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腕部神经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给22例患者行超声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功能训练等术后综合康复处理。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给所有患者进行手指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结果 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5%。结论 在腕部神经肌腱修复术后,给予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腱愈合,恢复手功能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内在肌训练对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60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于修复术后48 h,实验组进行手内在肌训练,并进行指屈肌腱被动训练和指伸肌腱主动训练,对照组只接受指屈肌腱被动训练和指伸肌腱主动训练。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明尼苏达手灵巧度评定(MMDT)和普渡手小关节精细运动评定(PPT)。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明尼苏达手灵巧度和普渡手小关节精细运动评定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手内在肌训练能够改善患手灵巧度和协调运动功能,并能促进手精细运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自发性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受针灸联合个性化运动康复处方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接收的91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成A组(n=46例)和B组(n=45例),其中B组使用个性化运动康复,而A组则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完成治疗后,比较两组疼痛问题以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VAS评分(2.11±0.68)分明显低于B组治疗后VAS评分(4.56±1.07)分,并且A组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62.15±3.35)分明显高于B组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54.03±2.21)分(P<0.05)。结论采取针灸联合个性化运动康复处方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改善了患者的疼痛问题和上肢运动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早期行系统治疗及康复护理的方法。方法:对98例屈指肌腱修复后患者在术后2~3d开始康复治疗及护理,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的运动功能动训练及物理疗法等。结果:98例患者中,85例手功能达到完全及接近完全恢复正常功能,11例手功能恢复到生活能自理状态,3例因伤情复杂恢复较差,需做手功能修正术。结论: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患者早期开始系统康复治疗及护理,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手指屈伸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患者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手外伤患者60例 ,分为康复组 (A组 )30例和对照组 (B组 )30例 ,A组病人采取早期康复治疗 ,B组病人按常规治疗 ,治疗前后进行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 :治疗后A组Barthel指数评定分数明显高于B组病人 (P<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手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训练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手外伤行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指导其进行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综合训练.结果:观察组二期断蒂术后2周肌腱总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手功能综合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训练能有效减轻患肢肌肉酸痛,肌腱萎缩,关节粘连僵硬、活动障碍等并发症,促进患指感觉功能的恢复,最终确保患手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126例肩手综合征患者分A组68例和B组58例,A组给予康复宣教、心理疏导、保持良肢位、患肢向心压缩性缠扎法、主被动运动及针刺等。B组按常规对肢体进行良肢位护理及主被动活动等。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简式Fugl-Meyer评分达63~66分的例数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A组高于B组;临床疗效比较,A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63.2%、94.1%与32.8%、74.1%,P0.05)。结论:规范系统的综合康复疗法可提高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患肢功能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治疗对Ⅱ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8例(84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12例(28指)进行超声治疗和功能训练;B组11例(28指)给予功能训练(同A组)和假超声治疗;C组15例(28指)仅给予术后常规处理。术后进行TAM评定、手指运动功能损伤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结果第4周末,A组与B组的3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2周末时,所测的3项指标,A组、B组和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早期使用超声治疗,对消炎消肿、减轻粘连形成和改善手功能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腕手功能评定与重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提取和分析,建立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脑卒中患者腕手运动功能评定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客观评价中枢神经损伤后上肢及腕手的运动功能,开展不同方案低频电刺激方法促进瘫痪腕手运动重建的疗效评价和相关研究。方法选择Fugl-Meyer上肢腕手评分≥7分的脑梗死、脑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A(常规康复+低频电刺激伸肌),治疗组B(常规康复+低频电刺激屈伸肌)和对照组(常规康复),采集患者上肢肘和手腕部活动时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提取特征值最大振幅(MAX)、所得肌电信号经整流滤波后单位时间内曲线下面积的总和(AE-MG)。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腕手功能均有恢复;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47%但治疗组手腕部MAX、AE-MG、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ADL值提高较明显(P<0.05),且治疗组B的疗效(总有效率72.54%)大于治疗组A(总有效率60.76%)。结论sEMG信号检测是一种客观、灵敏且精确的运动评定方法,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腕部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腕部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康复治疗的介入时机及有效方法。方法:11例腕部屈肌腱损伤修复术患者列入本研究。治疗组9例,康复介入时间为3—6周,损伤累及39指、64条屈指肌腱及14条屈腕与掌长肌腱;对照组2例,康复介入时间超过术后6周,分别为术后10周和12周,损伤累及10指、17条屈指肌腱及2条屈腕与掌长肌腱。所有病例均接受每日1次,每周5次的以肌腱损伤康复为主的康复治疗。治疗次数:治疗组20—50次,平均33±7.62次;对照组分别为30次和60次,平均45次。于治疗开始前、结束的次日,分别对患者屈肌腱受伤的手指及健手的相应手指进行主动关节活动度的测量。结果:治疗组伤指的优良率由治疗前的5.13%提高至89.79%,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伤指优良率没发生变化,仅为60%;经治疗两组伤指的TAM百分率均明显提高,但治疗组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呈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腕部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患者,尽管康复介入的时间已超过术后3周,但经特定的康复治疗程序后仍可获得很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平衡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作用。方法:脑卒中偏瘫并发SHS患者64例,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B组21例取偏瘫、肩痛及升提穴平衡针刺治疗;C组22例按A、B组方案综合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FMA)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评定上肢及手的功能,3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组明显优于A、B组(均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状况(PPI)评分,3组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C组低于A、B组(均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衡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SHS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早期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例24指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患者,根据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康复介入时间分成两组,手术后4周内进行康复的7例13指为早期康复组,手术4周后进行康复的5例11指为对照组。两组采用近似的康复方法。肌腱功能采用肌腱总活动度测定(TAM)评定。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组TAM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术后应尽早进行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脑损伤患者恢复期功能及能力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被随机分3组,每组30例。综合康复组(C组)接受综合康复治疗(药物+OT+PT+ST+认知+高压氧)。单一康复治疗组(B组)只接受部分康复项目,不接受认知训练。单纯治疗组(A组)只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结果3个月后C组较B组及A组在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肢体功能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对脑损伤患者恢复期功能及能力的影响较单一康复和单纯药物治疗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不同程度手外伤均可导致手的功能不同程度丧失或障碍[1]。手外伤手术的目的在于修复或重建手部的解剖结构,而手的功能恢复主要在于术后康复护理,因此,术后的功能康复护理至关重要。康复是在治疗的基础上,强调预防挛缩,防止肌腱粘连、组织水肿等[2]。应用训练方法,可以锻炼肌肉力量,刺激潜在能力以恢复丧失的功能。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视术后护理及早期康复,使患者获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效地减少或者减轻术后功能障碍,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1临床资料2003年-2005年共收治各种类型手外伤患者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20-50岁,平均…  相似文献   

15.
吴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69-4169
手外伤多为骨、关节、神经、血管、肌腱、韧带及皮肤软组织的复合型损伤。功能损害较为复杂,且常伴有上肢其他部分的损伤,所以手的康复常包括整个上肢功能的恢复,故康复护理甚为重要。现将本人护理的手外伤患者的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5岁。其中压砸伤20例,切割伤21例,绞轧伤9例。本组中肌腱单纯断伤12例,肌腱断伤并发软组织挫伤20例,  相似文献   

16.
肌腱断裂修复术后如何加速愈合、防治粘连、恢复功能,一直是肌腱外科和手康复研究的重点。我院从1993年以后相应地开展了此方面研究,同时进行了术后的临床观测与应用,我们采用一期显微缝合和腱移植,同时修复腱外膜、腱鞘及腱周组织,对不能修复的采用筋膜、生物膜、肌腱周围包裹治疗,并术后进行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等康复治疗手屈指肌腱断裂8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990~1992年经我院收治的单纯手肌腱损伤并随访病人90例、126指、176根肌腱(未…  相似文献   

17.
肌腱修复术后良好的固定是肌腱愈合的基础,而术后固定易形成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影响手功能恢复。根据手部伸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不同阶段进行系统康复治疗,明显改善患者手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2组各28例,均按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常规处理,并配合综合康复治疗。A组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疏导及增加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A组更显著;Lindmark手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抗抑郁治疗能明显缓解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治疗的依从性和肢体功能明显提高,提示脑卒中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配合心理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手外伤手僵硬患者施行促进屈肌腱滑动的训练方案后,手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30例手外伤所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32指,进行综合的康复治疗及作业治疗活动.观察组15例,34指,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促进屈肌腱滑动的训练方案.具体做法包括:关节定位训练,勾拳、握拳、直角握拳训练,屈浅肌腱的单独滑动训练,单独的掌指关节关节屈曲训练.疗程结束后采用CASRROLL手功能测试表测试手的整体功能,采用国际手外科学会推荐的总主活动度(TAM)对每个手指进行测定并统计优良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间的CARROLL值经t检验,t=4.971,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AM值,经t检验,t=3.45,P< 0.001,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手指TAM的优良率为70.6%,无一例患者功能为差.对照组手指TAM的优良率为34.4%,有2例患者功能被评为差.优良率经秩和检验,Z=3.262,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于手外伤后没有及时得到康复训练而手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施行关节松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康复治疗同时,也要注意屈肌腱滑动差的问题,应该促进肌腱的滑动,以取得更好的手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治疗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疗程28d。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综合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