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脾动脉栓塞术(SAE)和高危脾切除术的分析,探讨了术前行SAE对脾切除术的有利因素,同时结合我院的3例临床病例,发现术前行SAE有以下特点:①术前SAE可以阻断脾脏的主要血流,使脾脏的体积有所缩小而有利于手术。②术前SAE阻断脾脏血流后,可使术中折出血量减少,有利于脾脏切除术中粘连的分离与结扎,减少了术后的出血及积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③SAE自身具有治疗脾大及脾亢的作用,但长期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2.
常温下全脾血流阻断脾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温下全脾血流阻断脾部分切除术长城特殊钢公司总医院外科(621700)姜淮芜,夏觉中,廖新建,陈鸣,王剑脾脏具有重要功能,保留性脾手术已成为令日脾脏外科的主要趋势.我院采用简化全脾血流阻断(含脾胃、脾结肠韧带)技术施行牌部分切除附加修补术思树,取得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次全切除术后残脾的结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脾次全切除术后的肝炎后肝硬变脾大亢病人,分别于术后3月至1年半内行残脾穿刺,取脾组织作光镜,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检查,并与术前脾及正常脾组织相比较,结果:术后残脾与术前脾比较,脾小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数量增加,结构较紧密,淋巴细胞密度增加,脾窦扩张程度减轻,脾索内纤维组织减少,淋巴细胞增加,脾内巨噬细胞较术前稍有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行脾切除术的疗效、并发症及其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脾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70例(其中5例附加副脾摘除术),分析患者术后疗效及其并发症,同时对脾切除术后的长期疗效进行随访,评估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全部70例患者中,脾切除术后完全反应54例(77.1%),有效12例(17.2%),无效4例(5.7%).其中年龄、病程、性别、脾脏有无肿大、有无副脾、术前有无出血无统计学意义,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术后血小板峰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对激素的反应及术前血小板计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 脾切除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激素的治疗效果及术前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脾切除术的疗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103例肝硬化脾机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洪林  王秀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5):2334-2335,2338
目的研究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方法治疗脾机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cr方法,选择103例脾机能亢进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择性进入脾动脉,经导管注入明胶海棉,阻断部分脾动脉。治疗后1周、术后4周及6个月观察随诊脾静脉宽度、脾脏厚度及外周血象的变化。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既能减少脾脏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减轻食管静脉曲张,可以改善脾功能亢进所致的外周血象改变。同时又保留了脾脏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伍友兴  桂若虎  郑新平  宋林 《中外医疗》2011,30(9):24+26-24,26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我院98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观察术前及术后脾脏大小变化、门静脉内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脾脏3个月后明显缩小,门静脉内径不同程度缩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术前做好心理支持和介入前常规准备,术后做好栓塞反应以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术后好转47例,无明显改变3例,无1例死亡,脾栓塞反应得到及时有效控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脾栓塞反应,并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并观察其并发症.方法: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对43例肝硬化脾亢患者行脾栓塞治疗,术前以及术后检测外周血细胞数,超声测定脾脏厚经、脾静脉内经和门静脉内经.结果:PSE术后1周患者周围血白细胞、血小板数明显升高;PSE术后1月患者脾脏厚经、脾静脉内经、门静脉内经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结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PSE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缩小脾脏,降低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9.
16例部分脾动脉栓塞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选择性脾动脉拴塞,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逐渐提升到正常水平,脾静脉内径和门静脉内径、脾脏有意义的缩小,症状得到缓解。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动脉拴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理想,方法安全,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后重视病情观察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石晶莹 《中外医疗》2009,28(15):142-142
采用微创介入技术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是目前治疗肝硬化脾亢的首选治疗方法。采用介入行部分脾栓塞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同时保留脾脏及其正常免疫功能等优点,但由于脾栓塞术后栓塞综合征易与并发症的早期症状混淆,其次,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脾动脉栓塞术,术前做好心理支持和介入前常规准备,术后做好病情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术后13例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脾栓塞反应,并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2.
脾栓塞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英 《中外医疗》2009,28(7):169-169
肝硬化是国内导致脾功能亢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采用微创介入技术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是目前治疗肝硬化脾亢的首选治疗方法。采用介入行部分脾栓塞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同时保留脾脏及其正常免疫功能等优点,但由于脾栓塞术后栓塞综合征易与并发症的早期症状混淆,做好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sm,PSE)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并以促吞噬肽(Tufisin)为代表,评价患者脾脏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通过PSE治疗14例并发脾功能亢进的门脉高压症患者,比较PSE前后外周血象的缓解情况及Tuftsin的变化。结果 14例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的脾亢症状。经PSE后可观察到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均明显上升,脾脏缩小,血清Tuftsin较术前无显著性变化而脾切除术后却明显降低。结论 PSE可有效缓解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PSE后Tufisin水平较术前无显著下降,提示PSE不损害脾脏免疫功能;而脾切除术后Tufisin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提示脾脏免疫功能较术前降低;比较。PSE和脾切除术,它们均可有效缓解脾亢,但是。PSE不破坏脾脏免疫功能,而脾切除术后脾脏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重要表现,会导致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传统治疗方式以全脾切除为主,但因其手术创伤大较易并发术后感染及出血。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可产生淋巴细胞,全脾切除术后常伴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采用介入疗法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治疗既可抑制脾功能亢进,又可缩小脾脏体积,同时还保留部分脾脏的免疫功能。目前,PSE 逐渐成为替代外科脾脏切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1~6],但是作为有创治疗,往往会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的效果,某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做好术前、术中准备,控制栓塞的面积,可以及时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预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1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1例地中海贫血患者行PSE,观察术前和术后的血象变化、脾脏大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上升,地中海贫血患者术后红细胞上升明显,脾脏2~3 个月后缩小,1年后12例回访,其中3例脾脏代偿性增生,脾亢复发,血象再次下降.术后1例肝硬化患者因重度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结论 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疗效确切,但应重视脾亢复发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4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清明  杨建军  权辉  李宽智  宁博  袁银会  田郁  杜锋 《医学争鸣》2006,27(24):2280-2282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我院46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观察术前及术后血象变化、脾脏大小变化、门静脉内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3 mo后稳定在一定水平,红细胞计数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脾脏3 mo后明显缩小,门静脉内径不同程度缩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脾切除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统计脾切除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寻找术前如何预测判定脾切除的疗效的方法,并分析术后效果差、再用药物治疗的效果。探索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的、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年5月-2011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脾切除术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型紫癜的62例(其中1例附加副脾摘除术)的年龄、性别、术前有无出血、术前对激素的反应、脾脏是否肿大、术后血小板峰值与脾切除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62例中,显效34例,良效13例,进步10例,无效5例,有效率(显效+良效)为75.8%。性别和脾脏是否肿大与脾切除术疗效无统计学意义,有无出血症状、年龄、术后血小板峰值、骨髓巨核细胞数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对激素的反应、术前血小板计数具有临床用应价值。结论术前对激素的反应、术前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脾切除术的疗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PSE)治疗肝硬化合并牌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脾亢患者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奈,行脾脏中下极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比较术前、术后临床指标。结果:部分性脾栓塞术后1~4周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周B超提示脾脏有不同程度的梗死表现,1个月后脾脏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后常见腹痛、发热等不良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性脾栓塞对肝硬化合并脾亢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明洲 《中国现代医生》2014,(3):152-153,157
目的研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5月38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术后3个月血常规、PT等生化指标和脾脏大小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3个月后,患者血常规(RBC、WBC、PLT)显著上升,ALT、AST、PT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优势突出,疗效确切、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后的护理.方法 对25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PSE),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25例均成功的实行了PSE,各种症状如外周血象、出血、腹水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PSE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使脾功能亢进得以改善,而部分没有栓塞的脾脏则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全面而又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针对性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