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妊娠相关蛋白酶-A(PAPP-A)、C-反应蛋白(CRP)及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MDA-LDL)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6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43例,稳定性心绞痛25例,另选2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PAPP-A水平;采用超敏免疫透射比浊法测血浆CRP;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血浆MDA-LDL水平。结果ACS组PAPP-A、CRP和MDA-LD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APP-A:(17.9±8.7)mIu/L VS(7.1±4.2)mIu/L,P <0.01;CRP:(4.31±0.38)mg/L VS (2.01±0.14)mg/L,P <0.01;MDA-LDL:(0.94±0.26)mmol/L VS (0.51±0.22)mmol/L,P <0.01];ACS组PAPP-A、CRP和MDA-LDL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APP-A:(17.9±8.7)mIu/L VS (8.5±5.6)mIu/L,P <0.01;CRP:(4.31±0.38)mg/L VS (2.13±0.28)mg/L,P <0.05;MDA-LDL:(0.94±0.26)mmol/L VS (0.54±0.23)mmol/L,P <0.05);每增加PAPP-A 5 mI-u/L,CRP 1 mg/L,MDA-LDL 0.2 mmol/L,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危险性分别增加1.9,1.6,1.4倍。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APP-A,C-反应蛋白及MDA-LDL升高且均与ACS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是ACS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宋亚辉  蔡伦安 《中原医刊》2007,34(13):22-23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探讨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表达与分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28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各组外周血IL-1β的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CRP的水平,分析ACS组IL-1β与CR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ACS患者CRP水平[(3.14±0.47)mg/L]高于SA组[(1.44.4-0.40)mg/L,P〈0.01]及对照组[(1.07±0、28)mg/L,P〈0.01];②患者组IL-1β水平[(222±45)ng/L]高于SA组[(167±3)ng/L,P〈0、01]及对照组[(120±42)ng/L,P〈0.01];③ACS患者组IL-1β与CRP之间呈正的直线相关,r=0.489,P〈0.01。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可能与炎性细胞因子IL-1β表达与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并以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价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法:ACS 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另设对照14例,均行CAG排除冠心病.采用ELISA测定各组血清PAPP-A水平.采用CAG计数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对冠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结果:ACS组血清PAPP-A水平((19.5±7.8)mIU/L)高于SAP组((8.3±4.7)mIU/L)和对照组((7.6±2.7)mIU/L),P<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P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PAPP-A水平可作为ACS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和纤溶系统异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意义。方法选自住院病人21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无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稳定性心绞痛(SA)组和正常对照组(CO)。分别测定各组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g),并进行比较。结果AMI(17.62±8.43)mg/L和(4.35±1.08)g/L、NSTEMI(16.53±7.89)mg/L和(3.92±0.96)g/L、UA(12.87±5.76)mg/L和(3.85±0.93)g/L和SA(7.94±3.76)mg/L和(3.51±0.89)g/L组CRP和Fg浓度明显高于CO组,AMI组明显高于UA和SA组,UA组明显高于SA组。结论炎症反应和纤溶系统异常在AC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RP和Fg水平可作为ACS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PMN)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及45例对照者CRP、WBC及PMN,按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进行分组,研究冠脉狭窄范围与上述三指标的关系。结果:ACS组CRP、WBC及PMN与SA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三指标均显著高于不稳定心绞痛(UA)组、SA组及对照组(P<0.01),UA组CRP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CRP在冠脉狭窄1支、2支、多支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CRP、外周血WBC与PMN对冠脉急性病变及狭窄支数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稳定心绞痛(stable angina,SA)和非冠心病对照患者血清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 (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PAPP-A)水平,及与冠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和冠脉斑块形态的关系,探讨PAPP-A水平变化在U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记录入选者一般资料,测定UA(50例)、SA(45例)和对照组(30例)患者血清PAPP-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糖、血脂水平;入选者根据造影冠脉积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组,按造影斑块形态分为Ⅰ、Ⅱ和Ⅲ型病变组.[结果]UA组PAPP-A水平明显高于SA与对照组患者(P< 0.01);UA与SA患者Ⅱ斑块数量为70%:20% (P< 0.01),Ⅱ型斑块病变组PAPP-A水平明显高于Ⅰ、Ⅲ型斑块病变组(P< 0.01);PAPP-A与CRP存在明显正相关(r=0.395,P=0.005),与年龄、血脂、血糖以及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PAPP-A与冠脉不稳定斑块发生、发展有关,对预测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31例对照组的血清PAPP-A水平,观察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ACS组血清PAP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SA组(均P&lt;0.01);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的血清PAPP-A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结论PAPP-A是与ACS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相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中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1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或有心肌梗死史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其中Braunwald ⅢB级不稳定性心绞痛40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6 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中IL-6和CRP.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中IL-6和CRP均较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显著增高(CRP2.09±3.65mg/L vs 0. 92±0.94mg/L,P<0.05;IL-612.72±13.42pg/ml vs 6.86±2.93pg/ml,P<0. 0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CRP>3mg/L者占17.5%,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仅占5%.单因素回归分析未发现CRP与IL-6之间有显著性相关(r=0.031,P>0.05).结论 IL-6与CRP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中均显著增高,可作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指标,但未能发现CRP与IL-6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 (UA)病变程度及其预后与血浆肌钙蛋白I (cTnI)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 5 8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血浆cTnI及CRP浓度 ,并与对照组 (健康者 5 0例 )相比较 ,分析cTnI及CRP的临床意义。【结果】①血浆cTnI及CRP浓度在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 (SA)、UA组分别为 :(0 4 2± 0 0 6 ) μg/L ,(2 2 93± 10 8) μg/L ;(0 5 9± 0 13) μg/L ,(5 2 16± 32 8) μg/L ;(1 92± 0 5 8) μg/L ,(13811± 86 1) μg/L ;SA组及U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5 ,P<0 0 1)。②观察 4w ,在UA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 35 5 % ,明显高于SA组 (P <0 0 5 )。③cTnI与CRP具有一定相关性 (r =0 5 1,P <0 0 5 )。【结论】血浆cTnI及CRP水平在临床评价UA病情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荣静  习浩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2024-2025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6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CHD)患者血浆PAPP-A水平,其中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另选20例健康对照者,同时检测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结果ACS患者血清PAP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AMI组和UAP组患者的PAPP-A均明显高于SAP组患者(分别为P<0·01和P<0·05),与CRP间呈明显的正相关,与TC、TG、HDL-C、LDL-C、CK、CK-MB、CTn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CS患者血清PAPP-A水平明显升高,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关系密切,对ACS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8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选取病人进行术后6个月随访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依据患者是否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108例,其中观察组78例,对照组40例。对两组受试对象的支架直径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受试对象血清 TC、TG、HDL-C、HDL-C、LP (α)、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支架直径、TC、TG、HDL-C、CRP 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 CRP 与 TG 呈现正相关,与 HDL-C 呈现负相关。结论:支架直径、TC、TG、HDL-C、CRP 水平升高是引起冠心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KG*2〗分析CT冠状动脉造影时对比剂用量对于不同心功能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强化程度的影响水平,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增强扫描时血管对比剂的应用体会。 〖HTH〗方法〖KG*2〗入选256层螺旋CT冠动脉血管成像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8例。首先根据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A组(射血分数≥50%,n=58)、B组(射血分数<50%,n=40),每组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1组、A2组各29例,B1组、B2组各20例。增强扫描时,A1组、B1组对比剂用量(按体重)为0.7 mL/kg;A2组、B2组对比剂用量(按体重)为0.8 mL/kg。测定注入对比剂后患者升主动脉、左前降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远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冠状静脉窦CT最大值,对造影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各组上述指标数值进行比较。 〖HTH〗结果〖KG*2〗4组前降支近段和右冠状动脉远段CT最大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A1组与A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组冠状静脉窦CT最大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各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图像质量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A1组与A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KG*2〗对于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使用低剂量对比剂(0.7 mL/kg)并不减弱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对于心功能降低的患者,低剂量对比剂会降低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减少对比剂用量会降低冠状静脉窦的CT最大值;在应用相同剂量对比剂的情况下,心功能正常组的冠状静脉窦CT最大值低于心功能不全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初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决定是否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重要性。方法 对临床初诊为CHD患者的心电图和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表现有CHD临床症状的66名患者中,心电图检查无心梗及ST—T特征性改变者12人,冠状动脉造影后无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者12人,符合率为100%,心电图检查有心梗及ST—T改变者54人,冠状动脉造影后确定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者41人,符合率为76%。结论 对心电图表现无特征性改变、具有CHD临床症状的患者,行CAG检查可有效排除CHD;对心电图表现有特征性改变的CHD患者,及早行CAG检查。可为CHD患者尽早做出正确诊断,明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为及早行介入疗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背景 ]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状血管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病例报告 ]给 60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术 ,结果示 2 0例的冠状动脉造影术无明显异常改变 ,4 0例病人有严重或非常严重病变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最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 方法选择确诊冠心病的住院病人272例,按有无合并高血压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及冠脉造影情况.结果①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年龄偏大、女性所占比率较高、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发生率较高;②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的冠脉病变与不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病人相比,多支病变发生率高;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冠脉病变支数与脉压、糖尿病病程相关. 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冠脉病变较重,多支病变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男性早发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进行研究.方法 4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145例(<55岁)和晚发组(≥55岁)303例,对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应用多因素分析筛选男性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血红蛋白、总胆红素、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结果 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早发组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比例,血浆总胆固醇、血浆甘油三酯、血红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吸烟史显著高于晚发组(P<0.01,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早发组患者在单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晚发组(P<0.01);而早发组患者在左回旋支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所占比例及Gensini总积分中第4组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晚发组(P<0.01,P<0.05).结论 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是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早发患者冠脉病变较轻.预防冠心病应从尽早积极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开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加强对有血液高凝状态患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状动脉粥栏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PTCA治疗的223例冠心病患者,并记录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结果:共扩张267支血管,左前降支126支,左回顾支47支,右冠状动脉94支。非完全闭塞性病变222坂,成功率98.20%(218/222);完全闭塞性病变45支,成功率77.78%(33/45),明显低于非完全闭塞组(P〈0  相似文献   

18.
动态心电图对病变冠脉及狭窄程度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 12导动态心电图 (12导Holter)对冠心病 (CHD)患者病变冠脉及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87例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 ,同期内 (间隔 <1周 )分别接受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 12导Holter检查 ,以CAG作为对照 ,对 12导HolterST段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单支组ST段压低幅度、持续时间在冠脉狭窄≥ 75 %组较冠脉狭窄 5 0 %~ 74 %组增大 ,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②单支组LAD病变 16例 ,ST段压低表现在V4~V65例 ,ⅡⅢavFV5V611例 ;RCA病变 8例 ,ST段压低表现在ⅡⅢavF 1例 ,ⅡⅢavFV5V67例 ;LCX病变 1例 ,ST段压低表现在V5V6。结论 根据ST段压低出现导联、压低幅度和持续时间 ,可以对病变冠脉及病变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初步的预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275例CHD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17例,中年组(45~60岁)83例,普通老年组(60~75岁)138例和高龄老年组(≥75岁)37例,对4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血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组比较,随年龄增长吸烟比例逐渐降低(P<0.05),而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P<0.01);随年龄增长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P<0.01)。CAG结果比较,青年组和中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而普通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以多支病变较多;普通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病变所占比例均明显多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P<0.01);普通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ACC/AHA(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积分和弥漫长病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结论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有不同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不同年龄人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冠心病防治措施;不同年龄人群冠脉病变血管部位不同,普通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LCX和RCA病变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row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64SCTC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pahy,CA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96例疑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64SCTCA,并在CT检查后2周内接受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SCTC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50% 、≥50%及≥75%的敏感比分别为90.8%、95% 、92%、特异性为85.7%.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