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SLD)与椎间盘镜(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方法和疗效,为LDH的微创治疗提供经验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单节段LDH微创治疗病例,两组各100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疗效等指标。结果两组疗效优良率均达到90%以上,无显著性差异;在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时间上MSLD组优于MED组。结论此两种微创方法疗效满意,技术方法无明显差异。MSLD具有操作简单,适应证宽等优点,作为目前微创治疗方法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和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scopic lumbardiscectomy,MSLD)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3-2015-03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herniation,LDH)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MED组和MSLD组各61例,分别予以MED和MSLD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MED组相比,MSLD组的切口更长,但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LD组术总优良率为86.89%,明显优于MED组的77.05%(P=0.01);MSLD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03%,与MED组的16.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结论两种术式治疗LDH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安全性较高;与MED手术相比,MSLD手术切口略长,但疗效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SL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07年10月收治单节段LDH患者2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48例采用MSLD治疗,130例采用MED治疗.比较两种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后VAS、SF-36量表躯体疼痛评分、ODI改善率和改良MacNab评分情况.结果:MSLD组及MED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4.5±1.5cm和2.5±0.8cm.手术时间分别为40.0±13.8min和56.0±15.9min,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6±77ml和111±45ml、住院天数分别为9.4±2.6d和9.8±2.8d,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SLD组及MED组随访时间分别为平均18.3个月和18个月,未次随访时MSLD组及MED组的VAS改善率分别为(85.3±1.8)%和(84.5±2.1)%,SF-36量表躯体疼痛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1.3±5.6)%和(80.1±6.1)%,ODI改善率分别为(85.3±1.8)%和(82.3±2.0)%,改良MacNab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4.0%和93.7%,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SLD组及MED组并发症分别为:腹部不适14例(9.46%)和12例(9.23%)、急性尿潴留21例(14.19%)和18例(13.84%),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硬脊膜撕裂0例和2例(1.54%)、急性竖脊肌血肿2例(1.36%)和5例(3.85%),MSLD组明显少于MED组(P<0.01).结论:MSLD与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MSLD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是目前更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与显微椎间盘摘除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与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S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0月-2007年6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1例,其中MED组46例,MSLD组45例。前瞻性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功能评价等指标。结果MSLD组较MED组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费用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3例硬膜撕裂,MSLD组0例;MED组5例术中转开放手术,MSLD组0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功能评定结果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LD组较MED组手术创伤小、费用低、视野清晰、立体感强,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为安全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及Quadrant通道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微创系统阶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理念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2016年4月通过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9例,其中PELD组手术62例,MED组手术54例(其中2例是PELD术后复发),Quadrant通道辅助下组手术53例(其中1例经PELD、MED术后不佳);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对比分析;采用ODI评分、VAS评分及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比较3组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组平均随访>1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PELD组优于两组,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VAS、ODI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基于患者术后12个月对手术经历和疗效的问卷调查各组优良率大于91.4%,改良MacNab 标准评定各组优良率大于92.8%。术后并发症:PELD组手术有5例复发,经MED或Quadrant通道辅助下手术后治愈。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对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PELD→MED→Quadrant均有微创的特点;在临床工作中PELD治疗LDH是首选且更理想的手术方式,其经济、安全、有效、恢复快,这种阶梯式治疗方式患者更容易接受,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MED治疗的2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并与接受传统手术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访182例,优良率91.7%。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临床效果略好,但无显著差别。结论:采用MED治疗损伤小,恢复快,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ED组(48例,采用MED治疗)和PTED组(48例,采用PTE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PTED组长(多)于MED组(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MED组2例、PTED组3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VAS评分:两组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MED组优良率为87.50%,PTED组优良率为89.5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和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良好的效果,MED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但PTED更微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与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17-09诊治的84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采用PELD手术治疗(PELD组),42例采用MED手术治疗(MED组)。结果 84例均获得至少3个月随访。与MED组比较,PELD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周疼痛NRS评分与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障碍QBPDS评分更低,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评分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ELD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MED手术,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减少腰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研究手术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 MSLD)与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特点与疗效。方法 2006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 90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 MSLD组与 MED组各 450例, 术后分别平均随访 36个月和 38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病例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 天数及恢复情况。结果 MSLD组及 MED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3.8±1.1) cm和(2.4±0.7) cm, 手术时间分别为(51.0±14.2) min和(62.0±16.3) min,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35) ml和(106±43) ml, 以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 MSLD组及 MED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改善率和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MSLD组硬脊膜撕裂、急性竖脊肌血肿、神经根及马尾损伤等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 MED组(P< 0.01)。两组均未出现定位错误、大血管损伤和术后感染。结论 MSLD与 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 但 MSLD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学习曲线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后路显微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ery lumbar discectomy,MSLD)治疗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12年1月,收治25例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15~56岁,平均43岁.均行MSLD辅助下椎板开窗摘除椎间盘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年),术后按照Macnab评分进行疗效评定,优18例(72%),良5例(20%),可2例(8%),差0例.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无手术间隙定位错误、神经根损伤、马尾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MSLD具有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效果好等优点,是治疗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显微内窥镜下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鄄my,MED)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对33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B组)的各突出椎间盘进行CT形态学分型,根据分型选择部分间隙实施MED,并与24例未做分型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A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手术侵袭性与平均手术时间均明显大于B组(P<0.001),而手术优良率则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施行MED治疗可获得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系统( 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与传统的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0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为椎间盘镜术(MED)组64例,对照组为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术组66例,根据Nakai标准评价疗效,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的时间情况.[结果]经术后6个月~11年的随访,椎间盘镜术(MED)组优良率为93.5%,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术组优良率90.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MED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时间优于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术组(P<0.05).[结论]椎间盘镜术(MED)治疗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术相同,但椎间盘镜术(MED)具有创伤小、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特点及疗效。方法对19例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镜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2年。疗效评定按Macnab标准,优15例,良3例,可1例。结论后路椎间盘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道显微镜辅助直视下腰间盘切除术与椎间盘镜辅助腰间盘切除术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分析显微镜与椎间盘镜辅助下的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治疗病例分别为33例和36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腰腿疼痛的JOAS(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及VAS(Visual Analog Scales)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年2个月(11个月至4年),2组术前及术后腰腿疼痛的JOAS及VAS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辅助直视下腰间盘切除术与椎间盘镜辅助腰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疗效满意,均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e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3年6月~2013年6月诊断为腰椎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并行手术治疗患者61例,根据治疗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MED手术,患者23例;对照组行后入路固定融合术,患者38例。统计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情况,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并将是今后脊柱外科的发展的重点、热点。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新桥医院骨科采用椎间孔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5例,并与同期采用椎间盘镜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例进行对比研究。观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手术前后患者腰腿疼痛缓解的情况,改良Macnab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腰部功能恢复的情况,阅卷方式评估患者术后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例术前VAS评分分别为(7.6±2.2)、(7.3±1.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8±1.3)、(2.4±1.7),两者病例术后VAS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术后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分别为(54.8±10.4)min、(60.5±15.8)min,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1.5±20.7)ml、(9.5±4.7)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1.8 cm、0.8 cm,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Macnab评分分别为97%、9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经椎间孔镜入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切口更小、术后疼痛轻,可以早期下地活动、术后恢复更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5月~2004年5月间我院共开展后路椎问盘镜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l例。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68.9岁,术后随访平均21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其中疗效为优者15例,疗效为良者14例,疗效为可者2例,优良率达93.55%,全部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路显微椎间盘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评价椎间盘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椎间盘镜行椎间盘摘除术188例,其中38例行侧隐窝减压术。结果 平均随访6.9个月,手术优良率为97.4%(Macnab’s标准)。结 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