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系统的自动采集程序(AutoPBSC程序)与4.7版半自动采集程序(MNC程序)采集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差异及对供者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2002年3月~2008年3月期间对53例健康供者随机采用Auto PBSC程序和MNC程序进行了113例次造血干细胞采集,其中采用AutoPBSC程序63例次,MNC程序50例次。分析比较2种程序采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的采集体积、单个核细胞百分数及总数、CD34+细胞百分数及总数等指标,采集前后供者红细胞、血小板变化。结果 2种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体积、单个核细胞百分数、CD34+细胞百分数、CD34+细胞总数、采集袋中血小板及红细胞混入量、采集前后供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种程序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总数无显著性差异;血小板计数在应用MNC程序组呈下降趋势,较AutoPBSC程序更加明显(P<0.01);1例地中海贫血供者应用Auto PBSC程序采集失败。结论 2种程序均可有效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MNC程序比较AutoPBSC程序具有以下优势: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百分数提高、采集物体积减少有利于采集物的冻存、采集物中血小板数少对供者血小板影响小。地中海贫血供者需慎用Auto PBSC程序。  相似文献   

2.
周俊  冯谦  张秀  王华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9):770-771
目的以Cobe Spectra细胞分离系统为基础,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选择效率高,经济、运行时间短,更切合临床实际工作的方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别用Cobe Spectra细胞分离系统的Auto PBSC(外周血干细胞自动采集)方法和MNC(单个核细胞采集)方法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对采集产品的进行细胞计数,记录采集过程参数,计算有核细胞、单个核细胞采集数和采集时间,分析采集效率以及经济成本。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这2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组间处理血量差异没有统计学习意义,Auto PBSC采集组的采集产品中有核细胞数浓度和单个核细胞百分比高于MNC采集组,但产品体积小于MNC采集组(T=-1.704,0.494,1.941,1.742,P>0.05);2)MNC采集组获得的产品中有核细胞总数、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浓度均显著高于AutoPBSC采集组,采集所用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596,-0.349,13.188,-2.554,-2.818,P<0.05);3)MNC采集组的有核细胞采集率(22%)和单个核细胞的采集率(97.7%)也高于Auto PBSC采集组的15%和85%(T=5.5754,.572,4.3842,.926,-0.044,3.229,P<0.05)。结论 MNC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效率优于AutoPBSC采集,并且经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 PBSC程序、MNC程序及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1例采集对象分别采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 PBSC程序、MNC程序及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观察3种采集程序采集的MNC及CD34~+细胞数、采集后患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的差异以及3种采集程序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在全血处理量及采集时间基本相同的情况下,COBE Spectra和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的MNC数较COBE Spectra Auto PBSC程序采集的数高,但采集的CD34~+细胞数均低于Auto PBS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数(P0.05)。COBE Spectra和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的终产物体积大于Auto PBSC程序采集的终产物体积。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与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相比,采集的M NC数无显著差异,但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 N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数大于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数(P0.05)。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后患者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较采集前下降幅度最低(P0.05)。3种程序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相似,患者均可耐受。结论: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 PBSC程序和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优于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后患者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损失最低。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分析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自动采集程序(Auto PBSC程序)与半自动采集程序(MNC程序)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109例采集按对象不同分为自体患者组(患者)和异基因供者组(供者),通过对采集物中干细胞数量与质量及采集程序特点的比较,对两种采集程序在两组中的采集结果及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全血处理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患者组和供者组两种程序采集物中MNC%与CD34^+%、CD34^+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MNC程序比较,Auto PBSC程序采集物中血小板混入少,采集物体积小,但抗凝剂用量多,采集时间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组两种程序采集物中MNC数(r=0.314,P=0.015)、CD34^+细胞数(r=0.922,P=0.000)与采集前对应参数呈正相关,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与WBC数(r=0.369,P=0.004)及MNC数(r=0.495,P=0.000)呈正相关;供者组Auto PBSC程序采集物中MNC数与采集前呈正相关(r=0.896,P=0.000),MNC程序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与采集前呈正相关(r=0.666,P=0.000)。患者组Auto PBSC程序采集物中MNC数与CD34^+细胞数在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年龄40岁以下的患者显著高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P〈0.05),而MNC程序年龄在40岁以上患者采集的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年龄40岁以下患者(P〈0.05)。供者组仅MNC程序采集物中MNC数与CD34^+细胞数在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在全血处理量相同时,自体患者和异基因供者PBSC采集中两种程序收获的MNC纯度与CD34^+细胞纯度及浓度高度一致,但自体患者PBSC采集结果受年龄与性别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美国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比较Auto PBSC管路和白细胞管路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选择供者/患者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采46例64人次,AutoPBSC管路采集21例31人次,平均年龄(32.75±10.26)岁,白细胞管路采集25例33人次,平均年龄(31.47±14.21)岁;比较两组采集产品MNC、CD34+细胞数、采集效率、采集产品体积、红细胞和血小板含量,无出血倾向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采集产品的MNC、CD34+细胞数、采集效率、红细胞和血小板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NC白细胞管路组采集产品体积高于Auto PBSC管路组。64例供者采集后均无出血倾向,仅有5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两组管路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无差异,采集产品需超低温冰冻保存者使用Auto PBSC管路组采集更为高效经济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未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影响因素及采集效果。方法应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对该院130例未动员采集者进行PBSC采集,获得单个核细胞(MNC)、白细胞(WBC)、CD34+细胞数分别与采集前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po)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WBC、血红蛋白(Hb)、MNC等指标,以及采集时循环数、循环血量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对其中50岁以下的2组(健康组与疾病组)的PBSC采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采集者均采集成功:(1)其外周血中是存在并能够采集到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的。(2)50岁以下采集者比较:健康组采集物中MNC、WBC计数均高于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采集物CD34+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采集物的MNC总量和CD34+细胞数量与采集前自身的apoB、PLT、WBC、Hb、TG均无明显相关性。采集前的外周血MNC、BMI、Hct及采集时循环血量、循环数对采集效果有相关影响,其中外周血MNC水平与采集物MNC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未作动员的采集者其外周血可安全采集到一定浓度的、并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要的PBSC。采集者自身PBSC采集效果与采集前MNC、BMI、Hct水平及采集时循环血量、循环数有关联,其中采集前MNC数量可预测采集者PBSC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未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对112例未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健康供者进行PBSC采集,并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采集前血常规指标、采集循环血容量、处理血量及循环次数等因素对男女两组供者所采集获得的单个核细胞(MNC)、CD34+计数的影响,同时比较分析男女两组供者采集前血常规指标及采集过程、采集物等指标。结果男性组年龄,BMI,采集前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MNC计数、白细胞(WBC)计数,总循环血量高于女性组,而采集处理血量、采集物中MNC计数低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性组中,采集物中MNC计数的影响因素为采集循环数(P=0.018),CD34+计数的影响因素为采集前血小板(PLT)计数(P=0.048)。女性组年龄、采集前PLT计数、WBC计数、MNC百分比、MNC计数是采集物中MNC计数的影响因素(P<0.05),采集前Hct、PLT计数及采集处理血量是采集物中CD34+计数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未经rhG-CSF动员的健康供者其外周血中存在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并能采集到满足临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所需要的MNC阈值。健康供者不同年龄、性别、总循环血量等可致采集效果不一致;采集前关注血常规中PLT计数有助于预测PBSC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8.
ABO血型不合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及移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ABO血型不合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率及不去除红细胞和/或血浆进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的安全性。方法经G-CSF 5μg/(kg.d)动员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供者33名,应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的干细胞采集程序于动员后d 5采集,其中ABO血型主要不合12名,次要不合8名以及ABO血型相合13名。根据供者外周血的红细胞压积(Hct)和单个核细胞(MNC)计数,对分离机参数作相应调整。输注前从产品袋中留取干细胞,检测有核细胞数、MNC比例、CD34+细胞数、红细胞、血浆含量。单次处理循环血量(9 986±2 489)ml,抗凝剂用量(971±162)ml。供者采集前注射10%葡萄糖酸钙,以预防低钙反应。观察PBSC输注后受者的生命体征、尿液颜色及是否有溶血相关不良反应等。结果ABO血型主要不合组、次要不合组与ABO血型相合组采集物中的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MNC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供者每次采集的PBSC产品终体积近60 ml,ABO主要不合组采集物中混入红细胞为(3.67—10.25)×1010/袋,ABO次要不合组采集物中血浆量为22—38 ml,不去除红细胞及血浆,直接回输给受者,均未出现溶血反应,所有患者造血功能均获得重建。结论应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ABO血型不合供者的外周血干细胞,通过调整分离机参数,减少ABO血型不合红细胞的混入,可以获得足够的干细胞数量并安全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的血管通路方式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单采产量的影响.方法 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进行PBSC单采的118例健康供者根据2条血管通路方式组合不同分为4组.观察各组PBSC采集的产量,包括单个核细胞数(MNC)及CD34+细胞数. 结果 每例PBSC的产量分别为:肘静脉-肘静脉组MNC(5.31±2.29)×108/kg,CD34+细胞数(4.78±2.06)×106/kg;肘静脉-前臂静脉组MNC(5.11±2.34)×108/kg,CD34+细胞数(4.34±1.99)×106/kg;前臂静脉-前臂静脉组MNC(5.61±1.73)×108/kg,CD34+细胞数(4.60±1.42)×106/kg;肘静脉-桡静脉组MNC(4.60±×1.70)×108/kg,CD34+细胞数(4.05±1.50)×106/kg.4组的PBSC产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血管通路方式不影响PBSC单采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肿瘤患者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因素。方法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对79例采集前未动员的肿瘤患者(A组)行自体血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所采集获得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细胞数分别与采集前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与52例采集前动员的血液肿瘤患者(B组)所采集获得MNC和CD34~+细胞数进行比较。结果未动员的A组患者均采集成功:(1)其外周血中存在并能够采集到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2)与B组(动员组)比较,A组MNC、CD34~+细胞总数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与B组的MNC和CD34的百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采集物的MNC、CD34~+细胞数量与采集前自身的WBC计数、Hb、BMI、apoB、Hct、血小板计数、MNC均无明显相关性,而采集的MNC细胞数与采集前自身的TG水平是呈负相关。结论未作动员的肿瘤患者其外周血都可以安全地采集到一定浓度的、并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要的PBSC。肿瘤患者自身PBSC采集效果与采集前TG水平因素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Fenwal CS-3000 Plus(以下简名称Fenwal)与Amicus 2种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效果及干/祖细胞采集后供者血液指标的变化。方法共有56名供者入组,Fenwal组32名,年龄(36.2±11.6)岁,选择单个核细胞采集程序,共循环37次;Amicus组24名,年龄(35.4±12.1)岁,选择MNC采集程序共循环27次。比较2组采集物白细胞总数、单个核细胞百分率、CD34+细胞数及采集前后供者Hct、Plt的变化。结果2组采集物的白细胞数、单个核细胞百分率、CD34+细胞数、采集效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采集后供者Plt下降率Fenwal组供者较Amicus组高;2组采集后供者Hct下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采集物中MNC、CD34+细胞数均与外周血中MNC呈正相关,CD34+细胞百分率与外周血MNC无相关性。结论在分离外周血干/祖细胞方面Fenwal与Amicus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PBSC程序以及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对采集的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成分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对12例供者随机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PBSC程序以及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观察应用不同采集程序获得的采集物中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数的差异。结果:两种采集程序在循环血量、采集时间及抗凝剂使用量方面无显著差异。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PBSC程序采集的采集物体积及单个核细胞计数均低于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的采集物体积及单个核细胞计数。AutoPBS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计数高于MN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计数。AutoPBSC程序采集物中混入的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较MNC程序中多,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相比,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PBSC程序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多,混入的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和采集对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供者的影响和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5例PBSC无关供者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皮下注射3~5 d,使用CS-3000 plus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PBSC,在动员和采集过程中给予相应的身心护理.结果:55例供者均顺利完成PBSC动员和采集,不良反应较少而且可预见、可控制,所有供者采集物单个核细胞数(MNC)和CD+34细胞数均达到移植要求.结论:良好的身心护理、充分的技术准备、娴熟的操作技巧以及严密的术中监测,在最大限度减轻供者躯体不适,消除其心理疑虑的同时,保障了PBSC动员和采集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ABO及Rh血型不合的供者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得率及不去除红细胞或血浆用于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的自动干细胞采集程序对14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供者进行采集,其中ABO血型主要不合5例,次要不合6例,主要次要均不合2例,Rh血型主要不合1例.供者循环收集的细胞成分按供者外周血的红细胞比容(HCT)和单个核细胞(MNC)计数作相应调整.输注前从产品袋中留取标本检查有核细胞计数、MNC比例、CD34 细胞计数和台盼蓝拒染率.回输时对受者采取使用糖皮质激素、水化、碱化、利尿等保护措施.[结果]供者均经2~3次采集收集到足够的有核细胞直接回输给受者.共采集PBSC 30次,平均每次获得有核细胞5.65×1010,单个核细胞占96%~98%.CD34 细胞数平均为6.52×106/kg,细胞拒染率均为100%.ABO血型主要不合、主要、次要均不合及Rh主要血型不合的供者每次采集的PBSC产品终体积均为50 ml,产品中含压积红细胞3~7 ml,ABO血型次要不合供者每次采集的PBSC产品中含血浆15~25 ml,不去除红细胞及血浆,直接回输给受者,无一例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造血均获得重建.[结论]采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通过调整参数采集血型不合供者的外周血干细胞,减少血型不合的红细胞,可以获得足够的干细胞数量并安全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CS-3000 plus和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造血干细胞的效率.方法 56例检测标本均来自本院2011年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或异基因移植供者,其中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33例,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23例.比较2组采集前供/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产品中白细胞数、单个核细胞比例、体外总循环量、产品体积、产品中MNC(单个核细胞总数)及单位循环量MNC、CD34+细胞总数及单位循环量CD34+.结果 CS-3000 plus与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产品中单个核细胞的比例有一定差异(P<0.05),CS-3000 plus中单个核细胞比例高于COM.TEC血细胞分离机;CS-3000 plus产品体积显著小于COM.TEC 血细胞分离机产品体积(P<0.05);按照单位循环量采集的细胞数,无论是以MNC还是CD34+细胞计算,2种机器采集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种血细胞分离机均可采集足够的造血干细胞.结论 CS-3000plus和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在单个核细胞采集效率和CD34+细胞采集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未作动员的无关供者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4月134例无关供者在本院未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就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分析比较男女2组采集前血常规指标及采集物指标的差异,并分别与采集前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单个核细胞(MNC)数、采集时循环血量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采集者均采集成功,其外周血中是存在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1)男性组采集前Hct、WBC、Hb、MNC数(46.34±2.22、6.71±1.30、159.97±8.71、2.71±0.47)均高于女性组(39.62±2.18、5.67±0.92、134.78±7.80、2.40±0.35),采集物中MNC%及MNC数(46.61±14.51、0.449±0.01)低于女性组(55.18±20.44、0.461±0.02)(P0.05)。2)男性组采集物MNC数(0.449±0.01)与采前WBC指标(6.71±1.30)成正相关、与循环总容量(5169.02±444.88)成负相关;女性组采集物MNC数(0.461±0.02)与采前WBC、Plt、MNC数(5.67±0.92、249.22±40.19、2.40±0.35)成正相关。3)女性组采集物CD34~+细胞(0.856±0.05)与采集者BMI、采前Plt成负相关(21.21±2.26、249.22±40.19)。4)女性组采集物容量(42.60±2.32)与采前WBC、Hct、Hb、Plt、MNC数指标(5.67±0.92、39.62±2.18、134.78±7.80、249.22±40.19、2.40±0.35)成负相关。结论未作动员的无关供者其外周血中是存在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并能采集到满足临床CAR-T细胞疗法所需要的MNC阈值;供者因性别不同其PBSC采集效果不相同;男女两组PBSC采集效果与采集前血常规指标以及采集过程中循环血量等因素均有关联,但相关性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评价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按干细胞采集程序采集HLA配型相合、ABO血型不合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能,观察未去除红细胞和(或)血浆进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自动干细胞采集程序采集28例异基因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并选用同期ABO血型相合15例作对照。检测采集物有核细胞(NC)数、单个核细胞(MNC)比例及CD34+细胞计数,观察造血功能重建情况和转变为供者血型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表明,ABO血型不合和相合组采集物中的NC、CD34+细胞数、MNC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ABO血型不合组和相合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4例ABO血型主要不合患者,红系造血明显延迟,ABO血型不合组28名患者于移植后35-193天血型成功转变为供者型,和ABO血型相合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ABO血型不合不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障碍,主要不合可能是红系造血明显延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micus与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 供者均给予G-CSF动员,分别采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和CS-3000血细胞分离机的单个核细胞程序采集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采集干细胞的CD34+细胞数.供者52例,共采集62次,其中Amicus血细胞分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WBC)和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计数对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采集的儿童外周血干细胞28例,年龄2岁10个月~14岁,中位年龄10岁。共采集31次,自体7例次采用化疗+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异体24例次采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均在动员后4~5 d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单次平均循环血量(7593±2248)ml,单次产品体积(126±42)ml。干细胞产品进行血常规计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数量。结果儿童外周血干细胞单次采集产品MNC与性别、年龄无关(P=0.44;P=0.81),与外周血WBC、MNC计数相关(P=0.03;P=0.01),产品CD34~+细胞数与性别、年龄、外周血WBC无关(P=0.15;P=0.79;P=0.66),与采前MNC计数相关(P=0.02)。其中24例患者采集前外周血MNC3.75×10~9/L,单次采集的干细胞产品MNC数为(9.88±3.16)×10~8/kg,CD34+细胞数为(7.51±4.74)×10~6/kg。结论外周血MNC数量是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动员后外周血MNC数量3.75×10~9/L,具有做为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评价指标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中等剂量600μg/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正常供者CD34 细胞的动员效果及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2002-2004年我科31例健康供者给予rhGCSF600μg/d,在动员的第4天开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PBSC),并检测动员前后白细胞总数、动员后的有核细胞(NC)数、单个核细胞(MNC)数、CD34 细胞数及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同时观察动员及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12例供者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600μg/d组与既往使用的300μg/d组相比,rh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细胞中NC、MNC和CD34 细胞及CFUGM显著增加(P<0.05),受者造血重建时间缩短(P<0.05),动员和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上升(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动员后CD3 细胞在PBMNC中的比例较动员前下降(15.05±3.3)%,(P<0.05)。动员前后CD4 /CD8 淋巴细胞的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600μg/d的GCSF对正常供者的动员效果好,受者造血重建快,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动员后PBMNC中CD3 细胞的下降及CD4 /CD8 淋巴细胞比值无明显变化,从而使得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率无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