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初始切面胎儿心脏三维容积包图像质量,探讨三维成像技术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在正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胎儿三维成像技术对158例胎儿(孕16~40周)心脏以心尖四腔心切面和胸骨旁四腔心切面作初始切面采集三维容积数据.应用软件进行离机分析,用断层超声显像模式对胎儿四腔心、五腔心、三血管气管、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大动脉短轴、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上下腔静脉长轴9个标准切面进行显示.按不同孕龄将158例胎儿分为3组,A组(16~24周)、B组(25~32周)和C组(33~40周),对3组胎儿9个标准切面显示情况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应用心脏三维容积技术在158例胎儿中采集到满意的心脏容积数据包图像149个,其中心尖四腔心切面容积包72个,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容积包77个.(1)上下腔静脉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图像清晰显示率(2分切面率),心尖四腔心切面容积包图像及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容积包图像的A组与B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尖四腔心切面容积包χ2=4.927、22.938,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容积包χ2=6.312、21.761,P均<0.05).(2)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图像清晰显示率(2分切面率),仅在心尖四腔心切面容积包图像的A组与B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3、4.967,P均<0.05).(3)心尖四腔心切面容积包和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容积包B组图像清晰显示率最高,C组其次,A组最低.结论 心尖四腔心切面和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均可作为胎儿心脏三维容积成像采集初始切面,三维容积成像中重建切面受外部条件影响明显.胎儿心脏三维超声检查最佳孕龄范围为25~32孕周,孕龄大小对以心尖四腔心作初始切面的心脏三维图像质量影响较大.这两个初始切面可为胎儿心脏三维容积图像规范化采集和远程会诊图像规范化采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时空关联成像(STIC)技术在胎儿心脏扫查及胎儿心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孕龄在19~36 周的110例正常胎儿及32例已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并拟诊为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胎儿,应用STIC技术采集心脏容积数据,部分胎儿(24例)采集四腔心切面及胸部正中矢状面容积数据,存盘后进行脱机重建研究及回顾性分析,对二维常规超声与STIC方法获得的胎儿心脏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110例中97例正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获得满意的容积数据。97例正常胎儿心脏四腔心、五腔心、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大动脉短轴)、三血管-气管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的显示满意率(分别为100%、97.6%、93.8%、91.7%、92.7%、89.6%)与常规二维扫查图像的满意率(分别为100%、100%、97.9%、96.9%、95.8%、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73例只扫查胎儿四腔心切面为基础的容积数据获得的主动脉弓长轴、动脉导管弓切面的显示满意率(分别为6.8%、19.1%、)与常规二维扫描图像显示满意率(分别为91.7%、9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例扫查胎儿四腔心切面加胸部矢状切面为基础的容积数据获得的主动脉弓长轴、动脉导管弓切面图像显示满意率(分别为91.6%、87.5%、)与常规二维扫描图像显示满意率(分别为100%、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行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共涉及心血管畸形51处,二维筛查时漏诊1处永存左上腔,容积数据后处理分析能完全重现并诊断,并能显示更多的非标准切面。结论 STIC技术扫描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加胸部正中矢状切面为基础的容积数据能获得完整的心脏切面,能对胎儿心血管畸形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初始切面采集的容积数据对胎儿心脏各标准切面的显示率,探讨三维超声扫查中不同初始切面对心脏容积数据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产检的18~28孕周的孕妇60例,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及出生后随访无异常.分别以胎儿胸骨旁四腔心切面(A组)、心尖四腔心切面(B组)及主动脉弓长轴切面(C组)为初始切面,采用三维超声时-空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扫查并存储容积数据.应用软件分析容积数据,统计3组容积数据对胎儿心脏四腔心、五腔心、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大动脉短轴、三血管气管、上下腔静脉纵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及动脉导管长轴等9个标准切面的显示率,比较3组差异.结果 采集104个容积数据,A组49个,B组30个,C组25个.各组对胎儿心脏9个标准切面的总显示率分别为:A组97.7%,B组94.1%,C组91.6%(PA-B-C<0.05),B组对心脏各长轴切面、C组则对心脏各短轴切面显示率较低.结论 胎儿心脏三维超声STIC扫查中,不同初始切面影响所采集的容积数据对心脏9个标准切面的显示,胸骨旁四腔心切面为最佳初始切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腔心切面联合三血管气管切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11~13+6周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行孕期检查的9756例孕妇,分别于孕 11~13+6周及孕16~24周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采用四腔心切面联合三血管气管切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11~13+6周胎儿筛查心脏畸形,采用标准化胎儿超声心动图筛查孕16~24周胎儿心脏畸形,并对分娩后所有新生儿及引产胎儿进行随访。 结果9756例胎儿孕11~13+6周超声筛查发现心脏畸形38例(51.4%,38/74),其中非严重心脏畸形5例(14.2%,5/35),严重心脏畸形33例(84.6%,33/39)。出生或引产后诊断先天性心脏畸形74例,其中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39例,非严重心脏畸形35例。 结论运用四腔心切面联合三血管气管切面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筛查出大部分严重胎儿心脏畸形,可为临床咨询、预后提供及时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正常胎儿心脏三维全容积数据后处理成像各切面的成像方法,探讨三维成像的影响因素,对比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各切面观成像率的差异.方法 147例经产后随访或超声复查证实无心脏畸形的正常胎儿,同时进行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数据采集,记录6个切面(四心腔、左室流出道、大动脉短轴、动脉导管弓、主动脉弓、下腔静脉与右房连接等)的成像情况,分析三维超声成像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比较二维及三维超声各切面的成像率.结果 胎儿三维全容积数据在四心腔、左室流出道、大动脉短轴、主动脉弓长轴、导管弓长轴及下腔静脉与右房连接切面的成像率分别为95.2%、 73.5%、51.0%、45.6%、46.9%及74.8%.对成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胎位、肢体遮挡、胎盘遮挡、羊水覆盖.去除存在主要影响因素(胎位及肢体遮挡)的病例后,各切面的成像率分别为100%、93.9%、83.7%、75.5%及77.6%,前后成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无主要影响因素的病例,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在四心腔、左室流出道及下腔静脉右室连接切面成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和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数据采集过程中要考虑各种因素对数据质量的影响,无主要影响因素的三维数据,心脏各切面观成像率较高,在四心腔、左室流出道及下腔静脉与右房连接三切面上可达到二维超声成像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步检查法用于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心脏发育畸形的有效性。方法:孕15~40周行超声检查,分娩或终止妊娠孕妇2 038名,均应用五步检查法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并进行随访。结果:产前超声诊断心脏畸形胎儿21例,检出率1.03%;11例引产后行尸体解剖,10例正常分娩后行超声心动图复查,产前、产后诊断符合率100%。超声筛查四腔心切面显示率100%,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切面显示率98.7%,主动脉弓切面显示率95.9%,动脉导管弓切面显示率92.4%,肺动脉及其分叉长轴切面显示率93.1%。结论:五步检查法有助于筛查胎儿心脏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血管增强技术(VET)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TUI)在正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3例孕龄在18~30周的正常胎儿心脏进行研究,分别以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和心尖四腔心切面为初始切面,采用三维超声加用VET与未用VET对比扫查并储存容积数据.应用软件分析容积数据,以TUI模式比较加用VET与未用VET对胎儿四腔心、五腔心、三血管气管、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大动脉短轴、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上下腔静脉长轴9个标准切面的显示情况.分析加用VET与未用VET对9个标准切面的总体显示率和总体显示清晰率(2分),并对9个标准切面加用VET与未用VET两组评分值进行比较.结果 采集的103个容积数据,胸骨旁四腔心54个,心尖四腔心49个.不同初始切面加用与未用VET组对9个标准切面的总体清晰率(不同初始切面):在胸骨旁四腔心容积包提高23.3%(113/486),在心尖四腔心容积包提高36.5%(161/441);五腔心、三血管气管、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切面总体清晰率:在胸骨旁四腔心容积包提高了37.0%(80/216),在心尖四腔心容积包提高49.0%(96/196);对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上下腔静脉长轴3个长轴切面总体清晰率:在胸骨旁四腔心容积包提高25.9%(42/162),在心尖四腔心容积包提高40.8%(60/147).对初始切面四腔心切面外8个标准切面:加用VET组对8个标准切面的评分(除心尖四腔心容积包大动脉短轴组外)明显高于未用V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血管增强技术可提高胎儿心脏和血管显示能力,增加了超声图像的清晰度和辨别能力,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对胎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畸形的检查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11~14周正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对妊娠11^+0~14^+6周正常胎儿心脏结构进行观察,获得该孕周内正常胎儿心脏的生理参数。方法对100位孕妇在妊娠11^+0~14^+6周进行常规经腹超声检查,同时观察胎儿心脏各切面结构并进行测量。结果胎儿心脏各切面显示率不同,四腔心显示率最高,其次是动脉交叉,而动脉导管的显示率最低。妊娠13周以后胎儿心脏结构超声可清晰显示。胎儿心脏周长、面积及各心室内径的增加与孕周有相关性,而心脏周长与胸廓周长比值,心脏面积与胸廓面积比值,左右心房比值以及房室率均相对衡定,与孕周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由于在妊娠13周以后胎儿心脏结构能够清晰显示,因此,可以将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时间提前至妊娠中期的早期。主要筛查与四腔心切面相关的严重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有利于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四腔心切面在孕11~13+6周胎儿心脏畸形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经引产结果或产后超声检查确诊为胎儿心脏畸形的3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并同期选取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为胎儿心脏正常的7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所有孕妇均于孕11~13+6周时行超声四腔心切面检测,并以引产结果或产后超声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超声四腔心切面在孕11~13+6周胎儿心脏畸形中的评估价值。结果 超声四腔心切面诊断孕11~13+6周胎儿心脏畸形的结果和引产结果或产后超声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95,P=0.000);超声四腔心切面诊断孕11~13+6周胎儿心脏畸形的灵敏度为80.56%(29/36),准确度为86.61%(97/112),特异度为89.47%(68/76),阳性预测值为78.38%(29/37),阴性预测值为90.67%(68/75);超声四腔心切面检测结果中,心脏畸形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高于心脏正常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四腔心切面对孕11~13+6周胎儿心脏畸形的评估价值较高,而临床可结合超声四腔心切面图像特征筛选出心脏畸形胎儿并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胎儿心室发育不良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室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6 4 8例行中孕超声筛查和高度怀疑胎儿心脏畸形的晚孕孕妇。首先确定胎儿心脏的位置及心轴 ,然后心脏三节段分析法进行分析。二维超声显示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心底短轴、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及三血管切面 ,重点观察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启闭情况 ,再用多普勒超声和 M-型超声观察胎儿心脏各瓣膜的血流情况。结果  2 6 4 8例行常规超声筛查孕妇中检出先天性心脏畸形 2 1例 ,其中心室发育不良 6例 (3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和 3例右心发育不良 )。 6例心室发育不良均已引产并有 3例尸检 ,尸检结论与超声完全一致。结论 产前超声心动图对检出胎儿心室发育不良及其分型具有极重要的价值。二维超声心动图是根本 ,而多普勒超声和 M-型超声心动图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3D/4D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是否能比常规二维胎儿超声心动图提供更多胎儿心脏的切面及信息。方法采用3D/4DSTIC超声系统对26例孕龄16~41周的正常胎儿进行心脏和胸部的自动扫查,获得容积数据后进行脱机分析,主要对胎儿心脏的解剖结构进行多平面的观察和三维重建,重点观察胎儿心脏的流出道等结构。结果26例胎儿皆成功获得满意二维和三维四腔心切面的图像。通过STIC技术获得的容积数据显示了一系列相互垂直的三维平面图像(即A平面、B平面、C平面),对其中的每一幅图像都可通过旋转、平移进行控制、分析。切割或三维重建图像可获得比常规二维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更多的切面及信息。结论3D/4DSTIC技术比常规二维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更快地提供更多的观察心脏解剖结构的切面和信息。  相似文献   

12.
四维彩超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维彩色容积超声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四维彩色容积超声及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 084例胎儿进行产前检查,分析二维及四维彩超在诊断胎儿畸形部位和形态改变等方面的准确性及直观性,分析比较2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临床最终证实,发现胎儿畸形41例43处,二维彩超诊断符合34处,符合率79.1%,四维彩超诊断符合41处,符合率95.3%,2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四维彩超图像立体、直观,为胎儿体表畸形的诊断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优于单纯使用二维彩超,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维彩色容积超声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四维彩色容积超声及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 084例胎儿进行产前检查,分析二维及四维彩超在诊断胎儿畸形部位和形态改变等方面的准确性及直观性,分析比较2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临床最终证实,发现胎儿畸形41例43处,二维彩超诊断符合34处,符合率79.1%,四维彩超诊断符合41处,符合率95.3%,2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四维彩超图像立体、直观,为胎儿体表畸形的诊断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优于单纯使用二维彩超,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联合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评价胎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胎儿超声心动图筛查先天性心脏病高危胎儿及采用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联合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采集和分析心脏容积数据.结果 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联合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与二维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准确率分别为96.6%、86.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3.933,P=0.047,P<0.05).结论 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联合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可以准确、直观地筛查胎儿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维联合动态三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STIC)技术诊断胎儿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CTECD)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28 388例孕18~40周的胎儿,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以胎儿四腔心切面为常规扫查切面,多切面扫查观察胎儿心脏大小、形态、房室结构、房室瓣开闭、左右心室流出道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现心脏解剖结构异常后应用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实时、动态观测胎儿三维房室结构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本组28 388例孕妇中,超声心动图明确存在先天性心脏病胎儿861例,其中诊断CTECD 68例。结论二维联合动态三维超声STIC技术可诊断胎儿CTECD,可在短时间内直观地显示胎儿CTECD的大小、形态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孕早期颈项透明层(NT)超声联合孕中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胎儿畸形筛查的2417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于孕11~14周行NT超声检查,并于孕22~28周行二维、四维彩超检查。以引产或分娩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畸形胎儿、正常胎儿的NT值及NT异常率,对比NT超声检查、二维联合四维彩超检查结果,并就NT超声、二维及四维彩超及二者联合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诊断率进行比较。结果2417例孕妇最终确诊异常胎儿88例,发病率为3.64%。畸形胎儿的NT值明显高于正常胎儿,NT异常率(93.18%)明显高于正常胎儿(1.33%),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T超声检查共检出异常胎儿82例,诊断准确率为93.18%;二维联合四维彩超共检出异常胎儿85例,诊断准确率为96.59%。二维联合四维彩超的诊断准确率略高于NT超声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超声联合二维、四维彩超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00%、99.57%、99.59%,高于NT超声、二维和四维彩超(分别为93.18%、98.67%、98.47%和96.59%、99.06%、98.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孕早期NT超声及孕中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筛查胎儿畸形上各具有优势,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胎儿畸形的检出率,对尽早终止胎儿畸形孕妇继续妊娠,减少畸形胎儿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诊断房室间隔缺损(AVSD)的常见类型、合并畸形中的作用及其要点。方法 选择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先天性心脏病312胎,其中AVSD 19胎,采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进行全面、系统、多切面扫查。结果 19胎AVSD中,完全型15胎,过渡型2胎,部分型2胎;其中13胎合并其他心脏畸形(6胎合并永存动脉干)。19胎全部引产,病理解剖证实12胎。结论 胎儿AVSD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发生率较高;分型以完全型AVSD最多;合并畸形中永存动脉干常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孕期(11~13+6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超声软指标阳性胎儿中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133例超声软指标阳性的胎儿行早孕期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观察心脏四腔观及三血管气管观,并尽可能获取更多其他的胎儿心脏超声切面。对怀疑心脏异常者于2~4周后复查胎儿超声心动图,确诊后引产的胎儿行病理检查;余胎儿分别于中孕期和新生儿期复查心脏超声。 结果早孕期胎儿超声心动图四腔观显示率为78%(104/133,78%),三血管气管观显示率为77%(103/133,77%),共提示10例先天性心脏病,失访1例,余9例均引产经病理证实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其中正确诊断7例,误诊2例,另于随访中发现漏诊2例。早孕期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率为63.6%(7/11,63.6%)。 结论早孕期超声心动图能对一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作出提示性诊断,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基于容积超声的胎儿心脏计算机辅助诊断(sonography based volume computer aided display heart,SonoVCADheart)技术在获取胎儿超声心动图基本诊断切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8-22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80例中晚孕单胎胎儿(57例心脏正常,23例心脏异常),使用容积探头快速采集4~5个以四腔心切面为基础切面的心脏四维容积数据。三位不同经验的医师(医师A:从事胎儿心脏超声诊断15年以上;医师B和C:经过正规胎儿超声心动图培训6个月但经验不丰富)分别采用SonoVCADheart分析处理,对诊断切面的要素化内容进行评分、诊断,并且计算成功率,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例正常胎儿共获取279个容积数据包,平均4.89个/胎儿;23例异常胎儿共获取109个容积数据包,平均4.74个/胎儿。所有容积数据均用于分析,8个诊断切面中所有要素均≥2分的容积百分比分别为:正常组70.61%~74.91%、异常组53.21%~55.96%。不同时间同一医师评分、经验不足医师之间评分及分别与经验丰富医师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异常组间的评分除了三位医师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切面以及医师A和C的主动脉弓切面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并完成诊断所需时间比较:医师A与医师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B和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A采用SonoVCADheart诊断与二维超声诊断时间比较: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SonoVCADheart诊断符合率为89.91%~90.83%。结论:SonoVCADheart技术对于显示胎儿心脏的8个标准诊断切面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及良好的稳定性,能够为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提供重要的关键的诊断切面,在图像采集和显示的标准化方面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