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对样本地区的新农合方案效果进行快速评价,评价农村居民因病致贫的缓解程度、新农合基金收支平衡状况、参合人群就医风险的共担情况。方法 :借鉴政策科学评价中"前—后"比较的思路,使用基金结余额和结余率、就医经济风险相对危险度(RR)下降幅度、因病致贫率和因病致贫缺口的下降幅度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新农合补偿前后,基金基本实现收支平衡,RR下降了43.75%,因病致贫率下降了58.07%,因病致贫总缺口下降了74.04%。结论 :样本地区农村居民的就医经济风险有所下降,因病致贫的普遍程度及严重程度均有明显缓解,表明新农合的实施已显成效,制度目标初步落实;但仍需调整方案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样本地区农村居民的就医经济风险分布状况。方法:运用样本地区数据进行示例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就医风险概率、就医风险损失额和就医经济相对风险度(RR)。结果 :(1)样本地区就医人群的总体RR为11.84,其中门诊人群平均RR为1.63,住院人群平均RR为14.82,住院人群的就医经济风险大于门诊人群;(2)以住院人群为例,不同人群就医经济风险差异很大,风险越高,发生的概率越低;低费用段的发生以乡镇卫生院(低级别医院)为主,高费用段的发生以县级及以上医院(高级别医院)为主。结论 :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就医人群的风险分布状况,表明研制的就医经济风险测量的技术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风险管理学和保险精算学的基本原理,借鉴流行病学相对危险度的概念,明确了从风险概率、风险损失额、就医经济风险相对风险度等方面定量表达农村居民就医经济风险的思路与步骤。该思路与步骤可以用于测量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群的就医经济风险分布,有助于明确新农合应重点关注的人群,并为新农合方案研制、筹资测算、方案评价与修正等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明确就医经济风险分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就医概率—就医费用—就医经济风险—解决特定风险人均筹资额"的定量联动关系,明确消除或降低特定风险所需的筹资额,回答了"在特定保险费率下能解决农村居民何等就医风险",解决了新农合筹资测算的技术难题。通过样本地区数据的验证,确保了测算思路和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在明确解决特定就医经济风险所需筹资额的基础上,考虑管理费用、风险储备金、补偿范围、补偿比、需求释放、医疗费用增长等因素,形成测算新农合筹资总额(总保险费)的思路和步骤,建立起"就医概率—就医费用—就医经济风险—解决特定风险筹资—需求增长—报销范围—补偿比"的动态关系;据此可形成保障水平、范围各异的多种筹资方案,并通过样本地区实际数据加以验证,确保了技术的可操作性。上述思路和方法为补偿方案的多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新农合管理者在测算筹资中做到有理有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对就医经济风险的影响。方法:应用就医经济风险评价指标RR值和校正RR值,分别计算和比较秀洲区、开化县和常山县各类就医人群获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前后就医经济风险。结果:(1)秀洲区方案显现出费用段升高。降低就医经济风险能力升高的特点:开化县方案对就医经济风险的降低主要表现在3001-5000元费用段和10000元以上费用段:常山县方案对就医经济风险的降低主要表现在10000元以上费用段。3个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案均以不同形式体现了大痛统筹的指导思想。(2)由于3个地区方案侧重住院费用补偿。降低门诊就医经济风险的能力均较低。(3)秀洲区住院人群校正RR值下降了26.0%,开化县为24,9%,常山县为21.3%,秀洲区的方案对住院人群就医经济风险的降低更为有利,开化县次之,常山县最末。(4)秀洲区贫困人群校正RR值下降了34.6%,开化县为14.5%,常山县为8.8%。秀洲区的方案对贫困人群就医经济风险的降低更为有利,开化县次之,常山县最末。(5)秀洲区高危人群校正RR值下降了20.0%,开化县为16.6%.常山县为8.8%,秀洲区的方案对高危人群就医经济风险的降低更为有利,开化县次之,常山县最末。  相似文献   

7.
以新农合制度的3大目标为评价维度,运用“前一后”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新农合方案实施前后因病致贫解决程度、收支平衡状况、就医经济风险共担程度等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目标达成的程度,构建新农合制度快速评价思路及步骤与方法,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制度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人群的不同特征划分农村就医居民,运用就医经济风险测量技术,分析各层次人群的就医风险和疾病经济负担,以进一步揭示人群就医风险全貌。本研究将门诊和住院就医人群分为县、乡、村三个层次医疗机构及贫困和非贫困、高危和非高危等12类人群。通过就医风险概率、风险损失额和相对风险度RR值等指标,比较各特征人群就医风险特点和差异,并用实际调查数据加以具体验证。运用上述分析方法,能初步明了政策的目标人群和潜在的各种农村医疗保险或合作医疗覆盖方案的各特征人群受益情况。  相似文献   

9.
农村大病医疗保险方案中居民就医经济风险测量(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门诊和住院就医人群分为县、乡、村三个层次医疗机构,贫困和非贫困、高危和非高危12类人群,通过就医风险概率、风险损失额和相对风险度RR值等指标,比较各特征人群就医风险特点和差异,并用实际调查数据加以具体验证. 运用上述分析方法,能初步明了政策的目标人群和潜在的各种农村医疗保险或合作医疗覆盖方案的各特征人群受益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保者疾病经济风险及经济负担。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样本,进行了家庭入户调查。运用疾病家庭经济风险、疾病经济负担等方法,比较3种医疗保障制度参保者疾病经济风险及经济负担。结果:3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疾病经济风险差别较大,新农合参保者的疾病经济风险是城镇职工的2倍;3种医疗保障制度中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者的疾病经济负担较高。结论:增加居民特别是新农合居民收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筹资水平、扩大补偿范围和比例,可以增强抵御疾病经济风险的能力,降低疾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医疗费用控制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影响到了新农合对农村居民的保障水平。文章以医疗保险理论中的费用控制机制,即提供者支付机制、风险分担机制、费用责任约束和激励机制、提供者竞争机制、监督和管理机制为基础,分析了新农合费用控制机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病患者对新农合大病保险政策的满意程度,为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有效管理和完善政策内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典型抽样原则,对B市三个远郊区县484名享受2013年大病保险补偿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其医疗费用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大病患者平均医疗支出约占家庭总支出的84.57%,强制性医疗支出较高,家庭疾病经济负担较重,新农合大病保险政策提高了患者医疗费用的补偿额度,三区县实际补偿比平均提高4.79%,保障作用明显。患者对大病保险基本态度平均分为(3.95±1.05)分,88.43%的大病患者愿意个人缴费继续参保。结论与建议:大病患者对大病保险政策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建议短期内保持现有筹资方式,维持制度稳定性,在基金承受范围内合理提高补偿比,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经济收入水平参合人群住院受益公平性。方法:将参合对象划分为五保户、低保户、一般参合对象3个类别,利用肥西县2011年全年新农合住院补偿数据,分析3类人群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及新农合补偿受益情况。结果:3类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人群的住院受益率、住院流向、实际补偿比及基金使用率均存在差异,相对最贫困的五保户的住院受益率、实际补偿比及基金使用率最高。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受益较为公平,这于新农合政策向贫困群体倾斜有关。同时存在贫困群体对高层次卫生服务的利用相对较少及其他参合人群就诊流向不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大病医疗保健方案中居民就医经济风险测量(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门诊和住院就医人群分为县,乡,村三个层次医疗机构,贫困和非贫困,高危和非高危12类人群,通过就医风险概率,风险损失额和相对风险率RR值等指标,比较各特征人群就医风险特点和差异,并用实际调查数据加以具体验证。运用上述分析方法,能初步明了政策的目标人群和潜在的各种农村乘除中合作医疗覆盖方案的各特征人群受益情况。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CHNS),实证分析了新农合对农村高龄和低龄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从老年人群年龄异质性的角度,对新农合的实施绩效进行了重新考察。研究发现,与新农合实施前的2000年相比,新农合全面普及的2011年农村低龄老年患者的就医率增加了9.45%,而高龄老人的就医率却下降了13.38%;计量模型表明,新农合显著增加了低龄老人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和预防保健支出,但对高龄老人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经济因素可能仍是我国农村高龄老人医疗可及性的制约因素,新农合政策提高农村最脆弱群体医疗可及性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政府应继续完善农村医保政策,关注农村最脆弱群体,以增加对农村高龄老人患病时的经济保护。  相似文献   

16.
通过纵向比较和分析2006—2010年湖南省某县农民参合情况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情况,了解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农民疾病负担情况的变化,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医疗费用的控制、农民疾病负担的减轻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鉴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愿性和低受益性,农户续保风险将不可避免会影响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把续保风险管理系统纳入新农合系统管理之中,建立管理平台,构建农户续保意愿管理、受益管理、服务利用管理和医疗机构监管机制,才能及时识别和规避新农合续保风险,确保新农合制度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吉林省2010年新农合基金筹资和使用情况,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运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吉林省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吉林省新农合实行县级统筹,筹资水平和住院费用补偿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住院费用却高于全国水平,住院就医流向和补偿基金向县级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倾斜。结论政府要建立合理的筹资机制,提高筹资水平;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提高医疗水平和完善补偿方案;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引导参合农民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