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焱  赵爱琴  余洋 《医学综述》2013,19(9):1710-1712
目的探讨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解放军第309医院旃坛寺门诊部血液净化中心在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间心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7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68例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治疗,385例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治疗,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采用美国Permcatc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临时性双腔导管留置应用Seldinger技术,分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功能不良占10.10%,感染占6.56%,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短,导管功能不良占27.6%,感染占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并发症低,解决了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而不能做内瘘或人造血管的血液透析,为临床需要透析的患者提供宝贵意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应用双腔导管留置行血液透析38例进行分析。结果:38例,留置导管时间最长22个月,血流量平均200—240ml/分,效果较满意。结论:颈内静脉留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并能提供稳定的血流量,保留时间长,可反复置管,减轻了表浅动脉直穿的痛苦,为临床造瘘提供了时间,从而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股静脉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46例尿毒症患者,20例行股静脉插管,26例行颈内静脉插管进行血液透析。观察两种不同插管途径的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BUN重复循环率及KT/V值。结果:颈内静脉插管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股静脉插管,并发症亦明显少于后者,而BUN重复循环率及KT/V值无明显差异。结论:相对而言,颈内静脉插管是一种更理想的临时性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4.
小儿血液透析留置股静脉导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血液透析留置股静股导管的护理,避免发生感染、出血和导管内血栓形成。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儿采用全麻下经皮插入Y型双腔股静脉导管,采用心理护理、预防感染、严格正确的封管技术等护理措施。结果:60例均插管成功,血流量50~150 ml/min,留置时间7~21d,平均14d,均未出现出血、导管血栓、脱管、感染等情况。结论:股静脉是小儿液透析较佳的血管通路,封管时严格正确的操作和肝素的合理使用在留置股静脉导管的护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与暂时双腔留置导管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长期与暂时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血透)思中的应用,及其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与结果:自1998年6月~2001年11月,我科行单针双腔导管留置26例。其中24例暂时双腔导管留置时间(透析1次~6月,平均2个月)。出现各种导管相关性并发症11例次。2例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1例早期皮下隧道出血,发生动脉端血流不畅,反复发生感染,经过全身用药及导管内用药,感染控制,保留到至今已8月。结论:暂时双腔留置导管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但保留时间短,并发症多。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血管造瘘或心功能不全不宜造瘘,只要注意护理,带涤沦套长期双腔留置导管是~种较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敏感抗生素封管等治疗可延长留置双腔导管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静脉留置抗感染(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1年9月在我科应用股静脉留置抗感染(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人工肝治疗的72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2例患者采用单纯血浆置换术232人次,合并采用连续静脉血液滤过7人次,留置时间1~38d,血流量平均105~270ml。留置过程中,导管血流量不足8人次(3.3%),3例(4.1%)出现隧道口渗血,5例(6.9%)拔除导管后,隧道口渗液,无1例感染。结论股静脉留置抗感染(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保证通畅的循环血路是人工肝治疗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深静脉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向琼  余兆兰  孙雪红  欧三桃 《重庆医学》2009,38(22):2849-285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单针双腔导管留置血液透析464例,其中颈内静脉置管332例,锁骨下静脉置管82例,股静脉置管50例.分析不同置管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 置管术中发生并发症有:血肿10例,局部渗血15例,误穿动脉8例;发生远期并发症有:导管相关感染36例,导管栓塞6例,导管血流量不足(血流小于180mL/min)8例,导管意外脱落5例.带管时间1d至15个月.结论 临时深静脉置管对紧急血液透析患者,因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为临床造瘘提供了时间,是理想的临时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8.
朱影  陈林  刁永书 《西部医学》2011,23(11):2261-2262
目的探讨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护理特点及临床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9年1月在血透室行规律透析的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者43例,通过对患者护理经验的积累,探讨和加强护理以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及保证透析充分安全性。结果 43例患者留置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时间平均(18.13±10.19)个月;有1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经庆大霉素封管后控制感染,保留导管继续透析;3例发生导管栓塞,经尿激酶通管后有2例继续透析,1例仍有栓塞而致更换导管。结论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个体化的护理理念能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股静脉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股静脉与人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的应用。方法;46例尿毒症患,20例地股静插管,26例行颈内静脉所向无敌这进行血液透析。观察两种不同插管途径的导管留置时间,一导管相关的并发症、BUN重复循环率及KT/V值。结果;颈内静脉插管的导管留时间明显长于股静脉插管,并发症亦明显少于后,而BUN重复循环率KT/V值无明显差异。结论:相对而言,颈内静脉插管是一种更理想的临时性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10.
血透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在血管条件差、内瘘建立困难或多次动静脉内瘘闭合使肢体血管耗竭的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中的应用及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与结果:对30例患实施了右侧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术。所有患置管过程顺利,3例患在置管后抽吸不畅。结论: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作为一种永久性血管通路,适用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或多次行动静脉内瘘闭合使自身血管耗竭的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具有置管迅速、血流量充足、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和内瘘相比,有着同样的透析充分性,但感染和血栓形成是留置导管常见的并发症。因此,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是延长留置导管使用寿命,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临时建立血液透析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月娥  姜振英 《华夏医学》2002,15(5):650-650
血液透析救治慢性、急性肾衰、药物、毒物中毒时 ,需要建立临时血管通道来确保血透和血液灌流。有时因患者的水肿、休克、血管硬化等因素 ,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临床对急或慢性肾衰患者的救治过程中 ,采用了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 ,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而且能及时持续进行血液透析、静脉给药 ,减轻了护理工作量。笔者对 4 8例急诊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4 8例 ,男 2 6例 ,女 2 2例 ,年龄 2 2~ 6 8岁。每周行血液透析 1~ 2次 ,置管时间最长 4 0d ,最短 7d。…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路具有快速、方便之优点,为急性肾衰、急性中毒、慢性肾衰尚未建立长期血管通道,而需急诊透析的患者赢得了时间。我院自1992年12月至1996年12月已有200例应用深静脉导管建立临时血液通道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200例患者、男性121例、女性79例,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49岁。原发病包括急性肾衰12例、急性药物及毒物中毒12例、慢性肾衰176例。均选用Quinton双腔导管、分别应用股静脉穿刺108例,股动脉4例、颈内静脉穿刺88例。双腔管留置时间最大435天,最短1天,透析频率2~3次/周,…  相似文献   

13.
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双腔留置导管建立最为安全和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我们应用双腔留置导管进行703次血液透析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3例,男51例,女22例,年龄21~80岁。急性肾衰24例,慢性肾衰49例。采用颈内静脉插管18例,共进行208次血透。股静脉插管55例,共进行495例次血透。 1.2 插管方法采用美国产Quinton-Mahurkar双腔多侧孔导管。右颈内静脉插管:平卧位,去枕,头尽量后仰,面转向穿刺对侧,取胸锁乳突肌内缘与喉结水平线交点作穿刺点,针头对准同侧乳头方向。股静脉穿刺:膝关节稍弯曲,外展,于股三角,股动脉博  相似文献   

14.
经股静脉双腔导管血液透析临时通路护理汪吉平张永勤我室应用经皮股静脉双腔导管置管,迅速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效果满意。兹作报道。1临床资料1996年7月~1997年4月,共进行2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8例。男性12例,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10月-2012年9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术的患者102例,对其置入的方法、应用情形及并发症的处理实施有效分析。结果本组102例患者在导管置入后,都能够正常应用,血流量基本上达到200~300 mL/min;导管置留平均时间11个月;在应用过程中出现22例并发症患者:10例导管堵塞,8例导管感染,4例皮下隧道口渗血。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应用寿命相对较长,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同时血流量基本上可以满足血液透析患者的需要,非常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朱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5):126-127
目的:总结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留置永久静脉导管的经验,探讨永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4年2月~2007年5月,我科对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行涤纶环双腔留置导管经颈内静脉建立永久血透通路,延长患者的生命。结果:经颈内静脉建立长期血透通路的12例患者,血流量为200~300ml/min,流速稳定。对慢性透析患者血液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者提供了肯定的生命线。结论: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及规范的接管透析操作,精心的观察护理,永久性静脉置管是维持性慢性透析的可靠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7.
金英顺 《吉林医学》2006,27(11):1404-1404
中心静脉置管(CVT)是近年来血液透析中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常用的一项技术,随着血液透析的发展,临床应用日益普及。我科自1998年1月 ̄2005年7月间共采用股静脉留置导管技术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382例次,现就其留置导管时间及并发症,临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自1998年7月 ̄2005年7月间因各种病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82例,男213例,女129例,年龄21~73岁。所有患者符合下列标准:①符合急诊血液透析适应证;②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③无严重出血倾向及凝血障碍。1.2穿刺方法:股静脉穿刺选择腹股沟韧带中点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原因,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我科2002年1月-2007年6月998例留置静脉导管重度烧伤患者中出现并发症资料,以非计划拔管、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堵塞、静脉栓塞、局部渗液、血肿为研究指标,探究并发症的发生与穿刺部位、导管类型的相关性。[结果](1)998例留置静脉导管重度烧伤患者中发生并发症136例,发生率13.6%,其中非计划拔管83例、导管相关感染27例、导管堵塞15例、静脉栓塞3例、局部水肿4例、局部血肿4例。(2)并发症的构成比,以穿刺部位分:股静脉19.6%,锁骨下静脉7.8%,周围静脉6.5%。其中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P〈0.01);以导管类型分:双腔管19.1%,单腔管6.4%,PICC导管6.2%。其中双腔管和单腔管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P〈0.01)。[结论]根据重度烧伤病人的特点,锁骨下静脉穿刺较股静脉穿刺为好;单腔管较双腔管为好;烧伤休克期、大手术及静脉高营养病人尽量用深静脉导管;康复期及长期输液的病人宜使用PICC导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34-37
目的 探讨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不同的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通过置管术后X线检查观察导管尖端位置对应椎体的位置进行分组,以胸12~腰1组为A组(n=13)、腰2~腰3为B组(n=17)、腰4~腰5为C组(n=15),记录首次使用股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1 h时动脉端实际最大血泵流量(mL/min),比较各组之间的血流量及尿素清除分数(Kt/V);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记录导管使用情况,分为导管功能良好,因感染、堵塞所致拔管,因导管功能不良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血流量、Kt/V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流量、Kt/V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至随访6个月,三组患者导管功能良好,感染、堵塞所致拔管,导管功能不良停用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尖端位置在腰2~腰3位置时血液透析血流量最佳,该位置可能为最近留置位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留置股静脉导管的经验,探讨股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1997年3月~2006年2月,我院血液透析室行临时性股静脉留置导管44例.分析此种置管方法的临床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 误穿股动脉2例(4.5%),皮下血肿1例(2.35),穿刺部位渗血1例(2.3%),导管堵塞6例(13.7%),导管脱落1例(2.3%),置管侧深静脉血栓1例(2.3%).带管时间3天~241天.结论 股静脉留置导管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血管通路的一种方便快捷方法,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且可以防治,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血管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