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作者测定了64例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患儿的血和脑脊液中髓磷脂碱蛋白抗体,并与50例正常儿童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患儿的血和脑脊液中该抗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混合型病例不论是血中还中脑脊液中存在的该抗体明显高于脊神经型病例;患儿血中和脑脊液中存在的该抗体具有明显相关性。提示:该抗体在本病发病中可能占重要地位;抗体的存在与疾病的严重性有关;脑脊液中该抗体可能来源于外周血。由此进一步推测,本病脑脊液中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inswanger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疾病组和对照组各23例,分别检测外周血和脑脊液体液,细胞免疫系列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疾病组外周血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脑脊液IgG指数明显升高,疾病组与对照组间脑脊液淋巴细胞亚群存在显著差异。两组间其它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Binswanger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存在免疫应答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小脑变性相关蛋白2(CDR2)在难治性癫患者脑脊液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36例难治性癫患者的脑脊液和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CDR2表达水平,并与39例对照者比较。结果难治性癫组脑脊液中CDR2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外周血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难治性癫组外周血中CDR2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R2在难治性癫患者脑脊液中表达显著,因而检测CDR2在脑脊液中水平可能成为早期诊断难治性癫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探讨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采集28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和18例健康儿童外周血和脑脊液标本,检测CRP浓度,评价临床价值.结果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外周血和脑脊液中CR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P < 0.05).经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外周血和脑脊液中CRP水平显著下降(P < 0.05).结论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外周血和脑脊液中CRP明显升高,可用于判断疾病发展的转归.  相似文献   

5.
脑囊虫病人血清、脑脊液中抗体在MRI各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脑囊虫病人血清和脑脊液中抗体在MRI各期的变化。方法 用抑制性ELISA法检测血清及脑脊液中的抗体。同时根据MRI表现将病例分为活动期、退变期、非活动期。结果 在69个病例中,脑脊液中抗体阳性率分别是:活动期75.00%,退变期62.50%,非活动期17.24%;血清中是81.25%、16.67%、22.22%。在相应各期中,脑脊液和血清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在影像学的不同时期抗体阳性率存在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用本实验室改良的用以检测脑脊液和外周血T、B、D和N淋巴细胞的混合花环法,研究32例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患者的脑脊液和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发现,本组患者脑脊液中T细胞增加,N细胞下降;外周血改变恰与此相反;脑脊液中IgG也上升。这支持本病是因免疫调节障碍而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脱髓鞘病,但体液免疫也可能参与本病的发病机制。并指出要以脑脊液来研究本病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学异常。  相似文献   

7.
血清和脑脊液中不同抗神经元抗体的存在,使人们对副肿瘤性小脑变性的诊断和发病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病可能与肿瘤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和神经系统发生抗原抗体的交叉反应有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3例轮状病毒肠炎伴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结果23例患儿发病年龄(13.8±6.4)个月,3 d内发生惊厥者19例,均为全身性发作,持续时间短,不超过5 min,一次病程中平均发作次数1.7次。多数病例不复发,部分可复发,病程<1年。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癫痫治疗。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血生化、脑脊液、脑CT等检查正常。全部病例无癫痫和热性惊厥家族史,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本组病例具有以下特点:(1)1~2岁高发,冬春季多见,婴幼儿既往体健,无家族史;(2)惊厥于病程1~5 d发作,1~3 d多见,惊厥多发生于玩耍过程中,全身性发作为主,无脱水及酸中毒;(3)血生化、脑脊液、脑CT和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正常;(4)多数病例不复发,部分可复发,病程<1年,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在重症肌无力(MG)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法测定了45例MG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其凋亡状况,并对24例MG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MG患者组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D4~ /CD8~ 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MG患者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MG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与MG类型、预后密切相关: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MG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增强。结论MG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异常及CD4~ T淋巴细胞凋亡功能障碍,其凋亡程度可能与MG类型、预后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对MG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缺陷具有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CSF)中酪氨酸与色氨酸的改变,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6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与对照组儿童脑脊液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浓度。结果: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CSF中酪氨酸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色氨酸的浓度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CSF中酪氨酸浓度升高,支持发病机制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亢进的假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变化对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法对66例初诊为颅内感染患儿,其中化脓性脑膜炎(化脑)19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20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27例.进行了脑脊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测定,并与对照组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患儿组的测定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测定值.其中以结脑患儿组测定值最高,各患儿组之间的测定值均存在明显差别(P<0.001)。结脑组和化脑组患儿sIL-2R的测定值存在部分重叠.与病脑组患儿的测定值无任何重叠。结论脑脊液中sIL-2R的测定可能有助于辅助病脑同结脑、化脑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病例1,男,49岁。因发作性头痛、眩晕、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5个月入院。体检:血压17/10Kpe,末发现阳性体征。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细胞学均正常。血、脑脊液囊虫抗体(+)、抗原(-)。血糖、血脂正常。头颅CF示:左枕叶肉芽肿性出血;四个月后复查示出血明显吸收,左枕叶小片、小环状钙化高密度影。病例2,男,50岁。因头昏6个月伴言语不清对天,右眼视力减退5天入院。体检:血压18/12Kpe,心、肺、腹(-);神经系统:计算力、记忆力差,右眼:视力为光感、直接光反射减弱、视乳头苍白、眼底动脉变细;右中枢性面…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含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期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和方法 为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期血与脑脊液中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送检14例SAH不同时期血清与脑脊液,采用Green改良法检测NO含量,并配有30例血清的正常对照。结果 SAH血清中NO均较对照组低,尤以第2周为著;脑脊液中NO含量第2周最低,第3周含量高于第1周;SAH的出血量多少与血和脑脊液中NO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SAH的NO的含量变化说明,NO减少是SAH的脑血管痉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的髓系衍生抑制细胞(MDSC)手术前后在外周血中及肿瘤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和肿瘤分级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分析术检测25例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外周血,6例肿瘤组织,5例手术1个月后未进行化疗外周血,8例正常成人外周血,6例颅脑外伤患者行内减压术所得脑组织中MDSC的分布。结果①MDSC在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分布较正常人明显增加;MDSC在Ⅲ、Ⅳ级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分布情况较Ⅰ、Ⅱ级患者外周血中明显增加,且分布情况和肿瘤级别成线性关系;②肿瘤经手术治疗后体积的改变(镜下全切或次全切)可以影响MDSC在外周血中的分布比例;③MDSC在胶质瘤组织中的分布与正常脑组织相比无明显增高。结论人脑胶质瘤中MDSC的分布为胶质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思路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特异性神经元抗核抗体—Hu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为探讨Hu抗体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NS)发病中的作用。用亲合免疫细胞组织化学ABC法及免疫印迹技术测定17例患者血清、脑脊液及尿液中的Hu抗体。结果显示17例患者血清中Hu抗体滴度为1∶1000至1∶64000;脑脊液(15例)中滴度为1∶10~1∶4000;尿液(5例)中滴度为1∶20~1∶200。Hu抗体识别的抗原分子量为35~40万。提示Hu抗体是与PNSNS有关的一种高度特异性自身抗体,PNSNS可能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Hu抗体在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小脑浦肯野细胞抗体与副肿瘤性小脑变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4例副肿瘤性小脑变性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存在特异性抗小脑浦肯野细胞抗体。免疫组化示小脑浦肯野细胞呈特征性粗颗粒状染色,患者血清中APCA度最高达1:32000,脑脊液中达1:3200。脑液中抗体特异活性高于血清中的ASA(7.6-460倍)。我们认为,PCD可能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APCA的含量对PCD发病机理的探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小儿病脑(74例)、化脑(66例)及癫痫(53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Ⅱ受体(IL-2R)及自然杀伤细胞(CD16)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①病例组IL-2R和CD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IL-2R在病脑、化脑急性期升高尤为明显,恢复期有所下降,与病情呈正相关(P<0.01和P<0.05);③CD16的改变与IL-2R的改变相平行,但在病脑恢复期无明显下降。从而提示病脑、比脑及癫痫患儿均存在免疫功能系乱,IL-2R可能是上述疾病时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的表达,CD1e的改变与IL-2R的升高有关,对临床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中碳酸酐酶Ⅲ(CAⅢ)及其抗体水平,探讨MG骨骼肌减少的CAⅢ是否参与MG的免疫发病。方法:用Western blot检测18例MG患者、16例其他神经肌肉疾病(ONMD)患者和15名健康人血清中CAⅢ水平;用Western blot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上述血清中抗CAⅢ的抗体水平。结果:Western blot显示,正常人、MG和ONMD患者血清中都存在CAⅢ,但该蛋白的谱带密度在3组人的血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与ELISA表明,上述血清中不存在抗CAⅢ的抗体。结论:正常人、MG和ONMD患者血清中均存在CAⅢ蛋白,但不存在抗该蛋白的抗体,说明MG骨骼肌减少的CAⅢ蛋白可能没有直接参与MG的免疫发病。  相似文献   

19.
观察脑出血时血浆和脑脊液内皮素的变化规律及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技术对54例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ET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病程5天内血浆和脑脊液ET明显高于脑动脉硬化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病程28-30天血浆和脑脊液ET低于发病5天内,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广州管圆线虫致嗜酸细胞性脑脊膜神经根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报道10 例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嗜酸细胞性脑脊膜神经根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方法 对10 例患者的临床全过程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系统的观察及随访,并结合当地流行病学资料及国内外文献,实行对比研究。结果 该组病例具有如下特征:①急性起病(10 例) ;②剧烈头痛(10 例) 和(或)躯体痛性感觉障碍(8 例),伴发热(8 例) 、全身违和(10 例) ;③可有脑神经(3例)或脊神经根(8 例)受累;④无明显颈抵抗及病理征(10 例) ;⑤脑脊液(6 例) 及外周血(10 例)中嗜酸细胞数增高;⑥血清和脑脊液广州管圆线虫蚴抗体均呈阳性(5/5 例) ;⑦病程自限,预后良好(10例);⑧病前食用过生淡水螺肉(8 例);⑨所在地为广州管圆线虫新疫源地;⑩已排除其他蠕虫感染。结论 一度在温州暴发流行的一种“怪病”实属广州管圆线虫所致的嗜酸细胞性脑脊膜神经根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