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细胞瘤中FHIT、PCNA蛋白的差异表达,探讨它们之间、它们与病理分级及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50例星形细胞瘤中不同级别的FHIT、、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以10例非肿瘤脑组织作对照。结果非肿瘤脑组织FHIT、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星形细胞瘤中FHIT、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6%;尽管在星形细胞瘤中FHIT、PCNA蛋白表达总体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级与Ⅲ级、Ⅱ级与Ⅳ级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Ⅲ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统计学分析FHIT、PCNA蛋白呈皿著负相关(P〈0.01);8例复发病例中复发前后FHIT、PCNA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中FHIT、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显著负相关,提示FHIT、蛋白可能对细胞增殖具有负性调控作用。FHIT、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和复发有关,推测FHIT、PCNA蛋白的表达可能与星形细胞瘤的肿瘤侵袭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表达与增殖调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0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CNA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肿瘤细胞增殖调控的关系。结果PCNA的表达率:Ⅰ~Ⅱ级78.3%,Ⅲ~Ⅳ级94.1%;p53蛋白的表达率:Ⅰ~Ⅱ级43.5%,Ⅲ~Ⅳ级64.7%;PCNA表达强度与p53蛋白表达强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PCNA和p53是参与星形细胞瘤细胞增殖调控的重要基因,联合检测两者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变化可以判断肿瘤的增殖情况和恶性程度,对指导星形细胞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表达增殖调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0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CNA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肿瘤细胞增殖调控的关系。结果 PCNA的表达率,Ⅰ-Ⅱ级78.3%,Ⅲ-Ⅳ级94.1%;p53蛋白的表达率,Ⅰ-Ⅱ级43.5%,Ⅲ-Ⅳ级64.7%;PCNA表达强度与p53蛋白表达强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PCNA和p53是参与星形细胞瘤细胞增殖调控的重要基因。联合检测两者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变化可以判断肿瘤的增殖情况和恶性程度,对指导星形细胞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p16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p16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星形细胞瘤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在39例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缺失率为71.8%,并且缺失率随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术后各观察期内复发病例中p16蛋白缺失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病例(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的缺失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它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和P53蛋白在星形细胞瘤复发前、复发后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复发星形细胞瘤标本中cyclin E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2例中cyclin E、P53蛋白在原发和复发星形细胞瘤标本中均有表达,原发星形细胞瘤的cyclin E蛋白表达小于复发星形细胞瘤,其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复发后病理级别升高组cyclin E蛋白表达面积差值明显高于未升高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原发瘤的P53蛋白表达小于复发瘤,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复发后病理级别升高组P53蛋白表达面积差值明显高于未升高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肿瘤复发间隔时间与cyclin E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7,P〈0.05);cyclin E蛋白表达水平与P53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58,P〈0.05)。结论cyclin E与P53蛋白与星形细胞瘤恶性进程和预后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病理学分级,研究复发星形细胞瘤的p16基因异常,探讨p16基因在星形细胞瘤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复合PCR、PCR-SSCP等方法,对22例星形细胞瘤患的原、复发标本进行基因缺失及点突变的检测。结果:在全部44个标本中发现纯合性缺失14例,缺失率为31.8%(14/44)。将Ⅰ和Ⅱ、Ⅲ和Ⅳ级分别合并后相比差异有显性。发生p16基因缺失的病例,依其发生的时间先后分为三组。PCR-SSCP检测,点突变发生率为6.8%(3/44)。结论:星形细胞瘤在其恶性增殖中发生p16基因缺失,而基因缺失可能在维持其恶性表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p16基因的缺失对判断星形细胞瘤的恶性转化有一定价值。点突变在星形细胞瘤进展中发生频率较低,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Survivin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67例脑星形细胞瘤组织和10例对照组组织标本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脑星形细胞瘤Ⅰ~Ⅳ级组(P〈0.01)。高分化组(脑星形细胞瘤Ⅰ~Ⅱ级组)阳性表达率为24.24%,明显低于低分化组(脑星形细胞瘤Ⅲ~Ⅳ级组)的70.59%(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高低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437,P〈0.01)。结论Survivin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且随脑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增高,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增强。Survivin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比32例复发性星形细胞瘤(RA)与原发性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形态,结果发现:20例(62.5%)RA在形态上较原发瘤发生了明显改变,恶性程度级别增加;12例RA与原发瘤形态基本相似,21例Ⅲ、Ⅳ级KA中,有15例(71.4%)由Ⅰ、Ⅱ级原发瘤发展而来。Ⅰ级星形细胞瘤变为Ⅲ、Ⅳ级所需要的时间较Ⅱ级长(P<0.01),由此揭示,肿瘤形态级别与复发时间似无明显关系(P>0.05);术后放/化疗对肿瘤形态级别、复发时间亦无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PTEN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的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6例星形细胞瘤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3.4%,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低分化(Ⅲ~Ⅳ级)显著低于高分化(Ⅰ~Ⅱ级)(P〈0.01);病理分级与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612.P〈0.01)。结论:PTEN基因突变、缺失与脑星形细胞瘤的分化程度及演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肿瘤抑制基因p53、p16缺失、变异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1例脑胶质瘤的原发肿瘤标本行p53、p16蛋白检测,用免疫组化LSAB法。结果:星形细胞瘤Ⅰ级17例中,p1610例表达30%以下,7例不表达,p534例表达30%以下,13例不表达;星形细胞瘤Ⅱ级9例中,p161例表达30%以下,8例不表达,p533例表达30%以下,1例表达30%~60%,5例不表达;星形细胞瘤Ⅲ级2例,p16均不表达,p531例表达30%以下,1例表达30%~60%;星形细胞瘤Ⅳ级3例,p16均不表达,p53表达均在30%~60%。结论:p53失活主要见于恶性胶质瘤和恶性发展中的胶质瘤,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p53蛋白失活越严重。偏良性的胶质瘤p53呈轻度阳性表达时,提示肿瘤可能处于早期恶性变过程中。p16缺失主要见于星形细胞瘤Ⅱ、Ⅲ、Ⅳ级等恶性胶质瘤。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增生细胞核抗原 (PCNA)及Ki67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表达的临床意义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3 8例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标本PCNA及Ki67的表达。发现PCNA标记指数 (LI)除在星形细胞瘤Ⅲ级和Ⅳ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 ,其他各级别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高 ;Ki67的表达总体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在Ⅰ与Ⅱ级别组间、Ⅲ与Ⅳ级别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CNALI与肿瘤体积成正比 (r =0 .97,P <0 .0 5 )。提示蛋白水平半定量检测脑星形细胞瘤PCNA的表达情况 ,结合病理学分级 ,可以客观地反映肿瘤的增生潜能、生长方式和组织学性质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生物素标记的p16cRNA探针、p16单克隆抗体,对42例人脑星形细胞瘤Ⅰ、Ⅱ、Ⅲ-Ⅳ级组织标本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p16mRNA原位杂交阳性信号呈蓝色或紫蓝色细颗粒状,位于胞浆内。Ⅰ、Ⅱ级杂交阳性细胞密度显著高于Ⅲ-Ⅳ级(P<0.001),阳性细胞反应强度明显大于Ⅲ-Ⅳ级阳性强度。P16免疫组化阳性反应信号为棕黄色;Ⅰ和Ⅱ级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大于Ⅲ-Ⅳ级,(P<0.005,P<0.01)。p16原位杂交与P16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二者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P16对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具有负向调节作用;p16在星形细胞瘤的恶性转化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DNA拓扑异构酶11d(Topo-Ⅱ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星形细胞痛ToPo-Ⅱα、PCNA的表达,并针对其与恶性程度及预后生存状况的关系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星形细胞瘤ToPo-Ⅱα、PCNA的表达在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rank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Topo-Ⅱα、PCNA的表达强度与星形细胞瘤的预后生存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Topo-Ⅱα、PCNA的表达水平反映了星形细胞痛患者的预后情况。结论Topo-Ⅱα、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相关,与患者的预后生存相关。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水平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这两个因子可作为判断与预测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脑星形细胞瘤中凋亡抑制蛋白FLIP的表达 ,并进而揭示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蛋白印迹技术 ,分析 4 8例星形细胞瘤 (其中Ⅰ级 1 4例 ,Ⅱ级 1 8例 ,Ⅲ级 1 0例 ,Ⅳ级 6例 )标本和 1 0例颅脑损伤标本中FLIP蛋白的表达 ,并对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中该蛋白的表达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FLIP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 <0 .0 1 ) .结论 :FLIP的表达水平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这可能为阐明星形细胞瘤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 ,并为探索其有效治疗办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罗文伟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171-171
目的:探讨P16及增值细胞核抗原(PC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4倒不同级别中的P16和PCNA蛋白的表达,并与肿瘤不同级别的关系。结果:P16蛋白表达缺失在Ⅲ级(65.5%)、Ⅳ级(91.3%)脑胶质瘤中显著高于Ⅰ~Ⅱ级的表达缺失(33.3%)(P〈0.01);PCNA蛋白表达在Ⅲ级(56.3%)、Ⅳ级(84.8%)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Ⅰ~Ⅱ级(16.7%)的表达强度(P〈0.01)。结论:P16、PCNA蛋白的表达异常可用以判断人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制剂(TMPs)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相互关系及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57例星开细胞瘤标本,低级别星形细胞瘤(Ⅰ级星开细胞瘤加Ⅱ级星开细胞瘤)27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Ⅲ级星开细胞瘤加Ⅳ级星形细胞瘤)30例。正常对照脑组织标本8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计算平均阳性率即LI(labeling index),统计结果用“SSPS for indows”软件包分析。结果: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与高级别星形细胞MMPs 表达差异有显性意义(P<0.391)。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MMPs与TIMPs表达的平衡亦和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胶质瘤中p16基因的缺失及免疫组化情况.方法 利用、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43例胶质瘤p16基因的缺失.结果 PCR组:12例脑星形细胞瘤p16E1和p16E2均缺失,占28名(12/43),2例仅缺失p16E1,占5%(2/43);p16E基因缺失多发生在Ⅲ-Ⅳ级脑星形细胞瘤中(Ⅲ级6/16,Ⅳ级8/14),Ⅰ、Ⅱ级与Ⅲ、Ⅳ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组:p16表达缺失率为60.5%.P16表达缺失在Ⅲ级(43.6%)、Ⅳ级(85.7%)脑胶质瘤中显著高于Ⅰ-Ⅱ级(22.2%)(P<0.05).结论 p16基因失活可能与脑星形细胞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16基因缺失是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星形胶质细胞瘤中过氧化物酶1(Prx1)、过氧化物酶6(Prx6)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水平与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52例星形胶质细胞瘤(Ⅱ级23例、Ⅲ级15例、Ⅳ级14例)和12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Prx1、Prx6和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 Prx1、Prx6在正常脑组织、Ⅱ级、Ⅲ级、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FAP在Ⅲ、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Ⅱ级星形胶质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P<0.05)。结论 Prx1、Prx6和GFAP可能是临床评价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和侵袭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可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瘤生物治疗的潜在靶分子。  相似文献   

19.
邱勇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86-87,141
目的研究CyclinDl、CyclinE蛋白在星形细胞瘤复发前后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的DNMCyclin双参数分析法检测星形细胞瘤复发前后的CyclinDI、CyclinE蛋白的表达。结果CyclinD1在原发星形细胞瘤中的异常表达有7例,占38.9%,在复发星形细胞瘤中的异常表达有15例,占83.3%,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yclinE在原发星形细胞瘤中的异常表达有6例,占33‘3%,在复发星形细胞瘤中的异常表达有14例,占77.8%,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同时发现在星形细胞瘤复发前后有CyclinD1与CyclinE的非时相表达。结论CyclinD1与CyclinE的表达水平与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CyclinD1与CyclinE可以更好地评价星形细胞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P21^WAF1/CIP1和survivin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采用Elivision^TMplus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60例脑星形细胞瘤中P21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分析P21蛋白和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1)P21蛋白在正常脑组织和星形细胞瘤Ⅰ,Ⅱ,Ⅲ,Ⅳ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81.25%,62.50%;42.86%,27.27%,其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显著负相关(0=~0.548,P〈0.001);(2)survivin在正常脑组织和星形细胞瘤Ⅰ.Ⅱ,Ⅲ,Ⅳ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56.25%,68.75%,92.86%,100%,其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s=0.539,P〈0.001);(3)P21蛋白表达阳性的32例中survivin阳性表达20例,阳性率62.50%,P21蛋白表达阴性的28例中survivin阳性表达27例,阳性率96.43%,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s=-0.5148,P〈0.001)。结论P21^WAF1/CIP1,survivin的阳性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联合检测两者可间接反映其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