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索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双相情感障碍I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 于2012年1月-2014年7月,随机入组22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患者组)和25名健康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匹配良好(P均>0.05)。收集两组头部结构相磁共振影像资料,使用SPM8对结构相影像资料进行分割、标准化、平滑,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灰质体积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灰质体积降低的脑区包括右侧颞上回(P<0.01)、右侧中央前回(P<0.01)及右侧楔叶(P<0.01);患者组灰质体积增大的脑区包括左侧小脑上部(P<0.01)、左侧颞中回(P<0.01)及左侧颞下回(P=0.001)。结论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灰质体积降低的脑区主要集中于右侧,体积增大的脑区主要集中于左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2~3岁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的脑体积异常。方法:对50例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病例组)和36名年龄、性别、智商与之相匹配的发育障碍儿童(对照组)进行T1加权三维磁共振成像扫描,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法比较两组全脑和脑灰、白质体积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3岁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全脑及脑灰、白质体积显著增大(P<0.05);左侧颞中回及颞上回灰质体积显著增大;右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灰质体积显著减小;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及右侧颞横回处脑白质体积显著增大(P<0.001)。结论:2~3岁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可能存在多个脑区体积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发作类型内侧颞叶癫患者灰质体积变化及其与病程的相关性。方法共40例内侧颞叶癫患者[部分性发作20例(m TLE-PS组)和继发性全面性发作20例(m TLE-s GS组)]以及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行头部T1-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进行灰质结构分割,选取双侧额叶和丘脑作为兴趣区,比较3组受试者各脑区灰质体积,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内侧颞叶癫患者各脑区灰质体积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3组受试者双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内侧回、右侧角回、右侧颞中回、右侧海马、双侧丘脑和双侧小脑半球灰质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WE校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 TLE-PS组双侧额上回、小脑半球和右侧颞中回、海马、丘脑灰质体积减少(均P0.01,FWE校正),m TLE-s GS组双侧额上回、丘脑、小脑半球和右侧角回、颞中回、海马灰质体积减少(均P0.01,FWE校正);与m TLE-PS组相比,m TLE-s GS组双侧额上回、丘脑和右侧额内侧回、直回灰质体积减少(均P0.01,FWE校正)。m TLE-s GS组患者左侧额上回(rs=-0.611,P=0.004)和右侧额中回(rs=-0.562,P=0.010)与病程呈负相关关系。结论不同发作类型内侧颞叶癫患者均存在双侧额叶、丘脑、小脑半球和右侧颞叶、海马灰质损伤,但损伤脑区有所不同,继发性全面性发作患者以双侧额叶和丘脑灰质体积减少为主,提示丘脑-皮质环路是内侧颞叶癫继发性全面性发作的重要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强迫障碍患者脑灰质体积与健康对照的差异,并分析患者脑灰质体积有改变脑区与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首发强迫障碍患者36例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35名,进行头部磁共振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测量受试者大脑灰质体积,患者组使用神经认知成套测验和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评估认知功能和强迫症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脑灰质体积增加的脑区有额顶叶(左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前回)(t=4.299,P0.0005,体素100)、颞叶—边缘系统(左侧梭状回、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左侧海马旁回)(t=4.841,P 0.0005,体素100);脑灰质体积减少的脑区为双侧前扣带回(t=-4.181,P0.0005,体素100)。患者组中,颞叶—边缘系统的灰质体积与社会认知评分正相关(r=0.347,P=0.038),前扣带回的灰质体积与强迫思维评分正相关(r=0.416,P=0.012)。结论强迫障碍患者在额顶叶、颞叶—边缘系统、双侧前扣带回等广泛的脑区存在灰质体积改变,其中颞叶—边缘系统灰质体积与社会认知、前扣带回灰质体积与强迫思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失独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脑灰质体积和功能连接改变及其与PTSD症状的关系。方法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共纳入19例伴慢性PTSD失独者(伴PTSD组)、28例不伴PTSD失独者(不伴PTSD组)及27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3组年龄、性别比例及受教育年限匹配。所有受试者均接受3.0T磁共振成像扫描,应用DSM-ⅣPTSD诊断量表(Clinician 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评估失独者PTSD诊断及症状严重程度。基于体素形态学(voxel-based morphology,VBM)分析受试者灰质体积,并进一步将伴PTSD组与不伴PTSD组中灰质体积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作为种子点,基于种子点做全脑功能连接分析。采用单因素ANOVA和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灰质体积及功能连接性的差异,并进行AlphaSim校正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伴PTSD患者脑区灰质体积及功能连接值与临床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不伴PTSD组比较,伴PTSD组左侧额上回、右侧楔前叶灰质体积减小,左侧梭状回灰质体积增大;与对照组相比,不伴PTSD组右侧海马、右侧中央沟盖及右侧楔前叶灰质体积增大。基于种子点全脑功能连接分析显示,与不伴PTSD组比较,伴PTSD组右侧角回、右侧岛叶功能连接增强,相应功能连接值与CAPS评分均呈正相关;双侧眶额回、左侧小脑、左侧海马功能连接降低,相应功能连接值与CAPS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1)。伴PTSD组左侧梭状回灰质体积增大与回避/麻木症状评分呈显著相关(r=-0.555,P=0.014),与失独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457,P=0.049)。结论失独伴慢性PTSD患者多个脑区灰质体积及其功能连接异常,其中前额叶-内侧颞叶环路功能连接减弱及恐惧网络重要结点脑区异常激活可能导致PTSD发生,而与视觉信息处理相关的脑区结构代偿性改变可能是缓解PTSD症状重要因素,且与PTSD的持续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有自杀意念的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患者、无自杀意念BD患者和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 HC)的脑灰质体积差异,探讨有自杀意念BD特异的脑影像学改变。方法纳入28例有自杀意念BD患者、40例无自杀意念BD患者和46名HC进行磁共振扫描以及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分析。结果与HC相比,有无自杀意念BD患者在右侧颞上回和颞中回、左侧尾状核、豆状壳核、枕中回和枕上回灰质体积均有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患者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右侧中央后回、顶上回和楔前叶灰质体积,有无自杀意念BD和HC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自杀意念BD患者灰质体积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顶叶灰质体积异常可能是有自杀意念BD特异的脑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双相情感障碍(BD)Ⅰ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脑白质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探索BD-Ⅰ型患者的脑白质完整性。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BD-Ⅰ型患者22例为患者组,同期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边社区招募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与患者组匹配的24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所有被试的脑白质结构相数据,使用FSL、SPM完成FA参数图计算、空间标准化、高斯平滑,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FA值增高的脑区为右侧小脑后叶(P0.01),降低的脑区包括颞上回、小脑前叶、左侧岛叶和左侧尾状核(P均0.01)。结论 BD-Ⅰ型患者白质完整性受损,边缘系统、颞叶和小脑白质完整性受损可能与BD-Ⅰ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其恢复程度关系到患者能否重新回归社会。目的:明确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与脑灰质体积的关系。方法:采用画钟测试、连线测试、数字广度测试、听觉词语测试、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言语流畅性测试、语义相似性测验、斯特鲁色词测试对3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病例组)和30名健康对照组(对照组)进行神经认知功能检测,采用面孔情绪认知任务测试对3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病例组)和29名健康对照组(对照组)进行面孔情绪认知功能检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精神症状,利用磁共振分别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脑部影像学数据的采集。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画钟测试、连线测试、数字广度测验、听觉词语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语义相似性测验、斯特鲁色词测验反应时间中,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面孔情绪认知任务测试斜率(Slope)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脑灰质体积差异比较发现病例组的左侧额上回的灰质体积增加,左侧枕下回、舌回和小脑上部灰质体积减少;病例组神经认知数据与脑影像学数据分析,斯特鲁色词测验中的卡片C正确反应个数测验分数,显示与左侧额上回和右侧额上回、额中回灰质体积负相关;病例组面孔情绪认知任务与脑影像学数据分析,病例组转换斜率数据的相关灰质异常脑区为与右侧颞上回、颞中回,左侧颞中回、颞下回和梭状回灰质体积成正相关。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和面孔情绪认知功能存在广泛性损害,上述结果提示灰质体积异常脑区可能为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结构和功能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脑结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择46例经历交通事故后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的PTSD患者(PTSD组)以及同期招募的49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行全脑MRI 3D-T1WI结构像扫描, 并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分析2组受试者间脑区灰质体积的差异, 并对PTSD组较对照组有差异的脑区灰质体积与其临床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CAPS)、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PTSD组左侧海马、左侧中央后回及右侧额上回灰质体积明显缩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GRF校正), 未发现较对照组灰质体积增加的脑区。PTSD组患者的左侧中央后回灰质体积与其CAP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443, P=0.002), 其余有差异的脑区灰质体积与CAPS、PCL-C及HAMD评分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交通事故致PTSD患者存在左侧海马、左侧中央后回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特点。方法:选取17例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患者组)和1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状态全脑功能磁共振扫描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全脑的低频振幅(ALFF)值的大小差异,然后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极值点作为种子点做全脑功能连接并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右侧海马、左侧丘脑、左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左侧补充运动区的ALFF值(P均0. 01,GRF校正)显著增高[MNI坐标分别为:(39,-18,-15);(-6,-18,3);(-6,3,36);(-12,18,60)];患者组右侧海马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3,-15,39)、左侧丘脑与左侧中央后回(-63,-3,27)、右侧中央前回(45,-9,39)以及左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和右侧颞中回(60,9,-15)功能连接显著增强(P均0. 005,GRF校正);患者组左侧补充运动区与右侧缘上回(51,-39,39)功能连接显著增强,与枕叶(brodmann area 17)(-18,-81,9)功能连接显著减弱(P均0. 01,GRF校正)。结论: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静息态局部脑区功能活动异常,并存在局部脑功能连接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双相抑郁障碍前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差异,探讨前扣带回功能连接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利用fMRI技术,对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30例单相抑郁障碍(unipolar depression)患者(单相抑郁组)、30例双相抑郁障碍(bipolar depression)患者(双相抑郁组)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2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以前扣带回为感兴趣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并对功能连接强度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单相抑郁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48)、左侧顶下缘角回(t=3.15)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52)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2)与对照组相比,双相抑郁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右侧颞中回(t=-4.00)之间的功能连接减低,右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中央后回(t=-3.46)、右侧颞上回(t=-2.86)、右侧颞中回(t=-3.40)之间的功能连接减低;(3)与双相抑郁组相比,单相抑郁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58)、右侧三角部额下回(t=4.06)、右侧颞中回(t=3.25)、左侧顶下缘角回(t=3.27)、右侧顶下缘角回(t=3.99)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13)、左侧顶下缘角回(t=3.42)、右侧顶下缘角回(t=3.78)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均采用Alphasim校正,P<0.001);(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以上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17总分均无相关性(-0.20.05)。结论静息态下单相抑郁患者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双相抑郁患者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减弱;单、双相抑郁障碍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临床症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患者脑灰质变化的VBM-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的基于体素形态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 method of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VBM-MRI)技术,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大脑灰质变化的状况。方法 28例PD组与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32例健康对照组的VBM-MRI图像数据进行比较,PD组中,早期PD组(early Parkinson disease,EPD,n=14)与晚期PD组((late Parkinson disease,LPD,n=14)的VBM-MRI图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VBM-MRI显示PD组患者存在下列脑区灰质体积减少:额叶(双侧额上回、左额下回)、双侧颞叶(颞上回、颞中回)、右侧扣带回、右侧丘脑、双侧尾状核及左顶下小叶。与EPD比较,VBM-MRI显示LPD在下列脑区存在灰质体积减少:额叶(双侧额上回、右侧额下回、右侧额叶眶部、双侧内侧前额叶),颞叶(右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尾状核、右侧下丘脑,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PD患者的脑灰质改变,主要集中在额叶、颞叶、右侧扣带回及皮质下的灰质。随着PD病程进展,这些部位的灰质减少加剧,并在边缘叶有进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探究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的脑灰质体积变化,探讨抑郁症患者有关脑区脑结构改变,为深入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抑郁症患者30例,正常对照24例,使用同一台PHILPS 3. 0T磁共振机器对所有受试者进行MRI结构像扫描,并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对其脑灰质体积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相比,左侧颞中回、右侧岛叶、左侧枕上回及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四个脑区灰质体积明显减小(P 0. 05,cluster size 45,Alphasim校正),未观察到有脑灰质体积增高的脑区。结论 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较正常对照灰质体积减小的脑区主要涉及额颞枕叶及岛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多个脑区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多模态磁共振技术研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脑结构与功能改变的特点,进一步探究PTN的病理机制,筛选PTN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 对22例PTN患者及20例健康者行T1WI高分辨率MRI扫描及静息态功能MRI扫描,首先进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得出患者较健康者脑灰质体积(GMV)存在差异的脑区,再将灰质体积存在变化的脑区作为兴趣区设立种子点,明确两组间功能具有明显差异的脑区链接。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TN患者组脑灰质总体积减小,脑灰质结构中,PTN患者的左侧前扣带回(ACC)、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中回、左侧海马体、左侧颞上回的GMV较健康对照组减少;患者左侧ACC的GMV与病程呈负相关。同时PTN患者左侧ACC与右侧额下回、左侧岛叶、右侧小脑CrusⅡ区的功能链接较健康者增强。结论 ACC是PTN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病理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同时ACC可能是PTN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脑形态学角度探讨舌咽神经痛(GPN)的潜在中枢发病机制。方法前瞻性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4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27例右侧原发性GPN患者(病例组)及同期招募的27例年龄、性别、惯用手、受教育年限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 并依据术中观察是否存在神经血管压迫将GPN患者分为伴神经血管压迫组(n=18)与不伴神经血管压迫组(n=9)。采用基于Matlab R2017b编程平台的SPM8软件和VBM8工具包处理受试者的全脑高分辨率3D-T1脑结构像数据, 分析不同组受试者间各脑区灰质体积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病例组患者的显著差异脑区灰质体积与其一般资料及疼痛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病例组患者左侧前扣带回、颞中回、颞横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及右侧岛叶、丘脑、顶下小叶、中央前回、颞中回、颞下回的灰质体积明显减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FDR校正)。与伴神经血管压迫组相比, 不伴神经血管压迫组患者双侧前扣带回的灰质体积明显减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FDR校正)。病例组患者的右侧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失眠障碍患者特异性脑区功能异常及其与睡眠指标的关系。方法纳入23例失眠障碍患者及22名正常对照,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 rs-fMRI)扫描被试脑部并进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分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睡眠质量,研究组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polysomnography,PSG)采集睡眠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失眠障碍患者的左侧中央前回(t=4.27,P0.01)、右侧中央后回(t=4.74,P0.01)、左侧枕中回(t=4.39,P0.01)、右侧枕中回(t=4.32,P0.01)及左侧舌回(t=4.99,P0.01)存在ReHo值增高,左侧脑岛(t=-5.29,P0.01)及右侧梭状回(t=-4.05,P0.01)存在ReHo值减低。失眠障碍患者左侧中央前回的ReHo值与REM潜伏期呈负相关(r=-0.47,P=0.03),右侧梭状回ReHo值与N2睡眠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44,P=0.04),与PSQI量表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障碍患者存在功能异常脑区,涉及运动感觉皮层、情感加工脑区及视觉皮质区,其异常脑区可能参与介导睡眠结构的维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性中青年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下局部脑区活动的低频振幅(ALFF)特征。方法:对12例男性单相抑郁患者(单相抑郁组)、12例双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组)及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3. 0 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计算全脑ALFF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间ALFF值在左侧颞中回(-54,-51,9; K=18)、双侧前扣带回(±3,42,15; K=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Alphasim矫正);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相抑郁组双侧前扣带回(±3,39,15; K=18) ALFF值显著减少(P均0. 01),双相抑郁组左侧颞中回(-48,-60,6; K=8;-51,-51,9; K=2) ALFF值显著增加(P均0. 01);单相抑郁组较双相抑郁组左侧颞中回(-54,-51,9; K=10)和左侧前扣带回(0,42,18; K=16) ALFF值显著减小(P均0. 01)。结论:男性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下左前扣带回及左侧颞中回活动存在异常,或可作为区分单、双相抑郁障碍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弥散张量成像(DTI)对于常规MRI未发现病灶的部分性继发全面性发作癫痫患者的病灶检出能力.方法 使用Siemens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30例成年继发全面性发作癫痫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扫描,得到弥散加权成像,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对癫痫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癫痫组右侧梭状回和楔前叶、右侧额内侧回和钩回、左侧扣带回、左侧颞下回、左侧小脑扁桃体和左侧中央前回的脑区FA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癫痫组右侧海马旁回、右侧颞下回、右侧胼胝体、右侧额内侧回、右侧额下回、扣带回、右侧前扣带回、右侧舌回、右侧梭状回和枕中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钩回和左侧中央前回的脑区ADC值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侧直回的脑区ADC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DTI检查可发现常规MRI检查为阴性的部分性继发全面性发作癫痫患者存在的广泛脑白质微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大脑灰质体积是否存在异常及其与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6例轻度AD、14例MCI和16例正常对照,所有被试均进行了记忆功能测查和磁共振影像检查。影像数据分析采用患者基于体素的脑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结果 AD组和MCI组记忆测验评分下降,呈AD组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未经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大脑白质的体积变化.方法 收集强迫症患者23例和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23名.采用GE Signa TwinSpeed 1.5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获取3D脑结构图像,然后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法(VBM)分析影像数据.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脑白质体积的差异,P<0.005和体素>200的差异区域行小体积校正(small volume correction,SVC)后仍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患者组下列脑区的白质体积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右侧中央前回(t=3.58)、右侧中央后回(t=3.60)、左侧楔前叶(t=3.99)、左侧楔前叶(t=3.24)、右侧楔前叶(t=3.55)和左侧枕中回(t=3.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小体积校正后P值均小于0.05);而下列脑区的白质体积减少:右侧额上回(t=3.66)、左侧额上回(t=3.31)、左侧中央后回(t=3.44)、左侧海马旁回/胼胝体(t=3.37)和右侧顶下小叶(t=3.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小体积校正后P值均小于0.05).结论 未经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存在多个脑区局部白质体积的增加或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