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SSd)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致肝纤维化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SSd治疗组.模型组和SSd治疗组以DMN腹腔内注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每周2次,持续6周.SSd治疗组注射DMN 2周后同时每天腹腔注射SSd治疗4周.正常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持续6周.观察大鼠血清中IL-10、TNF-α、NO水平,检测血清转氨酶含量,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经SSd治疗后,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明显减轻,体内ALT和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并能够升高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IL-10、NO水平(P<05),降低血清中过高的TNF-α水平(P<0.01).结论:SSd有明显的保护肝细胞,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L-10、TNF-α、NO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敷和备化方防治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3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治疗间歇为1个月。治疗组同时服用敷和备化方治疗。所有患者在行TACE治疗前24h及第3次治疗后1个月,检测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PCⅢ)、细胞因子(TGF-β1、TNF-α),彩超检查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结果: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但治疗组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细胞因子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肝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均明显减小,脾脏厚度明显变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敷和备化方具有防治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宝胶囊对胆管结扎大鼠肝纤维化的药效及其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假手术组仅游离肝门部胆总管,其它各组以胆管结扎的方法制备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恢复性饲养5d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双环醇0.1 g/kg、水飞蓟素胶囊0.1 g/kg、肝宝胶囊1.0、2.0、4.0原生药g/kg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4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5%CMC-Na溶液。末次给药后24小时,取肝脏、脾脏称湿重并计算其脏器指数,取血测定ALT、AST等生化指标,取肝脏测定其羟脯氨酸、胶原堆积、α-SMA表达以及IL-1α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胆管结扎大鼠在造模4周后,其血清ALT、AST、TBIL、DBIL、γ-GT、ALP含量明显升高,A/G、ALB明显降低,肝脏指数显著增加,肝脏组织羟脯氨酸(Hyp)、胶原堆积及α-SMA表达明显增加,肝脏IL-18、MIP-1α、TGF-β1含量升高,IL-1α、IL-4、IL-10及TNF-α含量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宝胶囊1.0g/kg可显著降低胆管结扎大鼠血清AST、ALT、TBIL、DBIL、γ-GT、ALP活性,升高其血清ALB水平及A/G比值,降低其肝脏组织Hyp、IL-18、TGF-β1含量及胶原堆积,升高IL-1α含量。肝宝胶囊2.0g/kg可显著降低胆管结扎大鼠血清AST、ALT、TBIL、DBIL、γ-GT、ALP活性,升高其血清ALB水平及A/G比值,可显著降低肝脏组织Hyp及TGF-β1含量,升高其IL-4及TNF-α含量。肝宝胶囊4.0g/kg可显著降低胆管结扎大鼠血清AST、ALT、TBIL、DBIL、γ-GT、ALP活性,升高其血清ALB水平及A/G比值,降低肝脏组织Hyp、MIP-1α、IL-18、IL-6及TGF-β1含量,升高其IL-1α、TNF-α、IL-13及PDGF-BB含量。结论:肝宝胶囊能有效地减轻胆总管结扎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降低大鼠肝脏组织内细胞因子IL-18及TGF-β1水平,减少HSCs活化有关;也可能与其能够减少肝脏趋化因子MIP-1α的合成与分泌,从而阻断MIP-1α所致的恶性循环,使肝纤维化逐步好转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鹿茸多肽(Velvet Antler Polypeptides,VAP)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 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法诱导小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四氯化碳 组、四氯化碳+鹿茸多肽组(20、40 mg·kg-1)、阳性对照组(水飞蓟宾组,SB,100 mg·kg-1)。各组动物每天给予 相应剂量药物灌胃,连续干预6 周。采用HE 染色法观察病理组织形态;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纤维化标志物 (α-SMA,Col-I)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肝脏MAPK 和PI3K/Akt 信号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出现大量脂肪变性和炎性浸润,肝脏纤维化标志物α-SMA、Col-I 明显高表 达,肝损伤指标ALT、AST 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 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鹿茸多肽组能明显降低α-SMA、Col-I 的表达水平,改善肝脏纤维化病理改变,降低 ALT、AST、TNF-α、IL-1β、IL-6 血清含量(P<0.01),并逆转肝脏MAPK 和PI3K/Akt 的信号蛋白表达水平。 结论鹿茸多肽可能是通过干预MAPK 和PI3K/Akt 信号传导路径,从而实现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 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软肝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口服,治疗组30例给予化浊解毒软肝方口服,2组均服药2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肝功能、血清TNF-α和IFN-γ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乏力、肝区不适、脘腹胀满及厌食油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ALT、AST、TBil、TNF-α、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厚度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化浊解毒软肝方能有效改善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及TNF-α、IFN-γ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莲子心醇提物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莲子心高剂量组(浓度1 000 mg/kg的莲子心醇提物按10 m L/kg灌胃,每日1次)、莲子心低剂量组(浓度500 mg/kg的莲子心醇提物按10 m L/kg灌胃,每日1次),每组8只。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水平;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及AST明显升高,ALB明显降低(均P<0.05),莲子心醇提取物治疗后,ALT及AST低于模型组(均P<0.05),ALB高于模型组(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可见明显的胶原沉积,并有假小叶形成,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严重,肝脏Hyp含量亦明显升高(P<0.05),而给予莲子心醇提物治疗后,胶原沉积明显减少,未见明显的假小叶,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减轻,肝脏Hyp含量亦明显降低(P<0.0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MDA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均P<0.05),莲子心醇提物治疗后,MDA降低,SOD升高(均P<0.05)。(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α-SMA表达明显升高(P<0.05),莲子心醇提物治疗后,α-SM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莲子心醇提物具有抗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4):196-199
目的:研究养血柔肝丸对大鼠肝纤维化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用雌雄各半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养血柔肝丸6. 25 g/kg、12. 5 g/kg和25. 0 g/kg组、扶正化瘀胶囊0. 75 g/kg组。采用50% CCl_4(1 ml/kg)复制肝纤维化模型。按组别分别给药治疗,治疗结束后,测定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取肝制备10%肝匀浆,测定其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羟脯氨酸(HY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水平,并做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肝纤维化模型大鼠造模后,血清IL-1、IL-6、TNF-α及TGF-β1显著升高;大鼠肝匀浆MDA活性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下降; TIMP-1和HYP的含量明显升高,说明肝纤维化模型成立。给予养血柔肝丸治疗后,大鼠血清中IL-1、IL-6、TNF-α和TGE-β1含量显著降低;肝匀浆MDA、TIMP-1及HYP含量显著降低,SOD含量显著升高;肝脏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结论:养血柔肝丸对大鼠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因子有明显的影响,起效剂量为6. 25 g/kg。  相似文献   

8.
姜黄素预防大鼠肝纤维化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舒建昌  叶国荣  何雅军  吕霞  方力 《中药材》2006,29(12):1347-1349
目的:明确姜黄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预防效果。方法:以四氯化碳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按每100g体重分别给予20mg、10mg、5mg姜黄素灌胃处理,设立正常组、肝纤维化组和阳性对照组;8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清ALT、AST、HA、PC-Ⅲ、TGF-β、TNF-α水平;肝脏组织HE及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根据SSS计分系统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结果:姜黄素可以减少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明显升高的ALT、AST、HA、PC-Ⅲ、TGF-β、TNF-α水平,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SSS计分在姜黄素组明显降低,接近正常(P〈0.05),以上作用均随着姜黄素用量增大而加强。结论:善黄素可以预防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具有一守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藏药郎庆阿塔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藏药郎庆阿塔对复合因素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90只采用复合因素(高脂低蛋白饲料喂养、含乙醇饮用水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6周末随机处死12其造模大鼠,通过肝组织病理检查及血清肝功能指标来检查肝纤维化模型成功率.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复方鳖甲软肝片组(0.55 g·kg-1)、郎庆阿塔颗粒给药高、中、低剂量组(生药11.4,5.7,2.85 g·kg-1),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于分组后即日(第7周)开始ig给药,每日1次,连续ig给药7周.治疗结束后,检测血清中生化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并取肝脏组织,测定肝脏组织中羟脯氧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水平,另取肝脏组织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郎庆阿塔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增高的肝脏系数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P <0.05~p<0.01),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异常升高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端肽( PⅢ NP)及Ⅳ型胶原(CⅣ)(P<0.05~P<0.01),升高白蛋白(ALB)和A/G,比值,能明显升高肝组织中SOD活力(P<0.05~P<0.01)、降低异常升高的MDA水平(P <0.05~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郎庆阿塔高、中剂量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组织增生、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 <0.05~P<0.01),并能显著降低肝组织中胶原纤维面积(P<0.05~P<0.01).结论:藏药郎庆阿塔具有明显的治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乐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观察肝乐颗粒(Ganle Keli,GL)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每周2次,连续12周。于造模第7周起,给药组分别ig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溶媒,疗程6周。实验结束后,股动脉采血,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羟脯氨酸(Hyp)含量;同时取固定部位肝脏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结果:肝乐颗粒1.5,3,6 g·kg-1各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ALT,AST,MDA,Hyp含量,升高SOD水平;减轻大鼠肝纤维化增生程度的同时抑制肝组织中NF-κB蛋白和TNF-αmRNA的表达。结论:肝乐颗粒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桃仁软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口服复方桃仁软肝胶囊,对照组(30例)口服普通保肝药,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用药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以及肝组织病理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和门静脉主干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有15例(治疗组11例、对照组4例)在治疗前行肝活检,治疗组中有2例治疗后行第2次肝活检,对该2例治疗前后两次肝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下降,同时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也显示治疗后α-SMA阳性的肝星状细胞(HSC)数明显减少。结论:初步认为复方桃仁软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化肝通络方对胆汁性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抗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和化肝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利用结扎大鼠胆总管方法制造胆汁淤积肝硬化模型。于造模后第2周开始分别给药,给药4周后取大鼠血清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取部分肝脏行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抗体(TIMP-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传导蛋白3(Smad3)、Smad7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T-Bil、D-Bil、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升高,且血清中α-SMA、TIMP-1、ICAM-1高表达。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炎性细胞活动及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化肝通络方各剂量组、UDCA组与模型组比较,各项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肝组织中TGF-β1、Smad3蛋白表达亦明显下降,Smad7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化肝通络方对胆汁性肝硬化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GF-β/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四逆散加味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四逆散加味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8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四逆散组、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四逆散预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ip诱发肝纤维化,0.5 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四逆散加味7 g·kg-1),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连续4周.四逆散组4 g·kg-1,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14,7,3.5 g·kg-1).采用酸性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肝组织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加味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 478.32±42.35)vs(327.09±39.41)μg·L-1,P<0.01;IL-1(0.58±0.89) vs(0.35±0.47) μg· L-1(P<0.05);TNF-α (4.82±0.49) vs (4.21±0.45)μg·L-1(P< 0.05),含量均显著降低,TGF-β1mRNA(9.92±2.57)vs(5.27±1.39),(P<0.01)和α-SMA mRNA(12.87±0.39)vs(6.33±0.72),(P<0.01)及其蛋白表达显著减弱(均P<0.01).结论:四逆散加味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1和α-SMA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归芍颗粒(Guishao granules,GG)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除正常组15只不造模外,其余大鼠背部ih CCl4(1 m L·kg-1),每周2次,共13周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GG低、中、高剂量组(3.5,7.0,14 g·kg-1)和秋水仙碱组(0.1 mg·kg-1),每组15只。13周后,测定大鼠肝脏指数;取部分肝组织做苏木素-伊红(HE)和马松三色(Masson)染色;取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的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肝脏中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损伤,肝纤维化程度明显,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和HA,LN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中Hyp的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中α-SMA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GG能明显改善大鼠肝损伤,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同时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和HA,LN水平,GG能降低肝组织中Hyp的含量,抑制肝组织中α-SMA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GG可以明显改善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GG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酒肝颗粒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血清TNF-αI、L-6含量的影响,验证其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复制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分别以戒酒、酒肝颗粒以及(戒酒 酒肝颗粒)3种不同方法治疗,并对各组的血清TNF-αI、L-6含量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酒精组大鼠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且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增加。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各组的血清TNF-αI、L-6含量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具有明显改善,特别是(戒酒 酒肝颗粒)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酒肝颗粒可以降低酒精性肝病时细胞因子TNF-αI、L-6含量,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在防治酒精性肝病方面确有疗效,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1,(1):153-160
目的:阐明肝脏枯否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在2,4-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揭示肝宝胶囊逆转肝纤维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DMN肝纤维模型组。在腹腔注射DMN四周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后,将DMN肝纤维化大鼠分成枯否细胞剔除组和非剔除组。枯否细胞剔除组尾静脉注射二氯亚甲基二磷酸盐(Cl_2MDP-L),其余动物给予等体积溶媒。随后分别灌胃肝宝胶囊4、8 g原生药/kg及双环醇0.2 g/kg或同体积溶媒治疗4 w。末次给药后24 h,取血测定生化指标,取肝脏测定羟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N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P、ALT活性、肝组织胶原容积百分比(CVF)及羟脯氨酸(Hyp)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严重,肝内CD68~+、CD204~+、CD206~+表达明显增多(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肝宝胶囊可降低DMN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活性、肝组织CVF、Hyp含量以及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减少肝内CD68~+、CD204~+、CD206~+巨噬细胞数,增加CD163~+巨噬细胞数(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枯否细胞剔除DMN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P、ALT活性,肝脏CVF及Hyp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纤维化明显,肝内CD68~+、CD204~+、CD206~+巨噬细胞明显增加,CD163~+巨噬细胞数量减少(P<0.05或P<0.01);肝宝胶囊可明显降低枯否细胞剔除DMN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活性,减少肝内CD163~+、CD204~+巨噬细胞,但对肝脏纤维化程度改善作用不明显。结论:枯否细胞是肝纤维的主要促进因素,外源性单核巨噬细胞有利于肝纤维化的逆转;肝宝胶囊通过抑制枯否细胞等M1型巨噬细胞的活化,选择性地抑制CD204~+活化所引起的免疫反应,提高CD163~+活化,促进组织重塑,促进肝纤维的逆转。其详细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扶正化瘀319方(下称319方)对肝纤维化、肝硬化常见病理变化肝窦毛细血管化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4周12次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型后分为模型对照组与319方治疗组,用药4周;获取血清与肝组织,作病理组织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组化、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肝功能观测。结果:正常组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外周胞浆很薄,有许多小窗孔,内皮下未见基底膜。模型组大鼠肝窦扭曲、狭窄,内皮细胞胞浆窗孔减少或消失,有明显的基底膜出现;肝组织可见出血性坏死,门脉区大量的结缔组织增生,纤维间隔向小叶内伸展,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增高;肝窦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LM及Ⅳ型胶原阳性染色较正常大鼠均显著增强,且范围较广。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19方治疗组肝窦扭曲、狭窄程度及内皮窗孔减少和消失程度轻,基底膜较薄或不连续,部分肝窦结构接近正常;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轻,肝组织内纤维间隔明显减少,Hyp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窦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LM及Ⅳ型胶原阳性染色均显著减弱,分布面积图像分析结果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扶正化瘀319方可显著促进肝纤维化、肝硬化常见病理变化肝窦毛细血管化的逆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保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23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8例,采用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12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保肝宁汤(组成:柴胡、枳壳、黄芩、桃仁、白芍、黄芪、丹参、白背叶根、鳖甲),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与时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仅H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77.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保肝宁具有降酶、退黄、保肝作用,且对阻断及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赤芍总苷对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赤芍总苷组(50 mg/kg、25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制备成放射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各组每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于照射后第26周末剖杀大鼠,取血和肝脏标本,ELISA法检测大鼠中TGF-β1、TNF-α、IL-6、HA、PC-Ⅲ、LN含量,碱水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光镜下观察肝脏HE染色、MASSON染色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肝脏组织TGF-β1、Smad3/4/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损伤和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血清中TGF-β1、TNF-α、IL-6、HA、PC-Ⅲ、LN含量明显增加(P<0.01),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增加(P<0.01),肝脏组织中TGF-β1、Smad3/4/7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治疗组(50mg/kg)可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GF-β1、TNF-α、IL-6、HA、PC-Ⅲ、LN的含量,同时可降低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及降低肝脏损伤程度及胶原纤维增生程度,还可减少大鼠脏肝组织中TGF-β1和Smad3/4蛋白表达,增加肝脏组织中Smad7蛋白表达。结论:赤芍总苷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断TGF-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蝙蝠葛酚性碱(PAMD)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1 mg·kg-1),PAMD高、中、低剂量组(25,12.5,6.25 mg·kg-1)。采用40%CCl4(1m L·kg-1)ip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大鼠。所有大鼠给予等体积药物或生理盐水ig,持续30 d。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肝组织镜下形态结构,计算肝和脾脏脏器指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HA,LN,PCⅢ,CIV,ALT和AST明显增加(P0.05),TP和ALB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TGF-β1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脏病理纤维化大鼠明显加重,肝脏和脾脏脏器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PAMD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HA,LN,PCⅢ,CIV,ALT和AST明显降低(P0.05),TP和ALB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TGF-β1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脏病理纤维化大鼠明显减轻,肝脏和脾脏脏器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PAMD能有效减轻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其机制与抑制肝脏TGF-β1和TNF-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