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辅助/控制通气(ACV)较传统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2例因急性肺损伤需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32例用辅助控制通气;30例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将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和肺氧合功能指标在0、2、6、12、24 h进行组内比较,并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上机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多少.结果 ACV组在上机后6 h FiO2、PIP有显著下降(P<0.05).而IPPV组在上机12 h FiO2开始下降、上机24 h PIP才有显著下降(P<0.05).上机2 h ACV组肺氧合功能指标较上机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PPV组在上机后6 h出现显著改变.ACV组平均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机械通气并发症也较IPPV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需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ACV通气方式能更快地降低FiO2和PIP,改善通气和氧合,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将2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和SIMV组行机械通气治疗,每组13例。每种模式通气6h,稳定后分别记录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Vte、PIP、Pmean、Crs)、氧动力学指标(PaCO2、PaO2、SaO2、PaO2/FiO2)和血流动力学指标(HR、CVP、ABPM)。结果: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PIP、PmeanBIPAP组低于SIMV组(P〈0.05),而Crs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氧动力学指标:PaO2、PaO2/FiO2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HR、CVP、ABP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人机协同性好,肺损伤小,可改善氧合及呼吸力学效应,治疗ARDS优于SIMV。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水平正压(BIPAP)通气对ARDS患者的心肺保护作用.方法 对比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Xq ARDS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心排指数(CI)以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结果 与同组通气前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后各时点PaO2/FiO2均显著提高(P均<0.01),通气1h CI与MAP均显著降低(P均<0.01),此后逐渐恢复;组间比较,BIPAP组通气24h与48h PaO2/FiO2(分别为203.96±7.04与275.31±6.24)较相同时点SIMV组(183.45±6.95与214.22±7.03)提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IPAP组于通气1h与24h对CI、MAP的影响较SIMV组相同时点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于48h则与相同时点SIMV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水平正压通气有助于改善ARDS患者的PaO2/FiO2,同时对循环干扰较小,具有明显的心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46-4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3例肺出血新生儿,根据使用通气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HFOV组(观察组)24例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SIMV组,对照组)19例,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治疗后肺出血持续时间、氧合指数(OI值)和有创通气时间、气漏综合征、颅内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HFOV组上机后1、6、12、24、36、72 h OI值、肺出血持续时间、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漏综合征、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能更好地改善肺出血患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陈云菊  包志丹  万俊  凌厉 《安徽医学》2017,38(5):602-605
目的 评估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及高频振荡通气(HFOV)两种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2012年9月至2016年4月接受SIMV(11例)及HFOV通气(13例)共24例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及48小时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以及两组患儿肺泡复张、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两组患儿颅内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表现.结果 24例患儿均治愈.毎组患儿PaO2、PaCO2、OI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小时,HFOV组PaO2、PaCO2及OI改善较SIMV组显著(P<0.05),治疗后12及24小时,HFOV组PaO2及OI亦较SIMV组改善显著(P<0.05).两组患儿肺泡复张及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IMV组均显著长于HFOV组(P<0.05).两组患儿头颅MRI检查均未见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表现.结论 SIMV及HFOV两种通气方式在气胸治疗中均安全、有效.HFOV能显著改善肺炎合并气胸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在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6例需要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SIMV组21例,IMV组15例,以24小时内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上机2小时后PIP、RR及8小时后FiO2 SIMV组明显低于IMV组,两组差异有显性(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SIMV模式为早产儿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联合气管内滴注凝血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3例肺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SIMV组(30例)和BIPAP组(33例),两组均同时采用气管内滴注注射血凝酶治疗,每种模式通气12 h,稳定后分别记录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Vte、PIP(PEEPH)、Pmean、Crs、氧动力学指标Pa CO2、Pa O2、Sa O2、Pa O2/Fi O2;并比较两组患儿最终的病死率、肺出血停止平均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镇静剂(咪达唑仑)使用总剂量(mg)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PIP(PEEPH)和PmeanBIPAP组低于Sl MV组(P<0.05),而Crs 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氧动力学指标:Pa O2和Pa O2/Fi O2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病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出血停止平均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镇静剂(咪达唑仑)使用总剂量BIPAP组均低于Sl MV组(P<0.05),BIPAP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Sl MV组(4.00%vs 31.82%,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人机协同性好;通过改善氧合及呼吸力学效应,有效防治肺出血,缩短病程,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新生儿肺出血优于SIMV。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NRDS患儿,随机分为SIMV组和HFOV组,记录两组血气值和呼吸机参数的变化,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肺气漏(PAL)、Ⅲ~Ⅳ级颅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最终完成试验SIMV组25例,HFOV组23例。 HFOV组改善氧合更明显,6、24小时HFOV组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与SIM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PD、PAL、IVH、PVL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V和HFOV治疗NRDS是安全有效的,HFOV的优势是能迅速改善氧合,缩短上机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与气管插管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辅助呼吸治疗中临床疗效.方法对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9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Ⅰ~Ⅲ期)患儿分组,46例进行nSIMV治疗,46例予气管插管后SIMV治疗.监测肺动脉血流速度、心输出量、心率、血压、血气分析,记录两组FiO2、PaO2、PaCO2及氧合指数(OI)的变化,比较两组48小时后细菌培养阳性率、抗菌素使用时间、喂养不耐受、镇静剂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治疗6h、24h、48h、72h后患儿的肺动脉血流速度、心输出量、PaO2、OI、PaO2/Fi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各对应时间点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IMV组治疗各治疗时间点的FiO2、PaCO2、心率、血压与SIMV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48小时后细菌培养阳性率、抗菌素使用时间、喂养不耐受、镇静剂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SIMV技术简单易掌握,对Ⅰ~Ⅲ期HMD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同步间歇性指令性通气 (SIMV)在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36例需要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 ,SIMV组 2 1例 ,间歇性指令性通气 (IMV)组 1 5例 ,观察两组呼吸机参数的变化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镇静剂的使用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上机 2h后吸气峰压 (PIP)、4h后呼气频率 (RR)及 1 2h后吸入氧浓度 (FiO2 )明显低于IMV组 ,镇静剂的使用次数SIMV组小于IMV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早产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时使用SIMV模式与IMV比较 ,前者能更快降低FiO2 、PIP、RR ,减少镇静剂和肌松剂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和气道双相正压通气(BIPAP)三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SIMV组、APRV组及BIPAP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合理使用抗生素,适当镇静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呼吸机治疗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维持SPO2在90%以上。监测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后24 h、72 h两个时间段的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与SIMV组相比,BIPAP组、APRV组在通气24h、72 h后,氧合指数、EVLWI显著改善(P<0.05);同时机械通气天数减少(P<0.05);BIPAP组和APRV组相比,氧合指数、EVLWI及机械通气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SIMV相比,BIPAP和APRV明显改善ARDS患者氧合指数及EVLWI,并减少其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种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重症胸部损伤合并ARDS老年病人90例均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并且根据病人自身情况选择3种不同的通气模式。30例采用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SIMV+PEEP组),30例采用连续性气道通气(CPAP)+压力支持(PSV)模式(CPAP+PSV组),余30例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PCV组)。对比3组临床疗效、呼吸模式参数和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3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V+PEEP组和CPAP+PSV组治疗后各病死1例,PSV组无死亡病例。CPAP+PSV组分钟通气量(MV)、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高于SIMV+PEEP组和PCV组(P<0.05~P<0.01),吸气末峰压(PI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低于SIMV+PEEP组和PCV组(P<0.05~P<0.01)。3组PaO2、PaCO2、S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CPAP+PSV组病人PaO2/FiO2均高于SIMV+PEEP组及PCV组(P<0.01和P<0.05)。结论:3种机械通气模式均能改善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ARDS病人的低氧血症,CPAP+PSV模式在降低PIP方面比其他2种通气模式有优势,更适于连枷胸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SIMV)通气两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呼吸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分为 SIMV 组(对照组)及 BIPAP 组(试验组),两组患儿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使用 SIMV 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30 min 后,试验组改用 BIPAP 通气模式,对照组仍使用初始参数,监测患儿接受机械通气0 h(基础值),24、48、72 h 时的气道峰压、肺泡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pH 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时间、28 d 病死率及住重症医学科(ICU)时间。结果30例患儿均平稳度过了急性呼吸衰竭期,两组各有1名患儿在治疗后期转院继续治疗,其中对照组转院的患儿最终放弃治疗死亡,其余28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两组患儿的28 d 病死率分别为6.6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机械通气24、48、72 h 后,患儿的气道峰压、Pplat、PaCO2显著下降(P <0.05);肺顺应性及 PaO2/FiO2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同时机械通气时间及住 ICU 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结论 BIPAP 模式用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机械通气治疗,能提供更好的有效通气,改善氧合及呼吸功能,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4.
付婧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45-46,49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机械气模式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按照ALI评分分为两组,其中ALI评分值≥2.5的16例患者采用低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14例ALI评分值〈2.5者最初采用辅助/控制通气(A/C),逐渐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观察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PEEP在5~15 cmH2O(1 cm H2O=0.098 kPa)范围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肺静态顺应性(Cst)随着PEEP的增高而逐渐增加(P〈0.05)。在PEEP增加到20 cm H2O时心输出量(CO)和Cst下降,外周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和气道峰值压(PIP)增加(P〈0.05)。SIMV,PSV与A/C相比可明显降低气道峰值压(PIP)并使Cst增加(P〈0.05)。SIMV和PSV方式均可降低SVR。结论对急性肺损伤患者,应根据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才能更好的增加氧供,减少对患者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Openlung策略在中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6例患儿随机分为策略通气组(I组)和常规通气组(Ⅱ组),每组28例,除一般治疗外,均行Pc+SIMV通气模式,I组实施开放肺通气操作,Ⅱ组进行常规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及通气后6、12、24、48h血气变化情况,并对并发症、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通气后较通气前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吸入氧浓度(FiO2)]都有显著改善,但在同一时段,I组PaO2、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的改善比Ⅱ组更明显;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PI)的发病率I组比Ⅱ组显著降低(P〈0.05),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VIH/PVL)的发病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I组比Ⅱ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应用Openlung策略通气能显著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氧舍,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模式对健康及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犬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PRVC和间歇正压通气(IPPV)两种通气模式在呼气末压为0、0.5、1.0和1.5kPa时,分别测定健康犬及油酸诱发ALI犬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及血气参数。结果 健康犬PRVC较IPPV模式下除了在PEEP为0.5kPa时,气道峰压(PIP)、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肺血管阻力(PVR)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及呼吸功能的影响差异均无显著性。ALI犬PRVC较IPPV模式下各PEEP水平的PIP、平均气道压(mPaw)、Cdyn、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耗(VO2)的影响均有显著意义,但两种通气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与IPPV相比,PRVC通气模式能降低PIP,增加Cdyn和提高pa(O2),两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RVC更适用于ALI/ARDS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治疗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的临床疗效,及对肺气压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9例老年AECOPD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治疗。结果2组均能迅速有效地提高pH、动脉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试验组在机械通气治疗中气道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PRVC用于治疗老年AECOPD患者,在迅速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的同时,能够保持气道内压,有效降低气压伤的发生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护性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