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0例(62指)例Ⅱ区屈肌腱损伤病人行MTang法缝合,石膏固定后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31指)和对照组(18例31指)。肌腱修复后观察组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4周及12周进行手指总关节活动度(TAM)评定、手指运动功能损伤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4周及12周TAM评定、手指运动功能损伤评分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Ⅱ区肌腱损伤修复后手部功能的恢复,减轻粘连形成,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2.
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60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手指屈肌腱修复术后第1天即使用支具情况下开始进行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术后3个月按TAM评定两组患指疗效,治疗组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6.7%,明显高于对照组。屈肌腱术后功能锻炼愈早,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愈高。  相似文献   

3.
将60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手指屈肌腱修复术后第1天即使用支具情况下开始进行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术后3个月按TAM评定两组患指疗效,治疗组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6.7%,明显高于对照组。屈肌腱术后功能锻炼愈早,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愈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内在肌训练对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60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于修复术后48 h,实验组进行手内在肌训练,并进行指屈肌腱被动训练和指伸肌腱主动训练,对照组只接受指屈肌腱被动训练和指伸肌腱主动训练。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明尼苏达手灵巧度评定(MMDT)和普渡手小关节精细运动评定(PPT)。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明尼苏达手灵巧度和普渡手小关节精细运动评定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手内在肌训练能够改善患手灵巧度和协调运动功能,并能促进手精细运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Ⅱ区屈肌腱损伤较多见,修复方法较多.传统治疗方法在屈肌腱修复术后行"屈腕、掌指、指间关节"固定3周,后进行功能锻炼,其效果较差.自1996年以来,对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早期即进行临床康复锻炼,临床应用40例,疗效满意,并抽取40例以往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Ⅱ区屈肌腱损伤病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Ⅱ区屈肌腱损伤较多见,修复方法较多。传统治疗方法在屈肌腱修复术后行“屈腕、掌指、指间关节”固定3周。后进行功能锻炼,其效果较差。自1996年以来,对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早期即进行临床康复锻炼,临床应用40例,疗效满意,并抽取40例以往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Ⅱ区屈肌腱损伤病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对指V区屈肌腱损伤伴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手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指V区屈肌腱损伤伴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患者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6例、88指)和对照组(27例、91指)。术后给予2组患者常规治疗;术后4周时,2组患者开始进行主被动活动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8天开始进行早期运动。术后第12周,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测定法、周围神经感觉功能评价及肩臂手残疾问卷(DASH)对2组患者的手部功能进行评定,记录患者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及握力。 结果 术后第12周时,观察组TAM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腕关节掌屈、背伸、尺偏、桡偏4种状态下的主动活动度[(56.08±11.05)°、(49.31±9.67)°、(32.50±8.10)°、(23.65±6.34)°]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周时,观察组握力百分比、神经修复后手功能及DASH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运动可促进指V区屈肌腱损伤伴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对患手功能恢复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虚拟情景反馈训练对Ⅱ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Ⅱ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功能训练、关节松动技术、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等。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虚拟情景反馈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手指的侧捏力、三点捏力及握力进行测试,采用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评定患者的手功能及上肢功能,对掌指关节(MP)、近端指间关节(PIP)、远端指间关节(DIP)的主动活动范围及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TAM)进行评估对比。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手指肌力、UEFT、MP、PIP、DIP活动度及TAM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手指侧捏力[(6.56±0.22)kg]、三点捏力[(5.61±0.21)kg]、握力[(20.73±1.63)kg]、UEFT评分[(82.17±2.98)分]、PIP活动度[(83.44±9.05)°]、DIP活动度[(62.48±8.18)°]及TAM[(213.52±30.1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2组患者MP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虚拟情景反馈训练,能明显改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手指关节活动范围和手部肌力,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手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用可吸收防粘连膜促进Ⅱ区屈指肌腱愈合与减少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将Ⅱ区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67例患者80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防粘连膜组(试验组,33例,共39指),术中肌腱吻合完成后,肌腱断端包以医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另一组为无防粘连膜组(对照组,34例,共41指),术中修复屈肌腱后直接缝合皮肤。在术后12周,采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标准评价肌腱的功能状况;采用Lovett分级法评价患指屈指肌力。结果两组术后无肌腱再断裂病例出现。在术后12周时,根据TAM系统评定标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4.9%和70.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指屈指肌力恢复正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95.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结论医用可吸收膜具有促进Ⅱ区屈指肌腱愈合的效果,可有效防止术后肌腱粘连,改善患指主动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暗示疗法对拇长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58例拇长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暗示疗法.结果 2组病例治疗后手指功能恢复情况对照显示,实验组30例中28例恢复良好,2例欠佳;对照组28例中19例恢复良好,9例欠佳.实验组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暗示应用于拇长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康复训练中,可增强患者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训练,有助于患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比应用多组套圈吻合法与改良Kessler法修复指深屈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指深屈肌腱断裂致手指屈曲活动受限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多组套圈吻合法修复,B组采用改良Kessler法修复,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A组肌腱再次断裂2例,肌腱粘连致手指屈、伸活动受限3例,肌腱粘连不明显、无疼痛、屈、伸活动恢复良好55例;B组肌腱再次断裂14例,肌腱粘连致手指屈、伸活动受限25例,肌腱粘连不明显、无疼痛、屈、伸活动恢复良好21例,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组套圈吻合法修复指深屈肌腱断裂综合疗效优于改良Kessler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透明质酸钠预防屈肌腱粘连、恢复手功能的效果。方法:于2001-03/2003-07观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屈肌腱损伤修复使用透明质酸钠患者32例(53条屈肌腱)。在对手及前臂Ⅱ、Ⅲ、Ⅳ区屈肌腱损伤应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缝接肌腱的同时,将透明质酸钠注射到腱鞘内或喷涂于肌腱缝合口周围,术后在外固定保护位下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同期选取31例52条屈肌腱损伤同法修复,但术中不应用透明质酸钠,以作为对照。两组均在术后6个月随访。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法加以检测伤手功能以评估疗效。结果:透明质酸钠组32例53条肌腱随访26例46条肌腱,随访率81%;对照组31例患者52条屈肌腱损全部获得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6个月。透明质酸钠组随访46条肌腱,效果优良者为40条,优良率为87%,未用透明质酸钠的对照组随访52条肌腱,效果优良者为35条,优良率为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1;P<0.05)。结论:手及前臂Ⅱ、Ⅲ、Ⅳ区屈肌腱损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可预防和减轻屈肌腱术后粘连,显著促进伤手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Ⅱ区与V区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将38例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依损伤部位分Ⅱ区组20例(46指)和V区组18例(44指)。2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背侧石膏托固定、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等治疗。术后12周时进行总主动活动范围测量法(TAM )和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V区组TAM优良率及UEFI评分均明显高于Ⅱ区组(P<0.05)。V区组指间关节伸直缺失明显低于Ⅱ区组(P<0.01)。结论: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采用主动运动方案安全有效,而且V区损伤后手指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均优于Ⅱ区。  相似文献   

14.
邓海涨  张雪梅  文琳钊 《护理研究》2007,21(16):1455-1456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联合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病人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0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脊髓损伤致截瘫病人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A组术后常规给予营养神经治疗;B组术后在常规营养神经治疗的同时行高压氧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定,检测血中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B组病人脊髓损伤功能改善、SOD、EGF升高及LPO降低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联合功能锻炼可促进脊髓损伤病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手外伤修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使部分患者能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在功能恢复上获得满意效果[1.2]。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专科综合康复治疗与单纯运动治疗对于肌腱松解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3—8月住院的手肌腱粘连患者60例,主要累及2—5指,其中屈肌腱57例(II或III区),伸肌腱3例。按患者所住病区分为单纯运动治疗组(A组)和综合康复治疗组(B组)。A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30.0±6.1)岁;其中断指再植4例,肌腱吻合15例19条,肌腱修复8例10条,指骨骨折3例。B组30例,男18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综合训练对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手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对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去除石膏或小夹板等外固定后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加综合训练组(B组),每组40例,每组患者进行腕关节及手部功能测定后A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腕关节功能训练;B组患者进行综合训练.经3个疗程后,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部功能,包括:腕部疼痛、腕关节活动度、手部握力等.结果 2组患者经训练后其腕关节屈、伸、旋前、旋后、尺偏、桡偏角度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改善,训练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训练后其腕关节屈、伸、旋前、旋后、尺偏、桡偏角改善B组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训练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部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黄琴  黄涛  陈燕花  夏晓萱 《中国康复》2013,28(6):449-450
目的:探讨早期主动运动对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影响.方法:41例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46指)和对照组21例(48指).观察组术后第3天开始采用早期主动运动方案;对照组术后制动3周后开始康复治疗.术后12周对2组患者进行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AM)系统评定和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指TAM优良率及UEF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指间关节伸直缺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采用主动运动方案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部屈肌腱损伤术后增殖期功能锻炼的方法,最大限度降低缝合肌腱再次断裂的机率.方法对照组(40例)术后增殖期功能锻炼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锻炼的次数与强度,观察组(40例)术后增殖期功能锻炼不随时间延长增加次数与强度.结果观察组缝合肌腱断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意义;两组患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屈肌腱损伤术后增殖期,功能锻炼不增加或适当减少锻炼次数与强度,在保证患手功能优良率的同时,可降低缝合肌腱再次断裂的机率.  相似文献   

19.
选择25例(25指)切割伤手部屈肌腱Ⅱ区断裂的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评价切割伤屈肌腱Ⅱ区断裂修复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接受治疗的患者仅有6例6指行二次手术松解肌腱,且接受治疗的患指TAM评定优良率较以往大大提高。早期康复治疗对切割伤肌腱断裂术后的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手部屈肌腱损伤术后增殖期功能锻炼的方法 ,最大限度降低缝合肌腱再次断裂的机率。方法 对照组 (4 0例 )术后增殖期功能锻炼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锻炼的次数与强度 ,观察组 (4 0例 )术后增殖期功能锻炼不随时间延长增加次数与强度。结果 观察组缝合肌腱断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有显著意义 ;两组患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屈肌腱损伤术后增殖期 ,功能锻炼不增加或适当减少锻炼次数与强度 ,在保证患手功能优良率的同时 ,可降低缝合肌腱再次断裂的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