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调查天津市5~6岁儿童的空腹血糖(FPG)水平现状,分析儿童空腹血糖水平及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成人慢性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8年3—6月对天津市除滨海新区外的15个行政区的49所幼儿园的5~6岁儿童进行了横断面调查。调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采集空腹指尖血 2 ml检测FPG,问卷收集儿童的饮食、运动情况以及生活方式。结果 5 942名5~6岁儿童FPG平均水平为(4.77±0.38)mmol/L,IFG(FPG≥5.6 mmol/L)检出率为0.82%。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男童的FPG水平高于女童(β=0.140,P<0.001),居住在市区儿童的FPG水平高于郊区儿童(β=0.126,P<0.001),超重和肥胖儿童FPG水平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β=0.059、0.072,P<0.001),白天运动时间<0.5 h/d儿童FPG水平高于白天运动时间≥2 h/d儿童(β=0.0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童(OR=2.245,95%CI:1.204~4.186)、居住地为市区(OR=2.112,95%CI:1.169~3.817)和含糖饮料摄入频次≥3次/周(OR=7.724,95%CI:1.725~34.579)是儿童IFG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开展学龄前儿童空腹血糖早期筛查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于成人慢性病的早期预防具有重要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盐城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对空腹血糖及自我效能干预的效果,探讨影响空腹血糖改善的可能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盐城市部分街道和乡镇1 085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形式,对规范完成8次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患者的空腹血糖、自我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不同人口学特征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前后血糖改变情况比较,结果显示:以前是否参加过糖尿病管理小组(Z=-2.080,P=0.038)、糖尿病治疗方式(Z=-2.662,P=0.008),活动前后血糖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后,研究对象在空腹血糖值(t=7.107,P=0.000)、自我效能(t=23.309,P=0.000)、行为方式得分(t=17.685,P=0.000)上与活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107)、文化程度(β=-0.182)、糖尿病病史(β=0.121)、以往是否参加过自我管理小组活动(β=0.282)、行为方式得分(β=-0.091)是影响空腹血糖改善的因素(P<0.05)。结论 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行为方式,改善患者空腹血糖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廊坊市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高尿酸血症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来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3 820例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体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3 820例被调查人员中,共检出高尿酸血症755例,检出率19.8%,其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检出率(24.2%)高于女性(13.7%),50岁以上人群检出率(25.4%)显著高于50岁以下人群(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283,P=0.012)、性别(OR=1.253,P=0.024)、BMI(OR=1.273,P=0.014)、舒张压(OR=1.222,P=0.047)、TG(OR=1.260,P=0.016)、肌酐(OR=1.243,P=0.032)、脂肪肝(OR=1.262,P=0.018)均是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廊坊市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较高,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超标、血肌酐水平较高及合并有脂肪肝的男性老年人群更容易发生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健康体检者中冠心病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2017年6月—2019年6月浙江医院健康管理中心4 186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统计冠心病检出情况,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4 186名老年健康体检者中检出冠心病193人,检出率为4.61%。男性94人,检出率为5.90%,女性99人,检出率为3.82%,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34,P=0.002)。年龄≥75岁老年人检出率高达7.05%,但不同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80,P=0.061);经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OR=62.013)、糖尿病(OR=9.994)、血脂异常(OR=33.683)、肥胖(OR=48.521)、饮酒(OR=4.689)、吸烟(OR=15.831)、高脂饮食(OR=22.465)、高糖饮食(OR=31.375)、高盐饮食(OR=7.257)及家族病史(OR=13.229)是老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浙江医院老年体检者冠心病检出率较高,应采取社区综合干预以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饮酒、吸烟、高脂饮食、高糖饮食和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水平,以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高脂血症在医院医护人员中的患病情况,为医护人员高脂血症的综合防治策略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2017年某三甲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 544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对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检测结果,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患病相关因素。 结果 1 544例体检者,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为28.4%。 男性患病率(44.5%)高于女性(22.2%)(χ2=76.29,P<0.001);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χ2=16.52,P<0.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85,95%CI:1.39~2.46)、超重(OR=1.76,95%CI:1.36~2.28)、肥胖(OR=2.61,95%CI:1.62~4.20)、吸烟(OR=1.71,95%CI:1.12~2.62)、高尿酸血症(OR=1.85,95%CI:1.39~2.46)及糖尿病(OR=2.33,95%CI:1.34~4.07)可能是影响高脂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论 医护人员高脂血症的患病率较高,应综合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进行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饮食依从性、心理负担的现状,探讨其与血糖水平之间的关联。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在潍坊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30例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人体指标检测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评价简化量表、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测评量表、糖尿病痛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自我管理、饮食依从性、心理负担的影响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自我管理、饮食依从性、心理负担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血糖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330例研究对象中HbA1c<7%者共99例(30.00%),自我管理合格、饮食依从性合格、略微心理负担者分别为184、189、150例(占比:55.76%、57.27%、45.4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OR=0.495,95%CI:0.280~0.874)、病程(OR=1.771,95%CI:1.421~2.206)、因糖尿病住院次数(OR=2.481,95%CI:1.396~4.408)、是否接受过专业系统宣教(OR=3.649,95%CI:1.239~10.751)、药物饮食运动联合控制(OR=4.354,95%CI:2.419~7.838)是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年龄(OR=1.525,95%CI:1.119~2.078)、性别(OR=2.543,95%CI:1.465~4.415)、是否接受过专业系统宣教(OR=3.085,95%CI:1.368~6.960)、药物饮食运动联合控制(OR=11.910,95%CI:6.323~22.432)是饮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年龄(OR=0.739,95%CI:0.559~0.979)、病程(OR=0.543,95%CI:0.449~0.657)是心理负担的影响因素。自我管理与饮食依从性、与心理负担,饮食依从性与心理负担相关(r=0.586、-0.443、-0.168,P<0.0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食依从性、握力、药物饮食运动联合控制、心理负担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饮食依从性、心理负担、联合控制方式等密切相关;制定综合防控措施,着力提高饮食依从性,提升握力水平,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州市2020年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流行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广州市18岁及以上常住成年人口(在调查地点居住超过6个月)7 435人作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进行人口学特征、慢性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水平为(5.53±1.36)mmol/L,女性FPG水平略高于男性。FPG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广州市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3.27%,女性(14.02%)高于男性(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2,P<0.05)。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χ2趋势=63.928,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表明,年龄(OR=1.14, 95%CI:1.07~1.21)、吸烟(OR=1.17, 95%CI:1.11~1.24)、高BMI(OR=1.24, 95%CI:1.11~1.39)、糖尿病家族史(OR=1.19, 95%CI:1.10~1.28)、高脂血症(OR=1.16, 95%CI:1.06~1.27)为广州市居民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广州市糖尿病流行状况严峻,应重视年龄、吸烟、高BMI、糖尿病家族史、高脂血症等因素,积极控制糖尿病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鹏  江峰  杨洋  熊翼  夏艳霞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9):1119-1123
目的 调查武汉市中年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关系。 方法 使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武汉市第七人民医院体检科进行健康体检的3 483名中年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组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单个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及其个数对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影响。 结果 男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4.118, P<0.001);有颈动脉斑块患者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323、15.588、14.926、12.579、99.217、53.819、44.055、4.936,P值均<0.001;男性在体育锻炼水平上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意义(χ2=362.787,P<0.001)。在吸烟(χ2=1 222.742,P<0.001)、BMI(χ2=72.997,P<0.001)、饮食(χ2=237.124,P<0.001)、血压(χ2=100.601,P<0.001)、总胆固醇(χ2=22.747,P<0.001)、空腹血糖(χ2=82.941,P<0.001)这6项心血管健康指标上,女性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均高于男性。吸烟行为主要集中在男性上,52.98%的男性目前正在吸烟(即处于差状态),相比之下女性只有0.41%。随着年龄的增长,BMI、饮食理想状态比例升高(χ2趋势=30.981、12.415,P<0.001);吸烟、体育锻炼、血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理想状态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χ2趋势=38.292、54.662、143.616、47.372、36.911,P<0.001)。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54、243.200,P<0.001)。在校正性别、年龄后,相较于理想状态,吸烟(差评级)、体育锻炼(差评级)、饮食(差评级)、血压(差评级)、总胆固醇(中间、差评级)、BMI(中间、差评级)和空腹血糖(差评级)均为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在校正性别、年龄后,相较于0~1个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2~4个和4~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均为颈动脉斑块发生的保护因素,OR(95%CI)分别为0.708(0.591~0.881)、0.542(0.382~0.832)。 结论 武汉市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数量越多,颈动脉斑块的发生风险就越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能有效降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发病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GDM患者产妇23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产妇2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与围产儿结局,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病危险因素。 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56.03%)、羊水过多(10.34%)、子痫前期(19.40%)、胎膜早破(3.45%)、产后出血(9.05%)、妊娠高血压(13.36%)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879、6.687、16.551、6.286、16.160、 21.086, 均P<0.05);早产儿(8.62%)、巨大儿(9.48%)、新生儿窒息(10.34%)、胎儿窘迫(19.40%)、新生儿低血糖(3.02%)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068、4.318、6.686、5.027, 均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DM发生与年龄(OR=1.435)、孕次(OR=3.425)、孕前BMI(OR=3.332)、糖尿病家族史(OR=4.443)、阴道念珠菌感染(OR=1.542)明显相关(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母婴不良结局风险,年龄、孕次、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阴道念珠菌感染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咸宁市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咸宁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226例,根据患者骨密度情况分为骨质疏松组153例,正常骨量组73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T2DM病程及合并症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病程、绝经年限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文化程度、合并心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病变构成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181)、文化程度越低(OR=1.777)、绝经年限≥10年(OR=4.781)、合并心血管疾病(OR=3.283)及周围血管疾病(OR=3.251)为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与年龄、绝经年限、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相关性,应通过干预相关危险因素及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来防控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方法 利用2020年成都市综合性医院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对成都市276家综合医院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住院费用进行分析,并建立多水平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62 4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4 919人(55.93%)患有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7 569.51元。诊断类和西药类费用为住院费用的主要贡献者,分别占38.96%和15.96%。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总费用的因素除了并发症数量(β=0.003, P<0.001)以外,还有年龄40~59岁(β=0.030, P<0.001)、年龄≥60岁(β=0.054, P<0.001)、丧偶(β=-0.025, P=0.001)、离婚(β=-0.014, P=0.044)、其他婚姻状态(β=-0.023, P=0.048)、无业人员(β=0.027, P<0.001)、少数民族(β=-0.019, P=0.011)、住院天数9~14天(β=0.209, P<0.001)、住院天数15~21天(β=0.378, P<0.001)、住院天数≥22天(β=0.591, P<0.001)、医保支付(β=0.095, P<0.001)、公费医疗(β=0.079, P<0.001)、其他付费方式(β=0.089, P<0.001)、二级医院(β=0.193, P<0.001)、三级医院(β=0.392, P<0.001)、病情危重(β=0.106, P<0.001)。结论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患有并发症,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随着并发症数量增加而增加。建议科学有效地预防和干预并发症,从而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典型发育(TD)儿童母亲的焦虑状况,探索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焦虑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临床诊断招募55名6~12岁智商≥70的ASD儿童及74名TD儿童,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入组儿童母亲的焦虑情况,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评估两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表现。结果 ASD儿童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特质焦虑得分高于TD组母亲(t=5.272、4.484、P<0.05),ASD儿童SDQ困难总分及多动/注意力缺陷、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及品行问题因子得分高于TD组儿童(t=10.791、7.482、4.295、12.925、3.544),亲社会行为因子分(t=5.084)低于TD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ASD组母亲状态、特质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S-AI: β=0.83 (95%CI: 0.19~1.46); T-AI: β=0.60 (95%CI: 0.05~1.14)]、情绪症状 [S-AI: β=2.28 (95%CI:0.72~3.84); T-AI: β=2.04 (95%CI: 0.74~3.33)]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TD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β=0.50 (95%CI: 0.03~0.96)]、品行问题 [β=1.74 (95%CI: 0.19~3.30)]存在正相关关系;特质焦虑得分与品行问题 [β=1.54 (95%CI: 0.09~3.00)]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ASD儿童母亲比TD儿童母亲更容易出现焦虑。其中AS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情绪问题有关,T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品行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常熟市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初步探索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调查时间为2013年10月-2014年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常熟市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2型糖尿病患者10 246人进行糖尿病问卷调查、糖尿病患者身体测量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的实验室指标检测。以HbA1c是否达标作为因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1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 结果 获得10 238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完整数据,常熟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值为(7.6±1.6)%,控制未达标者(HbA1c≥7%)占59.2%。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地区、文化程度、BMI、腰围、血脂、吸烟、饮酒对HbAlc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农村/城市OR=1.359,95%CI:1.252~1.475, P<0.001)、吸烟(OR=1.474,95%CI:1.327~1.638, P<0.001)、血脂异常(OR=1.240,95%CI:1.143~1.346, P<0.001)、腰围(中心性肥胖OR=1.294,95%CI:1.192~1.405, P<0.001)、文化程度(以未接受正规教育为参照,小学OR=0.825,95%CI:0.741~0.920, P<0.001;初中及以上OR=0.895,95%CI:0.808~0.991, P<0.001)是血糖控制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常熟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不佳,血糖控制状况受地区、吸烟、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和文化程度的影响,应积极开展综合措施控制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白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血清水平与不同肥胖表型的关联,为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防控提供新思路。方法 2018年11月—2019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择肥胖人群,基于代谢异常情况分为代谢异常型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obesity,MUO)组和代谢健康型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ity,MHO)组(每组72人),同期选取体重及代谢正常并与肥胖人群进行性别、年龄匹配的体检人群73人设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检测IL-5和IL-13血清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两种细胞因子与不同肥胖表型的关联,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两种细胞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IL-13的MHO组和HC组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IL-5的MHO组和HC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MUO组的IL-5和IL-13的血清水平升高明显,与MHO组和H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5和IL-13血清水平与MHO表型的发生未存在显著关联,但均与MUO表型的发生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IL-5每升高2 pg/ml,MUO表型发生的优势比增加81%(OR=1.81,95%CI:1.40~2.35,P<0.001),IL-13每升高10 pg/ml, MUO表型发生的优势比增加5%(OR=1.05,95%CI:1.03~1.07,P<0.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β=0.296,P=0.000)和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β=0.217,P=0.008)是IL-5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β=0.186,P=0.018)和尿酸(uric acid,UA )(β=0.200,P=0.019)是IL-13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IL-5与IL-13与代谢健康型肥胖表型无显著相关,与代谢异常型肥胖表型具有显著正向关联,两种细胞因子可能在肥胖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安德森模型,探究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提升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安德森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唐山市年龄≥60岁的915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分层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探究倾向特征、使能因素、需求因素对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结果 唐山市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为(22.81±5.10)分; 多元线性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倾向特征中教育背景(β=0.165,P<0.05),使能因素中月收入(β=0.101,P<0.05)、健康观念(β=0.144,P<0.05)、社区卫生服务可用性(β=0.119,P<0.05)、网络寻找健康信息的频率(β=0.125,P<0.05),需求因素中健康状况(β=0.224,P<0.05)、健康风险感知(β=0.126,P<0.05)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 安德森模型视角下,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较多,我们应重点关注低教育背景、低月收入、健康观念差、社区卫生服务低可用性、网络寻找健康信息频率较少、健康状况差、健康风险感知低的老年人并采取干预措施,以提升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调查新冠疫苗全面接种时期相关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探讨个体因素以及社会支持对倦怠水平的影响。方法 在南京市12个行政区中随机抽取4个辖区的新冠疫苗集中接种点,将全部医务人员共428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特征、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结果 医务人员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分别为(17.99±7.89)、(7.20±3.52)和(12.07±5.3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司支持(β=-0.180, P< 0.05)、同事支持(β=-0.180, P< 0.05)为情感耗竭的保护因素,已婚、问诊岗位为情感耗竭的危险因素(β=0.161、β=0.095,P值均< 0.05),女性是人格解体的保护因素(β=-0.096,P< 0.05),亲友支持(β=-0.235, P< 0.05)是人格解体的保护因素,已婚是人格解体的危险因素(β=0.142,P< 0.05),同事支持(β=-0.168, P< 0.05)、亲友支持(β=-0.210, P< 0.05)、工龄(β=-0.154, P< 0.05)为个人成就感降低的保护因素,硕士学历是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危险因素(β=0.126,P < 0.05)。结论 重视提高全方面社会支持,重点关注已婚、男性、硕士学历以及较短工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广州市特殊儿童社会能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354名特殊儿童父母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市特殊儿童社会能力偏低,总社会能力得分平均为(8.10±4.30) 分。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照顾者文化程度(β=-0.213,P<0.001)、儿童性别(β=0.118,P=0.018)及是否在普校就读过(β=-0.214,P<0.001)对社会能力总分有影响;是否在普校就读过(β=-0.183,P<0.001)、家庭结构(β=-0.135,P=0.010)对活动能力有影响;照顾者文化程度(β=-0.224,P<0.001)、儿童性别(β=0.130,P=0.011)及是否在普校就读过(β=-0.169,P=0.001)对社交能力有影响;儿童年龄(β=0.268,P<0.001)、家庭居住地(β=0.264,P<0.001)及是否在普校就读过(β=-0.143,P=0.003)对学校能力有影响。结论 针对特殊儿童社会能力各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活动、社交、学校等方面着手,制定有效的社会能力培养方案,可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提高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南宁市城市和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2018年南宁市1个城区300例及1个县区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糖检测。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并利用LASSO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 结果 城市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比例(45.61%)高于农村患者(2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19,P<0.05)。血糖控制达标组每天锻炼身体、门诊随访方式、规律使用降血糖药物、血压控制达标、糖尿病防治知识回答正确>6题的比例均高于不达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回归结果显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糖尿病病程≥10年(β分别为0.30、0.07)、一年内吸烟(β分别为0.23、0.27)、不规律使用降糖药物(β分别为0.29、0.36)、糖尿病防治知识回答正确≤6题(β分别为0.21、0.08)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而一年内随访次数<4次(β分别为-0.44、-0.81)是保护因素。除城镇医疗保险外的其他医疗保险、每天检测血糖频率不足1次是城市患者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β分别为0.14、0.15),但却是农村患者的保护因素(β分别为-0.13、-0.87);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城市患者血糖控制的保护因素(β=-0.22),但却是农村患者的危险因素(β=0.40)。除此之外,城市患者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还包括一年内饮酒(β=0.07);农村患者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已婚(β=0.08),保护因素包括无糖尿病家族史(β=-1.66)。 结论 南宁市2型糖尿病城市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农村患者,并且城乡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不同,应根据城市和农村不同地区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改善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和血糖控制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孕期负性情绪与孕期体重管理行为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常州市的孕妇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抑郁、焦虑和孕期体重管理行为(运动管理、饮食管理和管理目标)的情况。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负性情绪与孕期体重管理行为的相关关系。结果 在784名参与者中,孕期抑郁137(17.5%)例,孕期相关焦虑330(42.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负性情绪两组间的体重管理量表得分有差异(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负性情绪与运动管理行为(β=-1.108, P<0.01)、饮食管理行为(β=-0.737, P<0.01)和管理目标行为(β=-0.602, P<0.01)呈现负向相关。结论 妊娠期负性情绪对体重管理行为有负向影响。孕期体重管理的干预需要考虑孕妇的心理状态,对经历负性情绪的孕妇应当采取个性化的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