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佛手散水提取物对实验性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方法采用缩宫素诱发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和离体子宫平滑肌痉挛,以小鼠扭体潜伏期、扭体次数,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为指标,评价加味佛手散对原发性痛经治疗作用。结果加味佛手散可显著延长缩宫素诱发小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降低缩宫素引起离体子宫收缩的幅度,减少收缩频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佛手散对缩宫素诱发小鼠的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满药赤雹果水提取物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赤雹果水提取物(WEFT)对缩宫素诱发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及离体大鼠子宫平滑肌兴奋性的影响,为临床用其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缩宫素制备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以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和扭体次数为指标,观察WEFT对缩宫素诱发原发的痛反应的影响;以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为指标,观察WEFT对缩宫素诱发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兴奋性的影响,借以评价WEFT对原发性痛经治疗作用.结果 ①WEFT 2.0 g/kg,1.0 g/kg组小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7.23±1.62)min,(6.49±1.81)min 显著延长,与空白对照组(4.32±1.13) min比较差异显著 (P<0.05或P<0.01);扭体反应次数(14.3±3.46)次/30 min,17.4±3.53)次/30 min,与空白对照组(32.3±5.64)次/30 min比较差异显著 (P<0.01).②在大鼠离体子宫实验中,WEFT的终浓度在0.1~1.6 mg/ml范围内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缩宫素诱发的大鼠离体子宫的兴奋性,显著降低离体子宫的收缩的幅度,减少收缩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 WEFT对缩宫素诱发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的痛反应和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兴奋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WEFT对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的主要药理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子宫实验、缩宫素和己烯雌酚诱发小鼠痛经实验、无菌塑料管所致子宫炎症实验和皮下肉芽肿实验。结果:少腹逐瘀汤能明显降低正常♀性大鼠离体子宫自发运动的收缩和舒张强度,抑制缩宫素诱发的离体大鼠子宫收缩频率加快,延长“痛经”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明显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中剂量少腹逐瘀汤明显抑制塑料管所致大鼠子宫炎症反应和棉球所致大鼠皮下肉芽肿形成。结论:少腹逐瘀汤具有良好的子宫解痉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痛经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对大鼠离体子宫肌收缩活动及缩宫素所致离体子宫痉挛的作用。同时观察对痛经小鼠扭体反应的作用。结果:该药可明显抑制大鼠离体子宫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降低缩宫素引起的痉挛子宫肌条的收缩幅度和频率,可抑制痛经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结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痛经可能是通过降低子宫收缩力和频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青附颗粒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方法:用雌激素和缩宫素复制大、小鼠痛经模型,观察青附颗粒对大、小鼠痛经模型的影响;用肌动描记技术记录子宫环的收缩曲线,研究青附颗粒对离体小鼠子宫自发收缩及催产素致小鼠子宫强直收缩的影响。结果:青附颗粒4.8 g/kg、2.4 g/kg能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2.4 g/kg、1.2 g/kg能明显减少大鼠的扭体次数;青附颗粒2.00 mg/ml、1.00 mg/ml、0.50 mg/ml显著抑制离体小鼠子宫自发性及缩宫素诱发的离体小鼠子宫收缩的强度、频率。结论:青附颗粒有解痉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经化瘀合剂(当归、川芎、香附、益母草等)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作用。方法:对小鼠子宫、卵巢进行重量测定,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缩宫素诱发大鼠痛经模型和前列腺素E1诱发小鼠痛经模型法,对大鼠离体子宫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温经化瘀合剂能明显增加小鼠子宫重量,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度,减少缩宫素所致大鼠扭体反应次数和前列腺素E1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既能使正常大鼠离体子宫收缩,又能对抗缩宫素对大鼠离体子宫的收缩作用。结论:温经化瘀合剂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对子宫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归附痛经颗粒的抗痛经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归附痛经颗粒的抗痛经作用。方法:用己烯雌酚和缩宫素制造小鼠痛经模型,观察归附痛经颗粒对小鼠痛经模型的影响;用肌动描记技术记录子宫环的收缩曲线,研究归附痛经颗粒对离体大、小鼠子宫收缩的影响。结果:归附痛经颗粒能明显减少雌激素和缩宫素诱发的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次数;抑制离体大鼠和小鼠子宫自发性收缩,抑制缩宫素诱发的离体大鼠子宫的强直收缩。结论:归附痛经颗粒有明显的抗痛经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散结镇痛片对小鼠实验性痛经模型的影响。方法:制备正常小鼠离体子宫和催产素所致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以及雌激素与缩宫素联用引起小鼠扭体反应模型,观察散结镇痛片对其影响。结果:散结镇痛片6.4 mg.mL-1以上对小鼠离体子宫自发收缩具有显著抑制作用;1.6 mg.mL-1以上对缩宫素引起的小鼠离体子宫收缩具有抑制作用,并具有量效关系;0.32~1.28 g.kg-1能够显著降低缩宫素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具有量效关系。结论:散结镇痛片对小鼠离体和在体痛经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抗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导致的组织缺血可能是其抗痛经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芷总香豆素治疗原发性痛经(PDM)的疗效,并揭示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缩宫素诱导的原发性小鼠痛经模型,以注射催产素后30 min内扭体次数和扭体潜伏期为主要观测指标,考察白芷总香豆素的镇痛作用。使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白芷总香豆素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子宫收缩频率和幅度的影响及对缩宫素所致正常小鼠子宫平滑肌痉挛的对抗作用。测定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β-内啡肽,子宫组织前列腺素F_(2α)(PGF_(2α))、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和血栓素B_2(TXB_2)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白芷总香豆素可通过降低PDM模型小鼠的扭体反应并呈剂量依赖性地显示镇痛活性,同时可明显减少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降低收缩幅度。白芷总香豆素对缩宫素诱发正常小鼠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芷总香豆素也能显著降低子宫组织中PGF_(2α)的含量,降低血清中MDA的含量,升高子宫组织中6-keto-PGF_(1α)/TXB_2水平,提高血清GSH-Px,SOD的活力及血浆β-内啡肽含量。结论:白芷总香豆素能有效改善实验性PDM,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降低PGF_(2α)水平,升高6-keto-PGF_(1α)/TXB_2水平及β-内啡肽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佛香饮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5℃和48℃热刺激建立小鼠疼痛模型、缩宫素法建立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观察佛香饮对痛经的镇痛作用;以痛经模型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频率为指标,评价佛香饮的镇痛作用及对子宫平滑肌活力的影响;以缩宫素致正常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观察佛香饮拮抗缩宫素的致痉作用;以痛经模型大鼠血清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为指标,分析其镇痛作用机制。结果:55℃热板实验,佛香饮7.2 g/kg(按生药计)组小鼠痛阈低于模型组(P0.05);48℃热板实验,佛香饮1.8、3.6和7.2 g/kg组痛阈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痛经模型大鼠扭体反应次数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佛香饮3.6和7.2 g/kg剂量组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收缩幅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佛香饮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缩宫素引起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曲线的上升高度;各剂量组血清中PGF2α的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佛香饮对热刺激性疼痛及原发性痛经性疼痛均有显著的镇痛及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的作用,抑制PGF2α的合成或释放是其治疗痛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x43与针刺镇痛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用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4组:野生型(widetype,WT)对照组、野生型针刺组、杂合子(heterozy-gous,HT)对照组、杂合子针刺组。分别通过热板、扭体法致痛,观察针刺对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镇痛作用的不同效应。结果: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的基础痛阈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能明显提高野生型和杂合子小鼠热板致痛的痛阈值;延长首次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与针刺前相比,差异分别有非常显著(P<0.01)和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后,杂合子小鼠的痛阈值、首次扭体潜伏期和扭体反应次数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敲除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可部分抑制针刺镇痛效应,提示Cx43与经络及针刺镇痛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蛇葡萄根软膏抗炎、镇痛的药效学。方法:抗炎实验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镇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结果:蛇葡萄根软膏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赋形剂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阿昔洛韦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热板法镇痛与赋形剂组相比,镇痛效果显著(P<0.01),对于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蛇葡萄根软膏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具有深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基因敲除小鼠痛经反应的影响,探讨Cx43与针刺效应的关系。方法:选取杂合子[Cx43(+/-)]及野生型[Cx43(+/+)]2月龄雌鼠各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及益母草膏组,每组5只。其中模型组、针刺组及益母草膏组用己烯雌酚灌胃(2mg/g,容积0.2ml/10g),每日1次,连续12d,于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催产素2U/kg;正常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12d。针刺组于造模第7天针刺双侧"三阴交""地机"穴,每日1次,连续5d;益母草膏组于第7天予以益母草膏0.6mg/g灌胃,连续5d。于造模第12天注射催产素后观察各组小鼠扭体潜伏期和30min内扭体数,随后剖腹取子宫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催产素受体(Oct-R)和血管加压素受体(Vas-R)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Oct-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针刺能够延长Cx43(+/+)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潜伏期,减少其扭体次数,并能降低子宫组织中Oct-R、Vas-RmRNA及Oct-R蛋白的表达水平(均P<0.05),但对Cx43(+/-)痛经模型小鼠上述指标的表达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针刺对野生型小鼠痛经反应有治疗作用,敲除Cx43基因后,针刺的治疗作用显著降低,表明Cx43可能参与针刺治疗效果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痛经大鼠神经-内分泌影响的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痛经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益母草膏组,每组10只,己烯雌酚灌胃12 d建立痛经模型。针刺组取"关元",双侧"地机""三阴交"穴,留针30 min;益母草膏组采用益母草膏(每日80 g/kg)灌胃治疗。两组均在灌服己烯雌酚的第5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予己烯雌酚1 h后,腹腔注射催产素,观察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潜伏期和30 min内扭体数;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的水平;RT-PCR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卵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子宫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①针刺组和益母草膏组的大鼠扭体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潜伏期高于模型组(P<0.05);②针刺组和益母草膏组与模型组比较,FSH、LH、E2含量显著降低(P<0.05),P含量明显升高(P<0.05);③针刺组和益母草膏组下丘脑、卵巢GnRH,垂体GnRH-R,子宫ER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子宫PR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性激素及其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经不痛治疗痛经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涛  方泰惠  徐立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2):711-713
目的:观察经不痛对痛经的影响。方法:采用醋酸、热板、缩宫素致痛及缩宫素致子宫平滑肌收缩,二甲苯致炎,同时用寒凝血瘀造模的方法。结果:经不痛能减少醋酸、缩宫素引起的扭体反应数及延长热板引起的小鼠痛阈值,降低二甲苯引起小鼠的耳肿胀,缓解小鼠子宫平滑肌剧烈收缩,降低寒凝所致的大鼠血液粘度及血细胞压积的升高。结论:经不痛用于痛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证实胃痛立应软胶囊的疗效。方法:观察本品对大鼠应激性溃疡、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对小鼠镇痛试验和二甲苯致炎试验的影响。结果:与良附丸相比,本品能显著抑制大鼠应激性溃疡、小鼠小肠推进性运动(P<0.01),抑制乙酸致小鼠扭体次数(P<0.05),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品对应激性溃疡具有较好防治作用,能够抑制小肠的推进运动,还有较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药乳痛安片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甩尾法和小鼠扭体法观察乳痛安片镇痛作用;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足肿胀法观察乳痛安片的抗炎作用.结果 乳痛安片能明显延长小鼠甩尾的潜伏期,同时使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P<0.01);中、高剂量乳痛安片可使小鼠耳廓肿胀度明显减小(P<0.05),同时足肿胀度也明显减小(P<0.01).结论 乳痛安片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参芪佛手合剂缩短产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参芪佛手合剂促进产程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参芪佛手合剂于产前产时服用,设立对照组。观察产程,并发症,产后出血量及胎儿情况,并进行小鼠耐缺氧试验。药物镇痛实验,药物对子宫肌运动影响的实验和急性毒性等实验。结果:临床中药组潜伏期和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呕吐,肠胀气,尿潴留等滞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动物实验表明;抗疲劳,耐缺氧各项试验,参芪佛手合剂Ⅰ、Ⅱ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小鼠存活时间(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或P<0.05);该方能增强早孕家兔在体子宫收缩力,与对照组比较子宫收缩幅度明显增加(P<0.01)。而对离体子宫作用不明显,结论:参芪佛手合剂临床使用能缩短产程,减少滞产综合征发生,减少产后出血量,该方能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加强子宫肌张力,提高痛阈值,安全范围大。  相似文献   

19.
电针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组织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对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尼莫地平组。采用反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VD模型。术后当天动物苏醒后开始治疗,电针组以疏密波、频率2/80Hz、强度2mA刺激"百会""大椎""足三里""膈俞"10min;尼莫地平组灌服尼莫地平液30mg/kg。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15d。治疗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检测,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学习与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和尼莫地平组较模型组均显著提高(P<0.01,P<0.05),且电针组对小鼠记忆能力的改善优于尼莫地平组(P<0.01,P<0.05);模型组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及尼莫地平组均见少量凋亡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显著提高V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海马细胞过度凋亡,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