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认识及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散发性CJD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亚急性起病2例,慢性起病3例。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进行性痴呆、精神行为异常、共济失调、肌阵挛、头晕、锥体外系征、锥体束征、言语笨拙、癫痫等。头部MRI弥散加权像3例表现为基底节区病变,4例表现为皮质异常信号。脑电图均有异常,2例存在背景脑电α节律解体,4例发作间期出现较多尖慢波,1例发作间期出现欠规则三相波。4例脑脊液14-3-3蛋白为阳性。结论 CJD多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病程进展迅速,以快速进行性痴呆为特征临床表现,头部MRI、脑电图、脑脊液14-3-3蛋白为主要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克雅脑病(CJD)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及脑电图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诊断为很可能CJD的患者,行脑电图、头部MRI、CSF14-3-3蛋白检查.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共济失调、肌阵挛、精神行为异常、锥体外系征及缄默等.3例脑电图均有弥漫性异常,均出现典型周期性三相波,1例在视频脑电图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Creutzfeldt-Jakob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散发性CJD病例.结果 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进行性痴呆、精神症状、肌阵挛、视力下降、头晕等;4例均于2~23个月内死亡;MRI示:2例双侧皮质异常信号,1例右基底节区及皮质异常信号,1例两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异常信号.4例脑电图均有异常,1例呈周期性同步放电.2例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结论 CJD临床诊断以快速进行性痴呆和肌阵挛等临床症状为主,以MRI、脑电图、脑脊液14-3-3蛋白作为主要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Creutzfeldt-Jakob病(CJD)临床少见,本文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诊断为CJD的患者11例,行脑电图、头部MRI、DWI、头部CT、CSF14-3-3蛋白检查.结果 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进行性痴呆、共济失调、肌阵挛、精神行为异常、锥体束征、视力下降、锥体外系征.脑电图均有异常,9例出现周期性三相波.5例MRI弥散加权像中3例双侧皮质显示异常高信号,1例示基底节及皮质异常高信号,4例行脑脊液14-3-3蛋白检查,1例阳性.结论 CJD临床表现以急速发展的进行性痴呆和肌阵挛最具特征性,脑电图、DWI、CSF14-3-3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散发型克雅病(sCJD)的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散发型克雅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影像学特点。结果 本组亚急性起病5例,慢性起病2例,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进行性痴呆、精神行为异常、视觉障碍、头晕、共济失调、肌阵挛、言语笨拙、锥体外系症状和锥体束征等; EEG检查均有异常,其中6例脑电图检查示典型的周期性三相波发放,1例患者入院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波发放,1月后复查脑电图发现周期性三相波; 7例均行颅脑MRI检查,T2加权序列(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 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皮质、尾状核、壳核等发现异常高信号,其中1例在DWI像上发现随着疾病进展尾状核、壳核、皮层信号先明显增高,后稍微下降; 6例行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其中4例为阳性,2例为阴性。结论 临床上对快速进展型痴呆的患者,应考虑克雅病的可能,尽早行脑电图、颅脑MRI以及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脑电图、颅脑MRI在疾病早期可无典型改变,则应短期内复查,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2例可能或很可能散发性克雅氏病(sporad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sCJ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以提高对克雅氏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至我院神经内科12例疑诊散发性克雅氏病(sCJD)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亚急性起病11例,慢性起病1例。主要临床特点有进行性痴呆、锥体束征、锥体外系征、小脑症状。磁共振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弥散加权像DWI显示以对称或不对称的沿皮层走行的花边样高信号为特征性磁共振改变,基底节区受累相对较少。脑电图以周期性三相波为主。9例患者行脑脊液14-3-3蛋白检查,其中阳性者7例,阴性者2例。所有患者均于16个月内死亡。结论 sCJD多为亚急性起病,以快速进行性痴呆为特征临床表现,磁共振DWI皮层花边征、脑电图周期性三相波、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和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reutzfeldt-Jakob病(CJ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CJ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有12例CJD患者以快速进展性痴呆起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100%)、共济失调(93.1%)、肌阵挛(89.6%)。EEG均异常,出现典型三相波17例、不典型三相波8例。头颅MRI表现双侧皮质高信号或基底节区T2WI对称性高信号15例,单侧皮质高信号6例,单侧基底节区高信号4例;20例行MR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双侧皮质或基底节区出现高信号14例,一侧皮质或基底节区高信号各3例。14例双侧DWI高信号的患者均出现EEG典型三相波。3例行脑脊液14-3-3蛋白检查,2例阳性。结论 CJD患者多以快速进展性认知功能障碍起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痴呆、共济失调、肌阵挛;EEG、DWI、CSF 14-3-3检测是诊断CJD的重要检查手段;DWI双侧皮质及基底节高信号可能与EEG出现三相波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早期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例CJ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脑电图和脑脊液中14-3-3蛋白的改变等资料。结果 3例患者脑部MRI均表现为皮质不同程度的DWI"缎带样"高信号,脑电图均出现周期性尖慢波或三相波,脑脊液14-3-3蛋白2例(+),1例(-)。结论对于绝大部分CJD患者,无论脑电图和脑脊液中14-3-3蛋白是否改变,DWI即可先于前两者出现异常改变,对于临床上出现早期相应症状及体征的患者,若DWI有此特征性改变,应高度疑诊CJD,故应考虑将DWI的异常改变纳入CJD的临床诊断标准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以痴呆为首发的Creutzfeldt-Jakob朊蛋白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以痴呆为首发的朊蛋白病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CSF14-3-3蛋白质、脑电图、头部CT、MRI、DWI的特点。结果患者的临床特点除早发痴呆的各项表现外,还出现了锥体束征、精神行为异常、共济失调、肌痉挛以及锥体外系征;37例患者脑电图出现周期性的三相波;进行MRI弥散加权(DWI)成像的20例患者中,15例出现双侧皮质异常高信号,3例出现基底节及皮质异常高信号;18例行脑脊液14-3-3蛋白质检测,只有5例显示为阳性。结论 CJD病最为重要的临床辅助检测手段为行DWI以及脑电图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reutzfeldt-Jakob病(CJD)的临床及脑电图(EEG)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CJ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进行性痴呆和肌阵挛,12例早期表现为抑郁、失眠、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行走不稳.14例患者EEG均呈阵发周期波,周期波为高波幅双相、三相或多相尖波、尖-慢综合波,其中3例发病后4~9周第2次EEG检查时出现特征性周期波,1例发病后14周第3次EEG检查时出现特征性周期波.2例行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示额顶叶皮质区出现异常信号.结论 CJD的临床特征为进行性痴呆和肌阵挛,发病后3~14周EEG出现阵发周期波.对于早期病例应行EEG跟踪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散发型克雅氏病(CJD)的临床特点、脑电图(EEG)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高度疑似克雅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9例患者中7例亚急性起病,2例慢性起病,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进行性痴呆、精神行为异常、头晕、共济失调、肌阵挛、锥体外系症状和锥体束征等; EEG检查均异常,其中7例表现为典型的周期性三相波,2例为弥漫性慢波; 所有病例均行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大脑皮层、尾状核和弥散加权像(DWI)的高信号。所有病例行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其中6例为阳性,3例为阴性。结论 临床上对快速进展性痴呆患者应进行脑电图、头颅MRI检查,并检测14-3-3蛋白,以利于CJD的早期诊断。EEG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7例患者在中晚期表现出典型的周期性尖慢复合波(PSWCs)和肌阵挛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克-雅氏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11诊断为克-雅氏病5例,对其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5例病人均有智能障碍及锥体束受损体征,肌阵挛及言语障碍4例,小脑症状3例,癫及精神行为障碍2例。5例头颅MRI及脑电图明显异常,2例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基因检测均未发现异常。结论克-雅氏病的首发症状可不相同,但痴呆和锥体束受损是其共同的临床特征,可借助头颅MRI、脑电图、脑脊液14-3-3蛋白以及基因检测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脊液14-3-3蛋白定量检测对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sCJ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apture Assay方法定量检测14例sCJD患者(sCJD组)、10例痴呆患者(OD组)、12例非痴呆患者(ND组)脑脊液14-3-3蛋白的含量。结果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中位数(MD)sCJD组为40.00ng/mg,OD组为2.65ng/mg,ND组为3.10ng/mg;sCJD组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明显高于OD组及ND组(均P<0.01)。以脑脊液14-3-3蛋白含量≥9ng/ml为分界值时,其对sCJD诊断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6.4%,阳性预测值为81.3%,阴性预测值为90.5%。结论应用Capture Assay方法定量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对于临床可疑sCJD的患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Creutzfeldt-Jakob病是由朊蛋白感染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程短、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达100%。本文通过文献复习,探讨Creutzfeldt-Jakob病的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脑电图改变、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进展。对中老年快速进展性痴呆及青年以精神症状发病并伴多系统受累的疑似Creutzfeldt-Jakob病患者,应尽早行脑电图、MRI及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临床诊断水平,对目前应用的诊断指标进行评价。方法对23例CJD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影像学、脑脊液、组织病理、基因、免疫组化、14-3-3蛋白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3例中10例为确定CJD,10例很可能CJD,3例为可能CJD。(2)83%为亚急性发病,首发症状按出现频率依次为认知障碍,走路不稳,视力障碍及精神症状。所有病人晚期均发展为去皮层状态。(3)22例脑电图均有中到重度广泛异常EEG改变,11例出现典型的周期性尖慢复合波(PSWCs)。(4)检测19例脑脊液14-3-3蛋白,16例阳性,3例阴性。(5)PrP基因129位点密码子检测,14例中有12例为甲硫氨酸/甲硫氨酸(Met/Met)纯合子,2例为甲硫氨酸/缬氨酸(Met/Val)杂合子。(6)8例头颅MRI显示双基底节区异常信号。(7)10例病理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海绵状变性和神经细胞脱失。可见异常PrP沉积。结论(1)国人EEG典型改变-PSWCs诊断CJD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低于西方。(2)14-3-3蛋白对诊断sCJD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在没有脑活检的前提下,是确诊CJD的指标之一。(3)病理检查证实,在人脑组织中有prpSc沉积仍是确诊CJD的不可替代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分析梅毒所致麻痹性痴呆(麻痹性痴呆)、HIV相关性痴呆和克雅病等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所致痴呆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19例患者(麻痹性痴呆8例、HIV相关性痴呆6例、克雅病5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脑电图、神经影像学及治疗转归特点。结果 3组患者临床表现均以认知损害为主,并广泛累及多系统(锥体系、锥体外系、小脑)及多组脑神经。辅助检查显示,麻痹性痴呆患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和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阳性(8例),脑脊液美国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阳性(4例),MRI呈现不同程度脑萎缩(6例);HIV相关性痴呆患者血清HIV抗体筛选试验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阳性(6例),脑脊液平均蛋白定量明显升高(2例)、潘氏试验阳性(2例),MRI以脑内多发占位病变或大片异常密度影为特征;克雅病患者脑脊液Western blotting检测1433蛋白阳性(4例),脑电波呈弥漫性慢波(4例)伴典型三相波(1例),散发型患者MRI脑叶皮质区沟、回呈肿胀样改变(3例),变异型患者可伴丘脑"曲棍球样"改变(1例)。结论麻痹性痴呆、HIV相关性痴呆及克雅病等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所致痴呆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时应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血清学和脑脊液指标,以及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表现等综合考虑,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Gerstmann-Str?ussler-Scheinker综合征(Gerstmann-Str?ussler-Scheinker syndrome,GSS)的识别水平。方法分析了1例2018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临床表现酷似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最终经基因检测确诊的GSS患者的临床信息、神经心理学检查、脑脊液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脑电图及基因等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复习两种不同朊蛋白病之间的差别。结果本例患者为62岁女性,首发症状为小脑性共济失调,随后出现快速进展性痴呆,并伴有锥体束和锥体外系损害,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花边征",14-3-3蛋白阴性,PRNP基因分析显示P102L基因突变。结论对临床首发表现为遗传性共济失调,随后出现不同程度认知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当考虑GSS。PRNP基因检查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脊液14-3-3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Creutzfeldt-Jakob病(CJ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apture assay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定量检测14例CJD患者(CJD组)、10例其他痴呆患者(OD组)及12例非痴呆患者(ND组)脑脊液14-3-3蛋白和NSE的含量,并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CJD组为40.0ng/ml,OD组为2.65ng/ml,ND组为3.10ng/ml;NSE含量CJD组为(48.43±30.39)ng/ml,OD组为(14.00±11.52)ng/ml,ND组为(20.50±25.67)ng/ml;CJD组脑脊液中14-3-3蛋白及NSE含量明显高于OD组及ND组(均P<0.01)。以脑脊液14-3-3蛋白≥9ng/ml为分界值时,其对CJD诊断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6.4%;以NSE≥24ng/ml为分界值时,其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77.3%;当以14-3-3>9ng/ml及NSE>24ng/ml为分界值,对CJ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2.9%。结论脑脊液14-3-3蛋白对CJD的诊断价值高于NSE,两者联合将提高对CJD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克雅(氏)病(Creutzfeld-Jakob disease,CJD)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0例CJ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结果CJD患者以进行性痴呆和肌阵挛最常见,首发症状多为抑郁、失眠、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及行走不稳。典型脑电图呈阵发周期现象,周期波为高幅尖波、慢波、三相波或多相波,脑电图异常程度随患者病情加重而持续性加重。MRI异常表现为基底节区可见等T1/长T1、长T2信号,双侧基底节对称性钙化及脑皮质萎缩,部分脑脊液蛋白质增高。结论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动态脑电图可为CJD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认识Creutzfeldt-Jakob病(CJD)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探讨诊断方法。方法:对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脑电图表现、脑活检病解所见进行观察,并复习了国内已报道的CJD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CJD患者临床表现以进行性痴呆和肌阵挛为特征,脑电图呈典型的发作性周期性高波幅双相和三相波,组织学所见为海绵状变性,星形细胞增生、肥胖变性及神经细胞脱失。结论:临床和脑电图检查结合,可帮助对该病的拟诊,对临床疑诊的病例,应做脑活检电镜观察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