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氟对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氟对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给wistar大鼠饮用含50mg/L氟化钠的高氟水,6个月后,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结果:氟能诱导大鼠肾脏TUNEL阳性细胞,而且凋亡细胞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研究提示氟可诱导大鼠肾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亚急性镉中毒致雄性小鼠睾丸细胞凋亡和锌干预作用。方法50只成年健康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锌干预组,分别以不同剂量氯化镉溶液(0、0.4、0.8、1.6、1.6 mg/kg)行背部皮下注射,锌干预组同时给予硫酸锌溶液(3.50×10-4g/L)作饮用水自由饮用,连续染毒3周。检测精子活力、畸变和睾丸细胞凋亡。结果各组小鼠病理损伤自中剂量组开始出现,以高剂量组明显,锌干预组病理损伤小于高剂量组;各染毒组睾丸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随剂量增加,低、中剂量组的凋亡率逐渐增高,而高剂量组凋亡率低于中剂量组,锌干预组凋亡率高于高剂量组。精子成活率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畸形率则增加,呈剂量—反应关系;锌干预组精子成活率比高剂量组高,畸形率则显著降低。结论锌可降低镉中毒所致精子成活率下降和精子畸变率增高,但增加镉中毒时睾丸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EVE对慢性染镉小鼠肾近端小管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镉组和VE组,每组25只。镉组:每周2次经皮下注射氯化镉2mg/kg,给药体积5ml/kg;VE组:同时按10mg/(kg·d)给予VE;对照组:经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个月后,用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化细胞凋亡染色(Tunel法)观察经VE处理的慢性染镉小鼠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细微结构的改变,并作形态计量分析;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对凋亡细胞进行计数。结果经VE处理的慢性染镉小鼠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形态结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与镉组比较有明显不同;上皮细胞核的平均截面周长、平均截面积、平均表面积、平均体积和体积密度等形态参数值与镉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镉组细胞凋亡染色阳性反应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而VE组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VE对慢性染镉引起的小鼠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抑癌基因 (p5 3)和细胞凋亡抑制基因 (Bcl 2 )基因在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家兔 6 0只 ,随机分为 2组。灌胃法建模 ,实验组给予含乙醇 5 0 %的烈性白酒 8ml/ (kg·d) ,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1~ 6个月分批处死。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法 )检测骨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检测 p5 3和Bcl 2基因表达。结果 第 2 ,3,6个月 ,实验组出现大量骨细胞凋亡 ,以软骨下区最为明显 ,骨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间骨细胞Bcl 2基因阳性细胞数、p5 3基因阳性细胞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实验组骨细胞Bcl 2基因阳性细胞数与细胞凋亡数成明显负相关性 (r=- 0 75 ,P <0 0 1) ,实验组骨细胞 p5 3基因阳性细胞数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明显正相关性 (r=0 6 8,P <0 0 1)。结论 酒精性ANFH中骨细胞存在明显凋亡现象 ,且受 p5 3基因上调与Bcl 2基因下调影响 ,p5 3与Bcl 2共同调节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镉、锌对人胚肾细胞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镉对肾细胞毒作用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和时间一效应关系,并观察锌对镉所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采用人胚肾细胞(293细胞),设对照组、锌组、镉组、镉 锌组。噻唑蓝(MTT)和乳酸脱氢酶(I.DH)测定各组对293细胞的毒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发现20和40μmol/L镉作用于细胞48h,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上清液中的LDH明显增高,并且在2.5~40μmol/L范围内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剂量-效应关系。氯化锌50μmol/L作用12h,细胞相对存活率、细胞上清液中的LDH以及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改变.选择锌50μmol/L作为联合作用浓度。镉 锌组与单独加镉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增高,细胞上清液中的LDH和凋亡细胞比例减少。[结论]氯化镉对于293细胞膜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可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LDH漏出增加、细胞凋亡增加,上述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50μmol/L锌对于细胞膜在一定程度上有保护作用,能拮抗镉对于肾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几种不同结构的络合剂对镉急性致死作用和驱镉效果的影响。方法给小鼠腹腔注射镉0.05mmol/kg后,于0、0.5、1、2和4 h再分别给各染镉组小鼠腹腔注射Na2CaEDTA、Na3CaDTPA、DMSA、DMPS和MeOBGDTC。记录各组动物的7 d的存活数。给另外6组小鼠腹腔注射5次镉,总量为0.025 mmol/kg。于最后1次镉注射后48 h,络合剂治疗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上述5种不同的络合剂,连续5 d,总量为2.5 mmol/kg。单纯染镉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测定血、肝和肾镉含量。亚慢性实验用4组大鼠,先给3组大鼠腹腔注射4.448μmol/kg的氯化镉,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4周。对照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从第5周开始,给2个治疗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889.600μmol/kg的Na2CaEDTA或MeOBGDTC溶液,共5次。对照组和单纯染镉组大鼠注射5次生理盐水。然后测定尿ALP、NAG活性和尿镉含量,血液、肝和肾组织镉含量。结果小鼠腹腔注射致死剂量的镉后4 h投给不同种络合剂,除MeOBGDTC处理的小鼠存活数较多外,其他4种络合剂处理的小鼠死亡数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络合剂对急性染镉小鼠治疗效果的实验结果表明,和单纯染镉组相比,MeOBGDTC处理组小鼠肝脏和肾脏镉含量均显著降低。络合剂对亚慢性染镉大鼠治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MeOBGDTC治疗组大鼠血液、肝脏和肾脏镉含量显著降低,尿镉含量明显增高,尿ALP和NAG活性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表明MeOBGDTC是一种驱镉效果好的络合剂,其原因可能是该物质可进入细胞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氟中毒对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和对肾脏细胞增殖周期的作用,并研究氟中毒对肾脏氧化应激和肾脏损伤的影响。方法:给Wistar大鼠饮用含50mg/L氟化钠的高氟水,6个月后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氟中毒能诱导大鼠肾脏TUNEL阳性细胞,且凋亡细胞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并使G2/M期细胞明显下降,DNA相对含量(DNARC)也显著下降。且氟中毒能引起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和组织损伤。结论:本研究提示氟中毒可诱导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并可使细胞增殖周期改变。  相似文献   

8.
葡多酚对骨髓细胞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葡多酚(GPC)对辐射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增殖活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给予不同剂量GPC的小鼠骨髓细胞用60^Coγ射线进行一次性照射,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体内实验:将经口灌胃给予不同剂量GPC的小鼠用60^Coγ射线进行全身性亚急性照射,取骨髓细胞用MTT法检测各组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Bcl—2表达。结果 体外实验:辐射对照组放高GPC剂量组细胞增殖活性和Bcl—2表达水平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G2+M期细胞比例有不同程度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C对辐射损伤引发的骨髓细胞增殖活性改变和凋亡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死亡受体途径、线粒体途径与氟诱导肾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和高氟组,每组12只,分别饮用含氟化钠浓度为0、50、100和200 mg/L的去离子水,染毒120天,观察氟斑牙形成情况,称体重,测尿氟含量。制备肾脏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肾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肾脏组织中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及细胞色素C(Cyt C)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肾脏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氟组、高氟组Caspase-8、Cyt C、Caspase-9、Caspase-3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死亡受体途径、线粒体途径可能同时参与了氟诱导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cl-2基因转染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移植组、Bcl-2组。分别于术后第 1、3、5、7d各取 4只移植心脏 ,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 ,以心肌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占总心肌细胞数的百分比作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apoptosisindex ,AI)。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cl -2的表达情况。结果 移植组心肌细胞于术后第 1d即已出现凋亡 ,第 3d明显增加 ,第 7d达高峰。Bcl-2组术后第 1d心肌细胞即表达Bcl -2 ,第 3d表达明显增加 ,第 5d达高峰 ,第 7d仍维持高峰状态。Bcl -2组各时间点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小于对应的移植组(P <0 0 1)。结论 Bcl -2基因转染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心肌细胞凋亡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烯腈(AN)暴露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50只成年健康SPF级昆明种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3个AN染毒组和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各染毒组分别以1.25、2.50、5.00mg/kg AN腹腔注射(注射剂量为0.01ml/g BW),每天1次,连续5天,阳性对照组注射环磷酰胺40mg/kg一次。分别于首日染毒后的第7、14、21、28和35天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检测生精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5个观察时间点AN 2.50mg/kg组和21天AN 1.25mg/kg组Bcl-2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除21天AN 1.25mg/kg组外,所有观察时间点AN各染毒组Bax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Bcl-2在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各观察时间点降低幅度均较大;Bax在各剂量组的不同时间点均以14天时升高幅度最大。结论 AN可诱导生精细胞Bcl-2蛋白表达减弱,以AN 2.50mg/kg组最为显著;同时可诱导生精细胞Bax蛋白表达增强,以14天时变化幅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萘乙酸(NAA)对小鼠睾丸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5只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喂饲普通颗粒饲料,高、中、低剂量组的饲料中加入萘乙酸的剂量分别为5000、1000、200mg/kg,喂养4周处死小鼠,阳性对照组于处死前3天每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mg/kg。取睾丸组织,用MTT法测定各组睾丸细胞增殖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半胱天冬酶(Caspase-3)表达。结果高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睾丸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501±0.069)和(0.875±0.082),差别有显著性(P<0.05)。高剂量NAA组PCNA和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和41.3%,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4.9%和9.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萘乙酸有一定抑制睾丸细胞增殖活性、诱发睾丸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 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对子宫肌瘤及相邻肌层组织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蛋白Bc l-2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30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GnRHa(达菲林,3.75 mg/28 d)治疗2~4个月,末次注射4~6周后子宫肌瘤及相邻肌层组织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蛋白Bc l-2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同期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作对照。结果:GnRHa治疗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子宫体积收缩率为(42.77±12.11)%,子宫肌瘤体积收缩率为(37.65±15.20)%。肌瘤细胞内Bc l-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肌层组织细胞内Bc l-2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细胞内Bc l-2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GnRHa缩小子宫肌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NF-kBP_(65)及Bcl-2蛋白在植酸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植酸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AO/EB荧光染色法、彗星实验观察植酸对SGC-7901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调控基因Bcl-2及NF-kBP65的表达。结果:荧光染色可见植酸组细胞核染色质成固缩状、串珠状或出现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植酸组细胞出现了具有凋亡特征的彗星样改变,彗星细胞拖尾率随着植酸浓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植酸组细胞中Bcl-2、NF-kB蛋白比对照组表达下降,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植酸对SGC-7901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对NF-kB途径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醇对胎鼠神经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妊娠14 d胎鼠脑新皮质来源的神经干细胞暴露于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25、50、100 mmol/L的乙醇培养基溶液3 d。采用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情况,采用JC-1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并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100 mmol/L乙醇染毒组神经干细胞的早期凋亡细胞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浓度乙醇染毒组神经干细胞的晚期凋亡率无明显改变。且随着乙醇染毒浓度的升高,神经干细胞的早期凋亡细胞率呈上升趋势。仅100 mmol/L乙醇染毒组神经干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乙醇染毒组神经干细胞Bax mRNA的表达水平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l-2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改变。且随着乙醇染毒浓度的升高,Bax mRNA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50、100 mmol/L乙醇染毒组神经干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升高,而Bcl-2/Bax蛋白的比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乙醇染毒组神经干细胞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改变。结论乙醇可引起神经干细胞早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损伤和Bax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LOX对肾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i-con、si-LOX质粒分别转染至786-0细胞中,记为si-con组、si-LOX组,转染采用脂质体法。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赖氨酰氧化酶(LOX)、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Akt)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与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相比,肾癌细胞786-0、GRC-1、A498中LO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敲减LOX肾癌细胞786-0的活力显著降低(t=8.440,P<0.001),786-0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t=25.628,P<0.001),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t=7.211,P<0.001),S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t=13.190,P<0.001),786-0细胞中CDK4、Bcl2、p-Ak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15.660、13.914、12.349,P<0.001),786-0细胞中B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22.057,P<0.001)。结论 敲减LOX能抑制肾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可为肾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CD74小干扰RNA(siRNA)对胃癌细胞BGC - 823细胞生长增殖、DNA合成、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检测NF - κB信号通路家族成员P65及细胞凋亡关键调控因子Bcl - 2和Bax的表达变化,探讨CD74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胃癌细胞BGC - 823进行体外培养,选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实验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mock组),转染对照组(control siRNA组)和CD74 siRNA转染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CD74 siRNA对胃癌细胞BGC - 823中CD74的干涉效能;MTT法测定不同分组胃癌细胞BGC - 823的增殖率;BrdU掺入法测定BGC - 823细胞的DNA合成;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P65蛋白、Bcl - 2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2组对照组比较,CD74 siRNA组CD74蛋白表达降低,BGC823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明显受抑制,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65蛋白和Bcl - 2蛋白表达减少,Bax的表达增加。结论 下调CD74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BGC - 823增殖和DNA合成,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发生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 - κB家族成员P56的表达,进而改变细胞凋亡关键调控因子Bcl - 2和Bax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维生素C对镉肾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茶多酚(TP)、维生素C(Vc)对镉肾毒性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大鼠皮下注射1.44mg/kg氯化镉溶液;第3、4组大鼠以TP、Vc预处理后皮下注射1.44mg/kg氯化镉溶液,每周3次,连续6周。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第4周和6周时将大鼠移入代谢笼,收集24h尿样,分别测定尿N-乙酰-P-氨基葡萄糖酶(NAG)活性和尿蛋白、尿镉含量。于最后一次注射24h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肾皮质样品。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血及肾皮质的丙二醛(MDA)含量,血及肾皮质镉含量。结果 染镉4周后,与单纯染镉组比较,TP和Vc能明显降低尿NAG酶活性和尿蛋白含量。染镉6周后,TP和Vc能显降低血清尿素氮、血及肾皮质MDA含量。TP还能显降低血、肾皮质镉及升高尿镉含量。结论 TP、Vc预处理对镉中毒所致的肾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种预防作用可能与它们的抗氧化作用及促进镉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李焰  程冉冉  周燕  刘凤丽  丁敏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157-1159
目的通过观察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NO含量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18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A(假手术组)、B(溶剂对照组)和C(姜黄素治疗组)。各组于缺血再灌注后分为3、6、24、48和72 h 5个亚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于24 h后进行小鼠神经功能学评分:HE染色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脑组织中NO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24 h神经功能评分B组明显高于A组,C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含量B组与A组相比,3、6、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6、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随时间延长脑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增加,Bcl-2/Bax的比值下降;C组Bcl-2表达显著增加,降低了Bax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NO含量及提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抑制Bax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来减少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