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目的:考察不同生长年限和采收季节对内苁蓉主要有效成分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影响.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肉苁蓉主要有效成分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以3年生及3年生以上、秋季采收为最佳采收期.结论: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季节均可影响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本研究结果为肉苁蓉最佳采收年限及采收季节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肉苁蓉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同时测定管花肉苁蓉和荒漠肉苁蓉药材中6种苯乙醇苷类成分。方法采用HPLC-DAD,以松果菊苷为参照物峰,建立其与毛蕊花糖苷、肉苁蓉苷C、肉苁蓉苷A、2-乙酰毛蕊花糖苷、6-乙酰毛蕊花糖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以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计算6种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和外标法实测值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方法学考察和样品测定,肉苁蓉中各成分相对松果菊苷的校正因子分别为f毛蕊花糖苷/f松果菊苷=1.008,f肉苁蓉苷C/f松果菊苷=1.871,f肉苁蓉苷A/f松果菊苷=0·809,f2-乙酰毛蕊花糖苷/f松果菊苷=0.611,f6-乙酰毛蕊花糖苷/f松果菊苷=0.603。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好,与外标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能同时对肉苁蓉药材中多种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肉苁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管花肉苁蓉不同生长时间和部位的有效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分析管花肉苁蓉不同生长时间和部位的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及半乳糖醇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管花肉苁蓉不同生长时间的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以11月最高,分别为295.25 mg·g-1和48.25mg·g-1,两者均表现为11月10月12月;半乳糖醇含量12月最高为36.71 mg·g-1,12月11月10月。管花肉苁蓉不同部位的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基部中部顶部,半乳糖醇含量顶部中部基部。结论管花肉苁蓉不同生长时间和部位的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和半乳糖醇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复方金思维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3,6'-二芥子酰基蔗糖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3,6'-二芥子酰基蔗糖分别在2.5~50.0μg/m L、1.3~25.9μg/m L、2.0~40.7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3种成分样品回收率分别为101.37%、99.86%和98.44%,RSD均在3.00%以内。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金思维复方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苁蓉总苷胶囊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三种成分含量的HPLC法。方法:Water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 ℃。结果: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分别在27.792-277.92 μg·mL-1 (r=0.999 6,n=6),2.418 4-24.184 μg·mL-1 (r=0.999 6,n=6),5.106-51.06 μg·mL-1 (r=0.999 8,n=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以用于苁蓉总苷胶囊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三个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肉苁蓉属药材中松果菊苷、金石蚕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2′-乙酰金石蚕苷和2′-乙酰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岛津Inert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0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0℃,检测波长为330 nm。结果松果菊苷、金石蚕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2′-乙酰金石蚕苷和2′-乙酰毛蕊花糖苷6个成分的进样量分别在0.240~2.400μg (r=0.9993),0.300~3.000μg (r=0.9998),0.072~0.720μg (r=0.9994),0.006~0.060μg(r=0.9991),0.150~1.500μg (r=0.9999),0.030~0.300μg (r=0.9993)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3)在98.81%~101.52%之间,RSD的范围为0.3%~2.8%。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依次为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肉苁蓉中均含有量较大的2′-乙酰毛蕊花糖苷;而管花肉苁蓉中检测不到;二者均不含金石蚕苷和2′-乙酰金石蚕苷。盐生肉苁蓉主要的成分为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2′-乙酰毛蕊花糖苷,还有一定量的金石蚕苷。沙苁蓉的特征性成分为金石蚕苷和2′-乙酰金石蚕苷,毛蕊花糖苷和2′-乙酰毛蕊花糖苷含量极低,松果菊苷检测不到。结论建立的HPLC方法可把肉苁蓉属4种药材明确区分开来,方法简便、准确且重复性好,可望为肉苁蓉药材和饮片的质量评价和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适宜的肉苁蓉产地加工方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5种苯乙醇苷(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肉苁蓉苷A、异毛蕊花糖苷和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多糖、可溶性糖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考察蒸制和切片对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蒸制处理对肉苁蓉苯乙醇苷类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影响程度较大,其中对松果菊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含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切片处理对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程度较大。结论在产地采取直接蒸制处理的加工方式可有效保证肉苁蓉品质。  相似文献   

8.
女贞子酒蒸过程中5种苯乙醇类成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探讨女贞子酒蒸过程中5种苯乙醇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女贞子生品及酒蒸不同时间(4,8,12,16,20,24 h)炮制品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红景天苷、酪醇及羟基酪醇的含量。结果:在24 h内,随着酒蒸时间的延长,松果菊苷含量逐渐降低,红景天苷含量逐渐增加,酪醇、羟基酪醇含量均先逐渐升高后达到稳定状态,而毛蕊花糖苷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红景天苷含量变化最为显著。结论:炮制对女贞子中苯乙醇类成分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女贞子酒蒸后,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产生质变,红景天苷、酪醇、羟基酪醇发生量变。为揭示女贞子的炮制机制与女贞子饮片的规范化炮制及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组织培养体系,并考察干旱胁迫对其中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管花肉苁蓉愈伤组织与悬浮培养体系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绘制其生长曲线,并通过渗透压调节剂(NaCl、甘露醇和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环境,考察组织培养体系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变化。结果管花肉苁蓉愈伤组织与悬浮培养细胞均能生成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绘制管花肉苁蓉愈伤组织生长曲线,确定30d为最佳继代时间;NaCl和甘露醇所诱导的干旱胁迫不利于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及其苯乙醇苷类成分的积累,而6%PEG6000能显著促进悬浮细胞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生成,诱导15d后,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生物量分别为(1.07±0.10)g/L和(0.12±0.01)g/L,分别可达细胞干质量的20.94%和2.27%,为对照组的1.29倍和1.19倍。结论 PEG6000介导的干旱胁迫对管花肉苁蓉悬浮细胞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宽肠理气汤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岩 《中草药》2010,41(12):1994-1995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宽肠理气汤中松果菊苷及毛蕊花糖苷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冰醋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体积流量为1.OmL/min,检测波长为334nm.结果 松果菊苷平均回收率98.78%,RSD为0.90%;毛蕊花糖苷平均回收率为99.39%,RSD为1.75%;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较好,可用于宽肠理气汤中松果菊苷及毛蕊花糖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木通皂苷D在大鼠粪便中的代谢物。方法:灌胃木通皂苷D(400mg·kg^-1)后收集粪样,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木通皂苷D的代谢产物。结果:在给药后大鼠的粪便中,发现并初步鉴定了5个主要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结论:大鼠口服给予木通皂苷D后,在粪便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为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β-D-吡喃葡萄糖酯苷、常春藤皂苷元-28-β-D-吡喃葡萄糖酯苷、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常春藤皂苷元及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MSn)法检测樟柳碱及其大鼠粪样中的代谢物。方法收集灌胃20 mg樟柳碱的大鼠粪样,用水浸泡后,以乙酸乙酯萃取,采用甲醇-0.01%三乙胺水溶液(以甲酸调节pH 3.5)(60∶40)为流动相,0.2mL·min-1流速,40℃柱温,以及离子源喷射电压5.0 kV,毛细管电压45 V,毛细管温度200℃,鞘气(N2)流速40个单位等进行LC-MS及LC-MSn检测原药及其代谢物。和空白粪样及樟柳碱相比较,根据代谢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ΔMr)及其多级质谱数据,鉴定并阐述其结构。结果在服药后的大鼠粪样中发现5种代谢物,分别为莨菪品、去甲基莨菪品、去甲基樟柳碱、羟基樟柳碱以及樟柳酸等。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简便、可靠,适合于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及其代谢物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丹酚酸B静注后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并对主要代谢物进行定量。方法:应用LC—IT/TOF—MS对大鼠胆汁、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应用LC—MS/MS对两个主要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得到血浆药时曲线。结果:在大鼠胆汁、血浆和尿液中,共发现了九种代谢产物,包括丹酚酸B的甲基化产物,紫草酸及紫草酸的脱羧和甲基化产物,丹酚酸s及其脱水产物;药动学研究表明紫草酸和单甲基一丹酚酸B的t1,:都较小,单甲基一丹酚酸B与紫草酸相比有较大的AUC。结论:丹酚酸B静注后,在大鼠体内共发现了9种代谢产物,绘制了代谢通路图并对紫草酸和单甲基一丹酚酸B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阐明了丹酚酸B在大鼠体内主要的代谢方式是甲基化。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metabolites of Pulsatilla oleanolic acid 3-??-L-rhamnopyranosyl (1??2) -??-L-pyran arabinoside (B7) in rat plasma, bile, urine, feces, and in vitro liver microsomes incubation system. METHODS An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mbin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HPLC-Q-TOF-MS) method was developed 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study on the metabolites of B7 in rat plasma, bile, urine, feces, and in vitro liver microsomes incubation system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RESULTS A total of 23 metabolites were identified, of which 12 metabolites were present in rat liver microsomes incubation system. CONCLUSION Deglycosylation, demethylation glucuronidation, and hydroxylation are the major metabolic transformation forms of B7 in rats in vivo and in vitro.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大鼠灌胃给予异绿原酸C(4,5-二咖啡酰奎宁酸)后粪便、尿液及血浆内存在的代谢产物并推测其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方法 大鼠按20 mg·kg-1一次性灌胃给予异绿原酸C后,收集不同时间(段)的粪便、尿液及血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Q-Exactive Plus Orbitrap 高分辨质谱技术(UPLC-Q-Exactive Plus Orbitrap MS)+质谱自带的软件联合的方法分析,对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并完成鉴定其代谢产物。结果 基于总离子流色谱图和一级二级质谱提供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等精确信息,最终从大鼠粪便、尿液和血浆中共发现11种成分,包括1个原型和10个代谢产物,涉及的代谢途径有水解、甲基化、氧化、还原、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等。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分析方法检测快速、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符合生物基质样品分析相关要求,适用于大鼠粪便、尿液和血浆中异绿原酸C代谢产物的分析,为异绿原酸C的药效作用机制及药动学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孙佳  梅朝叶  向文英  杨武  黄勇  陈思颖  董莉  席晓岚 《中草药》2016,47(18):3248-3254
目的考察头花蓼有效组分在大鼠粪便和胆汁中的代谢转化。方法以头花蓼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UHPLC-ESI-Q-TOF-MS联用技术,结合Metabolite ToolsTM、质量亏损过滤(MDF)等代谢产物分析技术,系统分析头花蓼有效组分在大鼠粪便和胆汁中的代谢产物。结果在大鼠体内共检出4个原型成分和26个代谢产物,其中粪便、胆汁分别有12、19个成分(含交叉成分),代谢产物主要以槲皮素葡萄糖醛酸化、甲基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代谢产物为主。结论建立的高分辨质谱方法可以分析头花蓼有效组分在大鼠粪便和胆汁中的代谢产物,初步阐明了头花蓼有效组分的体内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芍枣胶囊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并归纳和总结其代谢途径。方法:大鼠灌胃芍枣胶囊提取液后,收集血液、尿液、粪便和全脑并进行预处理,采用UPLC-Q-TOF-MS~E分析,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6m L·min~(-1),柱温45℃,在负离子模式下获得MS/MS~E质谱信息,通过Metabolynx软件处理后对芍枣胶囊中活性化合物在血浆、尿液、粪便和全脑中的代谢产物进行推测。结果:大鼠体内共鉴定得到代谢产物7个,其中芍药苷的2个,斯皮诺素的3个,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2个。结论:芍枣胶囊中活性化合物芍药苷,斯皮诺素和3,6'-二芥子酰基蔗糖主要代谢产物存在于血液、尿液和粪便中,代谢途径主要有脱糖水解、甲基化、脱羰基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酸枣仁总黄酮在大鼠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与排泄.方法:将SD大鼠灌胃酸枣仁总黄酮提取物后,于不同时间收集尿液和粪便.经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尿液和粪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n)法检测尿液和粪便中的原型药和代谢产物.结果:在尿液和粪便中均检测到总黄酮中的主要化合物酸枣仁黄酮碳苷和6'-阿魏酰酸枣仁黄酮碳苷,并发现一个主要代谢产物酸枣仁黄酮次级碳苷(M_1).结论:酸枣仁总黄酮在大鼠尿液和粪便中主要以原型药酸枣仁黄酮碳苷和6'阿魏酰酸枣仁黄酮碳苷的形式排出,少量以代谢产物的形式如酸枣仁黄酮次级碳苷排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三七皂苷R_1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阐述三七皂苷R_1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 以三七皂苷R1的微生物转化产物为对照品;采用LC-ESI-MS/MS方法,检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结果 在大鼠体内共检测到8个代谢产物,并利用对照品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20(S)-三七皂苷R_2,20(R)-三七皂苷R_2,20(S)-人参皂苷Rh_1,20(R)-人参皂苷Rh_1,人参皂苷Rh_4,原人参三醇,人参皂苷F_1和3β, 12β -二醇达玛烷-E-20(22),24-二烯-6-O-β-D-木糖-(1→2)-β-D-葡萄糖苷.结论 三七皂苷R_1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较多,且与微生物转化产物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HPLC-MS/MS法分析鉴定罗通定在大鼠胆汁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方法:罗通定灌胃给予大鼠(120mg·kg^-1),收集胆汁样品。色谱分离采用ZorbaxSBC18(150mm×0.5mmI.D.,5μm);流动相:甲醇-水-三乙胺(30:70:0.07,V/V/V);质谱分析采用(+)ESI模式。结果:在大鼠胆汁中观察到4个罗通定代谢产物,初步推测其中2个为罗通定去甲基化后再与硫酸结合的产物。结论:去甲基化后形成硫酸结合物为罗通定在大鼠胆汁中一主要排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