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目的评价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用P5 Newtron多功能超声治疗仪结合Gracey龈下刮治疗器行龈下刮治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用超声及Gracey龈下刮治器进行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在龈下刮治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观察患者的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探诊出血(BI)、菌斑指数(PLI)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在行龈下刮治术后1个月和3个月,PD、BI、PLI值明显下降,AL值有轻微变化。结论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施行超声和Gracey龈下刮治器联合治疗配合药物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门诊随机选择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龈上洁治术结合龈下刮治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检查牙龈指数(G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结果: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与1个月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下刮治术能明显消除牙龈炎症,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明显减少,超声波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是消除牙周袋炎症的有效措施,且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牙周附着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龈下冲洗方式对合并梅毒的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1年9月~2012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10例合并梅毒的牙周炎患者(含50颗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例。对照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后,采用含有0.2%甲硝唑液的传统冲洗器对患牙进行冲洗。实验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同步采用0.2%甲硝唑液进行冲洗处理,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7d后的菌斑指数(PL)、附着丧失(AL)、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SBI)四项指标,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各指标的变化以及两组间治疗前后牙周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7d后,实验组和对照组PL、SBI均显著降低;实验组治疗后PL、AL、PD、SBI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治疗合并梅毒的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良好,明显优于传统超声龈下刮治后冲洗器给药的冲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次性龈下刮治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其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全口龈下刮治,试验组实施一次性龈下刮治,观察2组刮治前及治疗后6周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探诊深度(PD)及就诊次数、复诊周期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 SBI、AL、PD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就诊次数、复诊周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龈下刮治牙周炎临床效果确切,就诊次数、复诊周期低,安全指数高,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与分析不同龈下冲洗方式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度及重度牙周炎患者23例(共88颗)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超声龈下刮治后冲洗器给药治疗,试验组给予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菌斑指数(PL)、探诊出血指数(SBI)各数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菌斑指数(PL)、探诊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各数值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龈下刮治联合甲硝唑冲洗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11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各57例,A组接受超声龈下刮治联合蒸馏水冲洗治疗,B组接受超声龈下刮治联合甲硝唑冲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GCF)水平和GC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PL)、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水平。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GCF水平略低A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治疗后PL、SBI、PD、AL等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联合甲硝唑冲洗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炎性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牙周病患牙在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中度及重度牙周病患者两大组,各组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进行刮治及根面平整术。第1组为Gracey组;第2组为P5治疗仪组;第3组为Gracey刮治合并P5治疗仪组。经基线检查后的第3、6、9、12个月复查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OP)、牙周探针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结果三组PLI、BOP、PD均较基线明显改善,且前牙区较后牙区菌斑百分率改善明显,但9个月后指数有所反弹。中度慢性牙周炎,各组临床改善无明显差别;重度慢性牙周组前牙区各组无明显差别,后牙区组中手工Gracey刮治合并P5治疗仪超声龈下清创(刮治及根面平整)临床改善明显,尤其是根分叉区。结论中度牙周炎患者三组无明显差异,但重度牙周炎患者Gracey手工合并P5超声组效果优于前两组。对维护期患者医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牙周龈下刮治中超声和手工器械结合时不同应用顺序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成人牙周炎患者13名,共63颗牙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先手工后超声组(A组)和先超声后手工组(B组)。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的PL I、SBI、PD值。结果临床治疗前后各时段A组的疗效好于B组(P〈0.01)。结论龈下刮治时先用手用器械再用超声器械能更有效地除去牙根表面的菌斑,结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使用超声龈下洁治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5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手工龈下刮治法,观察组使用超声龈下洁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2周的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GBI)、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CAL)。结果:治疗后,两组PLI、GBI、PD、CAL均降低,且观察组PLI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I、PD、CAL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声龈下洁治治疗慢性牙周炎与手工龈下刮治法效果相当,PLI方面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0例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分别使用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试验组)和超声龈下刮治(对照组)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记录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 、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结果 治疗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标PLI、BI、PD 和AL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PD减少量和AL减少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减少量和BI减少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疗效优于单独超声龈下刮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0月口腔科收治入院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临床资料,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超声龈下洁治和手工龈下刮治的方法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和牙周附着水平等牙周指数的变化.结果 在牙周治疗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和牙周附着水平等牙周指数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各项牙周指数在两组患者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龈下洁治和手工龈下刮治一样能够有效地治疗慢性牙周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PERIOWAVETM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入3组,其中A组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calingand Root Planning,SRP)之后接受1次PERIOWAVETM光敏灭菌治疗,B组在SRP后及6周时各接受1次PERIOWAVETM光敏灭菌治疗,而单纯SRP组仅接受SRP治疗。在治疗前,6周以及12周时检查记录牙周探诊深度(PD)及釉牙骨质界到龈缘的距离,计算附着丧失(AttachmentLoss,AL)的程度。结果在6周及12周检查中,各组的附着丧失(AL)均明显改善(〈0.01)。在基础检查中各组AL无明显差别,而经过2次激光治疗后的患者AL改善明显大于另外两组(A组,B组,C组12周时AL改善分别为1.19mm,1.67mm及1.17mm),与SRP组比较,B组AL改善0.44mm。结论在研究条件下,辅以2次PERIOWAVETM光敏灭菌治疗牙周炎对于AL的改善明显好于单独使用SR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两种超声器械联合Gracey手工后牙龈下刮治的临床效果。方法24例慢性牙周病患者,采用半口对照,以每位患者一侧上、下4颗后牙为A组(P5),另一侧为B组(对照组),分别对受试牙进行超声龈下刮治及Gracey操作。结果两种治疗操作时间虽有差别,治疗后2个月观察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维护治疗A组有效率97.0%,未经维护治疗的B组有效率为6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6,P〈0.005)。结论超声治疗仪在临床应用中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P5组更省时、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在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FM-SRP)或分区龈下刮治(Q-SRP)治疗后全身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将2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FM-SRP组(一次性完成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和Q-SRP组(每次进行单个象限的刮治),每组10例。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丧失(CAL)等临床指标的基线值。分别于刮治开始前和刮治完成后2h,检测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牙龈疼痛程度、是否服用止痛药物以及发热等急性炎症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SRP组和Q-SRP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治疗前分别为(3.17±0.54)mg/L和(3.42±0.71)mg/L,治疗后2h分别为(3.17±0.54)mg/L和(3.46±0.83)mg/L,同一时点两组患者间比较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的术中和术后反应情况分析显示,在同一时点两组患者间比较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SRP和Q-SRP均未引起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全身急性炎症反应,临床医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龈下刮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硝唑联合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100例,依据患者的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采用替硝唑联合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根面平整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1、3个月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釉牙骨质界至袋底的距离,CAL)和探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1、3个月PD与CAL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探诊出血率分别为42.0%、24.7%,对照组分别为52.7%、42.0%,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替硝唑联合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疗效较好,优于仅行根面平整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铒: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联合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对Ⅱ期牙周炎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和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分院就诊的42例Ⅱ期牙周炎患者,采用左右半口对照研究,随机将同一患者的一侧设置为研究组,另一侧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行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研究组行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再行Er:YAG激光治疗,对两组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程度(CAL)、探针出血(BOP)及术后疼痛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2周和24周的PD、CAL与BOP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术后疼痛度(2.21±0.61)分比对照组(2.60±0.54)分低(P<0.05)。结论临床采用Er:YAG激光联合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Ⅱ期牙周炎,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牙周临床症状,且能减轻患者牙周治疗的疼痛度,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后龈下菌斑内螺旋体和球菌的百分比组成的改变,为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均施以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所有患者每周复诊1次,采集龈下菌斑,进行刚果红染色,镜检计数螺旋体及球菌的百分比,同时检测患牙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结果:患者经治疗1周后,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值变化极为显著(P〈0.01),2周后牙周袋探诊深度(PD)、螺旋体的减少及球菌的增加也极具显著性(P〈0.01),至3周时趋于稳定。结论:基础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SBI,使螺旋体百分比显著降低,球菌百分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full-mouth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FM-SRP)与分象限龈下刮治(quadrant scaling androot planning,Q-SRP)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进行牙周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4例,分为FM-SRP组27例和Q-SRP组27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周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和止痛药使用情况及术后是否有发热症状。结果:两组龈下刮治后3,6个月后PD、AL、BOP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M-SRP组VAS评分高于Q-SRP组(P<0.05);术后两组均有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但两组平均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SRP和Q-SRP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FM-SRP术后全身反应稍明显,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龈下刮治结合不同龈下冲洗方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60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例(30颗),两组均采用超声龈下刮治和过氧化氢冲洗,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冲洗器冲洗,试验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过氧化氢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SBI、PL、PD均有所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同步采用药物冲洗,能够显著增强冲洗效果和牙周炎治疗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full-mouth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FM-SRP)与分象限龈下刮治(quadrant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Q-SRP)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进行牙周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4例,分为FM -SRP组27例和Q-SRP组27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周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和止痛药使用情况及术后是否有发热症状.结果:两组龈下刮治后3,6个月后PD、AL、BOP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M-SRP组VAS评分高于Q-SRP组(P<0.05);术后两组均有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但两组平均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SRP和Q-SRP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FM-SRP术后全身反应稍明显,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