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医学生的性格优势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生活满意度和性格优势、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性格优势问卷、12项一般心理健康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对贵阳市某医学院校的100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21.1%,男性医学生比女性有更强的性格优势(t=3.79,P<0.05);心理健康水平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8.87,P<0.05);医学生性格优势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318,P<0.05),与一般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负相关(r=-0.189,P<0.05).医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性格优势和心理健康水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量为0.08,占总效应的40%;直接效应量为0.12,占总效应的60%.结论 医学生性格优势与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相关性,良好性格优势可通过生活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周建军  孙萍  杨黎 《重庆医学》2015,(5):681-683
目的:了解专科层次医学生多维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自拟调查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心理健康测评量表(SCL‐90),对810名医学类专科层次的学生进行生活满意度状况、心理健康的调查。运用SPSS19.0建立数据库进行 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及回归分析、描述性分析等。结果专科层次医学生在不同性别、籍贯(生源地)、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是否参与社会实践的生活满意度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生活满意度分值与症状自评表(SCL‐90)中的各因子得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医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现况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从干预医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入手,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D型人格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期间压力与心理健康.方法 采用14条目版本D型人格量表(type D scale-14,DS14)及Beck-Srivastava压力量表(Beck-Srivastava stress inventory,BSSI)对某医学院校371名处于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人格类型及压力情况进行检测,同时结合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对其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①371名医学生中共检出D型人格医学生134名,检出率为36.39%;②D型人格医学生BSSI平均得分[(99.27±10.51)分]明显高于非D型人格医学生BSSI得分[(87.60±11.37)分],均高于临界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11,P=0.0000);③D型人格医学生SCL-90的单因子得分均高于非D型人格医学生,但仅在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3个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09,P=0.0151;t=2.8662,P=0.0044;t=2.7783,P=0.0057).结论 面对相同的临床实习压力,D型人格医学更容易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应引起学校重视并及早进行相关辅导,从而减轻压力造成的各种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学生生活满意度现状,并探讨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在领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为缓解医学生焦虑抑郁问题、改善医学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选取安徽省某医学院校医学生共520人,利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生命意义感量表(MLQ-C)及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开展问卷调查,测量其领悟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5.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满意度状况,分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广东省内5所医学院校及哈尔滨1所医学院校430名非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非医学生的专业满意度较低,满意度在年级与生源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医学院校应加大对非医学专业的建设力度、改善教学质量等,提高非医学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以三所医学院校的3439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医学院校大学生除了具有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之外,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远高于非医学类高校的大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及应对措施,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身心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成人性情希望量表(ADH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牛津幸福量表修订版(ROH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自编的基本资料问卷对1,415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量。结果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在希望感(t=7.426,P<0.001)和一般自我效能感(t=9.290,P<0.001)的得分显著低于男大学生;身心健康量表的总平均分(t=8.255,P<0.001)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生源、专业、学业成绩、获得奖励情况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因素影响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或身心健康(P<0.05)。结论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同龄的男大学生差,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调查本科院校医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现况,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②方法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人际信任量表对200名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③结果 医学生SADS在性别、生源地域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0.30,P>0.05;t=-0.60,P>0.05);医学生SADS在独生与否上存在显著差异(t=2.82,P<0.05);医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生源地域及独生子女与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0.10,P>0.05;t=1.12,P>0.05;t=0.34,P>0.05);SADS总分及社交回避与人际信任均呈显著相关(r=-0.21,P<0.05;r=-0.22,P<0.05);社交苦恼与人际信任无相关性(r=-0.16,P<0.05).④结论 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更易产生社交苦恼与焦虑;人际信任度越高,社交苦恼就越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方法采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3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 1)时间管理倾向在时间价值感上存在性别差异(t=-2.28,P<0.05),女生好于男生;2)医学专业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好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并在各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医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好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医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随机抽样,抽取6个班,共计30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和基本情况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30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女生的择业适应因子的评分高于男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生源医学生情绪适应因子的评分高于农村生源医学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满意度则农村生源医学生稍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非独生子女医学生的人际适应要高于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满意度、人际适应和情绪适应是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3个重要因素。结论学校适应能力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90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其特征,并探讨改善90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方法选择204名90后医学生(90后医学生组)和120名其他高校90后大学生(90后非医学生组)作为对照,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调查评估,分析两组各因子评分均值及总分差异。结果 90后医学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平均分高于90后非医学生组(P〈0.05),90后医学生组SCL-90量表总分高于90后非医学生组,90后医学生抑郁、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平均分与90后非医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0后医学生群体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其中焦虑、人际交往障碍等较为明显,应该积极加强学生的社会团体活动及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性别、生源地、入学动机与专业满意度4个因素对非独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校非独生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数据1 575例.结果:非独生大学生的UPI心理健康3类水平在入学动机与专业满意度不同维度上的分布差异显著(P≤0.01),SCL-90阳性筛出率在专业满意度不同维度上分布差异显著(P<0.01).专业满意度越高非独生大学生的SCL-90量表总分越低.专业满意度越高,持模糊动机的学生得分越低,达到显著水平(P<0.01);农村女生与持功利动机的城镇女生SCL-90总分高于其它学生,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P<0.01).结论:性别、生源地、入学动机及专业满意度共同影响非独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非独生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引导学生尤其是女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更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军校医学生应激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军校医学生应激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某军校医学生 3 42人进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和SCL 90测试 ,分析差异及相关性。根据测试结果 ,实施心理辅导 ,比较辅导前后心理健康水平。结果 被试 6个月内生活事件发生频率最高的是学习负担 (91 9%) ,考试失败 (84 4%)。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与SCL 90各因子呈正相关。心理辅导后 ,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改善。结论 应激生活事件是影响军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心理辅导能有效地削弱生活事件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岛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青岛市10所高职院校600名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被试者中至少有一个SCL-90因子的得分≥3分的学生占19.11%,男、女性别比较及不同年级学生间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镇村学生的SCL-90得分高于市县的学生,差异具有显著性(t=2.19~8.73,P<0.05);青岛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于全国常模(t=9.63~19.06,P<0.05),也差于国内其他地区大学生(t=3.17~6.42,P<0.05);来自镇村学生、二年级学生以及女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相对较为突出。结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理工中专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对整群随机抽取的理工中专生,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理工中专生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01或P<0.05).生活事件各因子除与强迫症状无显著相关外,与SCL-90其他因子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理工中专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其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减少应激性生活事件,可以降低对理工中专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某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云南省某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本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云南省某医学院2001~2005级学生7321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被测试9个因子分中至少有1项SCL-90因子分≥1.8分的7321名学生中占22.25%,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之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同的年级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的9个因子分均低于国内大学生,高于国内成人及青年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省某医学院学生心理卫生问题阳性检出率与国内外大学生的一致,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国内青年及成人,但优于国内大学生,应关注医学生的特有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为高等院校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提供某些线索.  相似文献   

17.
董薇  刘涛生  李伟 《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63-1265
目的了解军事医学院校"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军事医学院校2009级611名新生进行测试,结果与各种常模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并进行不同类别间的组间差异比较,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90后"军事医学院校大学生SCL-90的各项因子分与军校大学生、全国大学生以及军人相比,各因子分均低于各群体常模,并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出现心理问题排在前5位的因子是: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结论"90后"军事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以往相比,既具有往届新生的共性特点,同时也具有"90后"的一些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职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制定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山西某高职学校2009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大学生家庭情况调查问卷以自填问卷方式进行现况调查,以SCL-90、UPI双阳性判定为"病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母亲职业为农民及母亲受教育水平较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270(0.142-0.515)及0.641(0.496-0.830),学生不喜欢本专业、父母对孩子教育意见不一致及不经常和父母谈心是学生心理健康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14(1.048-2.802)、1.592(1.195-2.122)和1.327(1.029-1.712)。结论在学校进行后期干预的同时,通过家庭对尚未形成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引导,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大学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布特点及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延边大学的1 075名医学生进行健康测试.[结果]延边地区医学生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和医学生常模,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的项目依次为强迫症状(26.6%)、人际关系敏感(18.6%)及抑郁(14.6%);调整年龄、性别、家庭年收入及父母双方文化水平等诸多因素后,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延边地区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和医学生常模,且与生活事件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