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额中回入路透明套管下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实施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与实施经额中回入路透明套管下神经内镜手术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的颅内血肿清除满意率、总有效率、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神经纤维束损毁程度、预后良好率等。结果:观察组颅内血肿清除满意率高于对照组(100.0% vs. 90.0%,P < 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0% vs. 86.0%,P < 0.05)。手术时间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而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 <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 vs. 10.0%,P < 0.05)。手术后,颅内压、NIHS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 0.05),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FA)值、相对各向异性(rFA)值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2周,预后良好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0.0% vs. 74.0%,P < 0.05)。结论:经额中回入路透明套管下神经内镜手术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颅内血肿清除效果,更有效地降低颅内压,修复神经功能及神经纤维束损伤,改善预后,还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加快术后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质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与双孔冲洗引流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69例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情况,将采用硬质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双孔冲洗引流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指标、神经功能指标、日常生活能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中线移位少于对照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时两组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两组C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积气、积液、血肿复发、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癫痫、脑实质损伤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辅助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NSE、GFAP、S100β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0%(39/50),高于对照组的54.00%(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经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共46个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夹闭率100%,对照组48个动脉瘤均夹闭成功。两组动脉瘤夹闭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以及再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无失访。至随访结束,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率、轻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能够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夹闭动脉瘤、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保证患者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实时超声导航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进行基底节区血肿清除,观察组采用实时超声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进行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1d血肿清除率、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半年疗效,并记录两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脑梗塞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P> 0.05);观察组清除率>90%、清除率50%-90%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ADL评分均低于术前(P <0.05);观察组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P> 0.05)。结论 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中采用实时超声导航,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并发症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岑溪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采用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和术后3周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手术3周后颅内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周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为84.0%,高于对照组的56.0%(P<0.05)。结论 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且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较小,能改善预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症因子、预后及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2017年2月-2022年2月收治,采用非随机对照法,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运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8例为对照组,运用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9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7 d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MMP-9、GM-CSF水平及预后整体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血肿清除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提高血肿清除率,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6例。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对其进行排号,并纳入电脑通过软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参照组给予传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死亡率及术后6个月的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参照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术后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预后良好率显著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时间与传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相比显著延长,但前者能明显提高血肿清除率,同时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下降,对于患者预后改善显著,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54-105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有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病人9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48)与对照组(n=48),对照组运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余军 《中外医疗》2022,41(2):83-86
目的 探究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中等量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行翼点经侧裂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区别。 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分为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开颅组)、血肿穿刺引流组(穿刺组)和神经内镜手术组(内镜组),每组30例。通过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格拉斯哥评分(GCS)、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6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疗效。 结果 90例患者均接受持续随访,随访时间>6月。内镜组、穿刺组及开颅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5±0.4),(0.79±0.2)及(3.75±0.61)h,3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7.34%±3.42%),(52.81%±6.67%)及(86.62%±4.45%),3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的术后第7天GCS评分分别为(2.90±1.45),(13.07±1.80)及(11.73±2.48),3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入院时血肿量>60 mL患者的6月改良mRS评分,3组分别为(4.25±0.95),(3.25±0.50)及(2.67±0.71),3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入院时GCS评分为5~8分的患者的6月改良mRS评分,3组分别为(4.50±0.54),(3.00±0.53)及(2.80±0.78),3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特别是血肿量>60 mL或GCS评分为5~8的患者,神经内镜治疗相较于其他两种外科手术,可更安全、有效地清除血肿,神经功能的改善也更大。  相似文献   

12.
The efficacy and applied value of endoscopic hematoma evacuation vs.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EVD)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 were explored and compared. From Jan. 2015 to Dec. 2016, the clinical data of 42 cases of IVH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cluding 18 patients undergoing endoscopic hematoma evacuation (group A), and 24 patients receiving EVD (group B). The hematoma clearance rate was calculated by 3D Slicer software, and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sex and Graeb score between groups A and B (P>0.05). The hematoma clearance rate was 70.81%±27.64% in group A and 48.72%±36.58% in group B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operative time in groups A and B was 72.45±25.26 min and 28.54±15.27 min, respectively (P<0.05). The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increased from 9.28±2.72 at baseline to 11.83±2.91 at 1 week postoperatively in group A, and from 8.25±2.62 at baseline to 10.79±4.12 at 1 week postoperatively in group B (P<0.05).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12.67±5.97 days in group A and 17.33±8.91 days in group B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GOS scores at 6 months after surgery were 3.83±1.12 in group A, and 2.75±1.23 in group B (P<0.05).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endoscopic hematoma evacuation has an advantage of a higher hematoma clearance rate,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better outc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IVH, indicating it is a safe, effective and promising approach for severe IVH.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椎间孔镜可视环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L5~S1节段LDH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术,研究组使用可视环锯,对照组使用骨钻,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疼痛及腰椎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节段影像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上关节突骨去除量多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镜下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有差异(P <0.05),术后均低于术前(P <0.05);(2)两组患者VAS评分无差异(P <0.05);(3)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联合内镜切除术对声带息肉患者嗓音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0年6月浙江衢化医院收治的声带息肉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支撑喉镜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撑喉镜联合内镜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嗓音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谐噪比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标准化噪声能量、基频微扰、振幅微扰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中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支撑喉镜联合内镜切除术治疗声带息肉可以恢复嗓音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肠道菌群、营养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于术后1 d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于术后1 d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营养指标和神经功能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肺部感染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肠道菌群紊乱和营养状况,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opkins内镜可视系统指导食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及手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86例食管异物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在Hopkins内镜可视系统指导下行异物取出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异物取出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时间,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异物种类、异物形态、异物长度、嵌顿位置、嵌顿时间、处理器械、是否使用透明帽、操作者职称等,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异物内镜取出术成功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预测模型对食管异物内镜取出术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义齿取出率较对照组高(P <0.05)。两组患者枣核、动物骨头及其他异物取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取出义齿、枣核、动物骨头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两组患者取出其他异物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未成功取出组异物种类为义齿、嵌顿时间> 24 h、处理器械为多种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MVP)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研究组患者行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MVP及同期TVP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正中开胸MVP及同期TVP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术后疼痛情况,分析手术前后心功能情况,记录术后二尖瓣及三尖瓣残余反流情况,统计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 研究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有差异(P <0.05),研究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VAS评分较对照组低,相对镇痛效果较好;③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VEF、LVEDD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二尖瓣及三尖瓣残余反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总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行MVP及同期TVP与常规正中开胸在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中的疗效相近,该方案虽然手术时间延长,但是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疼痛轻,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联合盐酸羟考酮对晚期癌性疼痛患者的疗效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晚期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羟考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度洛西汀,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统计两组羟考酮人均日口服剂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疼痛相关因子变化及焦虑抑郁状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递质表达状况,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羟考酮人均日口服剂量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静息状态下的BPI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BPI评分有差异(P <0.05);(2)两组静息状态下BPI评分有差异(P <0.05),研究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相对镇痛效果较好;(3)两组BPI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PEG2、SP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PEG2、SP有差异(P <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研究组接受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血清学指标、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PCT、CRP、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PCT、CRP、ES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PCT、CRP、ESR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PCT、CRP、ES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UCLA髋关节系统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对照组高;③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平衡功能评分(BBS)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BBS评分比对照组高(P <0.05);③两组患者BB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相比于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与髋关节功能,促进术后康复,减轻软组织损伤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帽状腱膜下引流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82例帽状腱膜(实验组)和98例硬脑膜下(对照组)引流的CSDH患者,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期内血肿复发、预后及硬脑膜下血肿/积液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拔管前及6个月复查血肿/积液厚度比较:①两组血肿/积液厚度有差异(F =1.684,P =0.000);②实验组与对照组血肿/积液厚度无差异(F =0.277,P =0.758);③两组的血肿/积液厚度变化趋势无差异(F =2.164,P =0.142)。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二次手术、术后感染、癫痫发作、死亡率、随访期内复发率及6个月来院复查MR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皮层损伤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帽状腱膜与硬脑膜下引流临床疗效相当,且手术时间更短,更简便、安全,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