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35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53例为DCM组,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82例为ICM组,两组患者均完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形态指数、心腔测值、超声频谱参数及心功能参数。结果:(1)DCM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S)分别为(49.83±3.51) mm、(64.62±3.48) mm,均高于ICM组(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为(73.34±4.05) mm,低于ICM组(P<0.05);(2)DCM组右心房内径(RAD)为(23.92±5.94) mm,高于ICM组(P<0.05);(3)DCM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速度(PVE)、主动脉瓣口收缩期峰值速度(AV)、肺动脉瓣口收缩期峰值速度(PV)分别为(0.87±0.2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心肌病患者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R)的评价指标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心功能不全原发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ICM)组(55例)和扩张性心肌病(DCM)组(35例),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性MR的严重程度。结果 ICM组患者反流指数、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反流血量、反流分数以及肺动脉收缩压均大于D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M组患者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球形指数以及二尖瓣瓣环方面均大于DCM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球形指数与EROA呈负相关(P<0.05),而二尖瓣环平面至瓣尖关闭点的距离与EROA呈正相关(P<0.05)。结论功能性MR的严重程度与ICM和DCM患者的心力衰竭和心室重构均具有一定关系,对预测ICM患者心力衰竭的预后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组织多普勒(tissue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TDI)用于评价患者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程度差异的价值.方法 选取明确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ICM)的患者33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27例,均合并不同程度FMR.用传统超声心动图测得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二尖瓣瓣叶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A)与E/A值;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Am)、E/Em值及PASP值;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会聚方法测得二尖瓣有效返流口面积(EROA)表示FMR严重程度.对两组患者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ICM与DCM患者的传统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LVEDD、LVSED、LAD、E、A、E/A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组织多普勒测量指标比较结果显示:ICM组E/Em高于DCM组,而Sm、Em、Am值均低于DCM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同时ICM组EROA及PASP值亦高于DCM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TDI能够更好地反映二尖瓣的功能状态,对缺血性心肌病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程度差异的评估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惠小勤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84-1286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鉴别要点。方法对2006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确诊为31例缺血性心肌病、2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ICM组心力衰竭大多先呈左心衰竭,继以右心衰竭,出现相应的症状;DCM组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②a)ICM组心脏呈"圆拱门形",室壁活动节段性减弱。DCM组心脏呈"球形",室壁活动弥散性减弱;b)ICM组多为轻度二尖瓣返流;DCM组多瓣膜返流发生率高且程度较重(P<0.01);c)DCM组收缩功能降低,舒张功能正常;ICM病组舒张功能减低,收缩功能正常;二尖瓣E/A:ICM组<1,而DCM组>1(P<0.05);d)ECG RV6/Rmax≥3.0对DCM和ICM有鉴别诊断意义。结论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具有简便、无创、价格低廉及重复性好的特点,是ICM与DCM有价值的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缺血性心肌病(ICM)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永城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因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70例患者,经诊断分为DCM组和ICM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超声心电图指标、各瓣膜返流状况。结果 DCM组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房收缩末内径(LA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E峰)及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舒张晚期峰值(E/A)均较ICM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存在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返流情况,且DCM组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返流情况较ICM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心电图显示ICM与DCM在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脏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超声心电图可为临床诊断鉴别ICM与DCM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超峰  王珂 《中原医刊》2011,(5):55-56,59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多普勒主动脉瓣反流血流频谱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连续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WDE)测量40例DCM伴轻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和正常对照纽冠状动脉灌注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伴心力衰竭纽在左室舒张内径扩大[(66±7)mm vs(46±4)mm,P〈0.05],射血分数下降[(32±4)%vs(57±4)%,19〈0.05]和左室舒张末压增高[(31±8)mmHg(1mmHg=0.133kPa)]vs(13±6)mmHg,P〈0.05]的基础上,其冠状动脉灌注压明显降低[(40±8)mmHgVS(48±7)mmHg,P〈0.05]。结论DCM伴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其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冠状动脉灌注已明显受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为无创性评价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灌注情况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缺血性心肌病(ICM)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56例于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病患者,其中ICM30例、DCM26例,并对这两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探究分析。结果:就两组心脏形态对比而言,DCM组在各方面超过ICM组;就两组心功能对比而言,两组均有其突出特征,且P0.05,结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ICM与DCM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医疗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对扩张性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2D-CDFI)观察80例DCM患者、80例ICM患者及80例正常人的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三个方面的改变.结果 (1)DCM组心脏呈普遍增大,室壁活动弥漫性减弱,ICM组心脏呈局限性增大,室壁活动阶段性减弱.(2)DCM组瓣膜返流发生率较ICM组高,且返流程度较ICM组重.(3)DCM组主要以收缩功能低下为主,ICM组则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结论 超声2D-CDFI是鉴别DCM与ICM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 2 2例缺血性心肌病与 2 6例扩张型心肌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同表现进行鉴别诊断探讨 ,其结果表明 ,5 0岁以上 ,伴有主动脉瓣区退行性病变 ,局限性室壁变薄并出现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则有利于缺血性心肌病 (ICM )的诊断 ;而年龄较轻 ,心脏呈普大型 ,伴多瓣膜返流 ,室壁弥漫性变薄 ,活动弥漫性减弱 ,则有利于扩张型心肌病 (DCM )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在成人二尖瓣反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56例成人二尖瓣反流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成形术包括人工瓣环置入,瓣叶部分切除,腱索修复、转移,人工腱索置入,缘对缘缝合技术等。术中行左心室注水试验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效果。出院后门诊随访,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及二尖瓣反流程度。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出院时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47例,Ⅱ级9例。术后随访52例,随访率为92.9%,随访时间18~36个月。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内径[(35.5±5.5)mm vs.(50.6±5.7)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2.9±6.4)mm vs.(66.5±6.4)mm]、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35.1±6.3)mm vs.(49.8±6.0)mm]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61.0±7.0)%vs.(52.0±8.0)%]与术前比较明显提高。结论成人二尖瓣反流采用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左心扩大性疾病瓣膜返流情况、心腔形态学改变以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利用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各房室腔大小 ,用机内软件及脉冲多普勒频谱评价心功能 ,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记录各瓣口返流血束 ,根据返流束的长短估测返流程度。结果 :每组病例均有多瓣口返流现象 ,但以扩张型心肌病 (DCM)组发生率高且程度重 ,DCM以二尖瓣返流 (MR)为主 ( 91% ) ,中重度占 60 % ;缺血性心肌病 (ICM)以MR、主动脉瓣返流 (AR)为主 (分别为 75 %和 70 % ) ,左心衰组返流较轻。 3组病例的平均左房、左室以及合并中重度MR、AR的左房、左室均显著扩大 (P <0 .0 0 1) ,平均值与合并中重度返流的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DCM组以收缩功能下降为主 ( 70 % ) ,ICM组以舒张功能下降为主 ( 75 % )。结论 :左心腔扩大性疾病可通过瓣膜返流的半定量研究以及合并心功能异常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过返流口宽度在估测二尖瓣返流程度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二尖瓣返流患者,用彩色多普勒测返流束宽度、长度、面积及瞬间返流容积与有效返流口面积,比较轻度与中度及中度与重度二尖瓣返流的彩色多普勒各返流参数。结果:彩色多普勒过返流口宽度:轻度返流(2.57±0.40)mm,中度返流(3.23±0.36)mm,重度返流(5.52±1.10)mm;组间差异显著(P〈0.01~0.001)。返流束宽度、长度、面积及瞬间返流容积与有效返流口面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P〈0.001),0.48(P〈0.01),0.69(P〈0.001),0.69(P〈0.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过返流口宽度受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二尖瓣返流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扩张型心肌病(DCM)与冠心病(CHD)心功能不全患者[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与左心室扩大而不伴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DCM患者67例,ICM患者350例,不合并OMI而左心室显著扩大的CHD患者289例。记录所有患者入院后的基本生命体征、各种合并症、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以及超声心动图等。结果:(1)DCM患者的男性比例(82.1%)最高而脑血管意外患病率(1.5%)最低,且其饮酒率、频发室性早搏、心房纤颤以及二尖瓣返流情况也比较严重。ICM患者糖尿病患病率最高(35.7%)。不伴OMI的CHD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76.8%)。(2)配伍后各区组患者间比较,不伴OMI的CHD患者的室间隔平均水平明显厚于而射血分数平均水平明显高于DCM和ICM患者,且其左心房直径平均水平明显小于DCM患者。各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CM患者、ICM患者与不伴OMI的CHD患者在心脏结构与临床生化方面差异较小,但前两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与预后远差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普勒Tei指数评价左室肥厚患者左室整体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左室肥厚患者分为2组:肥厚型心肌病组(A组)2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组(B组)2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血流频谱,计算左室Tei指数;测量并记录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峰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之比(E/A)。M型超声测量并计录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收缩末径(LVDs)、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并分析Tei指数与左室肥厚患者IVsT的相关性。结果A、B、C 3组左室Tei指数分别为0.70±0.27、0.50±0.12、0.36±0.07,A、B 2组左室Tei指数均较C组明显升高(P均〈0.01),A组左室Tei指数明显高于B组(P〈0.05)。A、B、C 3组IVST值分别为(20.4±4.0)、(12.4±0.8)、(8.7±1.2)mm,B、C 2组IVST均明显低于A组(P〈0.05,P〈0.01),B组IVST明显高于C组(P〈0.05);左室肥厚患者A、B 2组Tei指数与IVST均呈正相关(r=0.42、0.37,P均〈0.05);A、B、C 3组LVDd值分别为(42.7±6.9)、(48.3±4.0)、(46.7±2.9)mm,A、C 2组LVDd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5);A、B、C 3组EF值分别为68.0±7.1、66.7±6.3、65.3±6.7,3组间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 3组E/A比值分别为1.72±0.37、0.80±0.27、1.28±0.30,B、C 2组E/A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结论多普勒Tei指数可以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左室整体功能,并且与左室肥厚患者IVS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冉丛恺 《四川医学》2013,(10):1585-1586
目的 探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对扩张型心肌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5例,经二位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和目测半定量室壁运动记分法分为普通运动减弱组(34例)和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组(31例).通过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腔收缩功能、无心脏事件累计生存率等预后的差异.结果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组的收缩功能比普通运动严重,射血分数(32±5)%:(37±6)%,左室内径缩短率<25%,左室舒张期末内径(73±5):(67±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和肽素( CO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水平在扩张型心肌病( DCM)与缺血性心肌病( ICM)中的鉴别价值及其与心衰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对象65例,结合临床表现、心脏超声、BNP和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检查随机分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0例( A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35例( B组)、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 C组)。测定各组的COP及SAA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A,B两组的血清COP和SAA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A组血清SAA水平高于B组(P<0.05),A,B组COP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0.452,P>0.05)。 A,B两组中按NYHA分级分成的各亚组的血清COP水平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F值分别为13.7,9.9,P<0.05),而血清SAA水平却没有这种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递增趋势。结论血清SAA水平对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血清COP水平可以用于评估心衰的程度,成为评价心衰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曲美他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30例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在常规治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20mg,3次/d,6周后观察临床疗效。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LVEDD明显下降[(68.3±7.2)mmVS(53.2±5.4)mm,P〈0.01],LVEF增加[(0.36±0.02)%VS(0.49±0.04)%,P〈0.05],心功能改善1~2级。无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能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9年12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经左室造影证实左室射血分数≤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99例,经心电图检查证实存在柬支传导阻滞25例(LBBB组)。选择同期无束支传导阻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8例为对照组。通过住院病历记录,门诊随访、再入院复查、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结果 LBBB组饮酒史高于对照组(32.0%vs.14.6%,P<0.01),心功能分级Ⅱ级高于对照组(24.0%vs.10.4%,P<0.01),前壁心肌梗死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8.0%vs.75.0%,P<0.01),心脏超声左房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对照组患者[(41.0±6.9)mm vs.(37.0±3.8)mm,P<0.01;(65.0±5.3)mm vs.(60.0±4.8)mm,P<0.01],前降支合并回旋支病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6.0%vs.8.3%,P<0.01)。LBBB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血流动力学终点事件的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0%vs.6.3%、64.0%vs.27.1%,P均<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前壁心肌梗死、左柬支传导阻滞是缺血性心肌病发生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移植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RR=1.04、1.13,P<0.01)。结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左室射血分数≤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与无束支传导阻滞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比较,发生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心脏移植的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198例,其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0例(A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53例(B组),普通冠心病患者65例(对照组),入选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三组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并比较三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相关生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三组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B组与对照组相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差异,A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B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组年龄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三组一般临床资料,如糖尿病、血脂、高血压、吸烟饮酒、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A组与B组的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明显增大(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临床上可对鉴别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