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阴疽是一类病情缓慢的阴性疮疡疾病的总称,其研究范围很广,如附骨疽、脱疽、痒痈、流痰、流注、乳癖、瘤、癌等。古代医家从异病同治的思路,对阴疽进行论治,其所包含的多种疾病共性则成为阴疽治疗关键。小金丹是治疗阴疽的代表方剂,本文尝试从小金丹立方思路出发阐释小金丹治疗阴疽的对应病机,从同病异治思路比较阴疽治疗代表方剂间的特点,期望为临床小金丹治疗阴疽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结合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现状,通过梳理阴疽类的文献及其治疗方药在临床拓展运用的报道,得知阴疽与恶性肿瘤存在密切关系。发现部分恶性肿瘤从阴疽的角度思考有着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将有利于提高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纪海燕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273-2274
糖尿病坏疽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证属"脱疽"范畴。病机与气阴亏虚、瘀血阻络、外感湿热有关。内治清热利湿、养阴通脉,外治阴阳辨证、掌握时机、调整用药、辨证施护,加强身心治疗护理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小金丹是清代王维德首创用于治疗阴疽的名方。通过梳理大量阴疽类文献结合近现代临床运用的报道,针对阴疽气血不足、寒痰瘀滞的病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认为小金丹治疗阴疽的机理主要体现在温散寒凝、化痰、散瘀、解毒四个方面,其中尤应重视疽毒的治疗机理,主要体现在祛毒依附、因势泄毒、以毒攻毒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探讨阴疽类疾病的病机在于"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阐述"阳化气,阴成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表现,及"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是阴疽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并由此提出"温阳化气"是治疗阴疽类疾病的总体原则。在临床实践中总以温阳化气为先,温阳抑阴,促阳化气,促使"阳化气"功能得到正常发挥,同时审详病变部位、病程阶段、证候虚实,灵活综合运用方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吕洪范  关玉慧 《四川中医》2006,24(2):108-109
目的:观察脱疽的中医辨证施护疗效。方法:根据脱疽的证型及临床表现,与医生治疗同步,采用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日常生活护理、病情观察护理、局部换药护理的方法进行辨证施护。结果:11例病人临床治愈7例、好转3例、未愈1例。结论:对脱疽采用中医辨证施护方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阴疽是发于肌肉筋骨内的疮疡性疾病,属中医外科范畴;癥瘕是腹部结块的统称,病种较多,包含范围较广,属妇科常见疑难杂症范畴。阴疽和癥瘕虽为不同病种,但两者病因病机核心在"瘀",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在中医辨证治疗上可通过"异病同治"思路对待,不必拘泥于方与病对应,注重方证对应,亦可为诊疗现代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阳和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鹿角胶、肉桂、炮姜、麻黄、白芥子、甘草7味药物所组成。是治疗外科阴疮的著名方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一切阴疽。笔者临床应用阳和汤加减治疗各种病证,效果显著,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阴疽病名最早载于南北朝伤科医书《刘涓子鬼遗方》:"阴疽发髀,若阴股始发,腰强,内不能自止,数饮不能多,五日坚痛不治,三岁死",意指发于大腿部的皮肤疮疡性疾病,属于中医外科疽病范畴。随着中医外科的发展,阴疽的概念被分为2类,一类是以虚寒证为主的外科阴性疮疡疾病的总称,如阴性的流注、脱疽、贴骨疽、痰  相似文献   

10.
清代名医王维德以外科见长,所《外科证治全生集》影响最大。他明确提出了外科病症可分阴阳两类辨证施治,且尤重阴疽的辨证,从而丰富了中医外科学的内容,为外科三大派别之一“全生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外科证治全生集》与《洞天奥旨》的比较研究,发现二者在重视阴阳辨证治疗、力主内治,反对轻用外治,以及温药治疗阴证等方面有着相同的学术主张,二者存在学术渊源关系。《外科证治全生集》主要在阴疽的治疗上更具优势,《洞天奥旨》相关论述内容更早且更为丰富,见解较为合理。因此,就通常所论的外科全生派及力主内治的外科学派来说,不能忽视《洞天奥旨》的学术贡献,应该从外科学术流派的角度给予它更高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脏腑经络为理论依据来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形成了较完整的以脏腑经络为中心,以整体性原则、辨病结合辨证原则为指导,以脉证合参为主要方法,理法方药一线贯连的辨证论治体系。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外感热病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内伤杂病有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辨证,内外有别。外感热病倾向于量身定制的方法,而内伤杂病立足于普遍适用的规矩。现代中医面对的临床更加复杂,应该注意在诸多辨证方法中求同存异,抽象归纳出更为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基本证候特征所包含的内容是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的,研究亚健康状态的落脚点,就是找准证候,调节功能状态,使之恢复平衡。辨证论治方法与亚健康状态调治之间存在最佳结合点,从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入手,可有效认知各种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机制和表现特征,进而概括出具有不同内涵本质的“证”,从而科学有效地予以调治。认为开展基于八纲辨证结合脏腑辨证调治亚健康状态研究,既可明确各种亚健康状态的本质属性,为临床有效防治打下坚实基础,又可依据不断积累的临床经验,不断扩展和深化亚健康状态临床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5.
赵付清 《光明中医》2016,(19):2819-2821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联系脏腑与四肢百骸的桥梁。经络学说是中医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学医必学经络,习医必通经络。经络辨证是中医学重要的辨证方法,对于诊治疾病、决断生死具有重要作用。现通过具体病例来验证经络辨证的重要性,提示大家要学好经络理论及经络辨证,提高临床诊治疑难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系统辨证脉学是齐向华教授遵循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运用中医学、认知心理学、现代信息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创立的具有独到见解的、容纳多学科、涵盖多层面的全新脉学体系。论述了齐向华教授根据系统辨证脉学理论,从辨脉以审证求因、论治以脉为重等,提出应用病机脉象系统指导临床辨证治疗,并举验案以佐之。  相似文献   

17.
小儿胃脘痛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小儿胃脘痛中医辨证特点及与胃镜表现的关系.方法借助胃镜检测手段,分析300例胃脘痛患儿中医宏观辨证与胃镜下微观辨证的相互关系.结果所选病例中胃镜疾病检出率为98.3%,中医宏观辨证及电镜微观辨证均以湿热中阻和脾胃虚寒检出率最高;在浅表胃炎中两种辨证方法的一致性较好.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手段对小儿胃脘痛的研究,总结辨证规律,指导临床辨证论治,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为坏疽性脓皮病典型病例报告。在中医传统的六经、八纲、气血、脏腑等辨证方法指导下,以中药方剂内服为主治疗该病,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抗感染、手术清创术以及营养支持治疗手段,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对成功病例的回顾,总结治疗经验、探讨理论认识,进一步为中医辨证治疗相关疑难病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小儿哮喘辨证分型结果表明,目前小儿哮喘的分型标准可分为现行标准、名老中医经验和古今文献3类。现行标准及名家经验将本病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并根据患儿的具体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古代文献则多以哮喘的病因、病位、病理产物分型论治。现代文献在此基础上融入体质学说,更有学者参照上述分型方法综合辨证,进一步补充了小儿哮喘的辨证分型方式。但目前本病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为中医临床规范治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有待专家继续研究,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