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以推断病情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53例临床病例,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性别、发病年龄及病程、诱发因素、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53例病人中以气阴两虚型最为多见,诱发因素以外感为主,兼证以湿热内蕴最为多见.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比较,脾肾气虚型临床表现最轻,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最重,P<0.05.结论:IgA肾病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外感、湿热、瘀血等.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且随病机演变,其临床表现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以推断病情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5 3例临床病例,根据《2 0 0 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性别、发病年龄及病程、诱发因素、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5 3例病人中以气阴两虚型最为多见,诱发因素以外感为主,兼证以湿热内蕴最为多见。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比较,脾肾气虚型临床表现最轻,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最重,P <0 . 0 5。结论:IgA肾病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外感、湿热、瘀血等。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且随病机演变,其临床表现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其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53例临床病例,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病理参数、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53例病人中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比较,脾肾气虚型临床表现最轻,病理改变最轻,病理分级最低,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最重,病理改变最重,病理分级最高,P<0.05。结论:IgA肾病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外感、湿热、瘀血等。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且随病机演变,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4.
石承乾  鲁科达 《新中医》2019,51(3):265-267
简版:IgA肾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医学认为,IgA肾病核心病机为正虚邪实,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邪实以血瘀、湿热多见,益气养阴祛瘀法为IgA肾病的主要治法。笔者就益气养阴祛瘀法治疗IgA肾病的中医理论依据及现代实验室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可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IgA肾病属于中医"水肿"、"腰痛"、"尿血"、"虚劳"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辨证施治本病已取得一些进展。笔者有幸师从李学铭教授,现将李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李师认为,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有气血阴阳亏虚及脏腑虚损;标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是亚太地区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原因.本文从IgA肾病病因病机特点、临证论治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IgA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风热合邪是本病的发病因素,气阴两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虚的程度与风热合邪致病能力的较量导致临床表现时轻时重.风热合邪之中风邪是主要发病因素,又分为外...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张琪教授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型尿血证的经验方。张琪教授认为,IgA肾病尿血证病因病机复杂,病势缠绵难愈。多数患者为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阴两虚较为突出,其经验方益气养阴汤在临床应用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IgA肾病(IgAN)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是我国主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中医药治疗IgA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从IgA肾病临床证候特点来看,可归属于中医学“尿血”、“腰痛”、“水肿”、“虚劳”等范畴,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好发于本虚之体.本病以脾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瘀血内结贯穿始终,为本虚标实之证.中医药对IgA肾病的治疗多分为分型分期治疗、守方治疗和中药注射剂治疗.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是引起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最常见病因。高彦彬教授认为IgA肾病属中医“络病”范畴,病性本虚标实,辨证分型主张“以虚定型,以实定候”,本虚分为肝肾亏虚、气阴两虚、脾肾两虚、阴阳两虚4个证型,标实分为热毒伤络、风伏肾络、湿热壅络、肾络瘀阻、浊毒闭络5个证候;治疗上主张分期论治,以通络为主;急性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治以祛邪通络;慢性缓解期,以正虚为主,虚实夹杂,治以扶正通络;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IgA肾病中医证候谱分布及其与西医临床指标的关系研究,探讨本病证候分布规律,为提高IgA肾病的辨证准确率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06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调查,收集实验室检查资料,计算肾小球滤过率。遵循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采用主、次症定证候法确定证候类型,分析中医证候分型与西医实验室指标及肾功能的关系。结果:本证以气阴两虚证居多,兼证以湿热候多见。气阴两虚证多见慢性肾炎型,脾肾阳虚证多呈大量蛋白尿型。肾小球滤过功能由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依次呈现降低趋势,其证候呈现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阳虚-阴阳两虚的演变规律。当本虚证兼瘀血候时肾功能损害较重,兼湿热候时尿蛋白排泄量较多。结论:IgA肾病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其证候变化与病情轻重存在相关性,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和既病防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病理机制复杂,热邪为IgA肾病诱发和加重的始动因素,湿毒内蕴是IgA肾病关键病机,瘀血为IgA肾病病理基础,气阴两虚为IgA肾病的根本病机。设立总治则为祛邪扶正,常用治疗方法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益气养阴。  相似文献   

12.
IgA肾病辨证论治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IgA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属于本虚标实和虚实夹杂之证,与疾病发展阶段关系非常密切。急性发作阶段以外感湿热之邪实为主,而慢性持续性阶段则以脏腑阴阳、气血之本虚为要。分阶段进行辨证论治更切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IgA肾病且辨证为气阴两虚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降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复方颗粒,4周为1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值、实验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复方颗粒是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的有效方剂,能明显减少患者蛋白尿、血尿,稳定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57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虚证证候进行了辨证分型的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调查IgA肾病患者57例,对症状、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进行评分,统计其出现的频率和积分,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虚证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血尿多见于阴虚及气阴两虚型;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及24h尿蛋白定量偏多与脾肾气虚型密切相关;高血压发生率肝肾阴虚组明显高于脾肾气虚组及气阴两虚组;病理损害程度肝肾阴虚组最轻,明显低于脾肾气虚组及气阴两虚组(P<0.05)。结论:IgA肾病中医虚证的3种主要证型其临床指标和病理改变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病理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病理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中医辨证,将142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脾肺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及脾肾阳虚4个证型;同时根据Katafuchi积分,对这些患者的肾脏病理损害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脾肾阳虚型IgA肾病患者的平均Katafuchi积分、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及血管积分在4个证型中均是最高的,经过统计学处理与其他3个证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肾阳虚型IgA肾病患者的肾脏病理损害较其他3个证型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王铁良教授从事肾病临床与科研已40余载,对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IgA肾病辨证分为4型:风热上犯,结于咽喉;脾失健运,气不统血;气阴两虚,湿瘀阻络;肝肾阴虚,湿热内蕴.分别遣方用药,并强调治疗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分为湿热蕴结,风湿内扰;气阴两虚兼血瘀;脾肾阳虚兼血瘀三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加减治疗。结果:湿热蕴结,风湿内扰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为9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2%,治疗组为9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肾阳虚兼血瘀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为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介绍袁军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临证经验.袁教授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标实为风热、风湿、水湿(湿热)、瘀血.并提出了以"肺-脾-肾"为中心的五脏同治和气血水同治的治则思想,在控制病情、避免药物不良反应、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张琪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琪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根据不同阶段特点采用分期与分型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将本病分为三个主型和三个兼证辨证,三个主型为气阴两虚型、脾肾两虚型和脾肾虚衰型,三个兼证则以糖尿病肾病夹瘀血、夹湿浊、晚期以湿浊(毒)瘀血壅结为常见,较符合本病发展规律。根据主型及兼证不同予以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0.
马红珍  何灵芝  陈红波  卢冰 《中医杂志》2011,(17):1483-1485
目的观察IgA肾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123例IgA肾病患者辨证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3型,检测各证型患者血压、生化指标、评定病理分级,并分析其关系。结果 3组证型中肝肾阴虚型血肌酐(SCr)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1);脾肾气虚型白蛋白(Alb)水平低于气阴两虚型(P<0.05),24h尿蛋白定量大于气阴两虚型(P<0.05);脾肾气虚型总胆固醇水平高于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型(P<0.01);肝肾阴虚型IgG水平低于气阴两虚型(P<0.05);肝肾阴虚型收缩压高于气阴两虚型(P<0.05)。各证型患者病理分级中Ⅲ级、Ⅳ级最多见,共95例占77.24%,但各证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以气阴两虚型最多见、病理分级较高,脾肾气虚型患者蛋白尿排泄多但病理改变相对较轻,肝肾阴虚型常伴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