究分析运动神经元病36例神经肌电图,其宗旨是为临床提供疾病病理生理改变信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6例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EMG)进行测定,计算检测每个运动肌单位、相位、波幅、时限及大力运动单位收缩状态下的电位募集密度。结果肌电图(EMG)结果显示出广泛性神经源性改变,有12例患者(占33.33%)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有9例患者(占2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所有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均正常。结论采用神经肌电图检测能够明显检测出运动神经元病,出现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波幅增高等,提示运动神经元损伤,且具有广泛性异常表现,临床应用神经肌电图检测该症能够明确反应出患者神经生理变化,有利于临床早期鉴别病变,为提供临床确诊依据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我院2000年1月至2002年5月32例运动神经元病(MND)的神经肌电图检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8例,女4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51.4岁。病程6个月至10年。1.2临床表现四肢无力或单侧肢体无力32例(100%),四肢或单侧肢体肌萎缩30例(94.7%),语言不清、吞咽困难7例(21.9%)。1.3检查结果(1)32例检测肌肉384块,平均每例检测12块。放松时,有纤颤电位与正尖波者256块,患者30例(94.7%);轻收缩时,出现巨大电位者24例(75.0%),波幅在5~10 mv不等;重收缩时,募集运动单位呈单纯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疾病(MND)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改变及肌电图(EMG)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MND患者进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肌电图除3例正常外,其余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纤颤电位、束颤电位与病程有关。结论:肌电图检查对提高临床诊断MND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郭小蓝  肖芝豹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29-2229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疾病(MND)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改变及肌电图(EMG)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MND患者进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肌电图除3例正常外,其余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纤颤电位、束颤电位与病程有关。结论:肌电图检查对提高临床诊断MND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孙智颖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194+1222
目的:探讨肌电图对运动神经元病(MN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肌电图对现病史、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测定证实的MND患者进行伸指总肌SFEMG测定,并与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结果:肌电图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纤颤电位、束颤电位与病程有关。结论:肌电图检查对提高临床诊断运动神经元病有重要临床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胸段脊旁肌、胸锁乳突肌、肢体肌肌电图及神经电图在运动神经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MND)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初步诊断,统计病程、临床分型不同的病例胸锁乳突肌、胸段脊旁肌及肢体肌肌电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57例MND病例均表现广泛神经源性损害.不同临床分型的胸锁乳突肌、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肌群之间的纤颤电位和正锐波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ND病情进展迅速并且预后极差,目前缺乏有效的可逆转性的治疗手段,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断对于MND患者至关重要.早期行肌肉电生理检查有助于对MND疾病的早期确诊.常规检测胸锁乳突肌、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有助于MND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运动神经元病33例的一般状况、临床表现、既往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MND以肌无力、肌肉萎缩、肌肉跳动为首发症状,累及部位以颈髓、腰髓为主,常累及2~3部位。四肢肌电图检查:广泛神经源性损害30例(90.1%),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检查神经源性损害21例(63.6%)。肌萎缩侧索硬化是运动神经元病的最常见类型,MND可合并其他变性病,也可合并脑血管病,以对症治疗为主,不同的临床类型预后不同。结论对于存在进行性肌肉萎缩及肌无力的多系统变性或脑血管病患者,常规进行肌电图检查对于诊断运动神经元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杨春云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3):1611-1612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运动神经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经神经电生理证实为运动神经元病的患者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和同心圆针极肌电图的分析。结果:16例患者同心圆针极肌电图中显示了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发现插入电位延长,及不同程度自发电位,包括少量~大量(+~++++)纤颤电位、正峰电位、束颤电位,同时运动单位时限延长、波幅增高。神经传导显示轻度异常。结论: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为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提供了客观的依据,能够帮助提高诊断率及发现亚临床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受治疗的36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对测定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EMG)。肌电图(EMG)结果显示出患者出现了广泛性神经源性改变,有8(23.8%)例患者在检查结果中显示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有14(35.53%)例患者检查结果显示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所有患者均进行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结果显示正常。对运动神经元病检测的方法中,肌电图检测方法较明显,若检测结果显示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表示运动神经元已经受损,临床应用神经肌电图检测该症能对患者神经生理变化反应明确有效,对运动神经元的临床早期鉴别病变效果十分显著,对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动神经元病的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MD)的神经电生理表现特征.方法:对29例运动神经元病进行电生理检测,对所记录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巨大电位、运动单位数量减少检出率高,以拇短展肌、第1骨间肌为著.神经电图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大多属正常范围,少数稍减慢,可见末端潜伏期延长、复合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可在正常低限.结论:运动神经元病的电生理显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肌电图(EMG)阳性率高,能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孕周与母儿血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7例中、晚期妊娠要求引产患者,10例早产及78例孕足月自然分娩患者进行了母血及胎儿脐静脉、脐动脉血中TSH、T3、T4的测定。结果:TSH值在母血及胎儿血中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T3值在胎儿血中与母血中比较,显示低T3血症,T4值接近正常母体水平。结论:测定母血中的甲状腺激素,可动态观察不同孕周甲状腺激素变化,可及时发现胎儿低甲血症。  相似文献   

12.
以8-氯茶碱作为内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咖啡及其3种去甲基代谢产物--副黄嘌呤、可可碱和茶碱的方法。这4种物质可以在一个固定相柱子上被同时分离;流动相为甲;0.1mol/L磷酸二氢钠(30:70)(V/V);流速:0.8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74nm。实验表明这4种物质的最小检出量均在75ng/ml,并具有较好的线性、重复性及较高回收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氧化苦参碱对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胃癌亲本细胞系SGC-7901和MDR细胞系SGC-7901/VCR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上述5种生物碱的细胞毒活性及对MDR的逆转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R逆转效果最好的贝母素乙对肿瘤细胞内阿霉素(ADR)蓄积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糖蛋白(P-gp)的表达;Hoechst荧光染色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贝母素乙诱导SGC-7901/VCR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氧化苦参碱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SGC-7901和SGC-7901/VCR细胞的增殖,在非毒剂量下贝母素乙能够显著提高SGC-7901/VC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及细胞内ADR的浓度,降低P-gp表达。贝母素乙联合5-氟尿嘧啶(5-FU)给药可诱导SGC-7901/VCR细胞凋亡,凋亡细胞cleaved caspase-3呈高表达。结论 贝母素乙具有作为胃癌MDR逆转剂的潜力,其逆转耐药的机制可能与下调P-gp表达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的优化设计及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复合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聚乳酸、壳聚糖可降解生物材料为载体,明胶为分散剂,span-80和tween-80混合液为微乳液,根据微粒的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分布、包封率、载药量选择最佳工艺条件,制备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结果与结论:原子力显微镜下可见纳米粒表面圆滑,分布均匀。正交设计效应曲线图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搅拌速度、溶剂挥发温度、聚乳酸与褪黑素投药比、壳聚糖浓度是影响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在30℃,1000r/min搅拌速度,搅拌时间45min,m(褪黑素):m(聚乳酸)为1:5,V(Tween-80):V(Span-80)为5:1,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条件下,可制备成平均粒径为45.84nm,包封率为38.33%,载药量为8.35%的褪黑素载药纳米粒。  相似文献   

15.
HepG2 细胞谷胱甘肽含量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力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具有较高GSH含量和GST活力的肝细胞系。方法:将HepG2细胞在0.1,0.3,0.5mg/L浓度的CDDP间歇作用下传代12个月后得到三种稳定的CDDP耐药细胞系HepG2/CDDP0.1,HepG2/CDDP0.3,HepG2/CDDP0.5细胞的GSH含量和GST活力,结果用显著性t检验方法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诱导刺激后的子代HepG2/CDDP0.1,HepG2/CDDP0  相似文献   

16.
对“癘”“”“痱”“”“脪”“瘘”等6个疾病词及其相关词汇进行考证。主要利用佛经音义相关材料,结合历代辞书、文献材料,与《汉语大字典》相关条目进行比对,补充了某些疾病词的书证,增补或订补了某些词的义项,纠正了某些词的注音及释义,明确了某些词之间的字际关系,并据此对《汉语大字典》中这些疾病词及其相关条目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漏进行了补正。  相似文献   

17.
作者应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68例依赖输血的透析患者(醋酸盐血透32例,碳酸氢盐血透24例,血液滤过12例)。治疗前 Hb 52.7±8.0g/L,Ht19.4±2.2%,血清铁蛋白>100μg/L。rHuEPO 治疗剂量150~300 u·kg~(-1)/周,静脉推注。当 Hb>100~120g/L,Ht>30%~35%时将 rHuEPO 减至维持量。疗程6.2±4.3个月。所有患者经 rHuEPO 治疗后不再输血,Hb 和 Ht 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39例 Hb 净增大于60g/L,Ht 增加大于10%,分别占治疗病例的57.4%。结果表明,rHuEPO 剂量为150~300 u·kg~(-1)/周是安全有效的,副作用远较国外报道为低。  相似文献   

18.
磁分离酶联免疫测定男性生殖激素方法性能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磁分离酶联免疫测定(MAIA)法测定男性生殖激素的方法学性能作临床和实验室评价。方法:将本法与放射免疫测定(RIA)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MAIA法测定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和催乳素(PRL)的线性分别为0-150IU/L、0-200IU/L、0.5-55ng/L、0-250ng/L;最小检测量分别为0.3mIU/ml、0.25mIU/ml、4μIU/ml、4μIU/ml;批内CV<4%,批间CV<8%,平均回收率偏差<5%,互感率<3%;与RIA法比较,两法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6、0.8550、0.8512、0.9831。临床质控观察60d,质控稳定;成年健康男性(n=95)血清FSH、LH、T、PRL的参考范围分别为:0.25-10.18IU/L、0.33-8.95IU/L、0.54-11.11ng/L和8.77-33.43ng/L。结论:用MAIA法测定男性生殖激素,方法灵敏,结果可靠,先例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通过检测雄性大白鼠体内 FSH、LH 及 T 和雌性大白鼠体内 FSH、LH 及 E_2的水平变化,研究了磁场对大白鼠生殖功能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静磁场为2000GS 的旋磁作用下,这些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的含量均无明显改变。作者认为这一结果提示,磁场对大白鼠的生殖功能无不良影响,因而对磁疗技术在临床推广使用上的安全性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面神经管内长期植入电极记录清醒豚鼠的耳蜗电图,测量了耳蜗电图中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耳蜗微音器电位的波幅以短纯音2kHz刺激时为最大,其次是0.5、1、4kHz,以8kHz时为最小。面神经管法记录的总和电位(SP)的极性均为负性,在短声刺激时SP/AP为0.084±0;043。动作电位(AP)N,波的反应阈值在短声刺激时为2.6±4.2dB,在0.5和lkHz短纯音刺激时分别为53.2±5.4和42.4±7.3dB。在0.5、1.2、4kHz短纯音刺激时均可见频率跟随反应,在0.5和1kHz时,其波幅大于同频率AP(N1)波幅,其反应阈值低于同频率AP(N1)反应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