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彩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2003-200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s)、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噻嗪类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均有利于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的发生率,但也要建立在血压良好控制的基础之上。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最重要的是要达标,即<130/80mmHg,常需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而最常用的联合治疗方案是ACEI或ARBs加小剂量的利尿剂和(或)长效的CCB。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进行分析发现,长效钙通道阻断剂(CCB)的优秀代表硝苯地平控释片的降压达标率最高,应作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首选药物,而且以CCB为主的联合用药明显优于以利尿剂为主的联合方案。另外,在关注药物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外,对患者的肾保护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下面我们将深入讨论长效CCB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很清楚,药物的剂型对药物在体内发挥疗效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其血药浓度与效应有明确相关性的药物来说更是如此。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剂(CCB)就是这样一类药物。同为硝苯地平,但是如果剂型不同,它们的体内药动学过程以及降压疗效有极大差异,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同。同样,不同长效CCB的体内药动学和交感神经激活方面的特点也有明显差异。对临床常用CCB的体内药动学过程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识别真正长效的CCB类降压药物,为临床实践中合理的用药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计海龙 《吉林医学》2014,(14):97-98
目的:调查社区门诊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以指导规范用药。方法:对35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病史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的用药名称、类型,联合用药及血压控制率等问题。结果:在356例高血压患者中,297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83.43%),其中125例单用非复方制剂(42.09%),93例患者两种药物联合使用(31.31%),16例患者三种药物联合使用(5.39%),采用复方制剂63例(21.21%)。服用钙离子拮抗剂(CCB)179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105例;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79例,β-受体阻滞剂40例;利尿剂13例。联合使用降压药物的患者血压的总控制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结论:社区门诊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选择仍以单一和廉价药物为主,高血压控制率较低,规范社区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合理应用,针对合并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方式,可有效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有效降压的基础上比较不同降压药物对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根据所选择降压药物将200例门诊高血压病人分为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组4组(各组n=50),同时设立非高血压对照组(n=50),所有患者均测量24 h动态血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脉搏传导速度(PWV)、桡动脉壁腔比及C-反应蛋白(CRP),比较4类降压药物在降压达标后对血管重构影响的差异。结果:4组高血压患者IMT、PWV、桡动脉壁腔比及CRP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经过有效的降压治疗后较前均明显降低(P〈0.05),以ACEI组降低明显;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经过有效降压治疗血管重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好转,ACEI类药物在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重构方面更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抗高血压药物应根据病情及药物特点选择应用。国际与我国指南明确推荐,老年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应首选利尿剂其降压作用温和,副作用小,联用可减少不良反应,增强降压效果,是抗高血压基础药物。其次是钙通道阻滞剂(CCB)。长效CCB的安全性是足够保证的。老年人高血压中并发脑卒居多,许多实验证明了CCB对脑卒中的发生与死亡有明显益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卒中二级预防方式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社区2014年1月-2014年12月高血压脑卒中病情稳定患者10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CEI 组采用以 ACEI 为基础的降压治疗,CCB 组采用以长效 CCB 为基础的降压治疗。观察1年,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联合利尿剂使用率、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率;入组时和1年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结果:CCB 组脑卒中复发率显著低于 ACEI 组,P<0.05;两组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P>0.05;CCB 组、ACEI 组联合利尿剂使用率、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率相似,P>0.05;入组时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相似,P>0.05;1年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高血压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应用长效CCB 和 ACEI 均有一定效果,但长效 CCB 可更好预防脑卒中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了解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降压治疗状况、高血压控制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成都、贵阳、重庆、昆明的5家三级甲等医院为合作研究中心,于2011年8月~2012年2月在各医院心内科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疾病情况、降压药物应用情况、血压控制状况,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结果 40岁以上住院高血压患者共计2031例,平均年龄(594±103)岁。2级和3级高血压分别占421%、488%,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的患病率均较高,除血压及年龄因素外,80%的患者至少有一个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疾病较为普遍。726%的2、3级高血压患者予以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治疗。降压药物使用最多的是钙通道阻滞剂(CCB)。所有联合降压方案,CCB 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是最常用的降压组合。出院时高血压控制率为545%。影响住院期间高血压治疗达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漏服降压药、高血压分级3级及肥胖。结论 西南地区三甲医院住院高血压患者合并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疾病均较为常见。住院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基本规范,高血压控制率尚可。合理控制高血糖,适宜控制体重,改善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水平,提高服药依从性,对于提高住院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率可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钙通道阻断剂(CCB)有双氢吡啶类和非双氢吡啶类两种,前者在临床上应用较多。近年来学者关注的焦点是,降压药物除降压作用外,对靶器官(心、脑、肾等)是否也具有其他有益作用。CCB已被应用于心肌缺血、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以及神经科相关疾病的治疗。许多学者在CCB的肾脏保护作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发现了CCB对肾功能的有益影响。1CCB对高血压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在血压正常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非洛地平、硝苯地平可增加肾脏灌注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研究发现,对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短期使用CCB后患者的肾血流量升高,但…  相似文献   

10.
美国心、肺、血研究所于2002年12月在JAMA上公布的ALLHAT研究结果提示:高血压患者宜用价廉的噻嗪类利尿剂作为一线药物,其在控制高血压、预防并发症方面,优于钙拮抗剂(CC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此结论马上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争议。5个月后,JNC7委员会提出了高血压预防和处理新指南,该指南建议大多数患者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单独服用或与其他任何一类抗高血压药物合用。但在ASH年会上,围绕ALLHAT和JNC7产生了许多分歧。本文结合我国城市和乡村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现状,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20项国内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随机化试验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系统评价了我国人群使用的各类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为高血压药物在我国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建议:(1)欲确定某类药物优于其他类,需要大量长期的、前瞻性的、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2)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选择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的药品如长效CCB、ACEI等;(3)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了降压治疗4项原则(小剂量、联合、长效、更换用药),为今后规范和推动临床高血压的治疗发挥了重要导向作用;(4)在为患者选用降压药物时,医生不仅要注意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靶器官损害,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条件,有针对性地合理用药,使之疗效满意、副作用少且价格适宜。  相似文献   

11.
1000例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院1000例高血压患者门诊处方,了解高血压病人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降压治疗方案,评估它们是否符合国际高血压治疗指南。方法抽查2004年8~12月某院心内科专科1000例高血压病人门诊处方,详细地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门诊高血压病人常用降压药物为:钙拮抗剂(CCB)38.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24.8%、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18.3%、利尿剂12.0%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6.3%。其中CCB、利尿剂以国产为主,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以进口居多。在1000例病人中,采用一种降压药物占60.6%,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占39.4%。结论门诊高血压病人降压药物应用种类及降压治疗方案基本符合2003年美国和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但也存在利尿剂应用偏少及可能存在降压药物用量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谢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3,(9):1104-1105
目的分析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降压药物的选择。方法选取社区门诊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降压药物的选择。结果 40%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高,降压药物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长效钙拮抗剂及利尿剂为主,且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项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结论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较大的特殊性,因此,应依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情,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3.
背景:少有关于黑人高血压患者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断剂(CCB)治疗的心血管预后的资料。目的:明确在降低不同种族人群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上,ACE抑制剂或CCB是否优于噻嗪类利尿剂。设计、地点和受试者:本研究为ALLH AT试验预先设定的亚组分析,ALLH AT试验是1994年2月至2002年3月间,在33357例年龄≥55岁、至少具有1项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美国和加拿大高血压患者(35%为黑人)中进行的一项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临床预后试验。干预:降压治疗以一种CCB(氨氯地平)、ACE抑制剂(赖诺普利)或噻嗪类利尿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系列证据表明原发性高血压伴有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异常,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六类降压药物对纤溶系统可能有不同的影响,意味着在减少高血压血栓性并发症方面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本就降压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纤溶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降压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药物对患者的降压效应和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可以根据具体患者的病情首先选择利尿剂、β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或者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本文作者对治疗高血压药物的选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降压八段锦"联合高血压药物改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降压八段锦"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按医嘱维持原有服药方案,治疗前后对测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评价高血压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方面,从而全面评估2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改善水平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降压八段锦"联合降压药物可以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降压药物治疗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咪达普利、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美托洛尔治疗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比较各组间血压、尿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及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结果 氨氯地平、拉西地平治疗效果优于咪达普利,前三者的疗效优于美托洛尔.结论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等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治疗高血压选用效果好且副作用少的降压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选用正确合理的降压药,可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提高降压药使用的准确性,避免降压药物的使用盲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血压"药物套餐"治疗方案在住院和门诊高血压患者中的降压疗效和血压达标率.方法 住院和门诊高血压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 住院和门诊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血压达标率明显提高,住院和门诊患者分别由1.1%提高到100%和由22.7%提高到68.3%(P<0.05).住院和门诊患者联合用药率和选择长效药物者比例分别为81.5%和91.5%及82.8%和90.9%.结论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用药,选择以长效ACEI和(或)长效CCB为基础联合βB或利尿剂的用药方案,降压达标率高,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高血压治疗中应用不同降压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7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各25例,分别给予倍博特、代文、络活喜等降压药物治疗,对三组患者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周及8周后三组患者SBP与DBP均有显著降低,且甲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乙组和丙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倍博特具有显著降压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