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沭阳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情况,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预防接种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沭阳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共报告AEFI490例,发生率49.84/10万。其中一般反应459例,占93.67%,异常反应31例,占6.33%;22种类型生物制品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无细胞百白破AEFI发生率最高,发生率123.24/10万;38个乡镇均有上报,24h上报率、48h调查率均为100.00%。结论: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表明沭阳县AEFI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情况良好;目前使用的疫苗安全可靠;为提高预防接种质量,应做好接种前的询问和告知,规范预防接种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西省使用的乙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方法分析江西省2010-2013年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到的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有关的AEFI数据。结果江西省2010-2013年共报告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有关的AEFI病例462例,报告发生率为5.39/10万,其中异常反应67例,报告发生率为0.78/10万。异常反应病例中过敏性皮疹最多,有39例,报告发生率为4.55/100万。结论江西省使用的乙型肝炎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鞍山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流行病学特征,为疫苗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鞍山市2018~2019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鞍山市2018~2019年共报告AEFI 619例,报告发生率为49.19/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515例(40.93/10万剂)、异常反应77例(6.12/10万剂)、严重异常反应5例(0.40/10万剂);男、女性别比为1.39∶1;≤1岁儿童占73.51%;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与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两者AEFI报告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报告例数位居前3位的疫苗分别为百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和A群流脑疫苗;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的AEFI共252例,占报告总数的40.71%;8月龄接种麻风疫苗与接种麻腮风疫苗两者AEFI报告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8.21%的AEFI发生在接种疫苗后0~1 d;一般反应以发热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结论 2018~2019年鞍山市AEFI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及疫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009—2013年辽宁省鞍山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为改善AEFI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鞍山市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鞍山市2009—2013年共报告AEFI 250例,其中一般反应232例(占92.80%),异常反应12例(占4.80%),偶合症6例(占2.40%);AEFI报告发生率为8.78/10万剂,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0.42/10万剂;AEFI报告数男女性别比为1.36:1,0~1岁儿童占80.0%;报告例数位居前3位的疫苗分别为百白破、麻风、白破疫苗,报告发生率居前3位的疫苗分别为麻风、白破、百白破疫苗;84.4%的AEFI发生在接种疫苗后0~1 d;97.2%的AEFI治愈或好转,6%的AEFI住院治疗。结论 AEFI主要发生于小年龄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后0~1d内,以一般反应为主,鞍山市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较高,疫苗安全性和预防接种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安定区2015—201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工作质量和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安定区2015—201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AEFI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全区使用疫苗22种,共接种385 693剂次,报告983例AEFI,报告平均发生率25.49/万。AEFI中一般反应976例,占报告总数的99.29%,主要为发热、哭闹、局部红肿。AEFI在接种后24h内发生率为85.86%,发生后24h内就诊率91.45%。AEFI中前三位的疫苗依次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减毒)、A群流脑疫苗。结论 AEFI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完整性、及时性均达到国家监测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0—2014年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特征,以评价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4年报告的AEFI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共报告AEFI病例271例,社区覆盖率为100.00%。以一般反应为主,占报告总数的71.22%,异常反应占28.78%。AEFI平均发生率为5.08/10万针次,以无细胞性百白破疫苗发生率最高(1.07/10万针次)。全年均有病例报告,3—10月报告病例数较多;0~2岁年龄组报告数最多,占报告病例数的75.64%。结论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疑似AEFI发生率较低,无疫苗质量事故及接种事故的报告,疫苗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苏州工业园区2015-202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为疫苗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国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管理系统中,收集2015-2020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从江苏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各种疫苗的接种剂次,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AEFI分布特征和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共接种疫苗2 201 515剂,报告AEFI共1 276例,AEFI报告发生率为57.94/10万.AEFI报告发生率位居前5的疫苗,分别为带状疱疹疫苗(CHO细胞,4 918.03/10万剂)、DTaP-IPV-Hib五联疫苗(266.43/10万剂)、麻风疫苗(192.97/10万剂)、百白破疫苗(无细胞,115.79/10万剂)、13价肺炎疫苗(113.75/10万剂).所辖街道全部预防接种单位均有报告,其中启动区街道上报582例,占全区报告总数45.61%.报告数2、3季度多于1、4季度;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各占91.37%、7.75%;主要为<1岁儿童,占48.43%.结论 苏州工业园区AEFI监测报告系统运转正常,各疫苗AEFI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以一般反应为主,未见严重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大规模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甲流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分布特征,评价疫苗接种安全性.方法 对疑似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网络报告系统中福建省2008-2011年监测个案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AEFI分布特征和相关指标.结果 福建省共接种约418万人份甲流疫苗,报告168例AEFI,报告发生率40.16/100万,病例10~19岁组多于其他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86.3%的病例发生在接种后1d内,临床症状以发热多见;与接种有关的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发生率26.53/100万,异常反应发生率5.98/100万,主要为过敏反应,绝大部分预后良好.结论 大规模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AEFI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与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TwP)后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差异。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辖区内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 214名接种DTaP者发生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例,反应率12.86/10万;62 182名接种DTwP者发生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4例,反应率86.84/10万;DTwP反应发生率高于DT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TaP的接种副反应较DTwP低、安全性好,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时最好使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宜昌市2010年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AEFI),评估常规、强化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为免疫规划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审核全市AEFI监测系统上报数据,建立excel数据库。按AEFI发生原因分类:不良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进行分类描述。结果 2010年全市开展29种疫苗136.10万人次的接种,发生AEFI 485例,发生率为35.64/10万,其中异常反应41例,异常反应率3.01/10万。一类疫苗AEFI发生率46.63/10万,二类疫苗AEFI发生率16.89/10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强化免疫AEFI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一般反应以低热和局部反应为主要临床表现,共报告400例,占报告总数82.47%。结论进一步完善AEFI监测系统,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覆盖率。建立疫苗使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促进接种工作规范化、疫苗质量不断提高,确保预防接种工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无锡市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和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 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P - IPV - Hib)的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 分别通过中国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无锡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AEFI监测数据和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 - 2017年无锡市的DTaP和DTaP - IPV - Hib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015 - 2017年无锡市接种DTaP 、DTaP - IPV - Hib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分别为327.67/10万、268.23/10万,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分别为19.79/10万、15.58/10万。DTaP和DTaP - IPV - Hib 的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均以加强免疫为主,集中在接种后0~1 d。一般反应均主要表现为红肿(80.73%,65.31%)、硬结(45.14%,33.33%)和发热(22.69%,44.22%),异常反应主要表现均以过敏性皮疹为主(58.11%,50%)。结论 DTaP和DTaP - IPV - Hib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无差别,均主要发生在加强免疫期间,具有良好的预防接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分析百白破疫苗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报告情况。方法 对2012 - 2014年厦门市AEFI监测系统报告的百白破疫苗相关AEFI个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厦门市6个区中,思明区报告发生率最高。各个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其中4、5、6、7、8、9各月份报告数较多。1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最多,其次为0岁组,随着年龄上升,报告例数逐渐减少。加强免疫剂次的AEFI报告发生率最高,白破疫苗的报告发生率高于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吸附性无细胞百白破+HIB+IPV联合疫苗AEFI报告发生率为79.1/10万,高于无细胞百白破。结论 百白破成分疫苗接种4个剂次中加强剂次AEFI报告发生率最高,也高于白破疫苗的AEFI报告发生率。五联苗替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不能降低AEFI报告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鞍山市2015-2018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 评价鞍山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5-2018年鞍山市AEFI个案数据,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鞍山市2015-2018年累计报告儿童免疫规划疫苗AEFI病例863例, 其中2015年报告199例、2016年报告231例、2017年报告170例、2018年报告263例。总报告发生率为42.53/105, 其中一般反应796例, 占92.24%;异常反应39例, 占4.52%;偶合症26例, 占3.01%;心因性反应1例, 占0.12%;待定1例, 占0.12%。0~1岁年龄段共报告649例, 占总报告数的75.20%。报告数和发生率最高的疫苗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报告336例(93.19/10万)。结论 鞍山市AEFI监测灵敏度较高,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掌握2014年北京市昌平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情况。方法 通过分析2014年昌平区AEFI报告数据,采用相关指标描述AEFI报告情况。结果 2014年昌平区报告AEFI共222例,AEFI报告率为20.73/10万。全区17个行政区均有报告,回龙观报告例数最多共50例。发病年龄集中在2岁以下,多在接种后1天内发生。124例临床表现为发热/红肿/硬结,219例痊愈。报告病例涉及21种生物制品,其中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发生AEFI报告例数居首位(79例),7价肺炎疫苗(PCV-7)AEFI发生报告率居首位(94.16/10万)。结论 2014年昌平区AEFI监测报告率较高,发生年龄小,发生时间间隔短、症状轻。涉及21类生物制品,其中(DTaP)报告病例最多,(PCV-7)发生报告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河北省2010—2018年含麻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 MCV)补充免疫活动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特征,为及时妥善处置补充免疫活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和各市专项上报的MCV补充免疫接种数据,对河北省2010—2018年MCV补充免疫活动中AEFI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河北省2010—2018年MCV补充免疫共报告AEFI个案2 590例,总报告发生率为64.40/10万剂;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0~6岁的儿童。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63.10/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为54.03/10万剂、异常反应为9.08/10万剂。62.19%的异常反应临床诊断为过敏反应导致的皮疹。严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3.18/10万剂。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接种后1 d内。 结论 河北省2010—2018年MCV补充免疫的AEFI病例以一般反应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导致的皮疹类为主,严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未见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肖雷  王凤双  吴殚  冯冉  唐莹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497-1499
目的评价2010年北京市顺义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异常反应发生情况,为今后此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顺义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出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顺义区共报告AEFI病例55例,报告发生率65.3/10万,其中,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分别为20和12例。异常反应中主要为过敏性皮疹,占91.7%。<1岁组AEFI发生率最高,98.2%的AEFI为接种后2天内发生。结论麻疹疫苗安全性较高。在今后工作中,应保持较高的AEFI报告灵敏度,健全鉴定赔偿机制,提高专业人员处置能力。建议在开展大规模接种前做好社会宣传和告知,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1 - 2016年松江区预防接种不良事件(AEFI)报告情况,为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做好AEFI调查处置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 - 2016年松江区AEFI报告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 - 2016年松江区共报告预防接种4 454 897剂次,报告AEFI涉及7 300人,其中不良反应7 284人(一般反应6 866人,异常反应418人),偶合症16人,AEFI平均报告发生率为163.86人/10万剂次。报告的AEFI中男女性别比为1.34∶1,且多发生于0岁和1岁婴幼儿中。夏季是AEFI发生的高峰期,且67.32%的AEFI发生于接种后24 h之内。AEFI临床诊断以发热、红肿、硬结反应为主,占总报告AEFI的90.01%,过敏性皮疹排第二位且在异常反应中发生率最高。报告的AEFI中狂犬病免疫血清的AEFI报告发生率和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均为最高。经比较,3种不同脊灰疫苗、减活乙脑和灭活乙脑疫苗、3种含百白破成分的疫苗AEFI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χ2 = 2.456,P<0.01;χ2 = 41.872,P<0.01;χ2 = 9.794,P<0.01)。结论 松江区AEFI的监测敏感有效。现行的预防接种疫苗安全可靠,预防接种服务规范。一个品质安全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加之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素养和工作规范的落实执行,将可以持续保持预防接种的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海淀区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海淀区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2年报告的AEFI,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年海淀区共报告AEFI个案174例,报告发生率12.0/10万,一般反应报告率为6.4/10万,48 h内报告率和调查率均为100%。AEFI报告个案中≤2岁占82.2%,男、女比例为1.24:1,多发生在接种后24 h,没有明显的季节聚集性。反应分类一般反应占53.5%,异常反应占31.0%,偶合症占15.5%。一般反应以接种百白破后发热/红肿/硬结发生率最高(38.2/10万),异常反应以接种7价肺炎疫苗过敏性皮疹发生率最高(53.3/10万)。结论海淀区AEFI监测敏感性和及时性较高,但仍需进一步加强一般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9.
杨东平  王滨  邢娜  王伟  武蕾 《现代预防医学》2015,(23):4395-4397
摘要:目的 探讨2009-2014年天津市河西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报告的不良反应问题,为疫苗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描述流行病学得方法对河西区监测系统收集的AEFI病例分析。结果 2009-2014年河西区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接报15种疫苗引起的AEFI病例208例,总报告接种剂次为778172剂,AEFI发生率为26.73/10万,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AEFI病例发生。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接种局部红肿及硬结。较为严重有两例,均为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后,一例为血管性水肿、另一例为血小板过敏性紫癜。结论 全区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AEFI病例发生,AEFI报告发生率很低,预防接种的安全性良好。AEFI监测是科学评价接种疫苗的利弊,及时处置AEFI,增加大众对预防接种信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河北省2010—2018年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数据的差异,为优化MCV补充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AEFI个案数据、常规免疫疫苗接种数据和各市专项上报的MCV补充免疫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北省2010—2018年MCV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中AEFI监测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河北省2010—2018年MCV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分别共报告AEFI个案9352例和2590例。常规免疫中AEFI总报告发生率、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分别为47.81/10万剂、45.31/10万剂和2.32/10万剂;补充免疫的分别是64.40/10万剂、54.03/10万剂和9.08/10万剂。严重异常反应中,常规免疫的热性惊厥、血小板计数减少、急性严重过敏反应报告发生率分别为0.07/10万剂、0.16/10万剂和0.02/10万剂;补充免疫的分别是0.35/10万剂、0.07/10万剂和0.15/10万剂。结论2010—2018年河北省MCV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不良反应均以一般反应为主,严重异常反应罕见。河北省MCV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