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发生状况及其与学习负担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干预中小学生自杀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杀问卷和学业负担问卷,于2019年2-3月抽取河南省45个样本县(市、区)、793所中小学107 65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河南省中小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的报告率分别为8.8%,5.4%,3.0%。不同性别、年级、城乡、寄宿状况中小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1 670.88,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有快慢班、考试频次、课外补习时间、学习压力、近视状况对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均有正向预测作用(OR=1.05~1.43,P值均<0.05),课程开设、学习态度、学校态度、自我期望均有负向预测作用(OR=0.44~0.90,P值均<0.01)。结论河南省中小学生的自杀心理行为应引起重视,学业负担是导致中小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情绪行为问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3—4月,方便选取广州市、湛江市和中山市7 755名中小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评定情绪行为问题,使用自编生活行为方式调查问卷收集中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情绪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学段中小学生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情绪行为问题影响因素。  结果  广东省6~17岁中小学生情绪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4.8%,其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1.0%,14.4%,7.3%和10.1%。男生心身问题、多动指数检出率(3.4%,4.1%)高于女生(2.3%,2.5%),焦虑检出率(2.8%)低于女生(4.9%)(χ2值分别为8.08,14.40,25.38,P值均 < 0.05)。不同学段学生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88,228.00,28.28,85.19,15.66,39.33,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存在心身问题(OR=1.37,95%CI=1.04~1.82)、多动指数(OR=1.58,95%CI=1.21~2.06)异常的风险高于女生,发生焦虑(OR=0.50,95%CI=0.39~0.64)风险低于女生; 学段是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异常的影响因素。视屏时间过长、睡眠时长不达标的学生更易出现情绪行为问题。  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性别、学段、视屏时间和睡眠是中小学生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应进行针对性的分类干预。  相似文献   

3.
分析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状况及家庭综合环境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安徽省池州市1 512名农村幼儿园3~5岁在园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学龄前儿童留守率为31.9%,留守和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8.7%和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5,P>0.05);心身障碍(5.0%)和学习问题(3.7%)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较突出的行为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较为落后县区、单亲照看、男童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较为多见.行为问题的干预要侧重经济落后家庭,并重点关注男童的行为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4.
事故倾性儿童行为特征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事故倾性儿童的行为特征,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对293例事故倾性儿童和288例对照儿童的行为进行评定,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各PSQ因子平均得分,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事故倾性与各行为因子之间的关联。结果:事故倾性男童的品行问题、心身障碍、冲动一多动及多动指数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身障碍和冲动一多动是其事故倾性的危险因素。事故倾性女童行为特征则主要表现为心身障碍。结论:应根据事故倾性儿童的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研究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有关的健康危险行为,为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3 个城区和3 个郊区12 所小学、27 所中学和职高共8 863 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上海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相关危险行为.结果 上海地区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5.2%,性别、学段及城郊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分别为69.30,1 153.84,110.15,P 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读写姿势不正确、平均每天放学后做作业时间≥2 h 、周末参加补习班是影响上海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的主要危险行为(OR 值分别为1.54,1.32,1.38,P 值均<0.01).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且重度视力不良比例较高.识别造成视力不良的健康危险行为并予以矫正是防止视力不良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发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开展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宁波市4所中学的2 218名学生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SNAP-Ⅳ评定量表(父母版)和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SNAP-Ⅳ平均得分为(9.82±7.29)分,注意缺陷多动症状阳性率为2.9%,其中男生为4.1%,女生为1.5%.单因素分析显示,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发生率在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是否外出上班、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学习压力、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满意度、日间思睡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小、学习成绩差、男性、独生子女、看电视时间长、入睡困难及日间思睡程度重者,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发生可能性更大(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可采取多种措施开展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农村地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Conners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对809名农村学龄期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为16.6%,男生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等4项因子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因子平均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级组得分较低。“留守儿童”心身障碍和焦虑因子平均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抚养儿童数少、儿童健康状况差、监护人经常在别人面前负面评价孩子和经常责骂/羞辱孩子等是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农村学龄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存在某些行为问题。应针对其不同特征采取适当的心理和社会干预措施,以提高农村学龄儿童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杨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2):1503-1506
了解大学生危险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危险行为调查问卷,抽取江西省5所高校862名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危险行为总报告率为56.06%,各类危险行为检出率为1.15%~38.06%;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学历大学生危险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大学生危险行为之间具有群集丛生特点,暴力行为与自我伤害行为存在正相关(P值均<0.01)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是大学生多类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而家庭和谐、积极应对、接受过危险行为教育等是大学生多类危险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危险行为在大学生中发生较为普遍.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危险行为的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了解职业学院学生睡眠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睡眠质量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5座城市的5所职业学院10 15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饮酒、网络欺凌、睡眠质量等.结果 学生存在睡眠障碍的有1 417名(13.9%),男生和女生网络欺凌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4.4%,32.7%,均高于无网络欺凌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12.1%,14.6%)(x2值分别为22.516,41.390,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学习成绩好、父母管教一般是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性别为女性、饮酒、网络欺凌、学习成绩差、隔代家庭结构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职业学院学生中存在睡眠障碍的现象,有网络欺凌、饮酒、学习成绩差和隔代家庭结构的学生应作为睡眠障碍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西省柳州市城乡中学生的吸烟行为现状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心理-情绪障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西省柳州市1 528名城市中学生和1 213名乡村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 741名中学生中,244人吸烟,吸烟率为8.90%;城市学生吸烟率低于乡村学生(P0.05);城市、乡村男生吸烟率均高于女生(P0.01);乡村不同年龄中学生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中学生骑车违规、斗殴、非故意伤害、非安全游泳和参与赌博的发生率分别为38.29%,17.08%,46.73%,11.13%和24.74%,分别低于乡村中学生的42.46%,20.61%,50.78%,28.42%和29.68%(P0.05);城市中学生饮酒和学习压力感的发生率分别为22.84%和28.93%,分别高于乡村中学生的19.13%和25.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受欺侮、斗殴、参与赌博、饮酒、药物成瘾和焦虑是城市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健康危险行为和心理-情绪障碍影响因素;受欺侮、非安全游泳、斗殴、网络成瘾、饮酒、有自我伤害倾向是乡村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健康危险行为和心理-情绪障碍影响因素。结论健康危险行为和心理-情绪障碍可影响中学生的吸烟行为;城乡中学生吸烟影响因子类型和危险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藏区独特气候环境和饮食结构对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的影响,为高原环境和饮食结构对藏民族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特征影响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2018年11月份在四川省藏区和非藏区共抽取中小学生23 469人,检测项目包括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并计算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结果 藏族和汉族中小学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49.08±16.34)cm和(151.10±15.36)cm,藏族平均身高低于汉族(P<0.05);藏族和汉族中小学生平均体重分别为(44.98±14.40)kg和(45.55 ±13.57)kg,藏族男生平均体重低于汉族(P<0.05);藏族和汉族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0.52%和11.88%,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14%和7.95%,藏族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低于汉族(P<0.05)。结论 世居藏族中小学生平均身高均低于汉族;世居藏族中小学生男生平均体重以及超重、肥胖检出率均低于汉族。建议藏区应加强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力求藏族中小学生营养素供给多样化、均衡化、全面化,保障青少年共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的贫血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在沅陵县城区抽取1所中学和一所小学,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检测细则》,对2所学校的所有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共调查5356名中小学生,检出贫血学生776人,贫血检出率14.5%。其中男生贫血检出率为11.91%,女生为16.96%(P<0.05);小学生贫血检出率一~六年级分别为7.80%、19.50%、10.70%、4.48%、18.67%、2.36%;中学生贫血检出率,高中一~三年级分别为12.41%、7.68%、33.32%,不同年级的学生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沅陵县城区学生贫血现象普遍存在,应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采取措施防治贫血,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部分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和中小学生意外伤害认知与行为特点,为开展意外伤害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兰州市4所中小学共1680名学生进行最近1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同时调查研究对象意外伤害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情况。结果意外伤害年发生率为28.41%,男生伤害发生率为35.82%,女生伤害发生率为19.70%,不同性别学生各类伤害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3.70%,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2.33%,有统计学差异(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伤害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小学生伤害的类型前4位分别是跌伤、碰撞伤、车辆伤和运动创伤,引起伤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之间互相嬉戏、追逐玩耍、体育运动中。意外伤害相关知识测试题满分为50分,平均得分为38.3分,男、女学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中学生高于小学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其意外伤害认知与行为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降低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门市区近10年来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的动态变化和评价防治效果。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学生贫血状况,对贫血学生进行综合防治。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值,诊断按WHO 1972年贫血筛查标准。结果贫血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7年的18.91%下降至2007年的2.31%;中度以上程度贫血构成比由1997年的25.90%下降至2001年的1.00%,2002--2007年未检出;贫血患病率下降趋势小学生强于中学生,男生强于女生;平均贫血患病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中学女生高于中学男生。结论江门市区中小学生贫血防治10年效果显著。防治贫血的重点人群是小学生和中学女生。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怀柔区中小学校控烟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武力  孙继东  李馥程 《职业与健康》2009,25(11):1190-1192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中小学学生吸烟情况及对烟草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找到适合不同类型学校特点的有效控烟干预方法,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抽取怀柔辖区内的小学4所840人,初中4所684人,高中3所430人,职业学校1所252人。每所学校男女生比例尽量符合1:1。调查采用封闭式匿名问卷,由学生自行填写。问卷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不同分为小学低年级(1~3年级)、小学高年级(4~6年级)、和中学3种。结果怀柔区小学生低年级的尝试吸烟率为15.21%,小学高年级的尝试吸烟率为0.10%,现在吸烟率0.49%;中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为29.51%,现在吸烟率17.20%。结论中学生控烟工作应是我区学校控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天河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认知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年级中小学生及家长对意外伤害的认知程度和行为差别。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 0 5 %的学生表示知道伤害是儿童青少年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64 2 %的学生表示知道年龄在 1 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骑自行车。不同年级比较发现 ,某些认知和行为随年龄增长反而变差 ,尤以高中学生明显。 96 9%以上的家长认为有必要经常对孩子进行各种安全教育 ;86 8%的人经常担心孩子会发生意外伤害 ;只有 1 6 1 %的家长填写接受过有关预防儿童伤害的培训和指导。结论 多数中小学生和家长对某些意外伤害认识不足 ,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健康教育 ,同时对家长也应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制订辖区视力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新洲区5所中小学的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并通过问卷调查其用眼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002人,其中小学生385人,初中生432人,高中生185人。2020年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总近视率为56.5%,其中小学生为43.4%,初中生为60.0%,高中生为75.7%,比较各学段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9,P<0.001);按照性别分层,女生的近视率为62.4%,男生的近视率为51.6%,比较男女生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近视可能性较大(OR=1.510,1.846,3.206;95%CI=1.150~1.923,1.261~2.703,1.878~5.472);近距离用眼时间≥1 h才休息、平均每天看电脑≥2 h是导致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OR=1.745,1.835;95%CI=1.315~2.315,1.271~2.649),每天户外运动时间≥2 h和睡眠时间≥8 h是防止中小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OR=0.508,0.626;95%CI=0.371~0.695,0.431~0.910)。结论 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中小学生保障睡眠、减少电子屏幕和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并增加户外运动。  相似文献   

18.
李尚乐  张强  荣霞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9):1384-1387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2019年西藏自治区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工作,涉及拉萨、日喀则、那曲、昌都、山南市和阿里地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每个地级市选取1个城区和1个县,共监测中小学生19 023名。统计分析中小学生脊柱弯曲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人数223人,检出率为1.17%。不同片区、不同性别的学生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01,8.07,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监测点、学段、性别、身高、课桌椅分配符合率、黑板面平均照度是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5.44,2.17,2.46,1.62,1.02,0.11,1.00,P值均 < 0.05)。  结论  应从影响因素出发,多种措施并举,减少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了解中小学生性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对学校性教育的态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在学校开展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重庆、黑龙江(哈尔滨、佳木斯)和湖北(武汉、孝感)抽取5 531名中小学生,采用自行编制的学校健康教育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性知识得分为(62.33±19.35)分,及格率为61.9%,优良率为17.5%;初中生的性知识得分为(64.30±19.07),及格率为64.7%,优良率为22.0%.小学生掌握较差的知识点为青春期生长发育和艾滋病相关知识,初中生掌握较差的为生殖生理知识,各知识点知晓率均低于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年级、性别和城郊与学生的性知识水平有关(P值均<0.05).76.0%的小学生和85.9%的初中生认同学校性教育的重要性,59.7%的小学生和73.3%的初中生希望将学校性教育列入义务教育课程中;59.8%的小学生和68.3%的初中生认为学校性教育应该配备专门的教师.结论 中小学生掌握的性知识不够全面和系统,学生希望从学校途径获得性教育.学校应该通过课程和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性教育.  相似文献   

20.
学习压力对学生心身健康影响的线性回归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对其心身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学习健康调查问卷”(SHIQ)对280名中小学生做抽样调查,采用SPSS统计包进行男女生比较和学习压力与多项心身健康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中195人(69.6%)感到学习压力较重,58人(20.7%)感到学习压力很重以至极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感觉思维、意志品质、情绪反应及生理指标存在着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学习压力偏重影响中小学生心身健康,应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身疾病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