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单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的含量进行检测,评价两种血小板的质量。方法:对197袋手工血小板、77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进行血小板、RBC和WBC含量检测,了解其达标情况;对76例输注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单采血小板的血小板平均含量为(2.23±0.54)×1011,合格率为74.03%;手工血小板平均含量为(0.62±0.13)×1011,合格率为84.26%;两种血小板的RBC平均含量超过质量标准,WBC平均含量低于质量标准。输注单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的患者分别有87%和80%能够明显改善症状。结论:手工血小板计数含量高于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与之接近,在临床上可合理充分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mPEG-SPA化学修饰血小板表面抗原的修饰效果,及修饰对血小板寿命、血小板凋亡的影响。方法用mPEG-SPA对血小板进行化学修饰;流式法检测修饰前后血小板CD42a及PS荧光强度变化;体外保存血小板检测其寿命。结果经mPEG-SPA修饰后,血小板CD42a表达率由修饰前的(13.48±2.92)%降至修饰后的(5.03±1.68)%;血小板死亡率及PS表达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但修饰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PEG-SPA可有效修饰遮蔽血小板表面抗原,并对血小板寿命、血小板凋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Ca2+]i)、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氯通道阻断剂尼氟灭酸对其的影响。【方法】用Fura-2荧光测钙技术检测血小板[Ca2+]i,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观察氯通道阻断剂尼氟灭酸、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及两者联合对糖尿病人的血小板[Ca2+]i、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结果】①糖尿病人血小板聚集率为(74.9±13.7)%,高于正常人(P<0.05);糖尿病人的静息血小板[Ca2+]i值、钙释放、钙內流分别为(124.5±38.1)nmol/L、(497.1±95.1)nmol/L、(354.3±75.0)nmol/L,均高于正常人(P均<0.05);②尼氟灭酸及硝苯地平抑制血小板钙内流呈浓度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尼氟灭酸(50μmol/L)对糖尿病人血小板钙内流的抑制率为(54.7±14.5)%,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率为(32.3±21.4)%;IC50的硝苯地平(7.5μmol/L)对糖尿病人血小板钙内流的抑制率为(17.9±11.9)%,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率为(32.3±20.4)%;③尼氟灭酸联合硝苯地平对糖尿病人血小板钙有抑制作用,联合作用时尼氟灭酸对钙内流抑制率为(51.9±12.8)%;硝苯地平对钙内流抑制率为(12.4±8.5)%(P均<0.05),两者间不存在交互效应。【结论】糖尿病人血小板聚集率、静息血小板[Ca2+]i及钙运动均高于正常人,血小板呈高反应状态。尼氟灭酸可抑制糖尿病人血小板聚集和钙内流,可能与血小板膜存在对尼氟灭酸敏感的氯通道有关。尼氟灭酸与硝苯地平联合对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钙运动无协同及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减少的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数量会因为种族群体的不同而变化,有文献报道,回族血小板数量比其它民族低,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原因很多,其中饮食、药物与血小板数量密切相关,血小板减少对麻醉及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该疾病的流行病学;食物、药物对血小板的影响;血小板与麻醉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与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灿红  胡继芬 《医学综述》2008,14(8):1236-1238
子痫前期血小板各项指标均产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平均体积增大;血小板聚集性、血小板黏附率、血浆内皮素及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增高;血小板活化;血浆β-血栓球蛋白、血小板第4因子水平、P-选择素,以及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即CD63、及糖蛋白Ⅱb/Ⅲa均升高。现将国内外学者对血小板与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液分析仪Xs-1000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与手工复检的比较分析。方法测定血液分析仪Xs-1000CD-3700和手工血小板计数的精密度,线性。根据血小板数量将100例静脉血分为血小板数量降低组(PLT≤50&#215;109/L)、血小板数量正常组(50&#215;109/L〈PLT≤350&#215;109/L)、血小板数量增高组(PLT〉350&#215;109/L)。在根据血小板体积大小又分为小血小板组、正常血小板组、大血小板组。使用血液分析仪Xs-1000CD-3700对血小板进行测定,并进行手工血小板显微镜计数。结果 Xs-1000血小板计数的精密度较高,变异系数〈3%,血小板计数有良好的线性。在血小板数量及大小正常时用仪器Xs-1000、CD-3700及手工血小板计数的结果较为接近,当血小板体积较小(MCV〈55fl)及直方图异常时仪器Xi-1000血小板计数与手工血小板计数差异较大,而仪器CD-3700血小板计数与手工血小板计数较为接近。结论仪器Xi-1000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较高,但当血小板体积较小以及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需手工复检血小板计数或用光学法检测,已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CEACAM1)源性多肽KM17对血小板聚集、释放、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小板聚集仪观察多肽KM17对凝血酶、胶原、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等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观察多肽KM17对ADP激活血小板后P-选择素释放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多肽KM17对血小板静态黏附于胶原基质的影响。结果 多肽KM17能显著促进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呈剂量依赖(P <0.05),而对AA、胶原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多肽KM17对ADP激活血小板后P-选择素释放及血小板静态黏附于胶原基质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肽KM17可明显促进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但对ADP活化血小板后P-选择素释放及血小板静态黏附于胶原基质未见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连素(BR)是临床治疗肠道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1987年我们发现它还有抗血小板作用。现简要报道初步结果如下:以家兔血小板为实验材料,使用发光血小板聚集仪,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及贫含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激活剂有ADP、钙离子载体A23187、花生四烯酸(AA)及胶原。它们在试验系统中的最终浓度依次分别为6.6、3.1μmol/L,1.43mmol/L及6.9mh/L。在本实验条件下BR对血小板变形反应的抑制作用为胶原>A23187>AA>ADP;对血小板聚集反应的抑制作用和对血小板释放ATP的抑制作用均为胶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方法:将首诊为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的涂片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在OLYMPUS CX31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形态,以进一步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从而对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进一步的针对治疗;结果:286例中77例(26.92%)诊断为血液病;73例(25.53%)符合ITP的骨髓象;55例(19.23%)伴有巨幼红细胞贫血表现;34例(11.89%)为假性血小板减少;47例(16.43%)为其它疾病引起;结论: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对首诊为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并对临床用药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对血小板数量、功能的影响。方法 普通犬10只,进行体外循环,于体外循环前后选择不同时间点检测血小板计数、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Ib)、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浆血栓素B2等血小板获得性损害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数量下降,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受损,GPIb分子数减少,GMP-140分子数及血浆血栓素B2浓度均上升。结论 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小板数量急剧下降;聚集及粘附功能受损;血小板内α颗粒释放增加;血小板膜GPIb分子数下降;血小板内前列腺素代谢增强。  相似文献   

11.
<正> 妊娠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pura),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其抗血小板抗体直接对抗血小板,而受到抗体影响的血小板则潴留于脾脏及其他网状内皮系统,造成外周血小板减少及临床出血倾向。抗血小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及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Galileo-Neo全自动血型仪及Capture-P Ready Screen试剂盒对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进行输注前、输注后血小板抗体检测,并观察输注疗效.结果 143例输血小板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57例,阳性率39.9%;输注有效110例,有效率76.9%.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血小板输注次数和配型血小板使用对血小板抗体产生有影响(P<0.05);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524,95% CI 1.143~5.574)、血小板输注次数(血小板输注≥5次相比1次,OR=5.554,95% CI 2.296~13.434;血小板输注≥5次相比2次,OR=3.300,95% CI 1.297~8.397)对血小板抗体产生有影响(P<0.05);血小板抗体对其输注效果有影响(P<0.05).结论 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减少输注次数,能够降低抗体的产生;同时,避免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能够提高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正常动物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给予红景天苷5 d,观察其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小鼠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数的影响;采用体外血小板聚集法,利用不同的诱导剂,观察红景天苷对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结果:红景天苷各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对ADP、花生四烯酸和胶原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红景天苷1.85、0.93 m g/mL能显著降低1 min、5 min体外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红景天苷48.0、24.0 mg/kg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各剂量组对血小板数目无明显影响.结论:红景天苷明显降低大鼠和家兔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加新  叶军  张立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760-3761
目的:分析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中网织血小板(RP)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变化的原因。方法:血球计数仪对正常人群及肝病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进行计数,流式细胞术测定网织血小板占血小板的百分比(RP%)。结果:慢性肝炎患者大血小板比率(P-LCR)高于正常人群(P<0.05);肝硬化患者RP计数和RP%与正常人群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小于正常人群(P<0.05)。结论:慢性肝炎患者血小板降低与血小板破坏过多有关;肝硬化患者血小板降低与网织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血液病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非血液病患者40例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对1hCCI、24hCCI值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血液病患者输注冰冻保存血小板组与血液病患者输注新鲜血小板组相比1hCCI值无显著差异(P>0.05),24hCCI值显著降低(P<0.05)。血小板输注后均无严重输血反应,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总体相当,冰冻血小板临床疗效良好。结论: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对因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对血液病患者,新鲜机采血小板长期疗效优于冰冻保存血小板。  相似文献   

16.
周晓映 《疑难病杂志》2012,11(8):642-644
<正>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时血小板的活化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血小板参数中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指数反映了血小板的生成和衰亡的情况及其功能,其中MPV反映了血小板形状的改变及血小板的活化,检测MPV是评估血小板功能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对预测急性心  相似文献   

17.
赵越  叶宏军  余黎  卞慧敏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12):2030-2034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以比浊法测定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二磷酸腺苷 (ADP)、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花生四烯酸 (AA) 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运用荧光法观察血小板经 ADP 激活前后的[Ca2+i 的变化。结果 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 ADP、PAF、AA 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在终质量浓度为生药 9.26 mg/mL 时,除山药/茯苓药对外,均不同程度降低 ADP 激活的血小板释放 Ca2+ 的作用。结论 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均具有不同程度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中以山茱萸/丹皮药对作用尤为显著,其抗 ADP 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内钙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受体放射配基分析方法观察不同年龄大鼠血小板聚集性、血浆脂质水平及血小板膜LDL受体活性的改变。结果表明,老年大鼠血小板对ADP诱导的聚集反应性明显增强;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血小板膜LDL受体活性增强,解离常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本文作者认为血小板膜受体活性的增强及血浆LDL水平的增高可促进LDL与血小板的结合,提高了LDL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与老年大鼠血小板高反应性改变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拮抗剂——四肽Arg-Gly-Asp-Ser(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CD62p表达的作用,探讨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终浓度5μmol/L,下同)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最大聚集率(rPA,max)、静息血小板和ADP诱导的血小板CD62p表达,检测不同浓度RGDS对ADP诱导的rPA,max的抑制率和血小板CD62p表达的抑制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5种浓度(50、100、200、400、800μmol/L)的RGDS对rPA,max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正常人静息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为(3.5±0.6)%;ADP激动的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为(65.6±1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50、100μmol/L的RGDS对血小板CD62p表达无抑制作用;当RGDS浓度≥200μmol/L时(200、400、800μmol/L),其可抑制血小板CD62p的表达;RGDS对rPA,max的抑制作用和其对血小板CD62p表达的抑制作用相关。【结论】RGDS浓度〈200μmol/L时,对ADP诱导的血小板释放反应无影响;RGDS浓度≥200μmol/L时,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释放反应;与RGDS显著的抗聚集效应相比,其对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比较小:RGDS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的作用与其抗血小板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西宁地区手工(离心)白膜法制备的血小板制品(以下简称浓缩血小板)与采用美国mcs+采集的血小板制品(以下简称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差异,选择理想的血小板制备方法,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质量。方法:采用抽检方式对中心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及机采血小板进行质量检测,其中包括红细胞沾染量、白细胞沾染量、血小板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2010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对中心血小板制品的抽检结果显示:机采血小板红细胞沾染量、白细胞沾染量明显低于浓缩血小板,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有效成份血小板含量,机采血小板明显高于浓缩血小板,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浓缩血小板质量低于机采血小板,其制备工艺有待改进和优化,以降低红细胞、白细胞残留量,提高血小板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