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目的:比较盘龙刺配合背部走罐与西药泼尼松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罐组(37例)和泼尼松组(35例).针罐组穴取T1-L5夹脊穴,运用盘龙刺法(每天1次)结合背部走罐(隔2日1次)治疗,泼尼松组口服泼尼松片10 mg,每天早晨8:00顿服.7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疲劳量表14 (FS 14)评分和BELL氏慢性疲劳综合征积分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疲劳程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BELL氏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针罐组BELL氏积分较泼尼松组改善明显(P<0.05);针罐组总有效率为91.9%(34/37),优于泼尼松组的71.4%(25/35,P<0.05).结论:盘龙刺配合背部走罐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肯定,优于口服泼尼松.  相似文献   

2.
循经灸疗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循经灸疗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 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用循经灸疗器灸督脉及背腧穴治疗 ,B组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BELL氏慢性疲劳综合征积分变化 ,及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周期为 8周。结果 :循经灸疗能明显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 (P <0 0 5 ) ,提高BELL氏慢性疲劳综合征积分 (P <0 0 5 )。结论 :循经灸督脉及背腧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抗疲劳足浴方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抗疲劳足浴方及穴位按摩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对照组给予温水同法足浴及穴位按摩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BELL氏慢性疲劳综合征积分表、疲劳量表、疲劳评定量表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8周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BELL氏积分、疲劳量表积分、疲劳评定量表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P0.01),其中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抗疲劳足浴方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改善症状、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比针刺法及针加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3例CFS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针刺组(n=47)、针加灸组(n=44)及非穴组(n=42)。针刺组予针刺百会、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合谷、太冲、三阴交治疗;针加灸组予膻中、合谷、太冲、三阴交针刺治疗,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温针灸治疗;非穴组在上两组所选腧穴周围1~2cm非腧穴点给予针刺。均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应用Chalder疲劳量表和患者满意度自评量表对治疗后疲劳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给予评估。结果:(1)疲劳积分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及针加灸组治疗后体力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及疲劳总积分显著降低(P0.05,P0.01);与非穴组相比,治疗后针刺组及针加灸组上述3项指标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后针加灸组的体力疲劳积分及疲劳总积分显著低于针刺组(P0.05)。(2)各组临床满意度比较:针加灸组满意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和非穴组(P0.05),而针刺组与非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单纯针刺法或温针灸法治疗CFS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二者相比,又以温针灸法更优。  相似文献   

5.
针灸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阎虹  李忠仁 《中国针灸》2003,23(4):197-199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规律及疗效。方法:以中医辨征论治为原则进行针灸治疗。主穴:百会、内关、足三里。以BELL氏慢性疲劳综合征积分表为观察指标。结果:临床治愈23.7%,显效55.3%,有效13.1%,无效7.9%,总有效率92.1%。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BELL氏积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灸能有效地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芒针背俞穴透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0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未病"中心门诊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芒针透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治疗3个疗程,对治疗前后两组进行疲劳量表评分、SF-20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疲劳量表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记忆力注意力下降、淋巴结肿大胀痛、头痛、睡眠障碍等次要兼证治疗后明显下降(P 0. 01),治疗组治疗后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SF-20评分、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背俞穴芒针透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张凡凡 《河南中医》2015,35(1):92-93
目的:观察盘龙刺结合走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盘龙刺结合走罐治疗,常规消毒,从上至下,取双侧T1-L5华佗夹脊穴,左右交替进行针刺,直刺0.5~1寸,手法采用补法,以得气为度,留针30 min,期间行针2~3次,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针刺结束后,行走罐疗法。结果:20例患者中,显效7例,占35.0﹪;有效13例,占65.0﹪;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0﹪。结论:盘龙刺结合背俞穴走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明显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粗针皮下透刺神道穴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粗针组及西药组,各30例。粗针组采用粗针皮下透刺神道穴,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2周为一疗程。西药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mg/次,6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6周、12周的血清IgE水平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6周血清Ig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粗针组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仍下降(P<0.01),西药组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2周、6周两组患者间的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粗针组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呈正相关。结论:粗针皮下透刺神道穴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IgE水平及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走闪罐结合温针治疗背部冷痛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走罐结合温针治疗相对比,为临床背部冷痛提供有效的治疗新方法。方法:将87例背部冷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及对照组(44例),治疗组予以走闪罐结合温针治疗,对照组予以走罐结合温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年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时的疼痛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背部冷痛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走闪罐结合温针是背部冷痛的有效治疗方法,且疗效优于走罐结合温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穴推拿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对照试验,将慢性疲劳综合征专科门诊CFS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32例和教育组(CBT组)30例,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治疗前后CFS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的变化。结果:1个疗程后,两组CFS患者PSQI积分均有降低,睡眠质量改善;但推拿组患者PSQI积分变化更明显,与CBT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穴推拿能改善CFS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罐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针剌五志穴.背部河车路走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6倒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钟刺五志穴+河车路走罐+阿米替林)和时照组(单纯用阿米替林)。用麦吉尔疼痛调查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罐药结合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部排罐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评价背部排罐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91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排罐组142例,用火罐沿脊柱两侧密排群拔;针刺组49例,按照中医辨证取穴.依据临床症状及疲劳评定量表(FAI)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排罐组总有效率为97.9%,针刺组为79.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间FAI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背部排罐疗法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刺走罐刺络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针刺走罐刺络与药物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7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走罐刺络组90例,采用针刺阿是穴、血海、三阴交等及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走罐,走罐后在大椎、肺俞、膈俞、心俞、肝俞及其附近瘀紫较重处刺络放血;药物组86例采用口服Vit E和Vit C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针刺走罐刺络组总有效率为96.7%,药物组总有效率为51.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走罐刺络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深刺白环俞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深刺白环俞、配以针刺肾俞、中极、三阴交,针后白环俞、肾俞和拔火罐,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20例,经3个疗程治疗,有效率为90.9%,其中治愈率为61.8%,并与口服前列康片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深刺白环俞加拔火罐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前列康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温针配走罐法与口服坤泰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配走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坤泰胶囊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3个月后随访。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结论采用温针配走罐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见效快,患者容易接受,总有效率优于口服坤泰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位结合拔罐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被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大椎、至阳、心俞、膈俞、命门、肾俞、长强等穴,手法平补平泻,每次起针后选用罐口较厚且光滑的玻璃罐,在背部走罐。对照组患者口服中药采力合剂。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2.0%和64.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x^2=7.29,P〈0.05)。结论:针刺结合拔罐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排刺配合走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排刺加走罐)和对照组(普通针刺),每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0.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排刺配合走罐是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结筋点短刺电针配合走罐治疗肩胛提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35例肩胛提肌劳损患者并随机分成短刺组、针刺组、走罐组三组,短刺组用短刺法针刺天髎次(肩胛骨内上角)、颈1-4横突,并予电针刺激20 min,然后以冬青膏为介质玻璃罐走罐2 min;针刺组针刺颈1-7夹脊﹑颈百劳﹑阿是穴等穴,然后给予与前组相同的电针刺激及走罐治疗;走罐组给予前两组同样的走罐治疗。VAS量表评价治疗前后疼痛变化,并进行治愈率、治愈时间的比较。结果 10例受试者中途退出,三组共完成病例120例。短刺组(n=43)治愈39例,好转3例,无效1例;针刺组(n=41)治愈19例,好转20例,无效2例;走罐组(n=36)治愈12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治疗前后VAS评分下降值,短刺组与针刺组比较,P=0.008;短刺组与走罐组比较,P=0.000;针刺组与走罐组比较,P=0.173。三组治愈率、6次内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筋点短刺电针配合走罐治疗较普通穴位电针配合走罐治疗、单纯走罐治疗能更有效缓解肩胛提肌劳损患者疼痛,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结筋点短刺疗效优于普通穴位针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温针灸与电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慢性疲劳综合征整体症状评价量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积分与血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IgA、IgG、IgM)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是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