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糖尿病肾脏病(DK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世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然而DKD起病隐匿,进入临床蛋白尿期后进展迅速,当肾功能明显受损后,常规治疗难以延缓疾病进展。因此,探究能够延缓晚期DKD疾病进展的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王耀献教授针对DKD晚期浊毒与癥瘕为主的病机特点,提出泄浊消癥法治疗晚期DKD,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目的 以"伏热"理论和"肾络癥瘕"理论为基础,探讨泄浊消癥法治疗晚期DKD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基于真实世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2016—2020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就诊并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DK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泄浊消癥法作为暴露因素,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泄浊消癥法治疗。观察周期为24周,分别于0、4、12、24周时检测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 hUTP)、总胆固醇(TC),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记录中医症状积分;于0、12、24周时检测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记录试验期间记录不良事件,评价安全性。 结果 本研究共59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36例、对照组23例。时间对两组受试者eGFR、Scr、BUN水平主效应显著(P<0.05)。组间与时间对两组受试者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内比较发现,相较于0周,对照组在24周时Scr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升高,在12周和24周时BUN水平升高(P<0.05);相较于0周,试验组在4周时eGFR水平升高(P<0.05)。组间比较发现,24周时试验组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Scr、BUN水平和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4%(5/23),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3/36),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P=0.14)。 结论 在晚期DKD治疗中,泄浊消癥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相较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在延缓eGFR降低,减缓Scr、BUN水平升高,保护肾脏功能,降低热证积分,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内热证与肾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微炎症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非内热证组比较,中期、晚期内热证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晚期内热证组的血清肌酐明显升高,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明显降低;炎症因子CRP、IL-6、TNF-α随疾病进展均呈上升趋势;晚期内热证组与非内热证组比较,IL-6、TNF-α升高;中期HS-CRP与内热积分呈正相关,晚期TNF-α与内热积分呈正相关。结论:内热病机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始终,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以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同时,内热积分与炎症因子HS-CRP、TNF-α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疾病中期、晚期表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KD)是我国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公共卫生和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最近颁布的多项指南更新了有关DKD治疗与管理的建议,新型降糖药物为DKD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医药干预DKD历史悠久,相关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和增加,中医药干预DKD在缓解患者乏力、水肿、腰酸等症状,减少尿蛋白水平和保护肾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风险,改善疾病长期预后等方面的疗效逐渐被认可和重视。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有关DKD的治疗进展和优势进行总结及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肾炎防衰液对延缓慢性肾脏病抗氧化应激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UO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和肾炎防衰液组,另设假手术组;术后7 d、14 d、21 d分批取材,检测肾脏羟脯氨酸含量及T-AOC、总T-SOD和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MCP-1蛋白及TNF-α蛋白的表达,Real time PCR法检测肾脏NADPH氧化酶p22phox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肾炎防衰液组UUO大鼠肾组织中T-AOC、总T-SOD和MDA含量均升高(P0.05),肾组织MCP-1蛋白、TNF-α蛋白及NADPH氧化酶p22phox mRNA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肾炎防衰液可以升高T-AOC、总T-SOD和MDA水平,降低MCP-1蛋白、TNF-α蛋白及NADPH氧化酶p22phox mRNA的表达,减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从而验证了肾络癥瘕理论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Ⅳ型心肾综合征(CRS)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规律,尝试临床理化指标与中医辨证理论相结合,探索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为Ⅳ型CRS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01月~2016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科及心血管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Ⅳ型CRS患者154例,分为正虚和邪实各5个证型。归纳Ⅳ型CRS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Ⅳ型CRS在正虚证候中:气虚证在CKD2期、心功能Ⅱ级多见,阳虚证在CKD5期、心功能Ⅲ级多见,气阴两虚证在CKD3期、心功能Ⅳ级多见,阴阳两虚在CKD5期、心功能Ⅳ级多见;在标实证候中:湿浊证、水气证、血瘀证、痰饮证在CKD5期、心功能Ⅳ多见,湿热证在CKD3期、心功能Ⅱ级多见。正虚证积分与心、肾功能相关性分析表明:阳虚证积分与e GFR(P=0.002<0.05)呈负相关,气阴两虚证积分、阴阳两虚证积分与BNP(P=0.000<0.05)呈正相关。标实证积分与心、肾功能相关性分析表明:湿浊证积分、水气证积分、血瘀证积分均与e GFR呈负相关(P<0.05),水气证积分、血瘀证积分与BNP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气虚证是心肾综合征患者早期发病的主要证候表现,晚期以阳虚证及阴阳两虚证为主要证候表现,湿浊、水气、血瘀互结是造成病情恶化主要病因;CRS患者以肾功能加重为主时,阳虚证表现明显,以心功能加重为主时,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表现明显;水气证、血瘀证候贯穿疾病各个阶段,加速心、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6.
偏头痛是一类有周期性发作特点的慢性血管神经性疾病,是青年人中较常见的头痛类型,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并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气短、心慌、易激惹等.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肾衰竭因其发病率高、患者预后差、社会经济负担重,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现代医学治疗措施有限[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中医医院王耀献主任医师,师从吕仁和教授,长期从事肾脏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慢性肾脏病治疗方面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诊学习,总结其经验如下,以飨同道。王耀献教授认为无论何种原发病,疾病进展到慢性肾衰竭期,就存在肾络微型癥瘕、肾体失养、肾用失  相似文献   
8.
9.
代谢性微炎症是糖尿病及糖尿病肾脏病的重要发病因素,而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的肠源性微炎症是代谢性微炎症的重要来源,并加快糖尿病肾脏病病程进展。热邪为糖尿病肾脏病重要发病因素,"内热致癥"为其核心病机。在糖尿病肾脏病发病及病程进展方面,肠源性微炎症发病机制与"内热致癥"病机十分契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