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挂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平肝熄风”为主,治疗组加用挂针刺法,对照组病位局部穴位常规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沦:拄针治疗面肌痉挛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挂针为主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25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挂针为主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后分析疗效。结果:2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10例,占40%;好转13例,占52%;无效2例,占8%;总有效率92%。结论:挂针为主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治疗组68例采用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63例除不行刺络拔罐治疗外,取穴、针刺方法及治疗周期同治疗组,两组均治疗30次后总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治愈率70.6%,6个月复发率5.9%;对照组总有效率84.6%,治愈率47.7%,6个月复发率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刺络拔罐是治疗面肌痉挛方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卫华 《山西中医》2009,25(10):33-33
目的:观察针刺太溪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标准的该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针刺太溪穴为主配合常规取穴,对照组予常规取穴针剌,治疗1—3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95%CI:85.5%-100.0%);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53.3%(95%CI=29.3%-76.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5.3355,P=0.0000),差异显著。结论:针刺太溪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取穴针刺,其收益为OR=0.02(95%CI=0.00—0.19),NNT:2(95%CI=1.64~3.92)。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挂针结合TDP照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2例及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挂针结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挂针结合TDP照射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面部浅刺配合远端取穴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面部浅刺多穴及针刺手法配合远端取穴治疗面肌痉挛34例,对照组采用直刺或透刺穴位法34例。结果:经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结论:浅刺多穴配合远端取穴是治疗面肌痉挛行之有效的方法,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眭兰  岳宝安  屈箫箫 《陕西中医》2011,32(11):1539-1539
目的:观察以疏肝安神穴位为主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疏肝安神及面部取穴配合治疗面部痉挛30例,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的30例作对照。结果:疏肝安神穴位为主治疗面肌痉挛总有效率93.3%,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安神穴位为主治疗面肌痉挛具有疏肝安神,通络止痉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马铎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38-39
目的:观察针刺心俞、肾俞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标准的该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针刺心俞、肾俞穴为主配合常规取穴,对照组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1-3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95%CI=85.5%-100%);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53.3%(95%CI=29.3%-76.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5.3355,P=0.0000),差异显著。结论:针刺心俞、肾俞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取穴针刺,其收益为OR=0.02(95%CI=0.00~0.19),NNT=2(95%CI=1.64-3.92)。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皮针配合温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头皮针、温针相结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63例,并与常规温针治疗组30例相对比。结果:治疗组之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3.02%和95.24%,对照组之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43.33%和86.67%,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之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疗法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面部挂针加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面部挂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8.6%,二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面部挂针加刺络拔罐对痤疮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门走罐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治疗作用,并与传统针刺组进行对比。[方法]将顽固性呃逆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四门走罐法"(四门:中脘、天枢、气海。走罐:从风门到胃俞走罐。)为主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70%,对照组有效率68.70%,两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四门走罐法对顽固性呃逆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徐纬  周日花  李磊  姜鸣炜 《中国针灸》2012,32(3):205-208
目的:比较盘龙刺配合背部走罐与西药泼尼松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罐组(37例)和泼尼松组(35例)。针罐组穴取T1—L5夹脊穴,运用盘龙刺法(每天1次)结合背部走罐(隔2日1次)治疗,泼尼松组口服泼尼松片10mg,每天早晨8:00顿服。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疲劳量表-14(FS-14)评分和BELL氏慢性疲劳综合征积分表评定患者疲劳程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BELL氏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针罐组BELL氏积分较泼尼松组改善明显(P<0.05);针罐组总有效率为91.9%(34/37),优于泼尼松组的71.4%(25/35,P<0.05)。结论:盘龙刺配合背部走罐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肯定,优于口服泼尼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频、拔罐、耳压与针刺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综合治疗组,每组60例,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综合治疗组采用中频、拔罐、耳压等综合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体质量、体重指数、腹部皮脂厚度及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为86.7%,综合治疗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体质量、BMI及腹壁皮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刺组起效较快,与综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拔罐、耳压综合治疗模式治疗单纯性肥胖无痛、舒适,临床疗效与单纯针刺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6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是一种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筋结点合谷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36例痉挛型脑瘫患者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配对,治疗组采用筋结点合谷刺,对照组采用经穴速刺,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使用改良Ashworth分级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Ashworth分级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痉挛方面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筋结点合谷刺配合康复训练能够很好地改善痉挛状态,促进脑瘫患者运动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6.
半刺加拔罐治疗陈旧性面神经麻痹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半刺加拔火罐治疗陈旧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取半刺加拔火罐 ;对照组采用神经生长因子取完骨穴注射结合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 6例 ,好转 18例 ,无效 6例 ,对照组治愈 2例 ,好转 10例 ,无效 18例 ,两组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半刺加拔火罐治疗陈旧性面神经麻痹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2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温针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治疗组)108例和普通针刺及拔罐治疗(对照组)102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颈椎活动度评定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优于对照组(82.4%)(P〈0.01)。结论 温针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能有效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闪罐及碘离子导入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结合针刺、闪罐及碘离子导入;对照组选用基础治疗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情况及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4例,占46.7%;显效9例,占30%;有效6例,占20%;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9例,占30%;显效6例,占20%;有效11例,占36.7%;无效4例,占13.3%;总有效率86.7%(P〈0.05)。治疗前2组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比较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P〈0.01,对照组组内比较P〈0.05。结论:针刺结合闪罐及碘离子导入、常规药物均能有效治疗Bell麻痹,但针刺结合闪罐及碘离子导入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刺络拔罐围刺为主治疗高原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庞素芳  鲍家铸 《中国针灸》2003,23(4):207-209
目的:探讨在高原地区治方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名患者随机分为刺络拔罐围刺治方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各6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经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治愈率93.3%,对照组73.3%;皮损修复、结痂、疼痛消失时间治疗组均较对照组短,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刺络拔罐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操作简便易行,且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温针配走罐法与口服坤泰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配走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坤泰胶囊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3个月后随访。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结论采用温针配走罐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见效快,患者容易接受,总有效率优于口服坤泰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