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0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37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医专护理专业教学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机制,在育人模式方面,也已经呈现出高标准、严要求的观念意识,有助于全面提升整体教育工作效果与水平。而"一个核心,两个对接,三个一体化"育人模式主要就是将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核心,实现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之间、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对接,创建教学与工作内容、学习与工作流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育人模式,针对于此,下文分析黔南民族医专护理专业的相关育人模式应用,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以此促使医专护理专业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角膜病变(diabetic keratopathy,DK)是糖尿病在眼部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干眼症、点状角膜炎、角膜上皮再生迟缓、反复的上皮糜烂、角膜知觉减退和角膜水肿等,主要发病机制为糖基化反应、多元醇通路和蛋白酶改变等。本文就糖尿病角膜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相对应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区1996~2003年间结核分枝杆菌原发耐药性.方法 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测定.结果 总原发耐药率由1996~1997年的14.6%上升至2002~2003年的19.7%(上升了34.9%).耐INH、SM、RFP率由1996~1997年的8.9%、9.8%、5.7%上升至2002~2003年的15.3%、10.9%、8.0%,(分别上升了71.9%、11.2%和40.4%),耐EMB率由2.4%下降至0.7%,原发耐多药率2002~2003年为5.8%,与1996年相比,无明显上升.结论 本区结核分枝杆菌原发耐药性呈上升趋势,耐多药菌株仍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夏枯草多糖及凝胶在体外和体内条件下的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为抗疱疹病毒新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空斑减数法检测夏枯草多糖的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活性;同时,建立HSV-1(皮肤)和HSV-2(外阴部)病毒感染豚鼠模型,以病灶病变情况、丘疱疹数、典型病变评分结果以及病灶组织中HSV-1和HSV-2病毒的DNA拷贝数等为指标,对夏枯草多糖凝胶的体内抗HSV活性进行评价。结果:夏枯草多糖在体外实验中能够抑制HSV-1和HSV-2的活性;夏枯草多糖凝胶能够削弱HSV-1和HSV-2病毒感染豚鼠的病灶病变,发挥抗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结论:夏枯草多糖及凝胶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均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活性,具有开发成为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从藤黄属植物云南藤黄Garcinia yunnanensis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化合物Guttiferone K(GUTK)抑制人胰腺癌增殖的体内外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GUTK对5株人胰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oly Adenosinediphosphate-Ribose Polymerase,PARP)和Bcl-xL蛋白水平的变化;将人胰腺癌细胞MIA PaCa-2接种到裸鼠胰腺上,腹腔注射GUTK进行干预,隔天给药,4周后摘取小鼠胰腺肿瘤并检测瘤体积和瘤重;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在各组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GUTK在低浓度时能有效抑制5种人胰腺癌细胞的增殖;GUTK呈时间及剂量依赖地诱导Caspase-3和PARP剪切,并下调Bcl-xL的表达;体内实验表明GUTK能显著抑制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并诱导cleaved Caspase-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论:GUTK在体内外均能诱导胰腺癌细胞的凋亡,具有潜在的抗胰腺癌作用,有望开发成治疗胰腺癌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细胞性血管母细胞瘤(GCA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免疫组化及诊断。方法对1例26岁女性发生于右前臂、同时累及皮肤、皮下软组织及尺骨中下段的巨细胞性血管母细胞瘤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X线片显示右尺骨中下段局部骨皮质欠规整,边缘骨质硬化,桡侧骨质不均匀增厚,周围软组织肿胀,未见明显骨膜反应。MRI显示右前臂软组织边界欠清,其内见T1W1等信号,T2W1高、低混杂信号,病灶内信号欠均匀,其长轴与肢体长轴一致,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晰;病灶呈匍匐性生长,邻近骨质受侵,皮质欠完整。巨检见右前臂皮肤呈暗红色,表面有紫色颗粒状突起,病变皮肤稍高出正常部位。镜检见骨外软组织病变浸润骨骼肌、脂肪组织,取代骨小梁间的骨髓组织。肿瘤组织呈结节状、梁索状或片状排列,肿瘤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部分结节内见多少不等的组织细胞性单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沉积。肿瘤细胞团内见微血管腔和单个细胞胞质空泡,内含单个或多个红细胞;部分结节内肿瘤细胞围绕在微血管周围呈同心圆排列形成洋葱皮样外观。肿瘤间质中见薄壁血窦,大血管壁不规则增厚伴黏液样变性,小血管周边嗜碱性黏液样基质内见多个细胞围成的小腔隙,小腔周围细胞增多彼此相连形成融合趋势,可能是肿瘤细胞团形成的早期形态。肿瘤细胞形态温和,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及坏死。免疫组化:vimentin弥漫(+),大部分肿瘤细胞CD34和CD31强(+),巨细胞CD68(+);肿瘤细胞聚集区内小血管周围细胞及部分卵圆形细胞、梭形细胞SMA强(+)、calponin弱(+)。结论 GCAB是一种具有独特组织学形态的罕见的先天性血管源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生长缓慢、惰性生物学行为特点,是一种中间性软组织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设问卷对养老护理员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养老护理员SCL-90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常模(P<0.01、P<0.05)。影响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健康状况、工作年限、工作岗位、收入水平、劳动合同、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证。结论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成人,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休克因感染源或感染灶不能彻底清除和严重的代谢紊乱,且易并发多脏器损害,病死率高。对87例重症监护室(ICU)资料完整的感染性休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2种药敏试验方法检测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纸片扩散法和真菌耐药性分析试剂盒(CANDIFAST)检测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性结果的差异.方法同时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认可的酵母菌纸片扩散法和CANDIFAST检测113株临床分离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并与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纸片扩散法和CANDIFAST所测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总敏感率分别是93.8%(106/113)和54.0%(61/113).2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临床治疗结果相比较,纸片扩散法的符合率平均高达99.5%,明显高于CANDIFAST(符合率平均63.8%).结论 NCCLS认可的酵母菌纸片扩散法的测定准确性优于CANDIFAS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免疫组化亚型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为其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信息。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216例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三阴(TNBC)组(40例)、雌激素受体(ER)阳性组(119例)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组(57例)。对比分析各组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病理相关资料。结果(1)TNBC组和HER-2阳性组肿块最大径分别为(22.45±6.67)和(22.86±9.36)mm,均大于ER阳性组的(18.86±7.9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NBC组和HER-2阳性组边缘毛刺征者分别占57.5%、57.9%,均低于ER阳性组的76.5%;TNBC组内部微钙化者占30%,低于ER阳性组的50.4%和HER-2阳性组的56.1%;TNBC组后方回声增强者占40%,高于ER阳性组的5%和HER-2阳性组的12.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TN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达47.5%,显著高于ER阳性组的21.8%和HER-2阳性组的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乳腺癌的Ki67阳性指数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BC组50%以上的高表达较多,ER阳性组5%~25%之间的表达较多,HER-2阳性组居于两者之间,以25%~50%的表达较多(P0.05)。(5)三组乳腺癌的发病年龄、肿块形态、纵横比、血流分级、p53阳性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不同免疫组化亚型有不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TNBC在声像图上常表现为边缘少毛刺、内部缺乏微钙化、后方回声增强等良性特征,但是其淋巴结转移率高;ER阳性乳腺癌边缘毛刺征较多见;HER-2阳性乳腺癌肿块较大,内部微钙化多见;超声可为TNB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