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共体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现况及其相关性,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武汉市东西湖区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94名医务人员中,有163例(55.44%)存在职业倦怠,其中,轻中度、重度职业倦怠分别占比46...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新冠疫情期间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为医院管理决策的改进和减轻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12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进行现况调查。结果:162名调查对象中,有103人(63.6%)存在职业倦怠,有132人(81.5%)经常参与或每天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喜欢社区医生这个职业、防疫工作中常遇到无理取闹情况、家人对工作非常理解和支持、工作时很少得到支持和帮助等因素是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新冠疫情期间,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应采取合理安排工作、协调可利用资源提供支持、加强心理韧性水平并进行早期心理疏导介入干预等措施,改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20年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保护其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10月,随机抽取全省43家医院和疾控机构1 216名医务人员,采用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GS)进行调查.结果 1 216入中自觉工作压力平均值为(5.7±2.4),无职业倦怠占38.5%,可疑占51.0%,有职业倦怠占1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职业倦怠组相比,工作压力(OR=1.39)、医院(OR=1.59)和发生职业损伤(OR=1.37)为可疑职业倦怠状态危险因素,自觉暴露职业有害因素(OR=0.67)为保护因素;工作压力(OR=2.53)和发生职业损伤(OR=4.04)为有职业倦怠状态危险因素,工作年限(OR=0.95)为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应制定针对性职业倦怠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20年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保护其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10月,随机抽取全省43家医院和疾控机构1 216名医务人员,采用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GS)进行调查.结果 1 216入中自觉工作压力平均值为(5.7±2.4),无职业倦怠占38.5%,可疑占51.0%,有职业倦怠占1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职业倦怠组相比,工作压力(OR=1.39)、医院(OR=1.59)和发生职业损伤(OR=1.37)为可疑职业倦怠状态危险因素,自觉暴露职业有害因素(OR=0.67)为保护因素;工作压力(OR=2.53)和发生职业损伤(OR=4.04)为有职业倦怠状态危险因素,工作年限(OR=0.95)为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应制定针对性职业倦怠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职业倦怠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特殊的职业特征与环境,使医务人员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长[1]。医务人员产生职业倦怠,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健康,同时还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医患关系。因此,本文就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形成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系统阐述,为预防和干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实证性研究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和影响因素,提升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  随机选取上海市某中心城区社区医务人员843人,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工作内容内卷(JCQ)、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调查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情况,采用工作倦怠感量表(MBI)调查职业倦怠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835份,有效应答率99.1%。JCQ模式下,835名社区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检出率为42.5%,ERI模式下,职业紧张检出率为34.0%。职业倦怠发生率为50.8%,其中轻、中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42.2%,重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8.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年龄 < 30岁、工龄 < 10年、临床科室、每周工作时长 < 40 h、不值夜班,年龄40 ~ 49岁(OR = 1.546)、工龄≥ 10年(OR = 1.506 ~ 1.707)、公共卫生科室(OR = 2.085)、每周工作时长≥ 50 h(OR = 2.408)、值夜班(OR =1.811)的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增加(P < 0.05);相比月收入 < 3 000元、不运动、每天睡眠时间 < 6 h的人员,月收入≥ 3 000元(OR = 0.098 ~ 0.133)、每周锻炼次数≥1次(OR = 0.308 ~ 0.603)、每天睡眠时间≥ 6 h(OR = 0.300 ~ 0.334)的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降低(P < 0.05);社会支持(OR = 0.667)、回报(OR = 0.605)的得分越高,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越小(P < 0.05);付出(OR = 2.468)、内在投入(OR = 1.549)的得分越高,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也越大(P < 0.05)。
  结论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医务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情况。可从个体、组织、社会三方面加强干预,通过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合理排班作息、适度运动锻炼、加强心理疏导等途径方式,降低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职业倦怠与压力源和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为降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提供对策?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按统一方法,运用马氏人际工作者倦怠量表?工作压力源影响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3份问卷,同时对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2份,有效回收率94.4%?结果:①对医务人员各维度职业倦怠程度的评定中,73.8%的医务人员有中度或高度的情绪衰竭,约68.5%的人有中度或高度的缺乏人情味;13.2%的人成就感低;②职业倦怠与压力源相关性分析显示,情绪衰竭与社会?组织?个人因素三方面正相关,缺乏人情味与社会?组织?个人因素三方面正相关,个人成就感与组织?个人因素两方面负相关;③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显示,情绪衰竭与主观支持?利用度负相关,缺乏人情味与主观支持?利用度负相关,个人成就感与主观支持?利用度正相关;④职业倦怠与不同学历?每天不同工作时间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目前,医务人员中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压力源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分别与职业倦怠量表存在相关性,并对职业倦怠的产生具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少岚  余红梅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856-2859
目的了解太原铁路职工职业倦怠的整体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为缓解和克服铁路职工职业倦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铁路职工600名,以问卷形式调查了解铁路职工的社会人口学、工作、健康和生活、社会支持状况,采用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对铁路职工的职业倦怠进行全面测量,并统计分析铁路职工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铁路职工职业倦怠3个维度分值分别为情绪衰竭15.03±9.15,人格解体11.84±7.62,成就感降低19.55±10.21,总分为46.51±20.31。影响因素分析显示,50岁以上组的职业倦怠程度低于50岁以下组,工龄大于30 a组发生职业倦怠得分明显低于小于30 a组,火车司机比其他岗位人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文化程度越低、家庭有收入人口数越少,连续工作时间越长,职业倦怠程度越高;日均睡眠时间越长,参加体育锻炼次数越多,兴趣越广泛,获得社会支持越多,职业倦怠程度越低。结论铁路职工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呈中等程度。工龄、职工不同工作岗位、连续工作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兴趣、社会支持等是影响铁路职工职业倦怠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要: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和近年来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患关系的不和谐等因素,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医务工作者中的常见现象。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对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本文从职业倦怠的基本概念出发、归纳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产生原因、探讨应对职业倦怠的对策,对于解决当下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问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和离职意愿现状及二者相关性,提出建设性举措。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南京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65份,情感衰竭24.32±6.14分、工作态度7.72±1.45分,个人成就感5.96±1.41分;离职意愿16.04±3.04分;职业倦怠和离职意愿显著相关。结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应多措并举减少职业倦怠和离职意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COVID-19疫情背景下定州市和青岛市两地医务工作人员发生职业倦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7月―2021年8月对定州市和青岛市的医务工作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利用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 MBI-GS)评价职业倦怠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982名被调查者中,发生职业倦怠的比例为91.1%,其中达到轻中度、重度的比例分别为71.5%和19.6%。多因素分析显示工作满意度感觉一般或者比较不满意(OR=3.108, 95% CI: 1.653~5.843)、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OR=1.129, 95% CI: 1.071~1.191)人群发生重度职业倦怠者风险更高;同时睡眠时间缩短(OR=0.331, 95% CI: 0.166~0.662)的人群发生重度职业倦怠者风险更低。Spearman相关分析中,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P < 0.001),社会支持情况、生活满意度情况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P < 0.001)。结论  定州市和青岛市大部分的医务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较高,需提高工作和生活满意度等关怀和社会支持力度,同时也要考虑适当增加防疫工作中的认同感和积极性以促进职业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教师工作倦怠水平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为对教师的工作倦怠干预提供帮助。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CMBI)和社会支持问卷(SRRS)对286名医学院校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教师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5.0%,中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22.0%,高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5%;客观支持与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均有显著性负相关;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工作倦怠中的情感耗竭、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均有显著性负相关。结论医学院校教师工作倦怠检出率较高,应当重视医学院校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并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某电子制造企业外来劳务工群体工作倦怠现状,探讨工作应激源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768名电子制造业生产线上外来劳务工,使用职业应激量表(OSI-R)中的职业任务问卷(ORQ)、工作倦怠量表(Job Burnout-General Survey,MBI-GS)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工作应激源、工作倦怠二者的关系.结果 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衰竭(F=3.360,P=0.018)维度分值在各年龄组间有差异,情绪衰竭(F =6.169,P=0.013)和玩世不恭维度(F=4.340,P=0.038)分值在婚者低于不在婚者;工作应激源中的任务过重(=7.503,P=0.000)、任务不适(t=6.413,P=0.000)、任务冲突(t=2.179,P=0.030)、工作环境(t=4.610,P=0.000)因子对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有影响,任务过重(t=4.747,P=0.000)、任务不适(t=7.221,P=0.000)、任务冲突(t=5.866,P =0.000)、责任感(t=-2.004,P=0.045)、工作环境(t=2.757,P=0.006)因子对玩世不恭维度有影响,任务不适(t=3.816,P=0.000)、任务模糊(t =4.106,P=0.000)、任务冲突(t=2.350,P=0.019)、责任感(t=-5.217,P=0.000)因子对成就感低落维度有影响.结论 年龄、婚姻状况与生产线上外来劳务工的工作倦怠有关,任务过重主要影响情绪衰竭,任务不适主要影响玩世不恭,责任感主要影响成就感低落.研究提示针对工作应激源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生产线上外来劳务工的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目前脑力工作者的职业倦怠情况,为脑力工作者职业倦怠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脑力作业人员1 200名,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其中1 10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1脑力工作者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7.45%、45.91%和60.91%,轻度、中度和重度倦怠的检出率分别为33.27%、37.91%和8.64%,其中科研人员职业倦怠的检出率、中度和重度职业倦怠的检出率均高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2科研人员在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3不同民族在职业倦怠各维度和职业倦怠总得分上均无差异,女性、未婚、低收入及低教育水平者较容易发生职业倦怠;4脑力工作者出现职业倦怠更可能是在工作早期。结论脑力工作者职业倦怠状况较严重,并且以科研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最为严重,因此应该受到重视。此外,脑力劳动者的职业倦怠情况因人口学特征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5.
工作倦怠对医疗安全的危害及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要介绍了工作倦怠的基本概念及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现状,分析了工作倦怠对医疗安全的危害及其成因,进一步介绍了工作倦怠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应对策略:①提高对工作倦怠及相关干预措施的认识;②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保证人与工作的良性互动;③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保持职工良好的心理状态;④鼓励职工参与安全管理,促进持久的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6.
《Vaccine》2020,38(35):5695-5699
Health care workers (HCWs) are exposed to a high risk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t work, and of transmitting these to their patients and colleagues. Medical students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yet neglected, group within HCW because of their contact with patients in the course of compulsory or voluntary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at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current vaccination status of medical students at the Medical University of Vienna and assess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occupationally indicated mandatory vaccinations for doctors and other HCW.Nearly 80% of the students considered mandatory vaccinations for doctors an appropriate measure and 88% would recommend them in settings involving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The acceptance of mandatory immunisation differs very markedly for individual vaccinations; it ranges from 82.8% for hepatitis B to 40% for influenza. The self-reported vaccination statu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was 90.1%, 89.9%, 88.1% and 84.4% for hepatitis B, tetanus, polio and hepatitis A, respectively. Inadequately low rates of 78%, 70.5% and 70.5%, and 28.7% were reported for MMR, varicella, pertussis and influenza (2014/15 season),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majority of medical students at the MUW ha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vaccinations and considered mandatory vaccinations for doctors and HCW an appropriate measure. However, the large majority of the vaccination rates are worthy of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工作压力量表、MBI-GS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和社会支持量表,随机抽取深圳市3家大型企业1 068名员工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和复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检验水准α为0.05。结果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显著正相关(r=0.39),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工作倦怠显著负相关(r=-0.31,-0.30,-0.16)。简单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对情绪衰竭(男β=0.62,女β=0.84)、消极怠慢(男β=0.47,女β=0.72)和专业低效能感(男β=0.18,女β=0.45)均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对女性员工的影响力度高于男性。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引入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后,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情绪衰竭、消极怠慢和专业低效能感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下降(男β由0.41、0.62、0.47、0.18分别降为0.31、0.50、0.41、0.09,女β由0.55、0.84、0.72、0.45分别降为0.50、0.78、0.68、0.38)。在同等压力状态下,高客观支持和高主观支持员工的工作倦怠水平显著低于低客观支持和低主观支持的员工,工作压力由低到高,高、低客观支持差值分别为0.43、0.45、0.34,高、低主观支持差值分别为0.33、0.35、0.47。结论工作压力是工作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支持是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有效调节变量,女性员工的工作压力和社会支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付出-回报失衡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降低职业倦怠提供参考。方法 付出-回报失衡(ERI)量表及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对南通市5家二级以上医院和3家乡镇卫生院525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层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索付出-回报失衡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 有52.00%的医务人员处于付出-回报失衡工作模式(ERI>1),40.19%处于超负荷状态;职业倦怠的平均分为(2.34±0.82)分,其中情绪衰竭维度为(2.36±1.19)分,情感疏远维度为(2.00±1.23)分,成就感维度为(2.64±1.31)分,14.29%的人没有职业倦怠,77.90%的人有轻中度职业倦怠,7.81%的人有重度职业倦怠。多因素分层回归分析表明,付出回报失衡增加了情绪衰竭(β = 0.28)和情感疏远(β = 0.28);超负荷工作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情绪衰竭(β = 0.33)和情感疏远(β = 0.14),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成就感(β = -0.18)。结论 付出-回报失衡增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医院应设计科学的薪酬和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5名高职教师进行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状况测评。结果高职教师主要压力来自科研与教学要求、学校管理、学生因素、工作负荷、自身发展和职业保障等六个方面;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明显正相关,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与职业倦怠呈明显负相关,它们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着调节作用。结论工作压力对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有重要影响;压力越大,出现职业倦怠的可能性也越大,但通过增强主观支持和提高支持利用度可以缓解工作压力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天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350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病房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门诊;工作职称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个人月收入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情绪耗竭、去人格化维度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存在正相关,低个人成就感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呈负相关。③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护士总体工作压力对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低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个人月收入和职称对情绪耗竭和低个人成就感2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工作类型对情绪耗竭、来自专业及工作的压力对去人格化均具有预测作用。结论不同的工作压力源和个人背景对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