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专项处方点评在医保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临床药师根据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对NOACs的处方适宜性进行点评,并制定NOACs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和细则来实施点评,医保部门将点评结果反馈给处方医师。结果: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共点评了200份NOACs处方,不合格处方占51.5%,其中不适宜处方占7.5%,均为无适应证用药,不符合医保报销范畴处方占44%。经过临床药师的点评和医保部门的反馈沟通,同比2018年8月,2019年7月的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医保用量分别降低了28.3%和2.5%,且每月达比加群酯用量逐渐下降,利伐沙班每月用量基本保持平衡。结论:临床药师通过NOACs专项处方点评工作,不仅规范了医师的处方行为,也协助医保部门减轻了总额控制条件下的NOACs支付压力,体现了药师在医院药学中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临床相关研究文献,以华法林为共同对照组,间接比较达比加群酯与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用于非瓣膜病房颤(NVAF)患者预防卒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差异。方法直接选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与华法林比较的4项Ⅲ期临床试验研究,提取每项试验中卒中或体循环栓塞、主要出血等有效性和安全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用Bucher法对4种NO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间接比较。结果与达比加群酯(110 mg,bid)组相比,利伐沙班组卒中或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升高(HR 1.30,95%CI 1.06~1.60);达比加群酯(110 mg,bid)组卒中或体循环栓塞事件和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与阿哌沙班组和高剂量依度沙班组相当,但低剂量依度沙班组主要出血事件风险更低(HR 0.59,95%CI 0.48~0.72)。与达比加群酯(150 mg,bid)组相比,利伐沙班组卒中或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较高(HR 1.33,95%CI 1.02~1.75),阿哌沙班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HR 0.74,95%CI 0.61~0.91),低剂量依度沙班组卒中或体循环栓塞发生率较高(HR 1.71,95%CI 1.30~2.25),主要出血发生率较低(HR 0.51,95%CI 0.41~0.62);高剂量依度沙班组卒中或体循环栓塞事件和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达比加群酯(150 mg,bid)组相当。结论在有效性方面,达比加群酯(150 mg,bid)最优,阿哌沙班与之相当。在安全性方面,低剂量依度沙班最优,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酯(110 mg,bid)次之,利伐沙班出血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依诺肝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成本-效果比,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经济学参考。方法:建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决策树模型,参考Meta分析研究结果确定模型中各节点概率,运行数据模型TreeAge Pro 2011得出成本-效果比。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阿哌沙班预防用药成本-效果比3 950.43;利伐沙班预防用药成本-效果比2 900.08;达比加群酯成本-效果比3 149.79;依诺肝素成本-效果比3 763.86,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阿哌沙班预防用药成本-效果比1 594.70;利伐沙班预防用药成本-效果比1 169.91;达比加群酯成本-效果比1 266.61;依诺肝素成本-效果比1 524.10。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相比阿哌沙班、达比加群酯、依诺肝素更具有经济优势。在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依诺肝素相比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预防用药增加的成本可被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标准剂量或小剂量下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CNKI、WanFang Data、VIP数据库,搜集标准剂量或小剂量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有效性和安全性队列...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有效性和安全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2月28日。结果最终纳入了7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利伐沙班组与达比加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出血、临床相关出血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利伐沙班组均显著高于达比加群组(P<0.05)。亚组分析表明,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利伐沙班组大出血风险高于达比加群组(均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用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有效性相似,但达比加群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与华法林相比,起效更快且剂量固定,具有更宽的治疗窗口和更少的药物或食物相互作用及同等或更高的安全性等优点,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考虑它们是P-糖化蛋白和(或)代谢酶P450的底物,又具有抗凝功效,针对NOACs的药物相互作用的探索是近几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从药动学角度出发,NOACs与许多药物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其中,NOACs与P-gp和CYP3A4的强效抑制剂存在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且具有临床相关性;与质子泵抑制剂和心血管药物存在主要的药物相互作用。从药效学角度出发,NOACs与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也有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本文主要从药动学和药效学两方面综述了NOACs与临床常用药物和天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院住院患者利伐沙班的临床用药情况,为该类的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9月—11月医院收治的562例使用了利伐沙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所在科室、所患疾病、住院时间和利伐沙班的用法用量等信息,分析利伐沙班的临床使用特点,并依据利伐沙班的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指南共识评价药物的合理用药情况。结果:56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基本相当(304例vs 258例),而年龄上以≥60岁患者为主(464例,82.56%),在科室分布方面患者主要集中在骨科二区(137例,占24.38%)、心内科(135例,占24.02%和肿瘤内科(81例,占14.41%);抽取18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心内科主要将其用于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71例,占38.17%),肿瘤内科主要将其用于预防静脉栓塞(51例,占27.42%),骨科主要将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静脉栓塞的形成(39例,占20.97%);186例患者中,利伐沙班的用法用量主要为“10 mg,口服/鼻饲,q24h”(99例,占53.23%)和“15 mg,口服/鼻饲,q24h”(42例,占22.58%);合理用药点评结...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评价3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阿哌沙班、利伐沙班治疗非瓣膜病房颤(NVAF)的成本-效用值,为合理用药及医保目录的评审、药品集中采购、价格谈判等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构建Markov模型模拟NVAF发展过程,依据3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获得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从文献中获取效用值,运行Treeage Pro 2011软件计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成本-效用比,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NVAF中达比加群酯110 mg成本-效用比18 155.17,达比加群酯150 mg成本-效用比23 034.72,阿哌沙班成本-效用比25 979.16,利伐沙班成本-效用比18 517.53。结论:达比加群酯110 mg在治疗NVAF过程中更具有经济优势,同时利伐沙班在治疗此类疾病相对于达比加群酯110 mg所增加的成本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低剂量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在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收集低剂量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队列研究,检索期限从建库至2021年8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了17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性方面,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低剂量给药后卒中/全身性栓塞、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安全性方面,利伐沙班大出血、颅内出血、全因死亡风险均显著高于达比加群(P<0.05),而两组消化道出血风险无显著差异(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欧洲和北美洲地区,两组卒中/全身性栓塞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利伐沙班大出血风险高于达比加群;亚洲地区,利伐沙班卒中/全身性栓塞发生率低于达比加群,但中国人群中两药无差异;两组大出血风险无显著差异.无论随访时间是否>1年,利伐沙班大出血风险均高于达比加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颤患者超说明书低剂量给予达比加群的有效性与利伐沙班相似,而达比加群的安全性更高、死亡率更低;由于中国人群纳入的研究数过少,故该结论需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专门的抗凝门诊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为真实世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对于2014年至2018年抗凝门诊接受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nts,OAC)治疗的NVAF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选择服用华法林者551人,达比加群酯者83人,利伐沙班者48人;服用3药物的NVAF患者中CHA2DS2-VASc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者分别占89.7%、94.0%和93.8%;卒中低危患者中约50%为复律或射频消融前3周或后4周抗凝治疗;使用NOACs患者的平均年龄和既往有卒中史的比例高于华法林的患者。由于NOACs使用的方便性,临床实践中华法林转换为NOACs最为常见;仍有相当多的抗凝药物不依从的情况,其中1例患者因自行停用达比加群酯3天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与目前临床指南的推荐不同,真实世界使用华法林者占绝大多数,NOACs较多用于高龄或既往卒中的患者,不同抗凝药物之间转换的监护以及改善服药的依从性是提高抗凝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门诊呼吸科抗菌药物处方规范性、用药适宜性、超常行为及干预后效果, 评估干预措施,探索不合理处方的干预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干预前、干预后门诊呼吸科抗菌药物处方每月200张,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 《新编药物学》《临床用药须知》以及药品说明书进行处方点评,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干预前后的处方合理性的改进。结果:干预前(1~6月)及干预后7~12月、13~18月、19~24月:不合理处方占总处方比例分别是10.00%,12.41%,8.50%和5.67%;不规范处方占总处方比例分别是7.67%, 8.00%,6.00%,2.75%;用药不适宜处方占总处方比例分别是4.33%,5.33%,2.92%,3.75%;干预后的 19~24月,不合理处方和不规范处方的数量与干预前(1~6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29.68%、27.69%、26.56%、26.64%。结论:本院门诊呼吸科抗菌药物处方存在不规范、用药不适宜现象,但干预后不合理处方数、不规范处方数、不规范及用药不适宜项目、不规范和用药不适宜处方占总处方比例、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均有所下降,处方合理率上升至94.33%,接近卫计委的要求,医师处方行为和药师调剂行为呈持续改进之势,干预措施有效,干预模式可行。  相似文献   

12.
13.
14.
刘敏  田佳懿  刘俊丽  年宏蕾  段松冷  刘炜 《中国药事》2020,34(10):1219-1224
目的:调查分析中成药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儿科门诊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抽取2019年儿科门诊中成药共3600张(每月300张),进行回顾性点评与分析。结果:在3600张点评处方中,共使用了28个中成药,其中儿童专用中成药仅有4个,占比14.29%; 其中合格处方为3387张,不合格处方为213张,处方合格率为94.08%;常见的不合理处方表现为适应症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等。结论:分析结果显示,儿科门诊口服中成药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建议加强对西医临床医师应用中成药的理论知识培训,提高药房一线中药师的处方点评能力,严格执行处方点评制度,提高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广州市天河区区域性审方中心的建设运营经验,评价审方中心的初期实施效果。方法: 建立前置审方信息系统,制定审方规则,规范审方行为与流程,对处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级警示,分别采取对应的措施。统计对比先行上线审方系统的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线前后处方情况、审方干预情况。2018年7-12月前置审方系统上线前的处方数据为对照组,2019年7-12月审方系统上线后的处方数据为观察组,比较2组数据不合理用药处方数量和比例,统计分析不合理处方情况及审方干预结果,进行初期评价。结果: 经过审方系统前置审核后,处方合格率有较大幅度提升;重复用药或者联合用药不适宜、选药不合理或适应症不适宜占据所有不合理类型前2位;一级/二级/三级警示处方的总趋势逐步减少,四级处方在逐步增加;医生对药师的审方意见接受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审方中心确实提高了区域基层医疗机构的处方合格率和合理用药水平,是前置审方集约化模式的尝试,是值得推广的医联体统一药学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的处方点评与医保控费及DRGs对我院质子泵抑制剂干预效果。方法:对医院干预前(2017年4月至2017年6月)、干预第一阶段(2017年7月至2017年9月)、干预第二阶段(2017年10月至2017年12月)、干预第三阶段(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质子泵抑制剂的人均消费金额和用药合理性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我院外科住院患者人均PPIs费用干预第一阶段平均增长率为-49.86%,干预第二阶段平均增长率为-42.33%,干预第三阶段平均增长率为-69.59%;内科住院患者人均PPIs费用干预第一阶段平均增长率为-12.29%,干预第二阶段平均增长率为-23.28%,干预第三阶段平均增长率为-35.74%。不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47.5%降至第一阶段干预后的21.5%,并进一步降至第二阶段干预后的13.0%,至第三阶段干预后的4.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的处方点评与医保控费及DRGs促进了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使用,降低了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费用,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天津、郑州、杭州七城市口服抗凝药在房颤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通过医院处方合作分析项目,筛选出七城市共80家医院诊断房颤的处方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房颤患者就诊人数、各药物年度处方张数、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并比较口服抗凝药物的使用现状和趋势。结果 20142018年,七城市房颤患者就诊人数逐年增加,以2018年增加人数为著,较2017年房颤患者人数增加约127%。华法林的处方数量、处方金额、DDDs呈增长态势,但增长缓慢,处方数量构成比在逐年降低,由97%降至32%;处方金额构成比由36%降至2%;DDDs构成比由98%降至46%,增长率由17%降至5%。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的处方数量、处方金额、DDDs都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结论 无论是处方数量、处方金额、DDDs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使用比例均逐渐超过了传统抗凝药华法林,房颤患者中临床医生使用新型抗凝药的倾向性日益增高。但华法林作为一传统经典经济的抗凝药物,新型口服抗凝药并不能完全取代。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处方质量存在的问题及不合格用药处方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抽取医院2017年6月-2019年5月期间门急诊处方14 400张进行点评,分析其不合格处方科室的分布及不合格用药类型的分布,总结门急诊处方点评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提高门急诊处方质量的方法。结果:14 400张不合格处方中,其中1 665张用药处方不合格(占11.56%),科室分布以儿科、内分泌科、肿瘤科处方不合格率分别为22.60%、20.72%和16.74%;不合格类型中不规范处方238张(占14.29%)、不适宜处方1 412张(占84.80%)和超常处方15张(占0.90%);给药剂量不足(占43.36%)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门急诊处方点评是提高门急诊处方质量、推动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有效方法;通过处方点评加强了医院门急诊医疗质量管理(处方合格率达88.44%),促进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明娟 《首都医药》2014,(20):45-46
目的:通过我院处方点评,了解门诊患者用药情况,归纳总结处方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10月门诊处方3000张,进行点评。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2,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178.26元,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比例为29.1%,不合理用药处方498张,占总处方的16.6%。结论需要医师及药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扎实的业务功底,使中药处方的开具更加规范,防止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