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婴幼儿期是免疫规划的关键时期,需要接种的疫苗较多,为了使免疫程序更为便捷,可在不干扰疫苗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情况下,将多种疫苗同时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s)是预防儿童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儿童中广泛应用。本文对PCVs与其他儿童常规免疫疫苗同时接种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进行了系统综述,发现PCVs与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脊髓灰质炎、甲肝、乙肝、C群脑膜炎球菌、ACWY群脑膜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疾病的疫苗同时接种对PCVs本身及其他疫苗的免疫原性均不产生明显影响,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儿童免疫规划过程中,可将PCVs与其他常规免疫疫苗同时接种,从而在不降低疫苗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情况下,减少接种次数,提高免疫效率。  相似文献   

2.
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建议实施顺序接种程序以减少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近来,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建议从1997年初开始实行“顺序接种程序”(SequentialVaccinationSchedwle),以减少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相关病...  相似文献   

3.
联合接种和联合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联合免疫包括使用联合疫苗(多联疫苗和多价疫苗)和用多种疫苗进行联合接种,其目的是通过减少前往接种点接种疫苗的次数,从而提高受种者的依从性和接种率,使更多人群受惠于疫苗的保护。本文梳理了目前国内外联合疫苗的使用现状和研发进展,对已完成和正在开展的若干项联合接种研究进行了归纳汇总,并依据我国现行免疫规划程序中接种疫苗的时间重叠情况,提出下一步开展联合接种研究的需求展望,为进一步优化免疫程序、研发新的联合疫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已上市的疫苗种类有30多种,由50多个厂家生产供应,最终形成近300个疫苗产品。不少妈妈表示不知如何选择,不妨参考这份从最佳效果角度(不考虑性价比)设计的接种程序表。列在一行里的疫苗强烈建议同时接种不同时接种,必然要错开,那会相当复杂,且无法达到及时保护的作用。同时接种时,应该采用不同部位,最多的可以同时接种5种疫苗,口服+左右上臂+左右大腿。中国很多地区从未尝试过接种大腿,但其实这也是婴幼儿注射的常用部位。大腿与上臂轮流接种,可以减少上臂承受的接种次数,应该会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5.
1997年1月,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推荐采用一个灭活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IPV)-口服脊灰疫苗(OPV)连续接种程序。当人群存在输人野毒株的潜在可能时,这种在2月龄和4月龄接种2剂IPV,接着在12-18月龄和4-6岁接种二剂OPV的免疫程序,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的危险.由于家长或医生可能较难接受同一儿童在一次访视时的多种接种,所以为确定这种改变是否会导致减少或延迟接种覆盖程序,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对西海岸两家大的健康维护组织(HMOS)进行了IPWOPV连续接种程序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1 联合免疫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要求,人在婴幼儿时期至少要接种6种菌(疫)苗。这6种菌(疫)苗如果分别单独接种,被种者要遭到多次针刺之苦,接种工作量也大。为了简化接种程序,减少工作量,所以提出了联合免疫的可能性。进行联合免疫,首先考虑的是各种疫苗免疫程序是否相似,不同疫苗同时接种,能否互相干扰,影响免疫效果,混合能否发生化学或物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7.
免疫程序包括疫苗种类,起始免疫月龄,接种次数,同种疫苗多次接种完成基础免疫的间隔时间,加强免疫时间等。免疫程序是计划免疫接种工作的技术法规,根据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施行免疫接种,达到规定的接种率指标,就可以在人群中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控制计划免疫针对疾病的发生。1 我国现行免疫程序1986年初,卫生部制定的计划免疫应用生物制品的免疫程序规定:1.1 基础免疫新生儿出生3日内接种卡介苗;出生满2月龄、3月龄、4月龄分别接种一次3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相邻两次接种的间隔时间为1个月,最短不得少于28天;出生满3月龄、4月龄、5月龄分别接种1次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相邻两次接种的间隔  相似文献   

8.
美国甲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应用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立消化情报交换所(NDDIC)宣布了甲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接种程序和方案、暴露后的预防措施.甲型肝炎疫苗接种按年龄分3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按年龄等因素分5组,并将接种程序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由于目前所用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方案费用高,我们观察比较了现行接种程序(用Heptavax—B疫苗20微克HBsAg肌肉内接种,接种日程为首次接种,30天和180天)和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小剂量接种程序(2微克HBsAg皮内接种法,接种日程同上)。本试验接种观察了50例血清阴性的健康卫生工作者,用双盲法并设安慰剂对照组,以评价两种接种途径的免疫性及反应原性。每一接种对象同时用肌肉和皮内接种法,而疫苗使用的途径为  相似文献   

10.
狂犬病免疫失败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92例接种狂犬疫苗失败者及92例对照者进行狂犬病免疫失败相关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第1次注射狂犬疫苗的时间迟延、接种数量不足、接种程序错误和疫苗来源不正当都是导致免疫失败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被动物咬伤后尽快地到防疫部门按照推荐程序接种狂犬疫苗是避免免疫失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的增加,儿童可接种的疫苗种类和剂次不断增加,其中0~12月龄儿童接种疫苗种类和剂次较多的问题更为突出,影响其及时完成疫苗全程接种。使用联合疫苗或多种疫苗同时接种,可以简化免疫程序,提高接种率,给儿童提供更多的保护,也是未来发展趋势。在对国内外最新文献、免疫程序和疫苗说明书等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汇总我国0~12月龄儿童免疫策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探讨解决路径,以期为基层预防接种人员合理安排接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卡介苗(BCG)、百白破(DPT)、脊髓灰质炎三价活疫苗(TOPV)、麻疹活疫苗(MV)联合免疫(即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的安全性及免疫应答研究的结果。现场将3~24月龄的337名初免儿童随机分为8组,系统观察疫苗接种的临床反应及免疫应答,肯定了四苗或三苗联合免疫与接种单苗的结果相似,即免疫后的临床反应轻微、免疫效果良好。联合免疫既能简化免疫程序,又可节省人力物力和经费开支,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尤其适宜于边远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乙肝疫苗事件对儿童疫苗接种和家长疫苗选择的影响、评估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方法 收集2011-2014年深圳市福田区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使用情况,重点对2013-2014年疫苗使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一类疫苗用量较2013年减少8.57%,2014年1月一类疫苗、一类乙肝疫苗用量为疫苗事件后最低,较2013年同期下降43.24%、50.38%,影响较大的时间为疫苗事件后3个月。疫苗事件后二类疫苗用量稳步上升,用量较2013年上升8.64%。2014年一类疫苗替代疫苗使用比例达39.38%,较2013年上升11.57%。结论 乙肝疫苗事件后儿童一类疫苗接种受到影响,家长选择二类疫苗意愿增加,应加大一类疫苗免疫效果和安全性宣传,恢复家长接种信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估算呼伦贝尔市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分析估算接种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市2010年免疫报告接种率报告数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估算疫苗接种率。结果 2010年全市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在98.64%~99.75%之间,估计接种率在91.86%~96.13%之间。结论总体上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估算接种率均不断上升,但报告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比较有些疫苗数据仍然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了解九江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情况,评价常规免疫疫苗接种数据的报告质量。方法 通过报告接种率、估算接种率、差值(D值)、比值(R值)等指标的统计,对九江市接种率监测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1-2012年九江市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98%,估算接种率为77.24%~104.27%之间,其中白破疫苗(DT)和A+C流脑疫苗(MenAC)估算接种率偏低;D值评价除DT和MenAC为“不可信”、2011年麻腮风疫苗(MMR)为“可疑”外,其他均为“可信”;R值评价显示乙肝疫苗(HepB)和卡介苗(BCG)的应种儿童统计高于其他疫苗,其他基础免疫疫苗可信程度较高。结论 九江市2011-2012年常规免疫接种报告质量总体较好,大部分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白破疫苗、A+C流脑疫苗等加强免疫疫苗的接种率;各县区应准确掌握辖区内出生和应种人数,以提高接种数据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辖区内相关疫苗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他要素,给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和受种者提供客观真实的接种建议。 方法 分析2012年—2018年6月的687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个案,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 结果 单剂次疫苗的AEFI总发生率和一般反应发生率较高,各疫苗的安全性良好。 结论 为预防疫苗相关传染病,在联合疫苗及灭活疫苗供货不足的情况下,建议家长和预防接种单位工作人员尽早接种有相同预防效果的替代疫苗,提高疫苗接种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嘉兴市儿童计划免疫现状,接种率及影响管理质量有关因素。方法通过接种门诊金苗系统数据和现场儿童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嘉兴市满2周岁儿童五苗基础全程接种率为98.98%。满7周岁儿童加强免疫接种率除A+C流脑2外(本地儿童95.28%,流动儿童74.25%),其余均在97%以上;现场调查儿童建证率99.84%;在册建卡率97.58%;全市有79家接种门诊信息经电话核实为可信,7家不可信;接种门诊管理临时儿童质量较好的有61家(占70.93%),中等有15家(占17.44%),管理差的有10家(占11.63%)。结论通过优化免疫预防服务,健康宣传新模式,适宜本地流动儿童管理机制等综合措施,有效提高我市儿童接种率和接种门诊管理水平,促进现代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浙江省县级层面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工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针对薄弱环节,开展有效管理,提高全省儿童预防接种监测工作质量。方法:对2008-2010年县级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数据和全省所有县区预防接种监测工作定量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浙江省以县为单位报告接种率可靠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所有县区定期开展适龄流动儿童摸底调查,"到村等相关部门收集"和"到集聚地等进行摸底调查"的各占43.06%,67.61%的县区能较好地掌握县区流动儿童底数(自我评分达8分及以上)。所有县区均开展入托入学儿童的查验接种证和查漏补种工作,90.66%的县区开展散居儿童查漏补种工作,76.71%的县区使用单独的流动儿童卡册。94.59%的县区每年开展1次接种率调查,91.18%县区定期开展预防接种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94.52%的县区对辖区各接种单位的报告数据进行复核检查。接种监测数据审核和评价方法掌握正确率为80.78%。结论:县区疾控机构需进一步做实流动儿童摸底调查和查漏补种工作,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规范接种率监测数据审核、分析和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评价2002-2012年南通市儿童计划免疫基础免疫状况,为有效提高免疫接种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OPSIS法和RSR法相结合,运用SPSS 21.0软件,分析南通市儿童计划免疫基础接种率。结果南通市2002-2012年出生儿童的基础免疫各疫苗剂次接种率均95%,达到免疫规划相关工作要求;基础免疫接种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小年龄组起始接种月龄早的疫苗剂次接种率高于起始接种月龄较晚的疫苗接种剂次接种率。结论南通市2002-2012年出生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接种率呈增长趋势,起始接种月龄相对较晚的疫苗接种不及时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20.
全球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是指预防接种后发生的、被认为由预防接种引起的任何医学事件。随着全球及我国疫苗生产工业及免疫规划项目的发展,疫苗的使用量及使用种类不断增加,在预防传染病的同时,由于疫苗或预防接种引起的副反应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各国都在加强与开展疫苗安全性监测系统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对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有助于帮助公众理解预防接种副反应,规范预防接种的操作过程,减少因预防接种副反应造成对免疫规划项目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