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为民  刘丰  吴戴红  林帆 《河北医学》2003,9(10):865-867
目的 :为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 (IMT)与血尿酸 (U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 1 0 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总动脉平均IMT以及血UA水平 ,按颈总动脉平均IMT将病人分为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 ,对三组病人的血UA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 ,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总动脉IMT与血UA水平相关联 ,提示血UA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脂,同时做颈动脉彩超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内膜,根据超声特征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内膜异常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颈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年龄、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FBG、UA之间的关系。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患者血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中颈总动脉内膜和UA、TG水平显著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IMT的变化与血UA的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血UA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降血压的同时应重视血UA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超敏CRP浓度和颈动脉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89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超敏CRP(hs-CR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及颈总动脉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按颈总动脉IMT分成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超敏CRP(hs-CRP)水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血尿酸水平与超敏CRP(hs—CRP)浓度和颈动脉IMT之间的关系。结果血尿酸、hs-CRP与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有关。结论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测定颈动脉IMT、hs-CRP浓度、血尿酸水平,可协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4.
血尿酸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尿酸(UA)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将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血UA水平分为A组(血UA<300 μmol/L)23例,B组(血UA300~399 μmol/L) 25例,C组(血UA400~499 μmol/L)23例, D组(血UA>500 μmol/L) 19例,20例血UA<300 μmol/L的正常老年人为对照(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同时检测血脂、UA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高血压组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且血UA高的高血压患者的IMT较血UA正常的高血压者明显增厚(P<0.05).结论:高UA高血压、及脂质代谢紊乱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刘漪  唐灵  刘树娇 《四川医学》2012,33(3):434-43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并微量清蛋白尿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尿酸、血脂的关系。方法 1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尿清蛋白水平分为两组,正常组75例,微量清蛋白尿组67例。对两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尿微量清蛋白(MAU)水平、血中尿酸、(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微量清蛋白尿组的IMT、斑块发生率、MAU水平、血UA、TC、LDL-C浓度均高于正常清蛋白尿组(P<0.05);微量清蛋白尿组IMT和血尿酸浓度与MAU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并微量清蛋白尿患者多合并高尿酸及高脂血症,微量清蛋白尿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脑血管病变早期预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与动脉硬化指数、血压、血脂、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等相关因子的关系,了解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原因,为临床判断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高血压病1、2、3级患者150例,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组三组,观察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硬化指数、血脂、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等情况,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相比较,IMT增厚组和斑块组的动脉硬化指数均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MT增厚、斑块形成与高血压的病程、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血纤维蛋白原(FIB)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动脉硬化指数的升高,血管内膜增厚及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血中TC、LDL-C、UA、FIB越高,颈动脉内膜越厚且斑块检出率越高。这些因子可作为了解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作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探讨高尿酸血症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19例,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100例、IMT增厚组63例、斑块形成组56例,比较各组间血生化及血尿酸水平. 结果各组间空腹血糖、年龄、胆固醇、体重指数、 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显著性;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甘油三酯、病程差异无显著性,但与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颈动脉IMT增加,血尿酸水平依次增高,IMT正常组与IMT增厚组和斑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空腹血糖、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甘油三酯、血尿酸、病程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以颈动脉IMT为应变量,将甘油三酯、血尿酸、病程等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三者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血尿酸升高可能参与了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程度,测定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24h尿白蛋白。分析血尿酸与颈动脉IMT及斑块的关系。结果 血尿酸四分位组分析显示,随分位数增加,老年人颈动脉IMT及斑块严重程度增加。血尿酸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血尿酸与斑块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空腹血糖及24h尿白蛋白的自然对数。结论 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正相关,血尿酸升高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独立于年龄、性别、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血脂、血肌酐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肾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58例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据尿酸结果分为高血压尿酸正常组、高血压并尿酸增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尿酸水平与IMT。据IMT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比较三组的尿酸水平。多元回归分析高血压病人尿酸与IMT的关系。结果两组高血压患者IMT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高血压并尿酸增高组IMT明显厚于高血压尿酸正常组(P<0.05);斑块形成组和内膜增厚组血尿酸水平较内膜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斑块形成组血尿酸较内膜增厚组明显升高(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尿酸与IMT独立相关。结论尿酸与IMT存在相关关系,需关注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硬化和血尿酸水平,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SUA)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及血压正常者43例,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测定血尿酸、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S)、肌酐(SCr)、24小时尿白蛋白(UALB)。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的血尿酸、颈动脉IMT及斑块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尿酸与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显著相关,独立于年龄、性别、TC、HDL-C、LDL-C、TG、FBS、SCr。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及斑块程度显著正相关,尤其与颈动脉斑块的正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TC、HDL-C、LDL-C、TG、FBS、SCr、LnUALB。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增高,血尿酸水平与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及颈动脉斑块程度正相关,独立于部分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肾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诊治的10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的血尿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将其分别分为高尿酸组(n=42)与正常尿酸组(n=67)、IMT正常组(n=45)与IMT增厚组(n=64),比较各组患者的血脂、尿酸、颈动脉IMT等指标,其中血脂、尿酸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颈动脉IMT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结果本组109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8.53%(42例);高尿酸组患者血甘油三酯(TG)[(2.83±1.24) mmol/L]、总胆固醇(TC)[(5.80±1.3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3.97±0.98) mmol/L]及颈动脉IMT水平[(1.08±0.19) mm]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2.28±1.12) mmol/L、(5.32±1.13) mmol/L、(3.61±0.82) mmol/L、(0.98±0.1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为(419.28±60.17)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51.11%(23/45),分别高于IMT正常组的(345.92±52.09)μmol/L及29.69%(19/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732,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可作为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邹文淑  沈燕  杨波  陈德助  罗雪 《四川医学》2010,31(12):1816-181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并同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尿酸(SUA)、尿素(BUN)、肌酐(S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等生化指标。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mm)、颈动脉IMT增厚组(IMT1.0~1.3mm)及颈动脉斑块形成(IMT≥1.3mm)3组,采取统计学方法分析生化指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颈动脉内膜-中层厚(IMT)3组间血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血尿酸水平增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应增加,提示尿酸可能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的发展,血尿酸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故对高血压患者常规定期检测颈动脉IMT及血尿酸,可以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预防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早期积极降压达标,控制高尿酸血症,可以延缓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AS,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从而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及尿酸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符合入选标准的2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 mm)、颈动脉IMT增厚组(0.9 mm≤IMT<1.3 mm)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IMT≥1.3 mm),对3组患者血清Hcy、脂蛋白(a)、尿酸、尿素、血肌酐、血糖、血脂等生物化学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其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 3组间血清Hcy、脂蛋白(a)、尿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cy、脂蛋白(a)及尿酸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可作为其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贾学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6):2076-2077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与血尿酸(U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者共188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血压水平和一般资料分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正常组(A组)68例,IMT增厚组(B组)64例,IMT斑块组(C组)56例。均检测血UA,分析血uA水平与IMT的关系。结果①血UA水平C组和B组均高于A组(P〈0.01),且C组高于B组(P〈O.01)。②相关分析显示:IMT与血UA呈正相关(r=0.314,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已存在血管损害,颈动脉粥样硬化随血尿酸水平增高而加重。  相似文献   

15.
葛君  汪朝晖  宣玲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7):1138-114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IMT>0.9 mm)与正常组(60例,IMT≤0.9 mm),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依据IMT检查结果分为内膜增厚组(30例,0.9 mm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hs-CRP、Hcy、U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内膜增厚组hs-CRP、Hcy、UA水平均显著低于内膜斑块组(均P<0.05)。内膜稳定斑块组hs-CRP、Hcy、UA水平均明显低于内膜不稳定斑块组(均P<0.05)。 结论 血清hs-CRP、Hcy、UA水平可反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血清hs-CRP、Hcy、UA水平越高,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三者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2011年8月~2012年6月内分泌科住院的157例T2DM患者,分为高血尿酸组(68例)及正常血尿酸组(89例)。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IMT,并计算相应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高血尿酸组BMI、WHR、FINS、HOMA—IR、LDL—C、TG、IMT较正常血尿酸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高血尿酸组更易出现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7.
刘慧华 《西部医学》2012,24(8):1539-1541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合并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为研究组(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Hcy水平、血尿酸、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像技术检测颈部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the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结果研究组的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Hcy水平的增高,IMT逐渐增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Hcy水平明显相关(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中,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