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剑突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6年5月~2003年10月采用剑突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患者3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包穿刺引流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操作。有资料报道 :严重并发症可高达 2 0 % ,与心包穿刺有关的死亡率为 2 - 4% [1 ] 。自 1 997年以来 ,我们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插管法[1 ] ,在X光下于剑突下穿刺 ,成功后沿导丝送入猪尾导管引流 ,避免了反复穿刺和穿刺误伤心肌 ,操作安全、快速、简便。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为 1 997年以来住院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 9例中至大量心包积液患者 ,共穿刺置管 1 1例次 ,包括肿瘤性心包积液 4例 ,结核 3例 ,慢性特发性心包积液 1例 ,尿毒症性心包积液 1例。1 2 方法 心包穿刺引流前先行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贝郎管床旁心包置管引流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术前超声心动图定位,经心尖或剑突下径路负压进针,抽出积液停止进针,向前送外鞘0.5cm,拔出穿刺针,从外鞘送入小导管,拔出外鞘,固定贝郎管。结果 76例中~大量心包积液均一次穿刺成功,留管时间平均9.4天,无穿刺及保留导管并发症,引流彻底。结论 德国产贝郎管用于心包积液引流简便、留置时间长、安全、引流积液彻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太和县人民医院2002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7例心包积液患者,其中36例中等量和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采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国产规格为5Fr216cm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患者经CT或超声诊断和定位后,在病房床边心电监护下,患者取半卧位,选择剑突下或胸骨旁或心尖部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心包,置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持续引流及通过置入导管于心包腔内引流或给药或冲洗。结果 36例患者均于病房床边置管成功,留置时间平均8d(5~16d),均无组织脏器损伤及感染。2例发生导管堵塞,经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通。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是安全、简捷、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心包积液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3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接受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统计穿刺情况、疗效、并发症、留置导管时间及引流量。结果 3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6例左侧胸壁进针,25例剑突下进针;无严重并发症,1例肺癌所致的心包积液患者第2天引流管堵塞,肝素水冲注后再通,引流液300 mL左右后心包填塞症状得到缓解;留置导管时间5~14 d,平均(8.31±1.42)d;总引流量500~1 500 mL,平均(978.16±72.64)mL;治愈26例,治愈率为83.87%,显效5例,显效率为16.13%,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替代传统心包穿刺抽液,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心包穿刺引流术中心包穿刺置管误入心室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管?剑突下及心尖穿刺路径对6例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引流术,术中心包穿刺置管误入心室腔后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拔管后临床随访?结果:6例患者经保留误入心室腔导管?随即再次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半个月后拔出误置导管,患者全部恢复,无后遗症出现?结论:心包穿刺置管误入心室腔后,即刻重新穿刺置入引流导管并保留该误入导管半个月后拔除,未见新的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出现?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下心包腔穿刺置管引流灌洗治疗大量脓性心包积液1例自治区医院葛利军,詹学民患者,女,58岁。因左下肢痛2月,左上臂皮肤溃烂1月,气短及双下肢水肿20天,于1994年2月21日收住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感左下肢、主要为左膝关节疼痛,拍左膝关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中等量到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行心包积液引流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结果16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15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均无组织脏器损伤、感染、心律失常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术后病情观察,特别是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导管脱落等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大量心包积液的治疗常需反复心包穿刺放液,操作繁琐,并发症多。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Seldinger法对36例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包积液患者,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效果良好。现将置管引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附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忠 《新疆医学》1995,25(1):22-23
我院于1987~1993年采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方法治疗各类心包积液共14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资料: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12~64岁。结核性心包炎11例。化脓性心包炎2例,非特异性心包炎1例。均经临床、X线及超声检查证实有中量到大量心包积液。穿刺部位除1例在左第5肋间心浊音界内1.5cm处进针外,其余均在左上腹剑突下左缘与左肋弓下形成的夹角处进针。心包置管引流时间为2~22天,平均5.7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讨论床边心包穿刺置管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在心尖部或剑突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果 34例心包积液病人全部安全有效置管成功得到有效救治。8例心包填塞患者引流后症状迅速缓解。置管可长期保留(7~49d)。操作并发症少。结论 床边心包积液置管法简单、安全、有效,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23例心包积液患者经B超定位后穿刺引流,引流干净后注入顺铂.结果 在B超实时引导下或B超定位下23例患者穿刺置管均包成功.结论 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方法简单、方便、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包穿刺置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采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心包内注入BLM、DDP及白细胞介素Ⅱ。结果24例患者心包积液完全吸收。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心包内注入药物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宣玲  黄宇理  卢冬雨  徐玮  王本芳  阮吟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21-1521,1580
目的观察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6例心包积液患者二维B超定位后均采用Seld inger导管法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抽吸心包积液、注射治疗药物,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同时采用多种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 30例采用剑突下置管,6例采用心尖部置管,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进入心包的深度为10~15 cm,留置导管时间7~14 d,穿刺抽液减压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提高,1例在置管后抽出100 m l液体时出现头晕出汗,停止抽液后症状缓解;1例出现穿刺孔渗液,随进一步抽吸而消失。均未出现心室扩张和急性肺水肿、气胸、心肌或冠状血管损伤、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方法简便,创伤小,费用低,值得临床继续应用。  相似文献   

15.
厉彦云  付深香 《中外医疗》2010,29(36):84-84
目的讨论有心包压塞表现的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及心包腔内化疗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16例有心包压塞表现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措施。结果 16例患者中积液性质均为渗出液,病因以恶性心包积液最多,占88%(14/16),14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原发病均为肺癌,16例患者均给予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压塞表现全部缓解,无医源性并发症。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充分引流基础上给予心包腔内灌注化疗,有效率87%。结论有心包压塞表现的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与非选择性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有明显区别,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安全有效,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心包腔内化疗有效率高于其他浆膜腔积液患者。  相似文献   

16.
大量心包积液的治疗常需反复心包穿刺放液,操作繁琐,并发症多.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Seldinger法对36例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包积液患者,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效果良好.现将置管引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在心包积液的诊断价值及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应用。方法采用超声仪对63例临床心包积液疑似病例进行检查,对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经皮穿刺心包腔并内置深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结果排除心包积液17例,明确诊断心包积液46例,其中26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并一次性成功。结论利用超声诊断心包积液简便可靠,敏感性高,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心包积液,安全方便、损伤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中到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管引流。结果3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留置时间平均8d,均无组织脏器损伤及感染。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方便、并发症少、费用低,故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大量心包积液患者有效安全的诊断治疗手段,以减少反复心包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该院2000年5月~2006年9月48例心包积液住院患者,进行超声引导床边心包置管。置管后可反复抽液并注射药物治疗。结果48例置管成功率达93.8%,出现穿刺并发症3例,占6.2%,主要并发症是迷走反射和室性早搏。置管引流后临床症状均显著缓解或消失,血压上升,心率下降,心排量增加,奇脉消失。结论保持最佳的穿刺体位,在床边超声的引导定位下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成功率高,应用方便,穿刺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迈瑞-M7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诊断仪作引导,对110例心包积液患者施行急诊床旁穿刺置管引流。结果110例床旁穿刺置管均成功,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55例,肿瘤性心包积液34例,尿毒症7例,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包积液3例,不明原因11例。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具有安全、成功率高、快捷、实时动态观察的优点,是目前诊断治疗心包积液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