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1])。结直肠癌患者常易并发营养不良,易导致患者不良临床终点的发生~([2])。临床上常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对患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 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中占所有癌症的第二位,并有逐渐升高的趋势[1]。西方人群终生患结直肠癌的累积风险约为5%~6%,因结直肠癌死亡的累积风险为2.5%[2]。近年中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也有明显增加趋势,据肿瘤流行病学家估计,中国大城市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3]。结直肠癌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有人统计大约20%~30%的CR C患者可找到遗传因素[4]。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主要包括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cancer,H N-PCC)、家族性腺瘤性结肠息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和营养支持状况,为临床合理开展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0例,于入院次日清晨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患者营养风险状况以及营养风险与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600例患者入选并完成NRS评分,NRS2002适用率为100.00%;入院时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17%(37/600),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2.67%(136/600),营养不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00.00%,显著高于无营养不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P0.05);男性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P0.05);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P0.05);600例患者中行营养支持205例(34.17%),存在营养风险者营养支持率显著高于不存在营养风险者(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NRS2002是结直肠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有效工具,可作为临床制定营养支持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直肠癌无论在全球还是在我国发病率均呈高发趋势,手术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1]。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通常免疫功能下降,出现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有研究显示住院患者约10%~50%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现象,而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可达40%~80%[2],尤其是直肠癌患者,因肿瘤因素,术前即已出现营养不良,术后如果营养素摄入不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海交通大学一项发表于《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2011,34(10):2323]杂志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癌风险。该荟萃分析纳入5项研究108 161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治疗与患者结直肠癌风险显著降低相关[相对风险比(RR)为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c反应蛋白、IL-6、皮质醇三项应激反应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IL-6、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腹腔镜组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人体应激反应明显低于开腹组,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正>结直肠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1]。腹腔镜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疼痛轻、出血少以及胃肠功能恢复快等特点[2-4]。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骨科以及胃肠外科等领域,取得良好效果[5-6]。本研究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大约39.3%结直肠癌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其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2.0%,鉴于术前存在的营养风险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围手术期营养处理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程序中不可少的重点措施之一~([1-3])。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口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患者加速患者康复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血清IL-37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200例作为结直肠癌组,另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37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IL-3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直肠癌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IL-37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升高血清IL-37水平降低。临床分期高、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生存时间短的患者血清IL-37水平低于临床分期低、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长的患者(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类型、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患者血清IL-3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IL-37水平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RlR=0.043(95% CI:0.014,0.102)]、淋巴结转移[RlR=0.038(95% CI:0.016,0.097)]、远处转移[RlR=0.049(95% CI:0.013,0.120)]和IL-37水平[RlR=0.067(95% CI:0.028,0.168)]是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L-37水平降低,血清IL-37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8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术后发生VTE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入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后未发生VTE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合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进一步阐述结直肠癌术后VET的诊疗方法。 结果?两组在性别、体重指数≥30?kg/m 2(中度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式(造瘘)、手术方式(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输血、使用止血药物及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血小板(PLT)、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3.5岁[OlR=2.258(95% CI:1.019,5.044)],糖尿病[OlR=2.688(95% CI:1.237,5.842)]、新辅助化疗[OlR=2.424(95% CI:1.147,5.123)]、输血[OlR=2.559(95% CI:1.073,6.103)]、手术方式[OlR=2.044(95% CI:1.044,4.002)]、PLT[OlR=7.800(95% CI:2.689,22.625)]及D-二聚体[OlR=25.416(95% CI:8.726,74.013)]是结直肠癌术后VTE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好发VTE的患者应该加强术后护理,早期下床活动,给予双下肢气压治疗,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必要时予以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若术后发生VTE,则根据患者出血风险和具体情况制定诊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KAI1/CD8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3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AI1/CD82的表达。结果:KAI1/CD8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1.5%,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前进法显示:分化是影响KAI1/CD82表达最显著因素[Exp(b)=0.431,P=0.038]。其次是Dukes分期[Exp(b)=0.363,P=0.043]。结直肠癌中KAI1/CD82在分化低的肿瘤和Dukes D期肿瘤表达降低。结论:KAI1/CD8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分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结直肠癌患者基因差异甲基化图谱,并探讨关键基因作为结直肠癌临床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建立TCGA数据库结直肠癌患者基因差异甲基化图谱,进行差异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关键基因,临床进行重点基因分析验证.[结果]与癌旁对照样本相比,结直肠癌组织呈现2313个差异CpG甲基化位点,其中高甲基化位点1818个,低...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目前,结直肠癌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关于MOS基因与结直肠癌生物学特征及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报道少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MOS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初诊为结直肠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MOS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MOS基因相对表达量为(4.56±2.17),高于癌旁组织的(3.12±1.65)(P<0.001)。根据结直肠癌组织MOS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平均值将所有患者分为MOS高表达组(n=43)和MOS低表达组(n=4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远处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S高表达组患者中TNM分期为T3~4期者所占比例高于MOS低表达组(P<0.05)。MOS高表达组、MOS低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1个月〔95%CI(92.4,112.6)〕、116个月〔95%CI(105.6,128.7)〕,两组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OS基因高表达〔HR=7.695,95%CI(1.377,43.003)〕、淋巴结转移〔HR=28.585,95%CI(1.401,583.297)〕、远处转移〔HR=47.852,95%CI(3.527,649.257)〕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OS基因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MOS基因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程度及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有可能作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测患者预后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也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RASSF1A和cyclin D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标本50例,腺瘤标本20例,正常黏膜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RASSF1A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RASSF1A蛋白阳性率:结直肠癌组显著低于腺瘤及正常黏膜组(P〈0.05或P〈0.01);RASSF1A蛋白表达与肿瘤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型和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②cyclin D1蛋白阳性率:结直肠癌组显著高于腺瘤及正常黏膜组(P〈0.05);cyclin D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级、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型等无关(P〉0.05);③结直肠癌RASSF1A与cyclin D1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13,P〈0.05)。[结论]RASSF1A及cyclin D1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异常表达,对肿瘤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3):182-185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直肠癌术后存活时间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3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83例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83例均行手术治疗,建立了影响直肠癌术后生存的危险状态函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营养不良、输血、神经侵犯、原有疾病是影响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分化程度、营养不良、原有疾病是影响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ME手术有助于提高远期存活率,扩大淋巴结清扫对远期生存率无意义,正确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病人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是我国多发肿瘤之一,目前尚难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待明确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患者因肿瘤消耗、吸收障碍、高龄等原因大多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加上手术创伤的应激与高分解代谢,使得上述情况更加严重,并可能导致术后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不利于术后康复。故及时、合理的营养支持非常必要。我院对78例结直肠癌患者行围手术期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支持治疗,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发生在消化道,除了肿瘤自身营养消耗之外,还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加之围手术期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类患者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80%,因此及时、合理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作为手术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对蒙医饮食疗法干预有营养风险的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营养不良对结直肠癌术后近期临床结局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4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术前营养不良分为营养不良组(n=109)和营养良好组(n=239),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 348例患者的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1.3%,营养不良与年龄、肠梗阻、肿瘤分期有关(P<0.05)。营养不良组和营养良好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5%和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营养不良是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术前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不仅延缓术后的恢复,也对远期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hMLH1在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hMSH2和hMLH1的表达。结果 部分结直肠癌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hMSH2 和(或)hMLH1蛋白表达缺失,与正常结直肠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MSH2 和 hMLH1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浸润深度、肿瘤组织大小、Dukes分期以及淋巴转移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和(或)hMLH1的缺失可能与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hMSH2和hMLH1缺失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提示错配修复功能的缺陷可能导致肿瘤恶性程度的加重。  相似文献   

20.
王家胜  李中福  杨强 《广东医学》2012,33(17):2688-2690
结直肠癌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各个地区存在显著差异,欧洲和美国较高,亚洲较低,全球每年约有40万人死于结直肠癌[1]。研究发现,人一生中患结直肠癌的概率约为5%,年龄是结直肠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结直肠癌都发生于55岁之后[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